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中国城市创新地理
  • 【现货速发】中国城市创新地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中国城市创新地理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55.1 7.3折 75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拉昌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675089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29616610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随着城市逐渐成为创新活动产生的核心空间,我国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努力,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和推进一批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探索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以及差异化的城市创新发展路径。2018年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函》,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创新已成为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推动我国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城市正处于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着许多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诸如城市如何创新?哪些因素影响城市创新?城市创新具有什么样的空间规律?城市创新对城市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城市创新的联系与网络如何?城市创新的职能如何界定?上述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基于此,我们以中国的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框架,积十年之功,形成现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一些已在国内外杂志期刊如《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等发表。本书以《中国城市创新地理》为题,对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梳理,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证分析。研究视角由城市创新的发生及形成因素,到城市创新格局,再到城市创新联系以及城市的创新职能。本书共二十二章,划分为六篇,第一篇对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与展望,并提出基于创新的城市化的理论;第二篇探讨了影响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诸如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城市人口结构、城市知识环境、城市舒适度和城市紧凑度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第三篇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技术创新对城市进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格局;第四篇分析了中国城市创新空间的形态与网络,包括创新城区、城市的知识专业化、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城市创新重心、产业创新网络的内容;第五篇分析了中国城市创新联系与创新体系,包括中国主要城市的创新联系、三大都市经济圈城市以及主要城市群的创新联系;第六篇是中国城市创新职能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创新职能的概念,测度,分析了城市职能的重要职能之一城市的知识创新职能,对我国的主要城市的创新职能进行了测度。
本书由吕拉昌及团队共同撰写,由吕拉昌教授设计编写提纲并组织撰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三大城市群创新机制与空间组织模式的比较研究”(41971201)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吕拉昌,男,1963年生,陕西凤翔人,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兼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广州市民建常委。学术兼职有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省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域开发与研究》等多种杂志编委,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曾多次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创新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目录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逐渐成为创新活动产生的核心空间,我国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努力,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和推进一批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探索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以及差异化的城市创新发展路径。2018年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函》,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创新已成为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推动我国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城市正处于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着许多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诸如城市如何创新?哪些因素影响城市创新?城市创新具有什么样的空间规律?城市创新对城市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城市创新的联系与网络如何?城市创新的职能如何界定?上述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基于此,我们以中国的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框架,积十年之功,形成现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一些已在国内外杂志期刊如《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等发表。本书以《中国城市创新地理》为题,对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梳理,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证分析。研究视角由城市创新的发生及形成因素,到城市创新格局,再到城市创新联系以及城市的创新职能。本书共二十二章,划分为六篇,第一篇对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与展望,并提出基于创新的城市化的理论;第二篇探讨了影响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诸如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城市人口结构、城市知识环境、城市舒适度和城市紧凑度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第三篇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技术创新对城市进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格局;第四篇分析了中国城市创新空间的形态与网络,包括创新城区、城市的知识专业化、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城市创新重心、产业创新网络的内容;第五篇分析了中国城市创新联系与创新体系,包括中国主要城市的创新联系、三大都市经济圈城市以及主要城市群的创新联系;第六篇是中国城市创新职能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创新职能的概念,测度,分析了城市职能的重要职能之一城市的知识创新职能,对我国的主要城市的创新职能进行了测度。
本书由吕拉昌及团队共同撰写,由吕拉昌教授设计编写提纲并组织撰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三大城市群创新机制与空间组织模式的比较研究”(41971201)的部分研究成果



主编推荐

吕拉昌,男,1963年生,陕西凤翔人,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兼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广州市民建常委。学术兼职有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省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域开发与研究》等多种杂志编委,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曾多次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创新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精彩内容

本书以《中国城市创新地理》为题,对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梳理,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证分析。研究视角由城市创新的发生及形成因素,到城市创新格局,再到城市创新联系以及城市的创新职能。本书共二十二章,划分为六篇,第一篇对中国城市创新地理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与展望,并提出基于创新的城市化的理论,第二篇探讨了影响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诸如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城市人口结构、城市知识环境、城市舒适度和城市紧凑度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第三篇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包括技术创新对城市进出口贸易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格局;第四篇分析了中国城市创新空间的形态与网络,包括创新城区、城市的知识专业化、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城市创新重心、产业创新网络的内容;第五篇分析了中国城市创新联系与创新体系,包括中国主要城市的创新联系、三大都市经济圈城市以及主要城市群的创新联系;第六篇是中国城市创新职能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创新职能的概念,测度,分析了城市职能的重要职能之一城市的知识创新职能,对我国的主要城市的创新职能进行了测度。本书由吕拉昌及团队共同撰写,由吕拉昌教授设计编写提纲并组织撰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三大城市群创新机制与空间组织模式的比较研究”(41971201)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