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5.6 7.3折 ¥ 35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冯国超 译注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5260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29408531
上书时间2024-12-25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绛(jiang)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李毓秀出生于清朝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一说60岁)。李毓秀在康熙时中秀才,之后便致力于治学和教育。他精研《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并创办敦复斋讲学,前来听课的人很多。正是在讲学的过程中,李毓秀编写了《训蒙文》一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材。
《训蒙文》面世后,一位名叫贾存仁的先生对它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弟子规》。不过,关于贾存仁其人其事,我们所知甚少,在各种《弟子规》的相关书籍中,也找不到关于贾存仁生平情况的介绍。然而据《浮山县志》等资料称,贾存仁字木斋,山西浮山县人,出生于雍正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61岁。贾存仁工书法,精韵学,著有《等韵精要》《弟子规正字略》等书。只是这种说法目前尚未被学界普遍接受。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贾存仁对《训蒙文》作出修订并更名为《弟子规》后,《弟子规》就渐渐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影响甚至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著名的蒙学经典相媲美。
“弟子规”意即弟子必须遵守的规矩,这里的“弟子”,可以指学生,也可以泛指少年人。《弟子规、》共1080个字,紧紧围绕《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一段话展开论述。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少年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出门在外时尊敬兄长,言语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弟子规》把孔子的这段话在文字上稍微作了改动后作为“总叙”,然后分“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四个方面对少年人的言行举止、道德修养、读书学习等进行全方位的规范。
在“入则孝,出则弟”部分,《弟子规》要求少年人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尊敬长辈。其中包括怎样与父母对话交流、怎样照顾父母的生活、在父母有过错时如何妥善处理、父母去世后怎样守丧,以及尊长优先、礼让尊长、主动为尊长效劳等处理长幼关系的原则。明确指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
在“谨而信”部分,《弟子规》要求少年人谨慎小心,诚实不欺,并对少年人在个人修养和怎样处世行事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如要注意个人卫生,“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不要饮酒:“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为丑”;说话要诚实:“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不要信谣传谣:“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等等。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绛州人。李毓秀出生于清朝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李毓秀在康熙时中秀才,之后便致力于治学和教育。后在讲学的过程中,李毓秀编写了《训蒙文》一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材。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尊敬长辈。其中包括怎样与父母对话交流、怎样照顾父母的生活、在父母有过错时如何妥善处理、父母去世后怎样守丧等,以及尊长优先、礼让尊长、主动为尊长效劳等处理长幼关系的原则。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谨慎小心,诚实不欺,并对少年人在个人修养和怎样处世行事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弟子规》介绍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为了使《弟子规》中的内容更好的为学生掌握,作者在写作形式上仿效《三字经》,全文采用三个字一句的格式,两句一韵,局势正气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
《弟子规(普及版)/国学经典规范读本》特点:
原文:以历史上的著作为底本,准确可靠
注释:兼综百家之长,充分反映学界新成果
译文: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
导读:揭原著之精蕴,明古代智慧之实际应用
配图:严谨、恰当,图与文字一一对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专家担任学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班教师推荐国学教材,北京大学国学班教师荐为国学精英教育读本。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绛州人。李毓秀出生于清朝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李毓秀在康熙时中秀才,之后便致力于治学和教育。后在讲学的过程中,李毓秀编写了《训蒙文》一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材。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尊敬长辈。其中包括怎样与父母对话交流、怎样照顾父母的生活、在父母有过错时如何妥善处理、父母去世后怎样守丧等,以及尊长优先、礼让尊长、主动为尊长效劳等处理长幼关系的原则。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谨慎小心,诚实不欺,并对少年人在个人修养和怎样处世行事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弟子规》介绍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为了使《弟子规》中的内容更好的为学生掌握,作者在写作形式上仿效《三字经》,全文采用三个字一句的格式,两句一韵,局势正气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
