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29.6 6.9折 ¥ 18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余达淮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1735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8元
货号29170340
上书时间2024-12-25
达淮的新作《资本伦理学》即将问世,他邀我为之作序,我欣然同意,这不只是因为达淮是我的(博士生)开门弟子而责无旁贷,更在于他多年潜心研究资本伦理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难能可贵,故我很乐意专门为之“按键垒字”。在此,我谨以经济伦理学研究同僚的视角,谈及我对本书的一些认识。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看来,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不是物,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经济范畴,更是经济关系范畴,它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雇佣劳动的关系。因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所论及的“资本”问题是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的本质,资本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代名词,这就是所谓的“资本特殊”。而作为“资本一般”来说,它是指资本投入生产过程创造和获取新的利润和效益,也即带来剩余劳动,使价值增殖。换句话说,资本均有价值增殖的功能。这是资本共性,也即资本一般。马克思说:“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4页。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和经济学研究“资本”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我国的改革开放赋予了资本以鲜活的生存权,关于资本的研究随即展开,这其中资本伦理的研究逐渐被伦理学界和经济学界所关注,也产生了一批颇有见地的研究成果。只是,以我个人的看法而言,我对这一研究议题持续关注的同时,却一直有这样的一种隐忧,那就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资本伦理,而另一方面,关于资本伦理的相关研究,应该有什么样的研究主题,有什么样的研究边界,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却长期没有答案。简言之,资本伦理的相关研究应该有什么样的“章法”,这个问题如果能说清了,或者起码提出来,那么关于资本伦理的相关研究就会少很多“商榷”与“讨论”,而《资本伦理学》一书正是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与尝试。事实上,达淮在这方面的尝试并不是一时起意,而是从跟我读研究生时就下了决心,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而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本的伦理学研究”立项之初,他就和我表示过,想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一部“资本伦理学”的专著,为整个学界关于资本伦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性的支撑。我自然是支持的,只是,专著中有哪些内容?怎样组织篇章结构?每每想及这些实际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我就为他捏把汗,直到这本《资本伦理学》书稿放置在我的面前,我才放心,达淮终实现了他的研究目标。这其中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与挑战,我们不得而知。在此,我只是从一个导师的角度负责地说:这绝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
按照我的构想,道德是资本,是经济社会尤其进入到资本社会的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而在《资本伦理学》中,达淮看到资本在现代社会的二重存在,尝试给资本加上一副“马络头”,以更好地规约、引导资本。我认为,本书既然冠以“学”的字眼,那也就代表作者对于资本伦理的相关研究有一整套完善且独特的认知体系,不然就不能称之为“学”了。在此,我认为《资本伦理学》的这个“学”字,在本书中,又可以用“源”“本”“用”三个字来理解。具体来说,讲“源”就是讨论资本伦理学的“源起”问题,书中的、二、三章,就是回应这一议题,它的存在使得资本伦理学不是“无源之水”。当然,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讲资本伦理的“源起”,直接的恐怕就是马克思了,书中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核心,但又不局限于马克思,既有马克思之前研究的回溯,如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学说,又有马克思之后的学派,如主流经济学、福利经济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伦理的探索。在从不同理论体系的角度分别阐述资本伦理的相关研究的同时,作者又将不同学者的研究予以抽象提炼,提出资本伦理研究可能的进入路径与不同的研究成果,这样一个学术史的梳理应该是全面且富于理论性的。在学术史之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资本伦理学的实践基础与发生,从实践层面上讨论资本伦理学构建的必要性,即随着资本日益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理论研究不能对此不管不顾,必须予以回应。