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系统中人的内在的心理机制及其行为规律,以预测、激发、改良组织体系,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基于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人类学、运筹学、生理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边缘学科。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以组织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是组织系统,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则是组织系统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机制和基于心理机制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按个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领导心理与管理和组织心理与管理四个层次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大都涉及人性假设、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知觉、需要与动机、价值观、态度、群体动力学、群体决策、权力冲突、组织战略与管控、组织发展与变革、激励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李亚轩,中国江苏人,经济学博士,青年时期游学美国,曾任教于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李亚轩先生二十余年潜心于经济学和管理心理学研究。他所创建的亚轩研究院对个体、群体、组织进行长期动态实验研究,建立了大型实验、调研数据库和相关数理模型。
目录
第一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概念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萌芽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的形成
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与成熟
第二篇 个体心理与管理
第三章 个性心理与管理
第一节 个性(人格)心理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 气质
第三节 性格
第四节 能力
第四章 知觉与管理
第一节 知觉基本理论
第二节 社会知觉
第三节 归因理论
第五章 价值观、态度与管理
第一节 价值观
第二节 态度
第三篇 群体心理与管理
第六章 群体心理分析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第二节 群体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群体动力理论
第四节 群体的内聚力(凝聚力)和冲突
第七章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关系基本倾向分析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动力、类型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中介因素分析
第五节 竞争与合作
第六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四篇 组织心理与管理
第八章 组织基础理论
第一节 组织概述
第二节 组织分类
第三节 组织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组织理论的发展阶段
第九章 组织战略与管理
第一节 组织战略概述
第二节 战略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战略制定(规划)与实施
第四节 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十章 组织管控模式
第一节 组织管控模式概述
第二节 母合优势模型
第三节 管控模式类型
第十一章 组织结构
第一节 组织结构概述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形式
第十二章 核心业务和流程设计
第一节 核心业务
第二节 业务流程
第三节 业务流程设计
第十三章 组织岗位职责
第一节 岗位职责
第二节 岗位职责手册
第三节 岗位职责构建方法
第十四章 组织薪酬、绩效和激励体系
第一节 薪酬体系
第二节 绩效考核体系
第三节 激励体系
第十五章 激励心理与管理
第一节 激励概述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内容摘要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系统中人的内在的心理机制及其行为规律,以预测、激发、改良组织体系,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基于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人类学、运筹学、生理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边缘学科。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以组织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是组织系统,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则是组织系统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机制和基于心理机制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按个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领导心理与管理和组织心理与管理四个层次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大都涉及人性假设、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知觉、需要与动机、价值观、态度、群体动力学、群体决策、权力冲突、组织战略与管控、组织发展与变革、激励等方面的内容。
主编推荐
李亚轩,中国江苏人,经济学博士,青年时期游学美国,曾任教于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李亚轩先生二十余年潜心于经济学和管理心理学研究。他所创建的亚轩研究院对个体、群体、组织进行长期动态实验研究,建立了大型实验、调研数据库和相关数理模型。
精彩内容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管理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心理学研究正式进入快车道。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一、技术经济社会背景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至20世纪初,由于技术和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心理学被推到了企业管理的前沿。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技术环境的变化技术环境泛指根据生产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改良、进步状况。在整个工业革命中,技术环境的重大变化共经历了两次:1782年,詹姆斯·瓦特(JamesWatt)发明了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蒸汽机,解决了大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生产力的发展从铁器时代进入了机器时代;19世纪电磁学的发现,引起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兴工业部门,从而把生产力推进到电力时代。
19世纪后半期,欧洲和美国已从早期的机械发明和简单的工业生产走向迅速发展的重工业时代。特别是美国,工业生产在19世纪末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美国福特创造了以传送带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采取流水作业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生产线。仅仅一年时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十几倍。美国福特T型汽车的生产自1904年到1921年,仅十几年的时间汽车年产量增加了549倍,成本降低2.4倍。
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时期,发生了人机关系不相适应的现象。大机器生产条件下,工人被分配到流水线上,操作简单,看不到自己制成完整的产品,体验不到“成就”的乐趣,而且延长劳动时间,加快机器的运转,加剧了生产线作业工人的不适应,给生
产管理带来了困扰。由此促使管理学家、心理学家、
社会学家关注人机矛盾问题。一些心理学家指出,当时的机械设计往往只从力学观点出发,而对工人使用机械是否适应缺乏研究,结果不仅浪费了人力,而且酿成许多差误和事故。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已日渐认识到,在人机系统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心理学的研究从人如何适应机器向机器怎样适合于人转变。其结论是,人与机器应相匹配,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解决生产力迅速发展时期的劳动力素质问题。劳动力素质包括劳动者的体能和智能。复杂的机器生产,具有产量大、速度快、精确度高的特点,要求人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智能。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电视工业、原子能电站、宇航工业的发展,脑力劳动的比重随之不断地提高。
以上问题均是管理的问题,然而进入管理的深水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