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东方来信 蒙太古夫人书信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东方来信 蒙太古夫人书信集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2.5 6.8折 48 全新

库存7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蒙太古夫人 著 冯环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6020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29383143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1902年,商务印书馆筹组编译所之初,即广邀名家,如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出版外国文学名著,风靡一时;其后策划多种文学翻译系列丛书,如“说部丛书”“林译小说丛书”“世界文学名著”“英汉对照名家小说选”等,接踵刊行,影响甚巨。从此,文学翻译成为商务印书馆不可或缺的出版方向,百余年来,未尝间断。2021年,正值“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40周年之际,商务印书馆规划出版“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赓续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为读者系统提供世界文学佳作。
本丛书的出版主旨,大凡有三:一是不论作品所出的民族、区域、国家、语言,不论体裁所属之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传记,只要是历史上确有定评的经典,皆在本丛书收录之列,力求名作无遗,诸体皆备;二是不论译者的背景、资历、出身、年龄,只要其翻译质量合乎商务印书馆要求,皆在本丛书收录之列,力求译笔精当,抉发文心;三是不论需要何种付出,商务印书馆必以一贯之定力与努力,长期经营,积以时日,力求成就一套完整呈现世界文学经典全貌的汉译精品丛书。我们衷心期待各界朋友推荐佳作,携稿来归,批评指教,共襄盛举。



导语摘要

《东方来信》是英国18世纪著名书信体大家蒙太古夫人书信的主体部分,一共有52封,这是蒙太古夫人生前意在分享流传的书信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蒙太古夫人正是因为其书信而得名,并在英国文学史上流传下来。19世纪英国的经济学家、评论家沃尔特•白哲特曾评论说:“玛丽•蒙太古夫人擅长书札。她下笔简洁而不做作,是尺牍中……她以生动而恰到好处的文字来说她想说的话,但避免过分求好,她文字是精炼的,但不吃力。”由此可见,蒙太古夫人书信之妙。《牛津英文文学词典》中有蒙太古夫人的词条,《诺顿文选》中也有关于她的简介。蒙太古夫人书信具有18世纪游记文学的特点,不但反映了她在游历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还重现了与她同时代人的世界。无论从文体、文笔和内容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作者简介

玛丽•渥特莱•蒙太古夫人(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1689-1762),闺名皮埃尔蓬,英国书信作家、诗人、旅行家。她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是位贵族小姐,其父乃第五任金斯顿伯顿、任金斯顿公爵。天资聪颖的她,自幼便喜博览群书,少女时期即开始写诗,并自学了拉丁文。1712年,她违抗父命,与相恋的爱德华•渥特莱•蒙太古私奔并秘密结婚,且改用夫姓成为蒙太古夫人。婚后不久,爱德华升任财政大臣,蒙太古夫人也因此得以广结社会名流,并与当时的著名文人斯梯尔、艾狄生、康格里夫、蒲柏、盖依等交往甚密。1716年,爱德华担任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她便随夫沿着欧洲各国一路行至土耳其这个东方的伊斯兰国度,并定居下来,直到两年后才返回故土。在此期间,她写下了一组“东方来信”,共计52封,记录并分享了沿途的旅行见闻,以及土耳其的风土人情。返回伦敦后,蒙太古夫人还大力推广她在土耳其所见的用以预防天花的种痘术,被后世传为美谈。蒙太古夫人1718年回国,此后二十年里她在社交界十分活跃,以机智闻名,写了很多诗歌,还给杂志写稿。她的文学声誉主要来自52封十分漂亮的东方来信,1763年这些未经授权的手抄本出版后,在欧洲各国赢得普遍赞誉,伏尔泰、吉朋均对之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目录