阅读本书的前三章之后,会有一种资本伦理学“呼之欲出”之感,那就是,既然有这么多的学者与流派都在关注资本伦理,既然资本在时刻影响着我们普罗大众的生活,那么以一种更加严谨专业的学科意识来构建资本伦理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这也是本书第四、五、六章的主要内容,依我来看,这三章的内容,构成了本书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正是这三章的内容,才使得资本伦理学避免成为“无本之木”。在这三章内容中,作者通过论证,提出存在于资本伦理研究中的一些特定的研究主题、特有的研究范畴以及持续讨论的研究焦点,逐渐构建起了一整套承载资本伦理学的基石。我认为,这其中值得关注的就是本书在第五章所提出的关于资本伦理学的四对范畴,这四对范畴有助于我们更为直观地了解资本伦理学的相关内容,也是资本伦理学跨学科特性的鲜明体现。换言之,当我们关注“剥削”与“贫困”、“服务”与“信用”、“自由”与“时间”、“共享”与“发展”等问题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伦理学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是否又能意识到在这些议题背后,资本在扮演着何种角色?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资本伦理学更像是“跨学科中的交叉学科”,它既是经济伦理学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也是真正深化经济伦理学研究所必须要面对的研究问题。总的而言,我认为,通过这三章相关问题的阐释,使得资本伦理学有必要、更有底气逐渐从经济伦理学的学科视域中走出来,构建起一套更符合自身的学科框架与体系。当然,资本伦理学与经济伦理学一样,都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特别是对于资本这样一个事物来说。马克思一再告诫我们,必须以动态的、“活的”理念来理解资本,不然资本就是“死物”,也就是说,必须将资本伦理学与现实的生活与资本的运动勾联起来,才能真正赋予资本伦理学以实践层面的意义,这也就是资本伦理学的一个“用”的问题,本书的第七章就主要在探讨这一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在讨论资本伦理学“用”的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一种“方法大于内容”的思路,毫无疑问,伦理学的研究是关涉生活的,我相信,每一个伦理学的研究者都迫切地希望通过伦理学的研究,将社会的道德水平引导至更高的境界,但是,在此之前,却也必须要搞清楚伦理学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干涉并影响我们的生活,将全部的美好希望寄托于伦理学的研究,而不明白其局限性,显然就有些过于苛求这一学科了。对于资本伦理学,同样是这样,该书在资本伦理学的“用”的问题上,并没有为我们描绘一幅美好的道德图景,而是非常负责谨慎地提出,资本伦理学在面对生活,面对实践之时必然会带有中介性、历史性与局限性。我个人认为,这些特点的存在与掌握,恰恰决定了资本伦理学在现实应用上能够取得多大的进展。总的来看,作为该书末篇而存在的第七章,事实上是一个开放性的章节,它为每一个关注资本伦理研究的研究者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当然,就《资本伦理学》而言,也还有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与议题,比如书中所提出的关于资本伦理学的四个范畴,还可以进一步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而这些范畴本身,也还可以继续挖掘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又如对于社会人群的道德水平而言,当代中国关于资本的认识,是否形成了一些可以总结的价值观念,又是否可以划定一些价值观念的走向,乃至塑造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资本观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沿着本书的陈述去进一步思考。只是,我想在此说明的是,面对这样一本经济伦理学界全新的探索之作,我们理应拿出宽容的态度,因为它毕竟是全新的尝试,不可能面面俱到。事实上,正如我前文所言及的,这本书的面世起码表明作者尝试将一些关乎资本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提了出来,供学界批判,这种研究的态度是值得赞许的。总之,本书既然是以“资本伦理学”为书名,而“学”字本身又可以理解为一种话语体系,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之时,能够暂时脱离掉以往经济伦理学可能的固有模式,借本书作者的思路来讲,也许我们突破原有话语体系的尝试本身,往往就能够获益匪浅。
以上就是我对于本书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预先一窥该书全貌,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该书之时都能有所收获。
是为序。
王小锡
2020年2月26日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资本主义的根本方法。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运动过程的一个阶段,是充满进步与落后的变化、对立、冲突的矛盾体。本书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交换、分配过程以及资本积累、资本运作、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与腐败、平等与自由、公平与效率、剥削与贫困、服务与信用等给予道德判断。
余达淮,河海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出版《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存在与花朵》《中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读本》《资本的道德与不道德的资本》《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史》(译著)等著作。
