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8.7 3.7折 ¥ 7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赵京龙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64703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511527
上书时间2024-12-25
自序
历史学界有种说法,明朝是个“极辉煌”与“黑暗”并存的朝代,我非常赞同。暂且不提“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这些政治军事上的骨气,单单是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四大名著中的三本——《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一点就可以傲视历史;此外,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科学著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上璀璨的明珠;天坛、明长城等都是这个时代修筑的;郑和下西洋是在这个时代推动的;《永乐大典》是在这个时代编纂的……说这段历史“极辉煌”,实至名归。
但要说这段历史 “黑暗”,也是名副其实的。明朝设立了以往朝代没有的锦衣卫,让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由太监把持;多个皇帝长期不上朝,荒废朝政;崇尚八股文遏制了文化发展;等等。这些对社会毒害之深、影响之大,让世人闻之骇然。
正因为是“极辉煌”与“黑暗”的矛盾统一体,这段历史才尤其有研究价值。更为特殊的一点,它还是中国历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本书中的四公子——陈贞慧、冒辟疆、方以智、侯方域就是生活在这个朝代末年。他们都曾想利用复社等团体或政治力量力挽狂澜,救大明于水火,但并没能阻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终或退隐乡间,以明心志;或寄情山水,拒不仕清;或皈依佛门,暗中抗清;或悔失名节,英年早逝。其中,侯方域是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桃花扇》的主人公原型,冒辟疆则先后与陈圆圆、董小宛等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如果只是想浮光掠影地读读故事,单单这些男女爱情、恩怨情仇就足以让读者酣畅淋漓。
这本书摒弃了历史类书籍常见的时间叙事法,而是按照四公子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爱情故事等人生轨迹为主线分别阐述,历史背景、政治风云等反而成了四公子故事的一个大背景。这样写的好处是,读者不仅能对四公子中的每个人有个非常立体和直观的感受,还能对那段时期的历史、政治、军事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它既保存了历史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又不失趣味;既保留了人物的鲜活性和丰富性,又不失严肃。更令我惊喜的是,为了更全面地体现四公子的心路历程,本书还穿插了很多他们的诗文创作,“诗为心声”“歌以咏志”,让我们得以窥见四公子真实的心声。
是为序。
2022年春
前言
纵观中国历史,惨烈的时期莫过于朝代更替,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生命无辜葬送于战争之中,成了新旧统治者的牺牲品。除了社会生产停滞带来的经济损失,文化发展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这给后代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无法弥补的。更有甚者,改朝换代造成的疼痛会渗入文化,融化成一种记忆,代代相传。尤其是当一个生产力落后的民族征服先进的民族时,发生的惨变更为强烈。牟宗三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文化亡于明亡之时。”一语道出了明清交替时的剧烈变化。同时,这句话也道出了所有明朝遗民的心声。
明末,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西学东渐思想盛行,资本主义萌芽普遍发展,为古老的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外,党社运动日益活跃,这一切都为死气沉沉的明王朝带来了生机。尽管彼时封建集权仍然高度集中,但是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已经昭示着改革的时代终将来临。这是历史趋势,是任何个人行为都不能阻挡的。然而,在民变与外寇的交互打击下,这个时代推迟了几百年。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清王朝闭关自守、禁结社、大兴文字狱,虽有康乾盛世,但是实际上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发展主流,江河日下。