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二封 致史密斯夫人
第三封 致萨拉•茨斯维尔夫人
第四封 致××夫人
第五封 致布里斯托尔伯爵夫人
第六封 致瑟斯尔斯维特夫人
第七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八封 致蒲柏先生
第九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十封 致里奇夫人
第十一封 致瑟斯尔斯维特夫人
第十二封 致××夫人
第十三封 致××先生
第十四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十五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十六封 致××伯爵夫人
第十七封 致布里斯托尔伯爵夫人
第十八封 致里奇夫人
第十九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二十封 致里奇夫人
第二十一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二十三封 致蒲柏先生
第二十四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二十五封 致亚历山大•蒲柏先生
第二十六封 致威尔士王妃殿下
第二十七封 致××夫人
第二十八封 致康提神父
第二十九封 致布里斯托尔伯爵夫人
第三十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三十一封 致蒲柏先生
第三十二封 致萨拉•茨斯维尔夫人
第三十三封 致瑟斯尔斯维特夫人
第三十四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三十五封 致康提神父
第三十六封 致康提神父
第三十七封 致蒲柏先生
第三十八封 致里奇夫人
第三十九封 致瑟斯尔斯维特夫人
第四十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四十一封 致里奇夫人
第四十二封 致布里斯托尔伯爵夫人
第四十三封 致××伯爵夫人
第四十四封 致康提神父
第四十五封 致康提神父
第四十六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四十七封 致马尔伯爵夫人
第四十八封 致瑟斯尔斯维特夫人
第四十九封 致亚历山大•蒲柏先生
第五十封 致里奇夫人
第五十一封 致瑟斯尔斯维特夫人
第五十二封 致康提神父
第五十三封 致蒲柏先生
译后记



内容摘要

《东方来信》是英国18世纪著名书信体大家蒙太古夫人书信的主体部分,一共有52封,这是蒙太古夫人生前意在分享流传的书信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蒙太古夫人正是因为其书信而得名,并在英国文学史上流传下来。19世纪英国的经济学家、评论家沃尔特•白哲特曾评论说:“玛丽•蒙太古夫人擅长书札。她下笔简洁而不做作,是尺牍中……她以生动而恰到好处的文字来说她想说的话,但避免过分求好,她文字是精炼的,但不吃力。”由此可见,蒙太古夫人书信之妙。《牛津英文文学词典》中有蒙太古夫人的词条,《诺顿文选》中也有关于她的简介。蒙太古夫人书信具有18世纪游记文学的特点,不但反映了她在游历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还重现了与她同时代人的世界。无论从文体、文笔和内容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主编推荐

玛丽•渥特莱•蒙太古夫人(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1689-1762),闺名皮埃尔蓬,英国书信作家、诗人、旅行家。她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是位贵族小姐,其父乃第五任金斯顿伯顿、任金斯顿公爵。天资聪颖的她,自幼便喜博览群书,少女时期即开始写诗,并自学了拉丁文。1712年,她违抗父命,与相恋的爱德华•渥特莱•蒙太古私奔并秘密结婚,且改用夫姓成为蒙太古夫人。婚后不久,爱德华升任财政大臣,蒙太古夫人也因此得以广结社会名流,并与当时的著名文人斯梯尔、艾狄生、康格里夫、蒲柏、盖依等交往甚密。1716年,爱德华担任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她便随夫沿着欧洲各国一路行至土耳其这个东方的伊斯兰国度,并定居下来,直到两年后才返回故土。在此期间,她写下了一组“东方来信”,共计52封,记录并分享了沿途的旅行见闻,以及土耳其的风土人情。返回伦敦后,蒙太古夫人还大力推广她在土耳其所见的用以预防天花的种痘术,被后世传为美谈。蒙太古夫人1718年回国,此后二十年里她在社交界十分活跃,以机智闻名,写了很多诗歌,还给杂志写稿。她的文学声誉主要来自52封十分漂亮的东方来信,1763年这些未经授权的手抄本出版后,在欧洲各国赢得普遍赞誉,伏尔泰、吉朋均对之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精彩内容