引论(00)
章 资本伦理的理论渊源(00)
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伦理的思想(00)
一 重商主义的资本伦理思想(00)
二 重农学派的资本伦理思想(0)
三 亚当·斯密的资本伦理思想(0)
四 大卫·李嘉图的资本伦理思想(0)
第二节 马克思资本伦理的逻辑生成与建构(0)
一马克思对资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维建构(0)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伦理思想(0)
第三节 现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对资本伦理的研究(0)
一 当代主流经济学关于资本伦理的研究(0)
二 制度经济学关于资本伦理的探索(0)
三 福利经济学关于资本伦理的研究(0)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伦理的观点(0)
第二章 资本伦理的论域与解读模式(0)
节 资本伦理的论域(0)
一资本伦理的基本论域(0)
二资本伦理论域的当代拓展(0)
第二节 资本伦理的解读模式(0)
一 技术异化论解读模式(0)
二 符号批判解读模式(0)
三 生态批判解读模式(0)
四 信息批判解读模式(0)
五 经济伦理解读模式(0)
六 政治经济学批判模式(0)
第三章 资本伦理学的实践基础及发生(0)
节 资本积累与文明化进程(0)
一 资本积累理论(0)
二 资本积累残酷性的表现(0)
三 当代中国资本积累进程中的表现与影响(0)
四 资本积累的伦理评价(0)
五 资本积累伦理评价的启示()
第二节 资本与世界市场的发展()
一 地理世界市场阶段:宗教伦理与资本伦理的碰撞()
二 世界市场的初步发展:自由竞争伦理的展开()
三 世界市场的正式形成:资本伦理的丰富发展()
四 世界市场中资本伦理演进的辩证思考()
五 资本伦理与世界市场发展的展望()
第三节 资本伦理学的发生()
一 资本与伦理的逻辑:资本伦理学生成的理论前提()
二 经济学与伦理学:资本伦理学生成的学科基础()
三 历史与现实:资本伦理学生成的科学检视()
第四章 资本伦理学的学科范式()
节 资本伦理学的研究框架()
一 国内外关于资本伦理学研究框架的现状与评析()
二 资本伦理学研究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
三 资本伦理学的研究主题()
第二节 资本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资本伦理与应用伦理学研究方法()
二 资本伦理与伦理经济学研究方法()
三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五章 资本伦理学的相关范畴()
节 “剥削”与“贫困”()
一 “剥削”与“贫困”问题的提出()
二 “剥削”与“贫困”在资本伦理学中的展开()
三 “剥削”与“贫困”在资本伦理学中的研究指向()
第二节 “服务”与“信用”()
一 “服务”与“信用”问题的提出()
二 “服务”与“信用”在资本伦理学中的展开()
三 “服务”与“信用”在资本伦理学中的研究指向()
第三节 “自由”与“时间”()
一 “自由”与“时间”问题的提出()
二 “自由”与“时间”在资本伦理学中的展开()
三 “自由”与“时间”在资本伦理学中的研究指向()
第四节 “共享”与“发展”()
一 “共享”与“发展”问题的提出()
二 “共享”与“发展”在资本伦理学中的展开()
三 “共享”与“发展”在资本伦理学中的研究指向()
第六章 资本伦理学的焦点()
节 资本伦理的内涵()
一 资本伦理的历史审视()
二 资本伦理的现实之维()
三 资本伦理的理论关照()
第二节 资本的伦理关系()
一 资本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
二 资本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
三 资本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四 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第三节 资本逻辑及其伦理本质()
一 资本逻辑的静态分析:论域与实质()
二 历史视域中资本的道德实践:善与恶的两面性()
三 现代视域中资本的道德之维:利用与控制的双重构境()
四 资本本体的道德检视及其理论后果()
第四节 资本组合及其道德境域()
一 从生产资本到金融资本的概念演进()
二 资本组合及其结构()
三 资本组合与道德境域()
第七章 资本运作与伦理制约()
节 资本运作中伦理制约的历史性考察()
一 经验伦理对人类活动的反思、建构和制约()
二 理性伦理对人类活动的反思、建构和制约()
第二节 资本运作中的实践伦理与制约()
一 实践伦理()
二 资本运作中的伦理制约()
第三节 资本伦理制约性的特征及新变化()
一 资本伦理制约的中介性()
二 资本伦理制约的历史性()
三 资本伦理制约的有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资本主义的根本方法。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运动过程的一个阶段,是充满进步与落后的变化、对立、冲突的矛盾体。本书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交换、分配过程以及资本积累、资本运作、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与腐败、平等与自由、公平与效率、剥削与贫困、服务与信用等给予道德判断。
余达淮,河海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出版《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存在与花朵》《中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读本》《资本的道德与不道德的资本》《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史》(译著)等著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