【现货速发】动荡与变革:近代前编:1840-1919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0.5
4.6折
¥
45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白至德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ISBN9787505141315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5149498
上书时间2025-0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前 言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是一套科学普及中国史学知识的丛书,共11册。本书为丛书的第10册,即“近代前编(1840—1919)”。
在“近代前编(1840—1919)”中,突出地体现了一个“新”字。学术研究的意义在于创新,鉴别一部学术著作价值高低的标准,同样要看它是否具有新意。如果用这种观点来看,白寿彝先生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是充满新意的,无论在内容、风格等方面都体现了“新”的特征。首先是体现出了“通”,基本的要求是做到了“通”。白先生在谈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说:“中国有关的文献资料、研究状况等近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置身近代洪炉接受考验的历史,是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到失败时期的历史,而从总相上看又是阻碍西方帝国主义东侵的历史。”由此可见,白先生是打破了以往著述的常规,把近代中国的各个方面融通起来考虑的。《前编》的编写同样也充分体现了白先生的这一理念,对全面展示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内容上做出了的贯通。
在《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近代前编(1840—1919)”中,同样也只能讲20个专题,所以也只能讲述白先生在这个历史时代所涉及的一些史学研究的部分内容,当然还要兼顾读者感兴趣的一些史学问题,这也就不可能对这一时期相关史学研究做出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在这册书中,我们力争突出科学性、普及性、趣味性,靠近大众,尽力让读者了解白寿彝的史学观点之精髓,史学研究之深广,并对广大的读者在学习中国史学时有所帮助,提供一些参考,从中获得更多的史学知识。
因为《白寿彝史学二十讲》是普及史学科学的读物,所以我们对于引用材料的来源都没有注明。虽然这些材料的来源没有注明,但是这些材料也都出自白寿彝先生生前审阅过、修改过并在后亲自定稿的内容,我们现在如此的做法也是延续了白先生的一贯所为,依旧与《白寿彝史学二十讲》1册至9册一样,全部文字之中都渗透着他老人家的笔墨与汗水。我们还应特别指出的是,在书中采用了楷体字,这是白寿彝讲史学的文字部分;一般宋体字,是编者插入的辅助文字部分,这主要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白寿彝所讲的史学内容,并使全书内容顺畅一致,方便读者阅读,在此我们再一次地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丛书的出版,应该感谢我的父亲白寿彝赋予我的力量与勇气,以及他的挚友、同仁、学子和弟子们的热情、广泛而又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当然,还应该特别感激出版公司的领导和编辑们,因为他们为出版这套丛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热忱,甚至不辞辛苦。我的小孙女白知灵,对于我的写作,亲力所助,在我的全程写作中显得越来越突出了。
如今,我们已经跨入了崭新的21世纪,中华民族奋进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这个崭新的21世纪是属于我们的。我们用力去触摸史学,就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历史的真谛。我们只有重视历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弘扬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终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白至德
2012年5月1日 林萃书屋
导语摘要
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国门,由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开始主动接受西方现代文明,寻求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从洋务运动,到变法维新,再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终在五四运动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作者简介
该系列为白寿彝之子白至德根据白寿彝史学论著整理编著而得。白寿彝,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前 言 /壹
近代前编(1840-1919) /001
讲 民族危机的紧迫感在史学上突显
1.魏源的爱国史学著述 /005
2.《瀛环志略》《夷氛闻记》和《中西纪事》 /011
3.边疆历史地理学的兴起 /016
第二讲 维新派的史学成就
1.早期维新派王韬的史学思想 /019
2.黄遵宪《日本国志》的成就 /022
3.康有为历史必变的思想和维新变法 /026
第三讲 “新史学”思潮和宣传革命的历史思想
1.“新史学”思潮及其代表梁启超 /032
2.夏曾佑在通史撰著上的成就 /037
3.20世纪初宣传革命的历史思想 /040
第四讲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 /046
2.战争的进展与清廷失败 /057
第五讲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060
2.《天朝田亩制度》 /064
3.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065
4.领导集团内部分裂 /066
5.李秀成的历史悲剧 /067
6.洪仁玕与资本主义 /076
7.内外勾结镇压起义 /081
8.太平天国光辉永存 /082
第六讲 晚清“四大名臣”
1.曾国藩谥“文正” /083
2.左宗棠谥“文襄” /094
3.李鸿章谥“文忠” /105
4.张之洞谥“文襄” /116
第七讲 各族人民反清压迫之斗争
1.杜文秀与云南各族大起义 /124
2.张秀眉与贵州苗民大起义 /128
3.西北回民轰轰烈烈大起义 /129
4.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 /132
第八讲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清政局的变化
1.我国人民反击英法侵略的斗争 /135
2.俄美诱逼订立了《天津条约》 /137
3.英法仍不满足又扩大侵略战争 /137
4.俄国侵略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140
5.清廷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概要 /140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局的改变 /143
第九讲 外国的经济侵略与洋务运动
1.外国的经济侵略 /146
2.洋务运动 /150
3.建立军事工业等 /151
4.官督商办兴民用 /153
第十讲 早期新阶级的出现与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
1.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160
2.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潮 /164
3.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 /165
