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0.6 5.1折 ¥ 5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美]帕梅拉·J.休梅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305325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29415990
上书时间2024-12-25
把关人是媒介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人们通过中介将数以亿计的信息转化为容易掌握的一定数量的媒介信息。这一过程不仅决定了选择什么信息,而且决定了诸如新闻这类信息的内容和性质。
《把关理论》描述了这一有力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事件才得以被大众媒体报道。本书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信息会被拒于门外,而有的信息则能通过把关以及如何通过把关;并指出了在这一过程中,哪些因素是为重要的。本书对于读者理解把关的作用非常有益:即使是单一的、微不足道的把关决定,也会聚集在一起,塑造出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
把关理论是新闻传播学界及业界非常著名和重要的理论之一,但是全面、综合地讲解把关理论来龙去脉的书籍较少。《把关理论》全面梳理了有关把关的文献,从宏观的社会系统到微观的编辑记者和受众个体,从传统的报刊研究到现今的网络研究,几乎是面面俱到,第十章“21世纪我们如何研究把关”还设想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把关人是媒介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人们通过中介将数以亿计的信息转化为容易掌握的一定数量的媒介信息。这一过程不仅决定了选择什么信息,而且决定了诸如新闻这类信息的内容和性质。
《把关理论》描述了这一有力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事件才得以被大众媒体报道。本书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信息会被拒于门外,而有的信息则能通过把关以及如何通过把关;并指出了在这一过程中,哪些因素是为重要的。本书对于读者理解把关的作用非常有益:即使是单一的、微不足道的把关决定,也会聚集在一起,塑造出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
把关理论是新闻传播学界及业界非常著名和重要的理论之一,但是全面、综合地讲解把关理论来龙去脉的书籍较少。《把关理论》全面梳理了有关把关的文献,从宏观的社会系统到微观的编辑记者和受众个体,从传统的报刊研究到现今的网络研究,几乎是面面俱到,第十章“21世纪我们如何研究把关”还设想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帕梅拉?休梅克美国当代新闻传播学者之一,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University)公共传播学院荣休教授,曾担任雪城大学公共传播学院JohnBenSnow讲席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期刊《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Research)联合主编。休梅克是媒介社会学(MediaSociology)领域的专家,其研究主要围绕信息把关(Gatekeeping)展开。
蒂姆?沃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译者简介:
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合编有《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译有《传播学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致谢
序言 把关的重要意义
部分 认识把关
章 把关概念
第二章 把关程序
第二部分 把关——层级分析
第三章 传播者个体
第四章 传播常规
第五章 机构
第六章 各种社会力量
第七章 社会系统
第三部分 把关研究的理论化
第八章 场论与把关
第九章 渠道
第十章 21世纪我们如何研究把关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把关人是媒介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人们通过中介将数以亿计的信息转化为容易掌握的一定数量的媒介信息。这一过程不仅决定了选择什么信息,而且决定了诸如新闻这类信息的内容和性质。
《把关理论》描述了这一有力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事件才得以被大众媒体报道。本书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信息会被拒于门外,而有的信息则能通过把关以及如何通过把关;并指出了在这一过程中,哪些因素是为重要的。本书对于读者理解把关的作用非常有益:即使是单一的、微不足道的把关决定,也会聚集在一起,塑造出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
把关理论是新闻传播学界及业界非常著名和重要的理论之一,但是全面、综合地讲解把关理论来龙去脉的书籍较少。《把关理论》全面梳理了有关把关的文献,从宏观的社会系统到微观的编辑记者和受众个体,从传统的报刊研究到现今的网络研究,几乎是面面俱到,第十章“21世纪我们如何研究把关”还设想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帕梅拉?休梅克美国当代新闻传播学者之一,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University)公共传播学院荣休教授,曾担任雪城大学公共传播学院JohnBenSnow讲席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期刊《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Research)联合主编。休梅克是媒介社会学(MediaSociology)领域的专家,其研究主要围绕信息把关(Gatekeeping)展开。
蒂姆?沃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译者简介:
孙五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合编有《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译有《传播学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序言 把关的重要意义
把关,就是日复一日,将无数信息筛选、加工,将之变成数量有限的讯息,然后传递给大家。这就是现代公共生活中媒体的主要作用。把难以计数的事件信息转换为数量可控的人们需要的媒体讯息,媒体可谓责任重大。从表面上看,把海量的潜在讯息缩减到如此之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一个来源久远的处理程序,保证了媒体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续服务于受众。这个程序不仅决定选择哪些信息,还决定成品新闻的具体内容和形态。本书就是要解释这样一个功能强大的程序如何运作,并且对新近媒体发展中所显示的问题做一个检视。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几乎没有记者质疑这次行动。那些提出质疑的人被政府,也被受众斥责为不爱国,有些人因此失去了工作。除了少数例外,新闻机构无异议地等待着被“嵌入”到入侵部队中的记者们发来的新闻。
当布什政府所谓先发制人的理由在2003年和2004年崩解时,一些记者回顾了媒体的足迹,想要找寻自己做错了什么。《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开始提问,在政府发起战争时,记者和社论作者是否应该更积极地履行监督政府的职责。但这样的质疑声明显微弱。当所谓的唐宁街备忘录被曝光,其中表明美国官员曾打算修改证据以支持发动战争时,美国主流媒体初几乎一致保持了沉默。备忘录信息是怎么传出来的?通过什么渠道,通过了什么样的关卡,又有哪些关卡对它关闭?面对备忘录,美国主流媒体是如何做出不予报道的决策的?把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媒体多总比媒体少要好,这是美国与媒体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的理论基础。更多的新闻媒体可以对一个事件做更多方位的报道,其中的信息各不相同。公众因此获得了更长和更多样化的信息菜单,而事件的真相也更有可能被揭示。思想市场在众多媒体的竞争中发育成长,真相也难以隐藏。
唐宁街备忘录事件可以说支持了这个理论,因为美国替代性新闻媒体的报道终迫使主流报刊对备忘录和战争本身做出了更深入的调查和报道。不过,在战争初期,主流新闻媒体对质疑政府合法性的信息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们向公众发出了基本上完全相同的讯息。这一现象令人怀疑前面所说的假设,即拥有更多的媒体机构能够带来更加多样化和更丰富的信息环境。相反,这表明大多数媒体机构传播的新闻大体上是相似的。唐宁街备忘录并不是一个孤例。如何解释众多媒体机构都在生产相似产品的现象呢?
新闻机构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有时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选择不同的信息,生产不同的讯息。美国媒体的历史上充斥着这样的例子,例如20世纪中叶对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报道,还有20世纪70年代,《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终迫使美国总统辞职的系列报道。这些重大且有争议的报道案例也需要解释。我们在这里还要指出,即便在常规报道中,差异也是存在的。现代美国新闻业的基本理念是,生产反映客观现实的准确、真实的报道。那么,面对同一社会现实,怎么会生产出不同的新闻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