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青藏高原城镇化进程与绿色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青藏高原城镇化进程与绿色发展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96.9 7.6折 524 全新

库存12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创琳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75122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24元

货号29750653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青藏高原城镇化进程与绿色发展》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城镇化的特殊性、动态演变历程和时空演变格局,采用多模型融合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绿色发展的承载阈值,提出了青藏高原城镇化发展的特殊使命、特殊目标、特殊格局和特殊模式,提出了青藏高原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还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带、川藏通道沿线城镇带、唐蕃古道沿线城镇带、边境城镇带、西宁都市圈、拉萨城市圈和柴达木城镇圈等重点城镇化地区的绿色发展目标与路径,旨在为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绿色发展和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目录
目录
第1章 高原城镇化进程与绿色发展综合考察过程 1
1.1 综合科学考察的战略意义与目标 2
1.1.1 综合科学考察解决的科学问题 2
1.1.2 综合科学考察的战略意义 3
1.1.3 综合科学考察的目标 5
1.2 综合科学考察的重点内容 6
1.2.1 高原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变化过程及格局考察 7
1.2.2 高原城镇化发展特殊目标与模式考察 10
1.2.3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路径与调控对策考察 14
1.2.4 高原城镇化分区与重点地区绿色发展方案考察 15
1.2.5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主要对策考察 16
1.3 综合科学考察的实施方案 18
1.3.1 综合科学考察的技术方法 19
1.3.2 综合科学考察的分区方案 19
1.3.3 综合科学考察的专线方案 20
1.4 综合科学考察的工作路线 26
1.4.1 2019年的科学考察路线 29
1.4.2 2020年的科学考察路线 29
1.4.3 2021年的科学考察路线 30
1.4.4?2022年的科学考察路线 31
1.4.5?2023年的科学考察路线 31
参考文献 32
第2章 高原城镇化演进过程与基本特征 33
2.1 高原城镇化的特殊驱动过程 34
2.1.1?自然要素的特殊驱动过程 34
2.1.2?经济要素的特殊驱动过程 35
2.1.3?社会文化要素的特殊驱动过程 36
2.1.4 政策要素的特殊驱动过程 36
2.2 高原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过程与特征 37
2.2.1 高原人口城镇化水平变化的总体特征 37
2.2.2 高原人口城镇化的时空变化过程与特征 42
2.3 高原城镇化格局的变化过程与特征 45
2.3.1 高原城镇数量的变化过程与特征 45
2.3.2 高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变化特征 48
2.3.3 高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 51
2.3.4 高原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特征 53
2.4 高原城镇化质量的变化过程与特征 57
2.4.1 高原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 58
2.4.2 高原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 60
2.4.3 高原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路径 65
2.5 高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特征 68
2.5.1 高原历史文化名城 68
2.5.2 高原历史文化名镇 72
2.5.3 高原历史文化名村 73
参考文献 75
第3章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的综合承载阈值 77
3.1 青藏高原人口综合承载阈值的多模型算法 78
3.1.1 基于经济学的高原人口承载力模型与结果 79
3.1.2 基于土地的高原人口承载力模型与结果 91
3.1.3 基于水资源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载力 104
3.1.4 基于大气环境质量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载力 113
3.1.5 基于生态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载力 118
3.1.6 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拟 121
3.2 青藏高原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 131
3.2.1 基于木桶短板原理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载阈值 132
3.2.2 基于两头逼近法的青藏高原人口综合承载阈值 136
3.3 青藏高原承载人口中能容许多少人进城? 139
3.3.1 基于人口综合承载阈值的高原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阈值 140
3.3.2 基于人口综合承载阈值的各地市州城镇化水平阈值 142
3.3.3 基于人口综合承载阈值的县级市城镇化水平阈值 148
3.4 进城人口能科学配置到高原哪些城市? 151
3.4.1 小集聚到西宁都市圈、拉萨城市圈和柴达木城镇圈 153
3.4.2 中分散到重要节点城市,支撑高原美丽城市建设 155
3.4.3 大分散到固边城镇,支撑固边型城镇体系建设 155
参考文献 155
第4章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的特殊道路与格局及模式 157
4.1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的特殊使命与特殊问题 158
4.1.1 高原城镇化的特殊使命与思路 158
4.1.2 高原城镇化发展存在的特殊问题 160
4.2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65
4.2.1 指导思想 165
4.2.2 基本原则 165
4.3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的特殊目标与特殊道路 166
4.3.1 特殊目标 166
4.3.2 特殊道路 172
4.4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的总体格局 173
4.4.1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的等级规模格局 174
4.4.2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的空间结构格局 182
4.4.3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的职能结构格局 184