《弟子规(普及版)/国学经典规范读本》特点:
原文:以历史上的著作为底本,准确可靠
注释:兼综百家之长,充分反映学界新成果
译文: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
导读:揭原著之精蕴,明古代智慧之实际应用
配图:严谨、恰当,图与文字一一对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专家担任学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班教师推荐国学教材,北京大学国学班教师荐为国学精英教育读本。
冯国超,1965年10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哲学史组组长。专著有《道藏选粹》《图说汉字王国》《中国传统体育》《图说周易》《图说论语》《国学经典规范读本》中的《周易》《山海经》《孙子兵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等。曾主编《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丛书,共60册,800万字)、《新华大字典》等多种书籍,并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一、总叙
二、入则孝出则弟
三、谨而信
四、泛爱众而亲仁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附录一:弟子规(原文 拼音)
附录二:民国版《绘图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绛州人。李毓秀出生于清朝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李毓秀在康熙时中秀才,之后便致力于治学和教育。后在讲学的过程中,李毓秀编写了《训蒙文》一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材。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尊敬长辈。其中包括怎样与父母对话交流、怎样照顾父母的生活、在父母有过错时如何妥善处理、父母去世后怎样守丧等,以及尊长优先、礼让尊长、主动为尊长效劳等处理长幼关系的原则。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谨慎小心,诚实不欺,并对少年人在个人修养和怎样处世行事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弟子规》要求少年人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弟子规》介绍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为了使《弟子规》中的内容更好的为学生掌握,作者在写作形式上仿效《三字经》,全文采用三个字一句的格式,两句一韵,局势正气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
《弟子规(普及版)/国学经典规范读本》特点:
原文:以历史上的著作为底本,准确可靠
注释:兼综百家之长,充分反映学界新成果
译文: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
导读:揭原著之精蕴,明古代智慧之实际应用
配图:严谨、恰当,图与文字一一对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专家担任学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班教师推荐国学教材,北京大学国学班教师荐为国学精英教育读本。
冯国超,1965年10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哲学史组组长。专著有《道藏选粹》《图说汉字王国》《中国传统体育》《图说周易》《图说论语》《国学经典规范读本》中的《周易》《山海经》《孙子兵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等。曾主编《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丛书,共60册,800万字)、《新华大字典》等多种书籍,并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二、入则孝 出则弟
“入则孝,出则弟(tì)”,指在家里时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时要尊敬兄长。
在“入则孝”部分,主要讲述了子女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准则,包括怎样与父母对话交流,怎样照顾父母的生活,在父母有过错时如何妥善处理,在父母去世后怎样守丧尽孝,等等。
在“出则弟”部分,首先强调了兄弟和睦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孝顺父母的重要体现;接着主要讲述了在尊长面前必须遵循的规矩,包括尊长优先、礼让尊长、主动为尊长效劳,等等。
本节的规定十分具体、详细,有许多内容仍适用于现代社会。不过,文中要求子女无条件服从父母,也是存在偏颇的。
父母呼①,应②勿③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④,须敬听。
父母责⑤,须顺承⑥。
【注释】
①呼:叫;唤。
②应:回答;答应。
③勿:不要。
④教:教导;教诲。
⑤责:批评;责备。
⑥顺承:顺从承受。
【译文】
听到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叫你做事情,要积极去做。父母教育你的时候,一定要恭敬聆(líng)听。父母对你的批评责备,一定要顺从接受。
【导读 图说】
《弟子规》重视的就是一个“孝”字,孝有很丰富的内容,而且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父母呼唤你的时候,你要赶快答应,而不能心不在焉、无动于衷,更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这一点应该是很容易做到的吧?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对父母的呼唤不积极作出回应是经常发生的事,尤其是当孩子正沉迷于游戏的时候,他们对父母的呼唤往往充耳不闻。因此,我们必须告诉孩子,这样做是要不得的,说得严重些,这就是不孝。
当父母命令你去做事的时候,要积极去做,而不应该拖拉、推托。通常情况下,出于对孩子的爱,父母都不会命令孩子去做很难的事情,大多是让孩子去叫个人、买点东西、拿个物品之类,因此,作为孩子,对于这类很容易做的事情,就不应该犯懒,而应积极去完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