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引言
乌鸦与鲲鹏
庄子曾经描述过一种巨鸟——鲲鹏。
它的背如巍峨泰山;翼若垂天之云。它飞迁南海的时候,拍激起三千里的水浪,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鲲鹏图南,且适南冥。
满族英雄、后被清朝尊为太祖的努尔哈赤,正如同展翅图南的鲲鹏,带领他的民族跨上了入主南方的征程。
然而鲲鹏,是庄子意念的幻化。没有人看见过它。
人们常常见到的是,乌鸦。
虽然它们盘旋鼓噪的身影,粗哑凄厉的叫声,使人感到丝丝屡屡末路的哀愁不祥的预兆,但这种生物却与满族的崛起乃至大清朝的建立有着真正千丝万缕的联系——
崇拜太阳崇拜光明的上古之人,将三脚神鸦作为自己的图腾。三脚神鸦多有变衍,形成了凤系统的图腾。鲲鹏,是凤之一种。乌鸦,是原始的,也许又是终极的凤。
女真即后来的满族,崇拜神鹊神鸦,他们是凤图腾的一支。他们的英雄努尔哈赤,使他们的民族崛起,成为了真正的凤──图南的鲲鹏。
在庄严肃穆的紫禁城金顶,人们看到的不是鲲鹏。
是乌鸦。
你若到过北京,去过故宫,你总会看到有硕大无朋的乌鸦在紫禁城金顶默默地肃立,盘旋,偶尔发出一两声寥远空旷的叫声。仿佛在向历史发问,在沉思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在透过历史的迷雾,凝视开辟那一段历史的满族英雄——努尔哈赤。
导语摘要
本书依时间的顺序,重新解读了大清帝国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戎马一生。他少年为奴,后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征明,一生征战四十余年,用血汗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此书引用史料丰富,夹杂传说、故事,文笔生动,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后金汗。
作者简介
张研,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清代社会的慢变量》《清代县级政权控制乡村的具体考察》等
目录
引言
章 人生源头
第二章 步入青年
第三章 部落争战
第四章 称汗后金之路
第五章 鲲鹏图南
内容摘要
本书依时间的顺序,重新解读了大清帝国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戎马一生。他少年为奴,后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征明,一生征战四十余年,用血汗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此书引用史料丰富,夹杂传说、故事,文笔生动,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后金汗。
主编推荐
张研,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清代社会的慢变量》《清代县级政权控制乡村的具体考察》等
精彩内容
宣德八年加封后,猛哥帖木儿受命协助辽东都 指挥佥事裴俊前往斡木河“招取杨木答兀下漫散人 口”。杨木答兀系女真豪族,原为辽东开阳(今开 原)千户。他屠城掳掠,裹胁开阳军民一千余口, 擎家逃窜至斡木河。宣德帝下旨切责杨木答兀背叛 朝廷,罪不容诛。严令追回所掠全部人口,即三岁 小儿亦不例外。
十月十四日,裴俊率官兵一百五十四人,加朝鲜 陪同人员,共一百六十余人抵达斡木河,屯兵于野。
十五日拂晓,突然杀声大作。
杨木答兀纠集古州女真(即七姓野人)三百余 人将官军团团包围。官军仓促间起而应战,面对成 倍于己之敌,血战力竭,近乎绝望。
猛哥帖木儿闻讯率所部五百余人来援,又将杨 木答兀纠集的七姓野人团团包围。猛哥帖木儿矗立 在要道中央,左凡察、右权豆,威严喝令七姓野人 交出杨木答兀。七姓野人并不答话,拼死搏杀。猛 哥帖木儿与官军内外夹攻,七姓野人大败。杨木答 兀弃马登山落荒而逃。
十九日,在猛哥帖木儿和官军毫无戒备的情况 下,杨木答兀率八百多七姓野人卷土重来,又突然 包围了他们的营寨,纵火强攻。烈火中寨墙多处倒 塌,敌军蜂蚁般涌了进来。寡不敌众。猛哥帖木儿 率所部拼死搏杀,掩护明使裴俊及官军突围。
裴俊等奋力杀出,幸免于难。猛哥帖木儿和长 子权豆战死沙场。次子董山及妇女儿童、印信敕书 全被掳掠。唯弟凡察负伤出逃。
努尔啥赤祖族——此时已名女真建州左卫,第 二次遭受到毁灭性打击。史称斡木河之变。
猛哥帖木儿之弟凡察竭力收集余部,即刻入京 上奏明帝,兄长在斡木河被杀实情,乞请朝廷发兵 征剿。明宣德帝遵祖训不肯轻易兴师,只两次遣使 赉敕,痛责杨木答兀等背叛朝廷罪不容诛,谕令他 改恶从善,归还所掠人马资财。同时任命凡察为都 督佥事,统领建州左卫部众。
不久,猛哥帖木儿次子董山及长子权豆之妻在 毛怜卫指挥的斡旋下被赎回。其时,建州左卫势单 力薄,已无法在仇敌野人女真的威胁和朝鲜兵马的 搅扰下生存。凡察、董山屡奏朝廷请求内迁。几经 周折,终于明正统五年(公元一四四。年)率残部 三百余户移居至辽东浑河支流苏子河畔,与阿哈出 之孙、执掌建州卫的李满住部合住。建州女真重又 聚集在一起。那郁郁葱葱的呼兰哈达烟筒山和群山 环绕的苏子河谷,后来成为鲲鹏展翅的起点。
猛哥帖木儿死后,建州左卫余众开始是群龙无 首,至此是一龙二首,暗暗酝酿着一场纷争。
一部分人追随凡察。一部分人拥护董山。而凡 察、董山分别握有建州左卫的敕印。
凡察的印,是新印。斡木河之变后,明帝因原 赐建州左卫印信被七姓野人所掠,颁发新印,令凡 察掌管。
董山的印,是旧印。那颗明朝原赐建州左卫的 印信实在董山手中。董山从掳掠的部落中被赎回, 那颗印便也回到了建州左卫。
董山时年二十二岁,威武善战、胸怀大志。他 不甘屈从于叔,早在内迁之前,正统二年(公元 一四三七年)袭封建州左卫指挥使时,便上奏明帝, 说:“旧印已获”,意在要求继任父职,执掌建州左 卫。凡察得知,立即上奏求留新印,针锋相对,寸 步不让。
正统三年(公元一四三八年)正月,明帝敕谕 到。日:“一卫二印,于法非宜。敕至,尔等即协同 署事,仍将旧印遣人送缴。” 董山并未送缴旧印,但却打破了凡察独掌卫事 的局面,取得了与凡察协同署事的权力。
内迁后,正统五年(公元一四四。年)年底, 明帝见董山以旧印乃祖宗所传不肯送缴,遂令凡察 交还新印,并于正统六年(公元一四四一年)将董 山亦升为都督佥事,与凡察同职同衔。当然遭到了 凡察的反对,凡察亦不交新印。叔侄尖锐对立,势 同水火。酿成了满族历史上有名的卫印之争。
明正统七年(公元一四四二年),明朝正式将 建州左卫分为建州左右卫。以董山为都督同知,掌 建州左卫;凡察为都督同知,掌建州右卫。至此, 建州女真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合称 “建州三卫”。建州右卫凡察,是建州左卫董山的亲 叔;建州左卫董山,求娶建州卫李满住之女;建州 卫李满住,以建州左卫董山之寡嫂亦即权豆孀妇为 妻。三卫同族共居,皆联络有亲或亲上作亲,成为 后来满族的主体部分。
……
媒体评论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