4.5 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的特殊模式 186
4.5.1 守土固边型城镇化模式 187
4.5.2 绿色驱动型城镇化模式 187
4.5.3 护卫水塔型城镇化模式 188
4.5.4 传承文化型城镇化模式 189
4.5.5 游客拉动型城镇化模式 190
4.5.6 宿镇牧乡型城镇化模式 191
4.5.7 生态富民型城镇化模式 193
4.5.8 小聚大散型城镇化模式 193
4.5.9 对口结对型城镇化模式 194
4.5.10 城乡融合型城镇化模式 195
参考文献 196
第5章?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带城镇化与绿色发展 197
5.1 科考范围与基本条件 198
5.1.1 综合科学考察范围 198
5.1.2 城镇带发展的自然条件 198
5.1.3 城镇带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200
5.2 城镇带城镇化演变过程与基本特征 202
5.2.1 人口与城镇化时空变化特征 202
5.2.2 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209
5.2.3 城镇分布及规模结构变化特征 212
5.2.4 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 215
5.2.5 城镇职能结构发育特征 217
5.3 城镇带城镇化发展目标与格局 222
5.3.1 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目标 222
5.3.2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发展目标与格局 224
5.3.3 城镇空间分布格局 226
5.3.4 城镇发展定位与职能分工格局 227
5.4 城镇带绿色发展模式与路径 230
5.4.1 城镇带绿色发展模式 231
5.4.2 城镇带绿色发展路径 233
5.5 城镇带重点城市绿色发展 236
5.5.1 西宁段重点城市与城镇 236
5.5.2 海北段重点城市与城镇 238
5.5.3 海西段重点城市与城镇 240
5.5.4 玉树段重点城市与城镇 245
5.5.5 那*段重点城市与城镇 247
5.5.6 拉萨段重点城市与城镇 249
参考文献 251
第6章 川藏通道沿线城镇带城镇化与绿色发展 253
6.1 科考范围与基本条件 254
6.1.1 综合科学考察范围 254
6.1.2 城镇带发展的自然条件 255
6.1.3 城镇带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256
6.2 城镇带城镇化演变过程与基本特征 258
6.2.1 人口与城镇化时空变化特征 258
6.2.2 城镇规模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266
6.2.3 城镇带空间布局变化特征 270
6.2.4 城镇带城镇职能分布格局 275
6.3 城镇带城镇化绿色发展目标 278
6.3.1 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目标 278
6.3.2 城镇化绿色发展目标 279
6.3.3 城镇规模结构优化目标 280
6.3.4 城镇空间格局优化目标 281
6.3.5 城镇职能结构调整目标 283
6.4 城镇带绿色发展模式与路径 287
6.4.1 城镇带绿色发展模式 287
6.4.2 城镇带绿色发展路径 290
6.5 城镇带重点城镇绿色发展 293
6.5.1 拉萨—林芝段重点城市与城镇 293
6.5.2 林芝—雅安段重点城市与城镇 294
参考文献 297
第7章 唐蕃古道沿线城镇带城镇化与绿色发展 299
7.1 科考范围与基本条件 300
7.1.1 综合科学考察范围 300
7.1.2 城镇带发展的自然条件 301
7.1.3 城镇带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302
7.2 城镇带城镇化演变过程与基本特征 303
7.2.1 人口与城镇化时空演变特征 303
7.2.2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309
7.2.3 城镇职能分工格局 316
7.3 城镇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格局 320
7.3.1 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 320
7.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特征 327
7.3.3 城镇化与非遗保护传承的互动机制 329
7.4 城镇带城镇化绿色发展目标 331
7.4.1 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目标 331
7.4.2 城镇规模结构优化目标 335
7.4.3 城镇空间格局优化目标 336
7.5 城镇带绿色发展模式及路径 337
7.5.1 文化传承型城镇 337
7.5.2 渐进内生型城镇 338
7.5.3 绿色驱动型城镇 339
7.6 城镇带节点城镇的绿色发展 339
7.6.1 青海段节点城市与城镇 339
7.6.2 西藏段节点城市与城镇 348
参考文献 350
第8章?边境城镇带城镇化与口岸固边城镇发展 351
8.1 边境城镇带基本情况 352
8.1.1 综合科学考察范围 352
8.1.2 边境城镇和边境口岸 353
8.1.3 城镇带发展的基本条件 354
8.2 边境城镇带城镇化演变过程与基本特征 355
8.2.1 边境城镇带人口与城镇化时空变化特征 356
8.2.2 边境城镇带城镇规模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360
8.2.3 边境城镇带空间分布格局与变化特征  363
8.2.4 边境城镇带口岸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征 365
8.3 边境城镇带城镇化发展目标 371
8.3.1 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目标 371
8.3.2 城镇化发展目标 372
8.3.3 城镇规模结构调整目标 373
8.3.4 城镇空间格局优化目标 373
8.3.5 边境口岸建设目标 375
8.4 边境城镇带岸城互动发展模式与路径 376
8.4.1 岸城互动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376
8.4.2 岸城互动发展的主要路径 378
8.5 边境城镇带重点城镇绿色发展 382
8.5.1 林芝段重点固边城镇 382
8.5.2 山南段重点固边城镇 386
8.5.3 日喀则段重点固边城镇 388
8.5.4 阿里段重点固边城镇 395
参考文献 399
第9章 西宁都市圈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 401
9.1?科考范围与发展条件 402
9.1.1?范围界定与基本条件 402
9.1.2?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404
9.1.3?产业空间结构及开发区建设基础 408
9.2?西宁都市圈形成发育过程 409
9.2.1?都市圈集聚发展过程 409
9.2.2?都

内容摘要
《青藏高原城镇化进程与绿色发展》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城镇化的特殊性、动态演变历程和时空演变格局,采用多模型融合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绿色发展的承载阈值,提出了青藏高原城镇化发展的特殊使命、特殊目标、特殊格局和特殊模式,提出了青藏高原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还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带、川藏通道沿线城镇带、唐蕃古道沿线城镇带、边境城镇带、西宁都市圈、拉萨城市圈和柴达木城镇圈等重点城镇化地区的绿色发展目标与路径,旨在为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绿色发展和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