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4.4 5.1折 ¥ 28 全新
库存38件
作者[瑞士]约翰娜·斯比丽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01426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28558233
上书时间2024-12-28
译本前言
邵灵侠
《海蒂》是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撰写的世界名著。书中的主人公海蒂深受各国青少年朋友的喜爱,于是《海蒂》也成为一本经典的青少年读物,跻身于世界性的畅销书行列,并多次被改编成漫画和动画系列作品。
《海蒂》的故事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内容有趣、感人至深、耐人寻味,具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
海蒂出生在风光旖旎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失去父母,由阿姨带到五岁。后来阿姨为了自己的生计,把她送到山上的爷爷那儿。她的爷爷是一位外表严厉而内心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因为不愿听到人们对他的流言蜚语,他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高山牧场上。从此,纯洁质朴、天真无邪的小海蒂就每天与小羊倌彼得一起去山上放羊,在花草丛中蹦蹦跳跳,观看阿尔卑斯山壮丽的落日和自由翱翔的雄鹰……
纯洁善良的海蒂待人真诚友好,使心情压抑、性格古怪的爷爷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使体弱多病的克拉拉战胜了疾病,重新站了起来;使双目失明的老奶奶心中充满了阳光……
作者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深厚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的阿尔卑斯山风情画卷。读着读着,会使人们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海蒂出生在风光旖旎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失去父母,由阿姨带到五岁。后来阿姨为了自己的生计,把她送到山上的爷爷那儿。她的爷爷是一位外表严厉而内心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因为不愿听到人们对他的流言蜚语,他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高山牧场上。从此,纯洁质朴、天真无邪的小海蒂就每天与小羊倌彼得一起去山上放羊,在花草丛中蹦蹦跳跳,观看阿尔卑斯山壮丽的落日和自由翱翔的雄鹰。纯洁善良的海蒂待人真诚友好,使心情压抑、性格古怪的爷爷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使体弱多病的克拉拉战胜了疾病,重新站了起来;使双目失明的老奶奶心中充满了阳光。作者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深厚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瑞士作家。从1879年起,她写了大量的故事,这些作品冠以总书名《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其中非常知名的就是《海蒂的学习和漫游岁月》和《海蒂学以致用》。除了这些故事外,斯比丽夫人的重要作品还有《小海蒂》、《夏蒂》、《在弗里尼坎上的一片叶子》、《没有故乡》、《格里特利的孩子们》等。
上 篇
一 登上奥西姆高山牧场
二 在爷爷家
三 在牧场上
四 在老奶奶家
五 接二连三的到访,更多的事情发生了
六 新篇章和新生活
七 罗特麦耶小姐不平静的一天
八 赛赛曼家乱成一团
九 赛赛曼先生在自己的家里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十 一位老奶奶
十一 小海蒂有得有失,进步与退步共存
十二 赛赛曼家出现了幽灵
十三 在夏日的傍晚重新登上高山牧场
十四 礼拜天,当钟声敲响的时候
下 篇
一 旅行的准备
二 高山牧场上来了一位客人
三 报恩
四 端夫里村的冬天
五 漫长的冬天
六 来自远方朋友的消息
七 高山牧场上的延续
八 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事
九 即将告别,再见吧
海蒂出生在风光旖旎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失去父母,由阿姨带到五岁。后来阿姨为了自己的生计,把她送到山上的爷爷那儿。她的爷爷是一位外表严厉而内心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因为不愿听到人们对他的流言蜚语,他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高山牧场上。从此,纯洁质朴、天真无邪的小海蒂就每天与小羊倌彼得一起去山上放羊,在花草丛中蹦蹦跳跳,观看阿尔卑斯山壮丽的落日和自由翱翔的雄鹰。纯洁善良的海蒂待人真诚友好,使心情压抑、性格古怪的爷爷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使体弱多病的克拉拉战胜了疾病,重新站了起来;使双目失明的老奶奶心中充满了阳光。作者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深厚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瑞士作家。从1879年起,她写了大量的故事,这些作品冠以总书名《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其中非常知名的就是《海蒂的学习和漫游岁月》和《海蒂学以致用》。除了这些故事外,斯比丽夫人的重要作品还有《小海蒂》、《夏蒂》、《在弗里尼坎上的一片叶子》、《没有故乡》、《格里特利的孩子们》等。
