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理想的云朵有多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理想的云朵有多高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3.6 6.2折 38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红孩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ISBN9787519301262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4010722

上书时间2025-01-01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序言

 

                                                豚鱼不肯浪声平(代序)

                                               —— 读红孩文艺时评随感

                                                          肖复兴

     红孩写散文,也写评论。看他的散文,会觉得他年龄挺大,因为他写得老道,走的是古典的路子。看他的评论,会觉得他年龄不大,有些年轻,充满如今有些老气横秋的评论家那里少有而难得的一股子生牤子气。

    红孩耍着这样两把板斧,在文坛上横冲直撞。

    如今,他的新书《理想的云朵有多高》问世。这是他的一本文艺时评集,也可说是文艺随笔集,着重于文学,又不囿于文学,如水漫延,直至文化如美术音乐等很多领域。当然,这和他的职业相关,他既立身《中国文化报》,又涉足中国散文学会,一身多任,一时多辰,既处庙堂,又处江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流云一般奔波于会议之间,又蛰伏于案头投笔于书本与电脑之中。忙碌着,思考着,写作着,快乐着,也痛苦着,基本是他的集于一身的几种状态。套用放翁的诗,他是恨不得“一身能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红孩”。

    读这本文艺时评随笔,会觉得很轻松,没有那么多理论预设的前置关隘,不唬人,不和读者捉迷藏。红孩更多不是以一个评论家的身份切入,而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进入,平等的姿态,带入他自己很多过往与现在切身的经历与体验。这是在很多高头讲章的评论文字中难得见到的。它会让读者感到亲切,感到可信,感到是在和你交流并提供一种对当下文学的看法和思路。红孩是把这样理性的评论文字,当作一种感性的散文来写的。这是一种有意思的文体交融。

    读这本文艺时评随笔,轻松的意思中还因为有几分调侃。这种调侃,既是讽刺,也是幽默。在《给大师们留点脸面》里,他不仅以浩然手里那一百余封当年文化人请浩然转交江青的效忠信为例,以此来剥开所谓大师的外衣,让人觉得有些令人凛然;同时,还以古代为例,想象如果让那些大师比如孔子当北大校长、苏东坡当作协主席、李白当诗歌学会会长,以此与今天做比的调侃,则让人忍俊不禁。对于如今很多文学评奖活动中只有专家没有读者,他称之为“文坛的自助餐”;将一些文学作品圈子里热闹读者并不领情,他称之为“被窝里出汗自己热”,都会让人觉得在好笑之余更能感受到那一点悲凉与无奈之外文学的起伏变化。

    这本时评随笔集中,还融有红孩自己对于文学实践的体验与认知,以此观照并解读一些文学现象,使得这样的批评不流于一般化的直白与干涩。比如在马尔克斯逝世之际,回顾曾经在中国文坛上兴起过的马尔克斯热的时候,他从马尔克斯的魔幻主义是否被中国作家真正读懂这一看似不恭的角度,来分析马尔克斯存在与马尔克斯热的意义:“一个成功的作家,他一定是在确定的情境中给读者创作出无数的不确定的选择。如果单纯地从确定到确定,形成一个线段,这个作家存在的意义就值得怀疑。”这样的解说,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却同时也是有价值的,有新意的。

    这本时评随笔集,集中展示红孩一贯的写作风格和姿态。这种风格,是对于文学与文化现在进行时态的敏感的捕捉与锐利的评点。这种姿态,则是前行式的,甚至是俯冲式的,体现他对于文学与文化的熟知和热爱甚至有些急切的感情。当然,还有他的文学理想,如同书名一样,他是把这一理想比喻为高蹈的云朵,应该是飘荡我们的头顶,飘荡在没有雾霾的天空。

    对于如今的文学,他有很多切实而真切的发言。他批评大师和文学奖的泛滥过多,分析文艺批评的关注度为什么不高,指陈文学创作对现实的偏离与隔膜……他甚至写出《对当代文坛的忍与不忍》和《鲁迅没得过“鲁迅奖”》等充满义气和讽刺意味的文字。凡是看到的文学现象,他都忍不住要发言,颇有几分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锐气。这是难得的,是对于如今几乎油盐难进的世故而寂寞的文坛一点响亮的声音,既是回声,也是发声。

