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0 4.4折 ¥ 45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熊纪涛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71107390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9285902
上书时间2024-12-28
序
熊纪涛老师写了本《教师高效阅读秘笈》,几次邀请我给他写个序言,一直拖到今天。主要原因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写序言,尤其不适合给一本谈阅读的书写序言。终答应,是觉得今天能坐下来认认真真读几本书的老师本就不多,能用心思指导学生阅读的更少,熊老师应该算一位。
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一样,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所教的学科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一样,每个人的阅读取向自然也不一样。就阅读的共性而言,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回到经典源头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等均应该涉猎一些。不管是何专业出身,也无论兴趣多寡,共通普适且具有一定意义的经典之作,都是不可回避的。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关注“上下游”:“上游”即教育哲学,如《理想国》,它对建立个人的教育观、学科观将产生深远影响;“下游”即操作性书籍,有实践指导意义。阅读的共性还指:与教育领域有一定交集甚至无交集但有借鉴意义的书,也应该读。一个合格的学科老师,只读本学科的书注定是不够的;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只读教育领域内的书也是浅薄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传媒学、脑科学……这些都是丰富学养、提升品质的领域。
有人认为“开卷有益”,我看未必。有些书是毒药、迷药,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迷上它,慢慢中毒而不自知。有些书尽管是解药,甚至可以疗毒,但读不进,或者读进去了,没有批判,没有内化,说不定也会转而成毒。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开卷不仅未必有益,许多情况下,我们是在开卷“吸毒”,中小学生尤其如此。我常常反思的是,给中小学生开书单,应该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搞不好就是误导,再说,阅读恐怕不是按图索骥的事情,读什么,什么时候读,怎么读,远不是我们这些好为人师的人能把握的。我们能做的恐怕只是走近他们,看看他们的兴趣所在,适时援手,给予一点参考性的建议。关键是要率先垂范,自己读起来,想起来,用所读诊断和指导所教,努力为他们营造一种读书的环境与氛围。自己不读书,何以劝人读书?自己读书太浅、太窄,何以指导他人读书?佩索阿有言:“有些人环游了四大洋,却走不出自己的单调。”看看许多读书人的状况,有多少不是如此呢?
因此,教师要推广阅读,自己得有鉴别力。比如,有些书是不能读的,读得越多,可能受害越深。比如那些大谈教学模式神话、大谈高效课堂奇迹的,翻翻或许可以,但如果信以为真,则可能会使我们走向反智甚至反常识的境地,对这些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还有那些所谓的畅销书、鸡汤文,也是要警惕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人的朋友圈自然有不同的阅读取向。我一直主张要“啃一点难啃的书”,这就需要有一干“少数派”的朋友。
其实读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因为有内涵的书是不大容易读的,需要慢慢“啃”。我说的“啃”,一方面是说“选择大于努力”——再努力认真,如果当初选了本有害的书,后果不言自明;另一方面是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韧性,读书不能速成,凡是宣称一年读了多少多少本的,一笑即可。关键是,“啃”好一本书的背后,常常需涉猎相关学科、领域的多种书籍,读到后就成了一摞书、一批书了(“从薄到厚”),即所谓的“主题阅读”。而这一摞书、一批书,不需要本本句句字字读透,只需围绕“元问题”的核心即可,读没读通又可以从能不能缩书成句、缩句成词来体现(“从厚到薄”)。凡不能简明扼要地以大白话抓住主旨者,都是因为“啃”得不到位。所谓的“啃”还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在里面。
阅读还牵扯到阅读伦理的问题。是不要以古非今、东西对立。阅读带来的不是迷信与盲从,它提供的是一种可能的理论,即按照波普尔说的,知识是“可证伪”的。一旦我们看什么信什么,尤其是迷信古代、迷信西方、迷信专家,则本身就跑到了阅读的反面去了。第二是不要责全求备,不妨读一点是一点。一本书能有一个观点、一句话使人的精神生命受益,已经不错了。要小心“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说法,这种说法不仅仅和一本好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阅读者本身的经验、修为到了相应的水平有关。实际上,真正评价一本书是不容易的,因为情境、立场、历史条件、技术条件均不同。所以,不要指望会有让人拜服的奇书。第三是阅读需用于实践,尤其是教育阅读,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和常理、常情有关。“阅读理解教育,阅读明白管理”,关键在“理解”与“明白”,这当中自己的取舍是关键,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认知,帮助自己想明白了再做,或者将正在做的和已经做的想明白。我不是讲阅读要有功利性,而是说它必须要有知行合一的可能。无论是书的原因,还是读者的个体因素,凡不能行知合一的,恐难成为理性阅读。当然,消遣式的阅读可能又是另一回事。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未必就是同人们能够认同的,熊老师这本书一样是从他的视角出发的,自然也未必是同人们能够认同的。任何言说与书写,只不过是个人的经验与视角而已。取舍,同样是个人的。所以我说,阅读是个人的事,也是一件为难的事。
