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9.9 6.8折 ¥ 5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叶壮
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
ISBN9787500293903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29169477
上书时间2024-12-25
作为深受年轻父母喜爱的育儿心理专家和80后二孩爸爸,作者看到了育儿过程中无数家长的困惑,也集结了无数家长的经验。在这本书中,这些情感体验、真实案例、经验心得纷呈而至,对“独立资本”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家长了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培养一个在未来能优雅地离我们而去的孩子。
叶壮 百万家长信赖的育儿心理专家
横跨心理学和育儿两个领域的实力派讲师,开设高质量课程上百场,专解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擅长用简单方法化解复杂教养难题,一击即中要害。
知乎大V,心理学、育儿领域优质问题回答者
丁香妈妈点击量排名前三的金牌讲师,开设课程累计收听人数过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及美国心理科学协会成员。
二孩爸爸,享受育儿过程,更乐于传授独家育儿秘方。
自序 教养,是为了让孩子拥有独立的资本 / 001
序章 学会独立,是教养的正确打开方式
01 建立规则意识,为高效亲子互动打下基础 /
02 提升自我效能,让孩子积极配合不是难事 /
第1章 家庭:独立资本的储备起点
01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好好吃饭开始 /
02 叛逆期,学会有技巧地跟孩子说“不” /
03 物权意识 财商意识,止住孩子的无尽欲望 /
04 培养高质量亲子关系,开启一生幸福之源 /
05 建立安全型依恋,黏人行为要警惕 /
06 惩罚不是伤害,非正面管教同样有效 /
07 坚定不强硬,让暴脾气小孩偃旗息鼓 /
第2章 自我:积累独立资本的核心基地
08 抓住近发展区,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09 培养安全意识,讲故事有奇效 /
10 锻造阅读的先发优势,用好右脑开发黄金期 /
11 磨炼专注力,找好内在动机是关键 /
12 训练孩子不拖延,大人首先不怠惰 /
13 建立自我认同,让孩子远离自卑 /
14 保护好奇心,控制攻击性,捣蛋孩子不难搞 /
第3章 社交:独立资本的丛林探险
15 孩子撒谎别揭穿,巧妙暗示杜绝下一次 /
16 告别“爱哭鬼”,打开亲子交流的良性循环 /
17 讲礼仪,懂礼貌,做好孩子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
18 找到适合孩子的社交模式,内向外向并不重要 /
19 让主动分享行为自动发生,家长要带头做起来 /
20 传授正义与反抗精神,让校园霸凌不再来 /
21 孩子暴力不要慌,培养同理心是关键 /
写在后 教育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
作为深受年轻父母喜爱的育儿心理专家和80后二孩爸爸,作者看到了育儿过程中无数家长的困惑,也集结了无数家长的经验。在这本书中,这些情感体验、真实案例、经验心得纷呈而至,对“独立资本”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家长了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培养一个在未来能优雅地离我们而去的孩子。
叶壮 百万家长信赖的育儿心理专家
横跨心理学和育儿两个领域的实力派讲师,开设高质量课程上百场,专解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擅长用简单方法化解复杂教养难题,一击即中要害。
知乎大V,心理学、育儿领域优质问题回答者
丁香妈妈点击量排名前三的金牌讲师,开设课程累计收听人数过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及美国心理科学协会成员。
二孩爸爸,享受育儿过程,更乐于传授独家育儿秘方。
自序
教养,是为了让孩子拥有独立的资本
作为一名专注于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心理工作者,我总会通过
各种渠道接触到大量问题,比如线下培训后的答疑环节、自己文
章的评论区,还有通过各种关系推荐来的求助者。这些问题涉及
的孩子年龄段很广,涵盖的生活元素众多,而且往往都是提问者
正在经历的养育难题:
“让孩子上国际幼儿园好还是上公立幼儿园好?”
“我该不该给孩子报课外班?我觉得我家两岁的女儿
很有音乐天赋!”
“我给孩子讲故事,他听一会儿就跑,怎么办?”