4.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 /166
第十一讲 中国边疆在侵略势力下的危机
1.美国早有侵略台湾的野心 /168
2.西藏人民顽抗英军的侵略 /169
3.俄国也极力地向新疆扩张 /171
4.法国的侵略及行径 /172
第十二讲 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75
2.甲午海战 /176
3.屈辱卖国的《马关条约》 /177
4.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178
第十三讲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0
2.维新思潮与运动兴涨 /180
3.103天的“百日维新” /182
4.维新变法的必然失败 /184
第十四讲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86
2.八国联军侵华 /189
3.清廷宣战玩弄的两面手腕 /189
4.八国联军烧杀抢淫之罪恶 /190
5.失败与不平等的《辛丑条约》 /191
第十五讲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1.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争夺权益的战争 /192
2.清廷的出卖和投降使其统治面临困难 /193
3.人民的反抗斗争与资产阶级爱国运动 /194
4.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5
第十六讲 同盟会的成立与清廷的“预备立宪”
1.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03
2.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武装起义 /206
3.康、梁歌颂君主立宪诋毁革命 /212
4.清廷被迫宣布“预备立宪” /212
第十七讲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的胜利与清统治的土崩瓦解 /214
2.孙中山宣誓就职并“中华民国”成立 /217
第十八讲 清皇朝的灭亡
1.帝国主义势力支持清廷破坏革命 /219
2.帝国主义国家扶植新的代理人 /219
3.袁世凯窃权并开始北洋军阀统治 /220
4.中华民国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 /221
第十九讲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1.袁世凯的残酷镇压与独裁统治 /222
2.袁世凯无耻地当上正式大总统 /223
3.日美等的公然支持恢复君主制 /228
4.各派军阀混战与国家四分五裂 /231
5.护法失败 /234
第二十讲 中国革命之新曙光
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文艺 /236
2.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科学技术 /240
3.90余年来的交通与“现代化” /241
4.民族工业发展与工人阶级壮大 /256
5.新文化的“民主”和“科学” /258
6.终于迎来了中国革命之新曙光 /260
内容摘要
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国门,由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开始主动接受西方现代文明,寻求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从洋务运动,到变法维新,再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终在五四运动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主编推荐
该系列为白寿彝之子白至德根据白寿彝史学论著整理编著而得。白寿彝,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精彩内容
近代前编(1840—1919)
本册是论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本册是近代前编,论述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夜近80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置身近代洪炉接受考验的历史,是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到失败时期的历史,而从总相上看又是阻碍西方帝国主义东侵的历史。这是一段很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
对于这段历史的看法,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通史纲要》的叙论中,我们曾有所论述。在那里,我们称这段历史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我们写道:“在这个时期里,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并残酷地统治了中国,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较封建社会时代的情况复杂了。社会经济的主要成分,除封建地主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继续存在外,出现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又包括帝国主义资本、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三个部分。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在中国社会生活中起着支配的作用,封建经济则占有显著的优势地位,二者互相勾结在一起。官僚买办资本是帝国主义经济的附庸,并跟封建剥削关系紧密相联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微弱,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而且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都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中国农村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生产发展了,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经济生活却越来越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漩涡。这些情况,表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特点。”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激烈变化,阶级关系也发生新的变化。外国资产阶级在侵入中国后,成了中国社会生活里一种统治力量,操纵控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个方面。他们不仅扶植和支持封建地主阶级,使其变成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而且造就了为其侵略需要服务的买办阶级。在封建地主阶级内部,新起的军阀官僚地主在外国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代替了原来的官绅地主占据了支配地位。军阀官僚地主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而且一般都还兼有早期官僚资本家的身份,具有浓厚的买办性。他们在地主阶级政权中握有实权,成为举足轻重的势力。这也是地主阶级政权买办化的重要表现。农民阶级主要包括自耕农、佃农和雇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下,农民日益贫困破产,出现了自耕农减少、佃农增加的趋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这个时期新产生的两个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为其经济地位所决定,是一个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有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性,一方面又存在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无产阶级是伟大、、革命的阶级。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还是作为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