凌宗伟
一线老师不爱读书或者想读书爱读书,却收获不大,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象。怎样让老师想读、爱读而变得会读、善读需要以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理论为基础,破解一线老师们阅读病灶的核心。本书就针对这些热点难点的问题,给出科学的解释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响应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克服教师阅读困难的强烈呼唤。
本书的部分章节,已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专文近十篇,被读书周刊主编认为是“教师阅读方法论”,理论研究深入浅出和实践性强。
一线老师不爱读书或者想读书爱读书,却收获不大,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象。怎样让老师想读、爱读而变得会读、善读需要以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理论为基础,破解一线老师们阅读病灶的核心。本书就针对这些热点难点的问题,给出科学的解释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响应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克服教师阅读困难的强烈呼唤。
本书的部分章节,已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专文近十篇,被读书周刊主编认为是“教师阅读方法论”,理论研究深入浅出和实践性强。
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十一学校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河南省十大教改之星,海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名师。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河南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
辑 阅读管理有学问
一、教师阅读需要用点儿管理学 3
二、教师阅读离不开学校的阅读规划 8
三、教师阅读需要个人规划 20
四、教师阅读的时间管理 43
五、教师阅读:学校何为 58
六、教师阅读:个人何为 68
七、手机时代教师阅读的有效管理 79
八、教师阅读,也可以实施项目制 93
第二辑 阅读心理可细察
一、教师阅读行为的心理学审视 101
二、破解阅读障碍而提高理解力 111
三、教师阅读障碍的成因透视与行为干预 120
四、教师阅读的重要他人 125
五、教师阅读中的关键事件 135
六、教师阅读:实践转化的提升途径 141
七、教师阅读:滋养教师表达的源头活水 154
八、教师阅读促进教师成长的案例 167
第三辑 阅读评估很重要
一、手机时代,教师阅读的困境与突围 179
二、教师阅读的评估方法和技术 185
三、教师阅读的诊断与诊断方法 192
四、教师阅读诊断:基于案例的分析与建议 196
第四辑 经典这样读
一、经典诵读的认识、目的和做法 207
二、用专业的立场研读中国文化经典 214
三、用专业的立场读整本书之《论语》 224
四、用专业的立场读整本书之《道德经》 230
五、用专业的立场读整本书之《庄子》 236
六、陪伴学生在人类经典中散步寻美… 242
七、读书年报:营造一座人生的精神花园 246
一线老师不爱读书或者想读书爱读书,却收获不大,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象。怎样让老师想读、爱读而变得会读、善读需要以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理论为基础,破解一线老师们阅读病灶的核心。本书就针对这些热点难点的问题,给出科学的解释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响应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克服教师阅读困难的强烈呼唤。
本书的部分章节,已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专文近十篇,被读书周刊主编认为是“教师阅读方法论”,理论研究深入浅出和实践性强。
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十一学校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河南省十大教改之星,海南省骨干教师,郑州市名师。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河南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
四、教师阅读的时间管理