“我家孩子在商场看到一个玩具就想要,趴在地上不
起来!”
“家里老人说方言,把孩子的普通话‘带跑’了,有
什么办法?”
……
这些问题具体而急迫,但并不太好解决。一方面,各家有各家的情况,哪
怕是同一个问题,也未必有普适的答案;另一方面,很多家长现在深陷于一个
迷局之中而不自知:他们渴求一种养孩子的正确方法,却不知道自己养孩子的
正确方向。如果连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都不知道,
恐怕这样的父母的确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毕竟,有了一个目的地,
才能前行,而不至于徘徊不前。
所以,如果时间和场合都允许,我总是会反问家长:“您养孩
子的终目的是什么?”
大多数情况下,被问到的人先是会明显地一愣,然后有几种常见的反应。
一类家长会直接质疑我的问题:“你有办法就说,没办法就不要说些没用的。”
还有一类家长会给出一个很具体的解决当下困扰的目标,常见的是:“学习好”“听话”“有上进心”。有的家长甚至会跟我打马虎眼:“养儿防老呗!”“怀上了总
不能不生吧!”
我非常能够理解家长们的类似反应。类家长希望得到拿来就能用的
“干货”,第二类家长深深受困于当下的养育困境,而第三类家长则在逃避这个
他们本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
养孩子的糟心事儿太多,家长们很容易把视角局限在“战术”上,而没有
更多地考虑“战略”上的问题。我建议家长们静下心来想想,养个孩子毕竟不
是为了解闷儿。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这个“道”的问题一旦解决了,对于“术”这一层面上的困惑,我们自然
就有了审视和解决的更好视角。在我看来,这个“道”的问题是有标准答
案的。无论是生理意义上的生、死、繁衍,心理意义上的母爱、父爱,还是孩
子自我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的自我意识觉醒,抑或是结合我自己养孩子的亲身体
验,社会学、生物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个人经验,其实都指向了
同一个结论:我们养孩子的终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能力离开我们,
之后还能过上好日子,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充分地信任他。
不管是“身体棒”“学习好”“有出息”“会才艺”“懂礼貌”,还是各种我们
希望孩子具备的优良表现,究其根本,我们想让孩子拥有的,是一套“独立资
本”,即在他脱离父母后仍能安身立命的能力储备。这才应当是我们培养孩子的
根本大方向。
“独立资本”涵盖很多东西:身体状况、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等等。
其中有三点我尤为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心理上的独立资本,即家庭
支持、社交优势以及个体心理素养。
家庭支持决定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建立亲子关系的积极程度,社交优
势决定了一个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否游刃有余,个体心理素养则决定
了孩子有没有养成一些有益于他持续成长的良好习惯。
这个观点以及这套“独立资本”模型构成了我对养育及亲子关系的基本认
知框架。同时,我会持续不断地把大量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以及经过事实验
证的优质实操手段融入其中,为我所服务的家长们,还有我自己的养育困境提
供参考和指导。
有关孩子生理发展的问题或许会有标准答案:什么月龄适合吃什么辅食,
什么症状适合吃什么药,在什么年龄段长到了多少斤就算超重……但在有关孩
子心理养育的问题上,答案就太多了,这是在养育中谈心理时不得不面对的一
个问题。而确定的是,6 岁以前是孩子独立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很多好的
习惯和心理素养都是在学龄前阶段打下的根基,因为此时,孩子的可塑性强。
一旦错过这个阶段,再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能就要多花许多倍的努力,同时
收效甚微。
于是,我找到了在中国从科学中提炼实操手段能力强的一群人:“丁香医
生”。我们合作了3 年,在“独立资本”这套系统的科学支持下,一起写出了不
少饱含“干货”的爆款文章,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17 年,“丁香医生”携“丁香妈妈”和我谈进一步的合作,我们一拍即
合,决定一起把“独立资本”这套系统及其衍生的方法论汇总整理,转化成时
下流行的线上知识付费产品,于是,“宝宝好习惯养成课”上线了。虽然这个课
的收费差不多是同类竞品的两倍,但很快就突破了5 000 份的订阅量。