在一个风景宜人的小山村梅恩费尔德,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它穿过碧绿的原野,一直伸展到山脚下。山路两旁树影婆娑,流水潺潺,远处群山巍峨,似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攀缘而上,居高临下,谷底的景致一览无余。继续登高而上,四周芳草萋萋,山花烂漫,浓郁的花香弥漫在整个旷野,沁人心脾——这就是直接通往奥西姆高山牧场的陡峭山路。
六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这条狭窄的乡间小路上,一个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村姑,手里牵着一个小姑娘正向上走着。小女孩的脸颊热得通红,棕黑色的皮肤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但是很奇怪,尽管在这六月炎热的骄阳下,这个孩子还是被裹得严严实实的,似乎要抵御那刺骨的寒冷。这个小女孩似乎五岁左右,可是人们无法从其外表看出她的身材,因为她很明显地穿着两件,甚至是三件衣服,一件套一件,脖子上用一条红色的棉质大围巾一圈圈地围着。这样的打扮,再加上她的一双镶着钉子、笨重的登山靴,这个小人儿看起来就像是圆圆的一团。小家伙正冒着酷暑吃力地走在山路上,向山上攀登……
这两个人就这样从山谷向山上走了大约一个多钟头,来到了高山牧场的半山腰,这里坐落着一个叫做“端夫里”的小村庄。
一进村,几乎所有村民都与她们打招呼,有些人在窗口或家门口向她们寒暄问好,也有些人在路上向她们问候,原来这里就是小女孩的家乡。可是她们没有在路上做片刻停留,只是一边回答熟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一边与人们相互问候,脚下却一步不停地往前走。不一会儿,她们到了村子的尽头,这儿只散落着零星几户人家。
这时,从附近的一家房门口传来了招呼声:“等一会儿,迪蒂,你要是再往上走,我也一块儿去。”
听见了招呼声,迪蒂站住了脚,停了下来。小女孩一下子挣开她的手,一屁股坐在地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你累了吧,海蒂?”迪蒂问道。
“不,我热得要命,嗓子都快冒烟了。”小女孩回答道。
“这儿离山顶不远了,我们马上就要到了,你再坚持一会儿,快点走好吗?再有一个钟头就到了啊,宝贝!”迪蒂不断鼓励小女孩。
这时,一个胖胖的看上去挺慈祥的妇女从刚才的房门里匆匆地走了出来,与她们两个结伴同行。那个小女孩站起身,跟在两个熟悉的大人后面向山上走去。两人一见如故,边走边谈着端夫里村及其周边地区的所有居民的情况。
“说真的,迪蒂,你究竟打算把这孩子带到哪儿去呢?”路上这位新加入的伙伴这样问道,“她是你姐姐留下来的孩子吧?听说成了孤儿,怪可怜的。”
“是呀。”迪蒂回答说,“所以我要把她领到高山牧场上她的爷爷那儿,把她留在那里。”
“什么?你是说要把这孩子送到高山牧场上的奥西姆大叔那儿去?我想你没搞错吧。迪蒂,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到那个大叔那儿一提这事,肯定会被他撵出来的!”
“他可不能这样做。他可是这孩子的爷爷,应该尽这份义务。我一直照看着这个孩子直到现在。芭尔蓓,说白了,其实我这次是找到活儿干了,我可不想因为这孩子而丢了这份工作。所以,这次该轮到她爷爷尽义务照顾她了,这非常正常。”
“是啊,但是,如果他像其他人那样,是个普通人,倒也不必担心什么了。”个子矮小而肥胖的芭尔蓓一本正经地说,“但是,你也是知道的呀!他怎么可能懂得照顾小孩子,而且还是这么小的小孩子呢!这孩子在他那儿能受得了吗?还有,你到底是要去哪儿干活呢?”
“去法兰克福。”迪蒂解释道,“我在那儿找到了一份挺好的工作。那儿的主人去年夏天到山下的温泉来时,我负责清理他们的房间,并且照料他们的起居。那时他们就说希望我去他们那边干,可我当时没法去。他们今年又来了,还说希望我过去,这一回我打算过去了。对此,你肯定可以理解。”
“唉,幸亏我不是这孩子。”芭尔蓓无可奈何地叫嚷着,“根本没有人知道,高山牧场上的那个老人到底怎么样了!多年来,他从不与任何人来往,也从不去教堂,整日闭门不出,一年也就拄着那根粗棍子从山上下来一次。人们都躲避他、害怕他。他眉毛很粗,颜色花白,并且留着吓人的大胡子,外表看起来简直就跟年长的异教徒和印第安人差不多,人见人怕,何况是孩子。人们觉得只要不是在路上单独碰上他,就谢天谢地了。”
“那又怎么样呢?”迪蒂固执起来,顶撞她说,“他毕竟是这个孩子的爷爷嘛,照顾孙女是他的义务。他应该不会对她太坏,虎毒也不食子呢。不管怎么样,应该由他来负责照料孩子,而不是我。”
“我也只是想知道,”芭尔蓓用试探的口气问,“到底那个老头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要用这样的目光瞧人,而且总是那么孤零零地一个人住在高山牧场上。一个人离群索居,与世隔绝,几乎没有人看见他。关于他,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莫衷一是。你肯定从你的姐姐那儿听到过什么,多少也知道点吧,是吗,迪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