当今很多学者认为,明亡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南明王朝的统治者在京都沦陷、国破家亡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不思振作,居然还一心沉溺于选秀女、挑伶人,一味贪图享乐。大臣之间更是钩心斗角,对上力尽阿谀逢迎之能事,对下为一己私利排除异己,上无仁君、下无忠臣,整个朝政一团混乱。民间的仁人志士们,报国无门,只能醉心于秦淮,茫然彷徨,毫无作为。史称“复社四公子”的陈贞慧、冒辟疆、方以智和侯方域就是在这时代巨变之时,居住在南京的几个出身贵族的文人,他们为了挽救时局奔走呼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力图挽救大明王朝,因其身上具有极其可贵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的意志,被后世尊称为“明末四公子”。
“明末四公子”的经历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大都保持了民族气节,以及一身浩然正气。即使侯方域曾经参加清朝科考,试图为清政府出谋划策、投怀相送,但由于种种原因而终止于悬崖边缘,终保持了他明朝遗民的气节。
当代人对冒辟疆、侯方域这两个名字可能更为熟悉,因为这两位士人的人生际遇中有容易被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所谓“香艳故事”。清初的大文人、戏曲家孔尚任更是将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搬上舞台,他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故事为原型写成的《桃花扇》传唱至今,让侯方域这个名字家喻户晓。而冒辟疆因为曾得到过陈圆圆的垂青而为普通百姓所熟知,后又与董小宛两心相许,结为夫妻,其仙侣爱情故事至今都被世人津津乐道。甚至有坊间传闻,董小宛后被清军夺去献给顺治帝,成为顺治为宠爱的董鄂妃。宫廷政治加名人情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传播力,从古到今无不如此。我们没办法也不可能去严谨地考证这些“风流韵事”是否属实,就权当是四公子正传外的一桩美谈吧。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陈贞慧、冒辟疆、方以智和侯方域既然被世人合称为“明末四公子”,那么他们之间确实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能被称为“公子”,首先其出身非凡,一般来自官宦世家、名门望族。古代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士、农、工、商,商人是人等。盐商即使再有钱,其子也不能和名宦之子并称。明朝富商即使家底丰厚,也不敢穿锦衣、骑高头大马。
其次,四位公子都风流倜傥、学问广博、文采斐然,在各自的领域皆有建树。
再次,四位公子意气相投,都是被称为“小东林”的“复社”成员。他们都以改变时局为己任,痛恨奸佞当道,希望朝廷有所作为。
后,四位公子都是仕途不得意的士大夫。如果能像同时代的吴伟业那样少年科第,年纪轻轻就当了高官,人们就会称其为“老爷”而非“公子”了。四人中只有方以智在崇祯十三年(1640)中了进士,但仅仅四年后京城就“陷落”了,所有的抱负都伴随着崇祯帝自缢于煤山而终结。
四人之中,陈贞慧为年长,生于1604年,比方以智、冒辟疆大七岁,年长侯方域十四岁。他的父亲陈于廷也为有名,曾和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等人名列东林,官至左都御史——品秩和六部尚书平级。陈贞慧不仅是四人中的大哥,而且是当时受人敬仰的文坛领袖之一。崇祯皇帝登基后,清算了魏忠贤的阉党,阉党人物阮大铖被免官,留在南京,到处活动,企图东山再起。而复社的大本营在江南,当然不愿意此等乱臣贼子重新得志猖狂。陈贞慧与吴应箕、顾杲共同商议声讨阮大铖,由吴起草《留都防乱檄》,在南京到处张贴,搞得阮大铖如过街老鼠,只得闭门不出。
方以智的家族在四人中为显赫,他出身于桐城方家这一大族,曾祖父方学渐,精通医学、理学,著有《易蠡》《性善绎》《桐夷》《迩训》《桐川语》等。祖父方大镇在万历年间,曾任大理寺左少卿,著有《易意》《诗意》《礼说》《永思录》《幽忠录》等书。外祖父吴应宾,精通释儒,著有《学易全集》《学庸释论》《宗一圣论》《三一斋稿》等。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湖广巡抚,通医学、地理、军事。方以智不仅有显赫的身世,自身的学问成就在这四人中也为杰出。
冒辟疆是蒙古人后裔,其父官职在四公子的父辈中是的,职位是守备副使,是个五品官。但冒辟疆的相貌是四人中好的,或许是因为血液里有蒙古贵族的基因,他长得高大而儒雅,又有才华,行事浪漫,因此被很多女子所仰慕。明末两大美女陈圆圆、董小宛都对他一见倾心,宁愿委身为小妾,他的才貌之俊美可见一斑。