《东方来信:蒙太古夫人书信集(汉译世界文学2•散文类)》:
  她身穿的是一件由金色锦缎制成的卡弗坦长袍,上面用银线绣了花朵的图案,整件长袍非常地贴合她的身形,凸显出了她胸部的美——胸部仅有她内衣的那层薄纱将之遮掩。她打底的裤子是淡粉色、绿色和银色相间的,她的便鞋则是白色的,并带有精美的刺绣。她那双秀美动人的胳膊,是以钻石手镯作为装饰的,而她宽宽的腰带上也镶得有一圈钻石。她头上戴了一条粉色与银色相间的富丽的土耳其头巾,头巾下面垂着的是她那乌黑的头发——非常地长,并被分成了许多绺。此外,在她头的一侧还别了镶有宝石的长发卡。对于这番描述,恐怕你要指责我下笔浮夸了吧。我记得在什么地方读到过,女人在谈论美的时候总会说得心花怒放,不过我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就不许她们这样做。我更愿意认为,能够不掺杂丝毫渴求之欲或嫉妒之心地去欣赏称赞,实可算作一种美德。无比严肃的作家们,谈起一些著名的画作和雕像来,也曾满怀炽热的情感。而上天的手艺,又势必要胜过我们种种拙劣的模仿,故我认为这自然天成的美就更该得到我们的赞赏了。就我而言,我也并不羞于承认,我在欣赏美丽的珐提玛时所获的快乐,要远胜于那精美的雕像或许能给予我的。珐提玛还告诉我说,在她脚旁的两个女孩其实是她的女儿——尽管她看起来是那样地年轻,并不像是她们的母亲。
  她的漂亮的侍女都排列在沙发的下方,计有二十个,这一幕令我想起了以古代仙女为题的那些绘画。只是我不认为自然界的任何造物都能构成这样的一幅美景。在她示意她们奏乐起舞后,其中的四个侍女就立即开始在介于鲁特琴和六弦琴之间的乐器上弹奏出了一些轻快的曲调,同时她们还伴之以歌声,而其他的人则轮流地跳起舞来。她们的舞蹈与我以前所见的很不一样。没有什么舞能比这支舞更曼妙,也更易引人遐思了,那舞曲是多么地柔美,舞姿又是多么地情意绵长,其间还配得有停顿和凄然永别的回眸——只见舞者先是往后仰下,仰了一半后复又竖起身来,整个动作精湛无比,我敢断定哪怕是世间冷酷、刻板的假正经在看了她们之后也不可能不会想到点儿羞于启齿的事来。我想你可能读到过这样的一种说法,即土耳其人是没有音乐的,他们有的只是震耳欲聋的嘈杂之音。然此种说法仅是源自那些单单听过市井之音的人而已,一个外国人在英国听了用猪尿脬做的单弦琴的琴音,以及髓骨与切肉刀的碰撞声后,想必也会对英国的音乐持同样的看法。我可以向你保证,土耳其的音乐是极为哀婉动人的。诚然,我向来倾向于推崇意大利的音乐,不过这或许是我个人的偏好使然。我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希腊女士,她唱歌比罗宾逊夫人唱得还好,而且对于意大利和土耳其两地的音乐都很精通,她本人就更加倾心于土耳其的音乐。而这些侍女也的确唱出了极其美妙自然的歌声,听起来皆非常地悦耳。在舞蹈表演完后,有四个漂亮的女仆手里捧着银香炉走进了屋里,她们用琥珀香、沉香木香以及其他馥郁的香气为房间熏了香。接着,她们又跪下来将咖啡端给了我。咖啡是装在精细的日本瓷器里的,并配了一个鎏金的银碟子。那可爱的珐提玛一直都在以礼貌客气的方式招待我,总是把我称作“乌兹勒苏丹娜”,即“美丽的苏丹王后”的意思,并且她还乐意之至地渴望与我结为朋友,只是,她不免会哀叹她不能用我自己的语言来招呼我。在我辞别之际,有两个侍女带了一只装有绣花头巾的精美的银篮过来。珐提玛恳请我看在她的分儿上一定要挑些华贵的给自己戴,然后她又把余下的赠给了我的女仆和女翻译。我仍是按照先前进来时的礼节退了出去。我不禁以为自己刚才是在穆罕默德的天国里面待了片刻,毕竟我被我所见到的一切给深深地吸引了。我不清楚我对此的叙述在你看来会是何样。我只希望它能把我得到的快乐也带一部分给你,因为我想要和我亲爱的妹妹分享我所亲历的一切乐事。余不多叙。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