    其实,对于如今文学与文坛的现状和风气,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孙犁先生就给予过一针见血的批评,称其为“商贾化,政客化,青皮化”。九十年代,孙犁先生又多次指出“因为文坛文风不正,致使一些本来很有前途的作者,受不住诱惑,走入歧途。”讲文坛要有相当的自持力,“没有大智大勇,很难逃出这个圈子。”我以为,这本时评随笔集可贵之处,就在于红孩秉承了孙犁先生这一对于文学与文坛批评的精神,并希望自己能够努力跳出这个圈子,而使得自己与文学的出息都更大一些。

    读红孩的这本带有些锐气与棱角甚至多有不平之气的文艺时评随笔集的同时,我正在读清末桐城派诗人方守彝的诗集《纲旧闻斋调刁集》,其中有这样几句诗:“杏花梅花信手笔,钟山匡山动心情;鸥鸟也知文字外,豚鱼不肯浪声平。”似乎很符合红孩的这本时评随笔集中的很多文字,和他自己写作的心情与姿态。

    对于这本集子的文章,红孩自己称之为是文艺随笔,或者说是文艺时评。这是近些年来文学边缘化报纸媒体发达之后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它以短小的制式、尖锐的姿势,跃出文坛而进入大众。这一文体长短处忽现,因其受制于报纸文字的限制,往往会如风拂面,点到为止。红孩信任于我,嘱我为他的这本新书写序,我写下这些我的读后感,更期待着他不满足于这样的限制,突破这样的限制,以自己的优势和勤奋以及努力,写出更多更深入也更尖锐一些的文字。

 

                                                                                                    2016 年元月12 日于美国—布鲁明顿



导语摘要

     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在报刊网络盛行。能否写出好的散文,确实能体现一个作家的修养、经历、高度。红孩长期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其散文语言成熟老道,注重细节发现,情感浓烈,具有强烈的思想和语言感染力,在中国散文界独树一帜。其特殊身份,使其在文学界,特别是散文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



作者简介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知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中国文化报文艺部主任,曾出版散文、小说、评论8部,其文艺评论获得第22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主编中国散文大系10卷,中国年度散文选,并担任《散文家》杂志主编、《中国散文报》常务副总编辑。



目录
目录 


 


豚鱼不肯浪声平(代序)—— 读红孩文艺时评随感/ 肖复兴


 


辑 文学啥时成了圈里人的文学


谁是中国的马尔克斯


莫言获奖,将改变中国文学的命运


对当代文坛的忍与不忍


鲁迅没有得过“鲁迅奖”——兼谈三十年文学得与失


散文何时设单篇奖?——兼谈鲁迅文学奖的改进及其他


实名制比盲目投票更重要——我为什么放弃鲁迅文学奖投票


奖作家不如奖作家笔下的人物


中国文学的乡土情结——兼谈地域文化与作家


王蒙文学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关于《闷与狂》及其他


铁凝为铁生颁奖


铁凝的风筝


海洋文学的秋天到了


名家何其多,名作何其少——散文中的几个哲学关系问题


请爱护我们的民族品牌——关于莫言、茅台及其他


小说改编成话剧的多种可能——观话剧《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


小说是可以享受的


文学啥时成了圈里人的文学


评奖何时不用打招呼


谁在城中守自城


 


第二辑 谁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是一次没有名签的会议


给大师们留点脸面


理想的云朵有多高


艺术家只比人民高一点


在七里海我想到了周思聪


“低三下四”与“人五人六”


在台湾寻找美丽的乡村


他还没有成名作——从李治邦中短篇小说研讨会说开去


给付凤珍们一席之地


把每一个元旦都当成序言


还看球吗?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关于春节餐桌上的思考


比禽流感更可怕的是人的无知与冷漠


教育的目的是热爱


狼毫的关键是狼毛


为青歌赛回避制度叫好


都市里可以没有乡村,但要有乡村记忆


谁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轻松减压5 分钟》序


春节抽奖,能否成为新民俗


文化创意拒绝文化克隆


提倡移风,也可适当还俗


朱自清先生教我写散文


 