在这套体系的实践过程中我还发现,出生于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独立资
本的需求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80 后”和“90 后”的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都
有一个全新的趋势:相较于前几代中国父母,他们愈发在意孩子社交能力的培
养,而“学习好”这个特质在“好孩子”的蓝图中逐渐被淡化了。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培养,有了更多在社交能力方面的具体期待:
◎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被别人欺负;
◎不打小报告,也不要做被打小报告的事;
◎不能撒谎,但是要学会委婉表达;
◎男孩子要有男子汉气概,还要学会绅士一般地彬彬有礼。
同时,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也面对着各种新的挑战:校园霸凌问题,在
家称大王、出门就胆小的问题,人际关系上抗挫能力差的问题,在公众面前表
达时害羞的问题……不一而足。风险与困难,远比绝大多数家长想象的要多、
要大。
除此之外,中国养育观念的代际差异也极大。就像独生子女一代开始学着
养两个孩子时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当代父母多是从小被给予“能力期待”的人,
他们在培养如今被给予“独立期待”的孩子时,也难免有不少困惑。这就更容
易导致当下为人父母的一代人在寻找养育目标时觉得迷糊,更在寻找养育方法
时深感迷茫。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正确需求,以及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知识和资源的匮乏,
是当前阶段养育的主要矛盾。”我很喜欢在每次亲和又接地气儿的分享会之前说
上这样一句听上去很严肃的话。这句话说的是事实,也是我进一步探讨“独立资
本”的直接推动力。而这本书,就是近几年探讨这股推动力的重要成果。
由于工作原因,我接触了大量家长、孩子和老师,也发现了一些近年来
极具普遍性的问题。万幸,心理学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大量问题都可以
找到相对科学的答案,而在这本书中,我将把严谨的科学与育儿过程中常见的
“闹心”场景结合起来,对“独立资本”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家长了解: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培养一个在未来能优雅地离我们而去的孩子。
/ 21招,让孩子独立 /
/ 序章学会独立,是教养的正确打开方式 /
序 章学会独立,是教养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7年的母亲节那天,我应邀在北京为一家知名教育机构上课。这家
机构主打与出国留学相关的高端教育产品,来听课的是他们的20个重要客
户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基本都处于初二到高三年级,正是为下一
个重要的人生阶段用劲儿拼搏的时候。
教室不大,家长带着孩子以家庭为单位各自入座,绝大多数孩子都在
低头摆弄手机,而家长们则“形态各异”:有去找顾问老师询问近的教
育政策动向的,有去给孩子的水壶加开水的,有埋怨孩子一天到晚玩手机
难怪考不好的,还有翻看我提前放到学员桌子上的培训材料的。
这样的课程讲起来其实难度很大,因为你很难把一个观点同时说进家
长和孩子的心坎儿里去,况且讲台下的这些家庭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青春期的孩子、焦虑的家长、竞争教育资源的压力、高昂的留学费用、迫
在眉睫的考试与面试,以及谁都没法拍胸脯保证的终结果。要知道,很
多时候,这些挑战并不能激发家庭成员拧成一股绳,反而会制造出很多
亲的人之间的争执、矛盾甚至冲突。
所以我安排了一个互动环节,打散了他们原先自由选择的座次,让家
长全都坐到我的左手边,孩子全都坐到我的右手边,并且在他们中间留了
两行空座位充当隔离带。
随后,我给每个人都发了纸和笔,让他们在纸上写下我所提问题的答案。
我给家长提出的问题是:“你希望你的孩子在他的生活中能够拥有哪些特
质?请写出10个。”我给孩子提出的问题是:“你希望自己在生活中拥有哪
些特质?请写出10个。”同时,我提出了作答时的两个要求:不交流,说
实话。
很快,家长和孩子都写完了这10个特质,甚至还有一位母亲想让我帮
她分析分析。但我告诉她:“别着急,还有一个环节。”
随后,我要求在场的所有人都琢磨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这10个怎么看
都觉得好的特质里,你必须放弃一半的话,你会选择哪些?”我同时要求
大家在自己刚才写下的10个特质里删掉相应的5个。
孩子们删得很痛快,但是家长们都删得很痛苦。
这还不算完,我又提出了一个更过分的要求:“如果还要放弃两个,你
会放弃哪两个呢?”