中小学一线老师对自己的工作状态都有着深切的感受,甚至可以总结成一个字:忙!有人说,你不知道想安静地读书究竟有多难!也就是说,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人却无法读书,这的确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其中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应该说,在不能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根本原因在教师自身。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根本原因。即使外在环境再宽松自由,教师也未必人人能够做到热爱阅读。所以在现有条件下,怎样促进教师阅读,就需要从教师自身找出不利于阅读的因素,尤其是妨碍教师阅读的关键因素。经过对阅读兴趣、阅读价值、阅读习惯和阅读时间等因素的调查,发现阅读时间是制约教师阅读为关键的因素。
大多数教师都有阅读兴趣,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没有特别厌恶阅读的人,反倒有少部分是特别喜爱阅读的人;都能认识到阅读价值,至少可以调节心情、充实一下自己,专业阅读更能提高自己;养成阅读习惯的情况参差不齐,好坏之间差距很大,缺乏阅读时间和缺乏阅读习惯形成恶性循环。可以说,无论是否认识到阅读价值,是否具有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都是教师阅读的前提,没有时间就没有阅读。
时间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也是无法再生的。时间的重要和珍贵,无论怎样形容都不为过。有人说,时间是生命,因为生命是由时间累积而成的;有人说,时间是金钱,因为财富的产生离不开时间;有人说,时间是希望,因为每个人的梦想都需要时间来实现;有人说,时间是绩效,因为虽然工作无限但是时间有限;有人说,时间是成就,因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时间的产物。只有拿出时间阅读,真正把时间投入到阅读之中,教师阅读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否则,所有的阅读设想、阅读计划乃至阅读规划等一系列工作,都将彻底失去意义。
为教师阅读分配时间,不仅考量教师阅读的意义,而且考量教师生命的意义。为了让教师阅读能够提高教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怎样诊断时间的使用状况,从而减少时间的浪费来保证阅读时间,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诊断时间的使用状况
所有的中小学教师的内心都有一种期望目标,那就是每天在学校工作期间能够提高效率。几乎所有教师都盼望自己能够在当天基本把学校的工作完成,这样才能不把手头的工作带回家。很多老师还希望在当天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能够留出一些用来阅读、上网等活动的时间。无论是否具有时间管理的意识、方法和能力,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自己的时间,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是不可逆向、不可改变的事实。
如果放眼现实状况,就会发现中小学教师中处于悠闲状态的人并不多,尤其是高中教师能够做到当天工作当天完成而又有闲暇阅读、上网的人则更少。每天如此,内心的期望目标和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落差,使一些教师陷入自怨自艾、抱怨连连的状态之中。因此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时间到底都去哪了?到底用在了什么事情上了呢?在中小学教师群体里,一旦问起这个问题,许多教师能够说出一些自己所做的工作,然而并不明白时间是否存在很大的浪费现象,更不清楚时间究竟浪费在哪些地方。有鉴于此,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时间消费状况进行诊断,筛查哪些明显是属于浪费时间的环节和事情。
下面是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案例,对一天的生活和工作等内容有着较为详细的记录和描述,可以作为诊断中小学教师时间使用状况的材料。
案例一:
6点30分,“丁零零……”刺耳的铃声骤然响起,我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习惯性地努力睁开双眼,迅速坐了起来。看看窗外,依然黑漆漆一片。蹑手蹑脚地下床,穿好衣服,摸黑来到了洗漱间,以快的速度洗漱完毕。望着镜子中已经清爽的自己,张开嘴使劲笑了笑,尽量让紧绷着的肌肉柔和些。“总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僵硬的面孔吧。”然后,发动了院子里的摩托车,轻手关上大门,骑着车赶往学校。
6点50分,天色微微亮。再过10分钟早读就开始了,我先进教室,教室里48个学生全都坐在了自己的位子上,又像是约定好了似的,齐刷刷地捧着课本,大声地读起书来。那清脆的有点稚嫩的声音宛如一首轻快美妙的曲子,一点点浸润了我的心田。我坐在讲台上,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来背书了。
7点40分,早读结束的铃声欢快地在校园里响起来。铃声中,我轻轻地把手一挥:“走吧,同学们,吃早点!”学生们欢呼雀跃,按秩序而出,奔往食堂,我也到了食堂维持学生吃早点的秩序,并在食堂买了一个馒头一碗豆浆作早点。
8点整,节课上课了,我任的是七、八年级语文课,因此,几乎每天都上节课,每天上午大都有两节课,如果没有课就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和学生家长沟通。
到12点整放学了,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吃午饭。因为学校实行的是半封闭管理,所以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饭后还有45分钟的午辅课,之后下午的三节课,除了上课,就是写教学笔记,完成学校临时安排的一些工作。