第三辑 文与人的命运


当“鲁郭茅”遭遇“赵小宇”


“故宫跑”,跑出了什么


林则徐传牌究竟传了什么?——观话剧《林则徐传牌良乡》


理想的云朵有多高 —— 红孩文艺随笔选


我渴望看到科学小品


文化是否需要低保——兼谈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


秋天里的诗意交响——观中华诗词交响演唱会《心灵律动》


苹果花开的时候——在北京黄胄小学第三届读书节上的讲话


文与人的命运——关于王洪江新著《文人那点子事儿》


从家狗变野狗需要多长时间


历史,从沉寂中醒来——观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


生活的每一天都可以修禅——读《倪萍画日子》


大学中的文化——在第四军医大学2008’精品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


把我的房子建在你的山水里——关于山水画家江爱松及其他


久违的插图


门闩不仅仅是为插门的——从现代评剧《三进门》说开去


专业化是文化大发展的前提——读《卢沉、周思聪文集》随想


甲子归哺的反思——从“资老师,我们有点怕您”说起


你为什么不属猫


我的祖籍在哪里


 


第四辑 吃猕猴桃时要先想到猕猴


文艺批评的关注度为什么不高?


改文风不仅是文章的改革


文艺评论的初衷不是为了稿酬


评奖是评委的标准,不一定是艺术的标准


名家应该有社会担当


文化的黄灯有多亮


理发馆里不炒菜


不是为了买糖,而是为了追忆——关于劳动模范张秉贵


雷锋精神,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是在做人生的学徒


财道在德


吃猕猴桃时要先想到猕猴


都是草莓惹的祸


花红花白在在春


我们的文化大院


想说爱你不是很容易的事——从电视台几档相亲节目谈起


《乡村爱情》好看不仅仅因为爱情


人为什么要生动起来——关于“人物专访”一类文章的写作


假如时光让我重来


背影里的风骨


 


向一朵牵牛花致敬(代后记)—— 作家红孩印象/ 陈志宏



内容摘要

     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在报刊网络盛行。能否写出好的散文,确实能体现一个作家的修养、经历、高度。红孩长期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其散文语言成熟老道,注重细节发现,情感浓烈,具有强烈的思想和语言感染力,在中国散文界独树一帜。其特殊身份,使其在文学界,特别是散文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



主编推荐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知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中国文化报文艺部主任,曾出版散文、小说、评论8部,其文艺评论获得第22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主编中国散文大系10卷,中国年度散文选,并担任《散文家》杂志主编、《中国散文报》常务副总编辑。



精彩内容

    大约在三十年前,不,或许在四十年前,在我还幼小,当我次知道理想这个词的时候,我像很多的孩子一样,首先想到的是共产主义。为什么要想共产主义呢?因为共产主义是按需分配,想要吃的就有吃的,想要穿的就有穿的,甚至可以不干活不上学。这样的理想谁不想呢?等我开始认识一些汉字,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同学们写的大都是当科学家当解放军当作家当工程师当教授,面对我们这些农村娃稀奇古怪不着边际的想法,班主任老师说,你们不要胡思乱想,我告诉你们,你们的理想就是当个拖拉机手。于是,老师就开始抒情起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是一名拖拉机手,眼前是黄灿灿的麦浪,在丰收和喜悦的田地间,我要大声地歌唱,美丽的家乡啊,我是你真正的主人。

    是的,我们是大地的主人,就像歌中热爱西沙一样热爱我美丽的家乡。可是,少年贫穷饥饿委琐的我无论如何不能把理想与拖拉机手联系起来,我不稀罕用摇把把拖拉机摇得“突突突”响,也不稀罕发一套劳动布工作服一双白线手套两块力士肥皂,我的理想是走出土地告别炊烟告别麻雀告别旱厕告别劳动,到城里当工人当售货员当公共汽车司机当干部。多少年后,当我看到汪国真写的诗句“到远方去/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时,与我看到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一样让我震撼,这些文字撞击着我的心灵我的理想。我就是高加林就是孙少安孙少平。