侯方域年纪轻,有赖于《桃花扇》这出名剧的传播,世人对其故事也为了解。其祖父和父亲都是东林党人,祖父官至太常寺正卿,父亲官至兵部侍郎。侯方域才气纵横,十七岁时就能替父亲起草奏章。
1644年,北京城破,崇祯皇帝自缢,四公子家族的荣誉、个人的前程随着大明朝的灭亡宣告覆灭。清军挥师南下,陷于内斗的弘光小朝廷支撑一年后也灭亡了。在时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之际,四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不同的选择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归属、不同的命运。
老大哥陈贞慧因曾带头批阮大铖,被阮所恨。南明弘光朝廷,马士英、阮大铖掌握大权后,便迫害陈贞慧,陈贞慧曾一度入狱。清朝占领江南后,他隐居家乡宜兴十余年,坚决不出仕为新朝卖命,始终保持了一名明朝旧臣的气节。
方以智学问,当过明朝的官员,因此清军大举南下时,他联络东南反清力量抵抗。1650年,清兵攻陷广西平乐,方以智被捕,清军在方以智的左边放了一件清廷官服,右边放了一把刀,让方以智选择,方以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把刀,想以死明志。清军将领欣赏他的气节,于是将他释放。方以智于顺治七年(1650)削发为僧,改名弘智。康熙十年(1671)冬,方以智因被怀疑和抗清力量仍有牵连而被捕,解往广东,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因为生病劳累客死船中。关于他的死亡,还有另外一种更为壮烈的说法:被押解的方以智行至惶恐滩头,效法文天祥,投江殉国。
清廷平定中原后,侯方域并未像《桃花扇》中所描述的那样出家当道士,而是于顺治八年(1651)应河南乡试,但并没有考取,仅仅中了副榜。后因为写了很多歌颂新朝统治者的诗文,被当时人们讥讽晚节不保。现代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对侯方域却持同情态度,解释说侯方域“勉应乡试,仅中副榜,实出于不得已”。侯方域把自己的书堂命名为“壮悔堂”,也就是这个原因吧。后来有人作诗“两朝应举侯公子,地下何颜见李香”的诗句来讥讽侯方域。殊不知清军入关,整个中国沦陷于清人的马蹄之下,不考中乡试,年少的侯方域又该如何应对混乱的时局呢?而且从小背负“神童”之名,如果不以这种方式委曲求全,他一介书生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呢?顺治十一年(1654)年仅三十七岁的侯方域便郁郁而终。他死后,他的朋友、两朝为官的吴伟业,经过其故里,曾经写诗悼念:“河洛风烟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死生总负侯嬴诺,欲滴椒浆泪满樽。”吴伟业将侯方域比成侯嬴,侯嬴是以死报答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知遇之恩的壮士。这是在为侯方域辩解,同时在为自己辩解。吴伟业在临终时,写了一首可视为遗言的绝句:“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须填补,纵比鸿毛也不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吴伟业二十二岁时参加会试,崇祯皇帝亲自在其试卷上批示“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殿试拔为一甲第二名(榜眼),从此仕途顺畅。自己被明朝皇帝这般看重,后来却无奈效忠明朝的死敌——清朝,所以他对明朝确实是心存愧疚的。吴伟业死前的忏悔,和侯方域的“壮悔”心情,应当差不多。
乱世翩翩佳公子,终不免悲剧下场,这就是历史的无情。
与“清末四公子”“民国四公子”不同,“明末四公子”几乎生于同时,才情文章非常相近,相互深交意气相投。但可惜生不逢时,他们既不能在那个年代力挽狂澜,又不能施展其一身才学抱负,终都默默地了却一生。不过,历史毕竟是公正的,他们终没有被埋没,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段美好佳话,穿越时代,流传至今。
《明末四公子》描写了陈贞慧、冒辟疆、放以智、侯方域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之中或挽救时局,抗争到底;或隐退山林,以明心志;或寄情山水,拒不仕清的动人事迹。
另外,这本书摒弃了历史类书籍常见的时间叙事法,而是按照四公子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爱情故事等人生轨迹为主线分别阐述。历史背景、政治风云等反而成了四公子故事的一个大背景。这样写的好处是,读者不仅能对四公子中的每个人有非常立体和直观的了解,还对那段时期的历史、政治、军事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明末四公子》描写了陈贞慧、冒辟疆、放以智、侯方域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之中或挽救时局,抗争到底;或隐退山林,以明心志;或寄情山水,拒不仕清的动人事迹。
