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中国史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中国史学史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0.5 4.6折 45 全新

库存30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蒙文通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68338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9688318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大家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中国史学史》是蒙文通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史学史的集中论述,着重于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及其与当时各种学术思想的关系。本书是蒙文通“纵通式”史学研究范式之代表,以时间为轴线,以王朝更替为叙述线索,对每朝每代史学的发展情形作系统考察。全书分四章四十一节,今存三章二十五节,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晚周至汉、六朝至唐、中唐两宋的中国史学史。书稿另附蒙文通先生其他相关文章四篇,对研究中国史学史及其本人的学术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蒙文通(1894—1968),原名尔达,字文通,后以字行世。四川盐亭县石牛庙乡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近代“蜀学”传人,经史大师。蒙文通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造诣很深,成就甚高。主要著作有《古史甄微》《辑校李荣老子注》《辑校成玄英老子义疏》《周秦少数民族研究》《经学抉原》等。



目录

目 录


绪  言………………………………………………………… 001


第一章  晚周至汉…………………………………………… 003


一  周代学术发展之三阶段 ………………………………… 003


二  论《尚书》之传写与体例 ……………………………… 008


三  晚周史学三系 …………………………………………… 014


四  东方前期文化与史学 …………………………………… 021


五  晚周各派之历史哲学 …………………………………… 026


六  鲁国史籍与诸国史籍 …………………………………… 031


七  《左》《国》荟萃之史料(原缺)


八  《世本》与《史记》 ……………………………………… 035


九  杂家学说与司马迁(原缺)


十  司马迁与班固(原缺)


第二章  六朝至唐………………………………………… 038


一  魏晋之学术与史学 ……………………………………… 038


二  史学与江左清谈 ………………………………………… 040


三  史学与六代俪文 ………………………………………… 042


四  史学家之民族国家思想 ………………………………… 044


五  史家之君臣观念 ………………………………………… 047


六  史例之进步 ……………………………………………… 050


七  史体之发达 ……………………………………………… 052


八  史识 ……………………………………………………… 056


九  汉以后有关古史之著作 ………………………………… 059


十  北朝史学 ………………………………………………… 065


十一  唐修《晋书》、五史与《汉书》学(原缺)


十二  刘知几与张太素(原缺)


第三章  中唐两宋………………………………………… 067


一  天宝后之文、哲学与史学 ……………………………… 067


二  《五代史》《唐书》之重修与新旧史学 ………………… 070


四  孙甫与司马光 …………………………………………… 073


六  新学、洛学、蜀学与史学 ……………………………… 077


七  南渡女婺史学之源流与三派 …………………………… 080


八  义理派史学 ……………………………………………… 082


九  经制派史学 ……………………………………………… 090


十  事功派史学 ……………………………………………… 096


十一  金华文献之传(原缺)


十二  西蜀、江西之史学(原缺)


十三  三派末流与官修宋、辽、金、元各史(原缺)


第四章  明清(全章原缺)


一  正德、嘉靖以后之学术与史学


二  义理派之史学


三  考据派之史学


四  道、咸学术与史学再兴


五  欧亚交通与蒙古史及中亚史


六  近世史学之动向


《宋略》存于《建康实录》考 …………………………… 103


评《学史散篇》…………………………………………… 118


跋华阳张君《叶水心研究》……………………………… 128


致柳翼谋(诒征)先生书………………………………… 132



内容摘要

本书是“大家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中国史学史》是蒙文通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史学史的集中论述,着重于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及其与当时各种学术思想的关系。本书是蒙文通“纵通式”史学研究范式之代表,以时间为轴线,以王朝更替为叙述线索,对每朝每代史学的发展情形作系统考察。全书分四章四十一节,今存三章二十五节,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晚周至汉、六朝至唐、中唐两宋的中国史学史。书稿另附蒙文通先生其他相关文章四篇,对研究中国史学史及其本人的学术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蒙文通(1894—1968),原名尔达,字文通,后以字行世。四川盐亭县石牛庙乡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近代“蜀学”传人,经史大师。蒙文通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造诣很深,成就甚高。主要著作有《古史甄微》《辑校李荣老子注》《辑校成玄英老子义疏》《周秦少数民族研究》《经学抉原》等。