对于上述这些看法,我们现在还没有改变。
本册之旨趣:
以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即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这个时代,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从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间包括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皇朝的灭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本册论述的是自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80年的历史,为近代前编。在我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下限,目前尚存在不同的见解。有不少著述的下限断于1919年五四运动,此前为中国近代史,此后为中国现代史。但也有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应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因为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本册采取后一种意见,即以五四运动作为近代前后编的划分,而不是近现代的划分。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也由于清皇朝的腐败,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的历史,是灾难深重的屈辱历史,也是英勇抗争和不断探索的历史。独立、民主、富强和统一,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要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近代中国人的活动,从林则徐禁烟、抗英,太平天国起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辛亥革命,直到护法运动,等等,都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他们都为此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也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地位。因而在五四运动后,又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鸦片战争后的晚清社会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除原有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外,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经济,这是鸦片战争以前所没有的。到辛亥革命后,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很缓慢的,很微弱的。据统计,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到1920年仅为4.9%,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却占95.1%。这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压迫、掠夺的结果。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维护,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上层建筑得以保持下来。帝国主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化,又使中国停留在半封建状态。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阶级结构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阶级。这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成长,必然要在政治上提出要求。反映这种要求的,一是戊戌变法运动,一是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尤其是新知识分子的出现,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与传统历史循环论、纲常名教等相对立的,是进化论、民权、自由、平等等思想的传播。“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以及“史界革命”等相继提出,使文艺、史学出现了新气象。废科举,办学堂,出国留学,教育方面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形成了高潮。
近代前80年的历史,涉及的事和人很多,文献也很丰富,在这一册里不可能都写到,只能论述主要的,虽不完备,但大致可勾勒出基本的轮廓。
媒体评论
寿彝的治史是多方面的, 几乎是无所不涉及的, 而其专业却更多重视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源远流长, 史家前后辈出, 络绎不绝, 是应该有其专史的。历代对此都曾有研究, 有关著作亦殊不少, 可是近数十年来, 却还有待于继续开拓……寿彝为了弥补这样的缺陷, 在这方面用了很大的工夫…… 特别是《史学史研究》已经成了研究历史的学人不可或缺的读物。这就不仅是在开风气, 而且是为天下师了。——史念海 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历史文化学院名誉院长
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的学人,在治学道路上总是有一种思想上的境界和动力。正是这种境界和动力,使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攀登,直到光辉的顶点和生命的终结。这些学人留给后世的,不只是他们的皇皇巨著,还有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白寿彝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学人,一位享誉中外的史学家。当我们怀着钦敬的心情,去追寻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道路时,就会逐渐感受到他的这种思想动力的巨大和长久。——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我们中国人自己要了解这些都不容易,外国人了解这些就更难。但是白寿彝同志的书,不但使我们逐渐了解了我们的历史,也使一部分外国人逐渐了解了我们的历史,特别是正确地了解了我们的历史。——楚图南 作家、翻译家、书法家
春秋九十载,学术生涯70年,先生学术的追求,是创新的意识,批判继承祖国文学遗产,成自得之学;先生学术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变,关注祖国历史的兴衰,思考民族的未来。先生在民族史、民族理论、文学理论,在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中外交通史以及历史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中国史学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