    一个人的理想有多高,他的力量就有多大。凡成大事者必有远大的理想,你可以说他狂妄说他有野心说他是的个人主义者,可是他一旦成功你就会事后诸葛亮你就是预言家就会无话可说。正像我们读过王侯将相本无种乎读过少年中国说读过为中华之崛起,这些少年青年他们显然是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他们的理想,他们终才成为改变那个时代推动历史进步也成就他们个人命运的弄潮儿。用今天的话说,他们就是崔健那样的摇滚青年,他们的声音让亿万人跟着沸腾跟着呐喊跟着革命。

每个人都来自于平凡,即使你的上几代是王孙贵族是达官显贵,可再往前推你仍然是普通人是平凡人是在黄土地上刨食的农民。翻开人类发展史,时代出英雄,人民大众创造了历史,历史也创造了英雄。尤其是改革的时代,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每一次变革都是在激烈的争论甚至是血的代价中进行,不论成功与失败,我们都应该对那些先行者表示敬意。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时代的进步就不会有民族的复兴就不会使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变法就要有一批理想主义者,就要有先进的思想,就要得到执政者的支持,就要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其核心是根本利益是跟我有多大关系。

    缘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人的生产力,使农民成了工人老板,使土地不仅仅种粮食而且种鲜花种草坪种开发区种房地产种出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当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今天,亿万的农村青年进城去接受城市的再教育,二者之间所不同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知识。知识可以认识世界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让你有更多的理想成为现实。你可以说农民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如果没有了农民工,城市的问题比没有农民工出现的问题更是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知识需要更新观念也需要更新人才也需要更新。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读本读研读博,而是把所学的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产量提高把效益提高把国力军力国际影响力提高。人活着是要讲究点精神的,精神不是一块钱变成十块钱也不是一万元变成一百万元更不是一百万变成一个亿的量的变化,他要的是人的尊严是人的质量是人的公平与平等。

    我喜欢苏俄文学,我喜欢穿着军装戴着大檐帽别着手枪在白桦林散步的丽达,她给我美的幻想给我青春插上革命的理想我愿意为那个理想去献身。我也喜欢中国的方志敏,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他即使那样清贫,在生命后的一息,仍然完成了他的《可爱的中国》。我还喜欢一位叫丁祖诒的中国民办高校教育家,在西安的翠华山下,他用二十八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教育梦——让那些高考落榜的没有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们,走进大学的课堂,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有关丁祖诒的传奇故事很多,有关丁祖诒的教育箴言也有很多,诸如“风暴风暴也就是风一下暴一下,它还能坚持多久?风暴过后一定是晴天。”“我们要像保尔· 柯察金那样,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没有虚度年华;我们要像《列宁在十月》那样,在战场上永远向前不能后退,后退就什么都不是。”“领头羊不一定孤独,领头羊把自己置身于群羊之中,利害相关休戚与共,不但不孤独还沐浴着险峰的无限风光。”翻看历史,一个伟人一个成功的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给后人留下名言警句,这些话看似普通,但在每一个践行者的历程中都要付出艰辛的汗水甚至是苦难。对于丁祖诒,社会给予他的荣誉相当多,像“中国十大杰出教育家”“中国民办教育的拓荒者”等,他既看重又不看重,他看重的是学生们所说的:“我们或许上的不是世界上好的大学,可我们拥有好的校长。”因为,他离不开孩子们,即使在生命的后一息,他被担架抬着也要出席一年一度的元旦晚会,他平常爱说的也是后说的话是——“孩子们,我爱你们!”

    一个人活着,支撑他的一定是所必需的血液和营养。但光有了血液和营养,如果没有理想的精神支持,他即使活着也不会有多少价值。正如《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所说,人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正因为如此,我想问自己,你的理想的云朵到底有多高?我需要答案,我需要自己大声地说出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