17点钟放学,慌慌张张地吃了饭,又要赶往学校,因为18点开始又上自习了。自习要上三节课,一直要到21点15分。下自习了,披星戴月赶回家,用热水烫烫脚,感到身体有点舒坦了,再看一点自己喜欢的书,完成自己的那点业余爱好。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的一天。想想,虽然辛苦、平淡,但是觉得生活还是充实的,因为我的每天都有收获,都有难忘,都有欣慰,甚至还有精彩和快乐。(左荣彪:《一个普通教师的一天》,《大理日报》2011年12月26日第B3版)
面对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时间使用状况,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诊断呢?根据事物的重要和紧急这两个维度,采取坐标分析法进行诊断。这种方法,又称四象限法则。
这种方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正是:究竟是什么占据了人们的时间?因为管理学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和解决这个经常令人困惑的问题。后来,著名管理学家柯维提出时间管理原则,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所以,这个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也称为柯维四象限。事实证明,这种时间管理原则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现实生活中,针对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所划分出的优先程度,有利于我们对时间进行深刻的认识及有效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要解决好第二优先和第三优先的关系,就是要正确区分重要但是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的工作,将二者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清晰化。因为不重要但很紧急的工作对企业领导者的欺骗性是的,把紧急的工作造成它很重要的假象,耗费了领导者大量的时间;另外,正是由于领导者荒废‘重要但是不紧急’的工作,使原本不紧急的事情变成重要而紧急,在危机中疲于应付,使得本应第二优先的工作转变为优先,使自身无时无刻不处于‘忙’的状态。”(官志勇:《企业领导者时间管理的现状及路径设计:基于四象限法则的分析》,《中外企业家》2016年第12期)
对教师来说,只有划清时间管理的象限,才有可能对各种事务做出一定的统筹和排序,避免处于无休止的忙碌状态,以至于丧失投身阅读与写作等活动的时间。
象限:这个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紧急而且重要的事情,这一类事情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影响的重要性,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决。它表现为重大项目的谈判、重要的会议工作等。
第二象限:这个象限包含的事件是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紧急但并不重要,因此这一象限的事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很多人认识上有误区,认为紧急的事情都显得重要,实际上,像无谓的电话、附和别人期望的事、打麻将三缺一等事件都并不重要。这些不重要的事件往往因为它紧急,就会占据人们很多宝贵的时间。
第三象限:这个象限不同于象限,这一象限的事件不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但是它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个人或者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周围环境的建立维护,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四象限:这个象限的事件大多是一些琐碎的杂事,没有时间的紧迫性,没有任何重要性,这种事件与时间的结合纯粹是在扼杀时间,是在浪费生命。发呆、上网、闲聊、游逛,这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的生活方式。
具体到每个象限的事务,应该如何处理呢?象限,立即行动;第二象限,请人代劳;第三象限,制定计划;第四象限,杜绝出现。下面的示意图,显示了事务所在象限、应当采取的态度与做法。
对教师来说,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四象限法则呢?这就要把每天的工作列出清单,对每种具体工作进行命名后,划分每种具体工作的所用时长,进而做出诊断,以便分析时间是否存在浪费现象。
在个案例中,教师比较完整地叙述了自己在一个工作日内所做的事情。这种叙述,也是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描述的一种模式,可以采用坐标分析法的思维,对时间使用的具体状况进行诊断。由于这位教师已经列出了详细的清单,只需在此基础上对每项具体工作进行命名、划分所用时长即可。
个案例中的事情,按照时间发展进程,对具体项目命名、划分所用时长,具体情况如下:
6:30~6:50 | 起床、交通 | 时长20分钟 |
6:50~7:00 | 看班、查勤 | 时长10分钟 |
7:00~7:40 | 早读(学生) | 时长40分钟 |
7:40~8:00 | 早餐、准备 | 时长20分钟 |
8:00~12:00 | 上课两节、备课、批改作业 | 时长4小时 |
12:00~14:30 | 交通、午餐、午辅 | 时长2小时30分 |
14:30~17:00 | 上课、写教学笔记 | 时长2小时30分 |
17:00~18:00 | 交通、晚餐 | 时长1小时 |
18:00~21:15 | 三节自习 | 时长3小时15分 |
21:15~ | 交通、洗漱、看书、就寝 |
|
根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