精彩内容

第一章

晚周至汉

一  周代学术发展之三阶段

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盖十五国风次第衰竭,而侯国《春秋》次第以兴。此道术迁变之一会乎?史学盖继文学而起。刘、班之伦,以为“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帝王靡不同之”。若《春秋》之作,自三古而然。显背孟子之意,亦诬而已也。《墨子·明鬼》言:“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足以为法乎?”则举《大雅》《商书》《夏书》之伦以明之。叔世之鬼,举《春秋》以明之。此《春秋》编年兴于晚季之证乎!
《明鬼篇》言:“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西周之季也。
“齐庄君之臣有王国里、中里徼者。”当宣、幽之世。“郑穆公当昼日中处乎庙,有神入门而左。”当襄王、匡王之世。
“宋文君鲍之时,有臣曰 观辜。”当匡王、定王之世。
“燕简公杀其臣庄子仪而不辜。”当敬王之世。
《墨子》论宣、幽以下之鬼,本其事于周之《春秋》、齐之《春秋》、宋之《春秋》、燕之《春秋》;郑穆公事,当本于郑之《春秋》,《墨子》书误脱之耳。共和以上,则以《大雅》《尚书》为说;共和以下,则以《春秋》为说。此非《春秋》作于《诗》亡之显证欤!
《诗》亡之时,著见于三百篇,郑氏《诗谱》亦有所论,可表见之:
宋终戴公  在宣王、平王之世。
王终庄王
齐终襄公  在庄王之时。
唐终献公  在惠王、襄王之时。
郑终文公
鲁终僖公
秦终康公
卫终文公  皆在襄王之时。
曹终共公  在襄王、顷王之时。
陈终灵公  在定王之时。
桧        郑玄言当夷王、厉王之时。
魏        郑玄言当平、桓之世。
就此十二国《诗》言之,明夷、厉以后,至乎顷、襄,而《诗》零落以尽。独陈之《株林》最晚,此所谓《诗》之亡也。而司马迁叙周秦本纪、诸侯世家,其有年数可征,然皆不甚早。各国纪年所始,其《春秋》编年次第以作之时乎!班固言:“《春秋》《殷历》皆以殷、鲁自周昭王以下无年数。”《周本纪》自厉王始有年。《燕世家》则曰:“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当厉王奔彘共和之时。”《晋世家》言:“靖侯以来,年纪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靖侯十七年,厉王出奔于彘。”晋之五世不知年数,而其君尚可知;燕之九世,并其君不知也。则燕之《春秋》作始又晚。详考《史记》诸国始纪之年,其侯国《春秋》始作之年乎?则正接《诗》亡之际也。可表明之:
齐自献公,有九年,而武公,其十年入共和。
秦自秦侯,有十年,而公伯,有三年,而秦仲,其四年入共和。
卫自顷侯,有十二年,而釐侯,其十四年入共和。
蔡武侯
曹夷伯
陈幽公
宋釐公
楚熊勇  皆当共和之世始有年数。
上列各国多者二十三四年入共和,少者十数年或六七年入共和,而列邦之年始可具知。《陈杞世家》言:“杞谋娶公当周厉王时。”谋娶公而武公始有年,则又或在共和后也。斯则诸国《春秋》之起,皆在共和前后之时。惟鲁独早,岂以礼文备物故耶?郑以始封之晚,吴、越又绝远中国,皆不论。是《诗》尽于东周之初,而《春秋》作于西周之末,《春秋》与《诗》相代嬗,是《墨子》所论非偶,孟子之言非虚,皆囿于实事,故义无歧出,刘、班云云,正所谓非愚则诬而已。
司马迁一则曰《左氏春秋》,再则曰《春秋国语》,其实义旷世莫能解,而讼说以纷纷,斯亦右史、左史之言蔽之耳。由《韩非·奸劫弑臣篇》言之,其征引《春秋》,固即《国语》,非书言:
楚王子围将聘于郑,未出境,闻王病而返,因入问病,以其冠缨绞王而杀之,遂自立也。
又言:
齐崔杼,其妻美,而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之室……崔子之徒以戈斫公而死之,而立其弟景公。
韩非上征二文,皆同于《左氏》,制比《国语》,而韩非目以“《春秋》记之曰”。此与墨子所述周、宋、燕、齐之《春秋》,体无殊致,论述详实,固即《春秋》。斯则以《春秋》与《尚书》别左右史,惟以仲尼笔削之文专《春秋》之名者隘矣。盖仲尼所定,与《左氏》《国语》并为《春秋》,不可相离。犹司马《通鉴》重以《目录》,互为表里,相待益彰。《左氏》所称“诸侯之策”,《公羊》所称“不修《春秋》”,董狐所笔,《坊记》所征,文举纲维,以系委曲,一疏一详,疏为详起也。疑于《春秋国语》《左氏春秋》之名者,不已固乎?由《国语》之实为《春秋》以论,其在孔氏《春秋》之前者,《周语》始穆王,晋始武公,郑始桓公。《左氏》记事,亦颇有前于孔氏《春秋》者。此百国《春秋》实起于共和前后之又一验也。《齐语》但记桓公,与《左氏》相应,桓公以下有齐事,由他国事及之耳。后则为记晏婴事。《郑语》惟记桓公,亦与《左氏》所记相接,庄、昭以下事,亦由他国事并及之耳。后则为子产事。吴、越同后起而雄,固无待论。《左氏》《国语》二书,若相待而不可以分。《左氏》自桓迄襄,晋三军将佐,粲然明备,惟僖二十一年蒐于清原作五军,而将佐缺如。《晋语》独于此言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下军,先都佐之,余均未之论。《左氏》已言者,《国语》则不言,《左氏》未言者,《国语》仅于此言之,两书相足,情若剖符。岂偶然耶!《论衡·案书篇》言:“《左氏》传经,辞语尚略,故复选录《国语》之辞以实。”见《国语》《左氏》初为一书,汉师离之,乃为二帙。《国语》即为《春秋》,马迁所云《左氏春秋》即所云《春秋国语》,不已明乎?《虞氏春秋》十五篇,《春秋》家又有《虞氏微传》二篇,王充所云“《左氏》解经,辞语尚略”者,倘即指《春秋》家《左氏微》二篇而言之耶?论者或偏执于文体不类、事相缪剌为辞。岂谓今之《左氏》为一体之文,严、颜所传《公羊》之本遂无出入哉?知《国语》之实即《春秋》,则“《诗》亡然后《春秋》作”者,实国风之变而为《国语》,《国语》又从而出其纪纲大端,以为事目,孔氏依之以笔削,《春秋》之名遂为孔书所专,而《国语》反不得以《春秋》许之也。
刘知几言:“赵鞅,晋之一大夫尔,犹有直臣书过,操简笔于门下。田文,齐之一公子尔,每坐对宾客,侍史记于屏风。”诸侯之国史既盛,至是而大夫之家史又起也。《左氏》书于春秋之末,晋以叔向、齐以晏婴、郑以子产,大夫之记载綦详,而诸侯之记载翻略。是家史盛而国史又衰,此非学术之又一变乎!晏婴书名《春秋》,始见《史记》,昔贤固尝疑之。然史迁言:“虞卿著书,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此亦何与刘、班右史记事之旨。况《十二诸侯年表》所论,复有铎椒、吕韦;《艺文》所志,复有李氏,皆名《春秋》,而书在九流,胥所谓一家之言,事与孔经绝远。而衡以《国语》为《春秋》之义,斯众家之篇,比于《左》《国》。则《春秋》之目,实得其宜。殆诸侯之史曰“国语”,“国语”,《春秋》也。大夫之史曰“家语”。“家语”,亦《春秋》也。此秦焚篇章,《诗》《书》百家语有禁,史迁亦曰“百家杂语”。诸子书曰家语,曰百家,是固由大夫之史,沿“国语”之号转变而来。则晏子辈之《春秋》,谓之《晏子家语》可。《孔子家语》,名始见《严氏春秋》,谓之《孔子春秋》亦可。孟、荀、庄、韩之书,皆应以家语、以春秋名,割裂之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