另外,这本书摒弃了历史类书籍常见的时间叙事法,而是按照四公子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爱情故事等人生轨迹为主线分别阐述。历史背景、政治风云等反而成了四公子故事的一个大背景。这样写的好处是,读者不仅能对四公子中的每个人有非常立体和直观的了解,还对那段时期的历史、政治、军事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赵京龙,1988年3月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2008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我们的信仰》《走过青春岁月》《花之般若》等,编著有科普图书《河南民间祠堂故事》,出版传记《萧红传》。
目录
引子——战乱纷争的明朝末年 001
一、何为复社 002
1.“社”的起源与发展 002
2.江南复社,古代的文社 006
3.文人集团,演变成了名利场 007
4.王朝鼎革,紫禁城换了主人 009
二、末路王朝:南明 012
1.明朝后的余晖 012
2.南明政权三疑案 014
章 陈贞慧 019
一、显赫的陈门 020
1.显要的先祖——陈傅良 020
2.霸气的父亲——陈于廷 029
3.多才的儿子——陈维崧 032
二、加入复社,风骨俊俏“官二代” 034
1.嬉笑怒骂间智斗权贵 035
2.一纸檄文交恶阮大铖 046
三、铮铮铁骨,隐居十多年不仕清 049
1.一心报国,无力回天 049
2.隐退山林,守节明志 054
第二章 冒辟疆 057
一、鲜衣怒马的阔达少年 058
1.先祖:驰骋中原,侯门贵胄 058
2.父母:至善纯孝,如皋名人 065
3.冒辟疆:一代文宗,怀才不遇 067
二、相遇陈圆圆:乱世仙侣,凄美姻缘 071
1.一见倾心,只待佳期 071
2.横生枝节,阴差阳错 075
3.香消玉殒,阴阳两隔 076
三、相守董小宛:明珠美玉,一对璧人 080
1.再续前缘,佳人爱上名士 080
2.得偿所愿,真爱终成眷属 085
3.举家逃难,患难中见真情 088
4.不离不弃,乱世生死相随 092
四、乱世不折节:正气凛然,儒风浩荡 099
1.隐忍不屈,拒不仕清 099
2.忍辱负重,装疯避难 104
3.文心侠骨,智斗官绅 108
4.育孤济民,德义千古 113
第三章 方以智 121
一、家学渊源:习文韬武,尊教重义 124
1.先祖:笃守节义、忠贞孝悌 124
2.曾祖:布衣鸿儒,倡学重教 130
3.父亲:文成武德,屡建奇功 134
4.姑母:博学才高,方氏三节 137
二、江左奇才:博学今古,会通中西 141
1.生有异秉的天才少年 141
2.中西合璧的学习启蒙 146
3.家庭政治的双重影响 153
4.飘摇乱世的精神榜样 159
5.意气风发的江左狂生 164
三、愤世青年:政争激荡,风雨飘摇 168
1.主盟复社,仕途遇挫 168
2.洁身自好,宁静自守 174
3.声讨乱贼的生死兄弟 176
4.忧心危局,仕途多舛 182
四、宗师老者:剃发为僧,不忘初心 186
1.皈依佛门,讲经说禅 186
2.暗中抗清,谋求大义 189
第四章 侯方域 193
一、江山岌岌,大厦将倾 194
1.万历怠政,朝政危机 194
2.自毁长城,崇祯亡国 201
二、家道中兴,不辱门风 205
1.商丘侯氏:本为戍籍,忠孝传家 205
2.父亲侯恂:慧眼识将,破格提拔 208
3.士林巨子:生而颖异,扬名海内 210
三、才堪经纬,生不逢时 213
1.交游名士,激浊扬清 214
2.疾恶如仇,意外落榜 217
四、海誓山盟,生离死别 221
1.绣球一抛中名士,佳人才子初定情 221
2.慌不择路急筹钱,血溅桃花灼成扇 225
五、风云变幻,江山易主 231
1.失意北归,主盟雪苑 231
2.河南乡试,悔失名节 238
后记 241
《明末四公子》描写了陈贞慧、冒辟疆、放以智、侯方域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之中或挽救时局,抗争到底;或隐退山林,以明心志;或寄情山水,拒不仕清的动人事迹。
另外,这本书摒弃了历史类书籍常见的时间叙事法,而是按照四公子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爱情故事等人生轨迹为主线分别阐述。历史背景、政治风云等反而成了四公子故事的一个大背景。这样写的好处是,读者不仅能对四公子中的每个人有非常立体和直观的了解,还对那段时期的历史、政治、军事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赵京龙,1988年3月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2008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我们的信仰》《走过青春岁月》《花之般若》等,编著有科普图书《河南民间祠堂故事》,出版传记《萧红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