这时,孩子们依然删得很果断,但绝大多数家长都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之中。好在终他们还是完成了我的要求。
我问家长:“你们觉得孩子们后留下的三个特质是什么?”大多数家
长用“我早就猜到了”的口吻告诉了我以下这些算不上特质,但是他们认
为孩子希望自己能做的事:玩儿、打游戏、翻手机、搞对象……
我没评价这些答案,转而去问孩子:“你们觉得你们的父母后留下了
哪几个?”孩子们用与他们父母一样的口吻回应我:“学习、学习、学习,
考高分,听话,不能玩儿,有出息,被好学校录取。”
实际上,这个小小的活动暴露了很多家庭的问题: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的家庭成员们,对家里的孩子——这个家庭未来的寄托对象,似乎都不太
清楚彼此的核心期待是什么。
随后,我让每位家长告诉对面的孩子他们后选择了哪三个特质。几
乎所有的家长终保留的三项里,有两项都是一致的:“健康”与“快乐”。
事实上,家长们并没有孩子们想象的那么功利,相比于那些让他们“赚
大钱”“读好大学”“去好公司”“有出息”的强烈诉求,家长们核心的
诉求,还是想要让孩子没灾没病、开开心心地生活。至于家长们各有不同
的第三个选项,绝大多数也并不跟能力与成就挂钩,很少有人提及“聪明”“博学”“成功”,而更多的是集中在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上,比如“独立”“性格好”“稳重”“与人为善”等。
孩子们的选择同样也让家长们感到意外,没有一个孩子会把“想玩就
玩”一类的内容放进自己的人生规划。他们终保留的特质更加多样
化,但如下一些词的出现频率明显高过了其他词:“自由”“掌控感”“被认
可”“受尊重”。
其实,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他们终的选择都是高度统一的,因为
都指向了养育的根本目的:培养一个能搞定自己生活的人。家长们的选择,
无一不是为了让孩子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时候,可以活得不错;而孩子们的
选择,也都是为了能让自己过上自主、充实的生活。这些终的选择其实
也揭示出:养育的过程,就是给孩子不断积累独立资本的过程。
独立资本囊括的内容有很多,“学习好”“学历高”“有才艺”这些都算
得上是加分项,而“身体好”“心态好”“能和他人好好相处”则更是“好
好过日子”的必要条件。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战役,那么
“身体好”和“心态好”则对应了士兵的身心素质,社交技能和个人修养则是士
兵的战术水平,而财富、学识、才华则对应着上阵所需的弹药储备。
今天的很多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
过度在乎弹药储备上的硬件水准,而忽视了竞争所需要的另外两个要素:
身心健康状况与投身社会的软实力水准。很多时候,家长都觉得自己可以
做并且能做好的基本的事情,就是帮孩子报班、培训、考级、拿证,不
断提高他的军火库储备水准。
但是,家长们其实都隐隐地明白,亲子关系是非常亲密的社交关系,
却面对着一个永恒的残酷结局:养育子女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离开自己。
抚养子女的根本诉求是培育出健全而独立的社会个体,在这个大目标前面,
“成绩好”“学历高”“才艺多”这类成就指标可以说是独木难支。
敲黑板
人一出生,就处于三个同心圆中。外圈的社会包裹着家庭,而家庭则包裹着内层的个体。家庭的重要职责,就是赋予孩子这个内层的圆更多的储备,再把他推向社会。
我儿子出生10天后,脐带脱落了,这让我的妻子陷入了极大的负面情
绪中。很多人不清楚,脐带脱落其实很容易导致母亲产后心理障碍的爆发,
因为这件事有一个很明显的象征意义:对于一个完整体验了孩子从孕育到
互动再到分娩全过程的母亲来说,她终失去了自己与孩子共享的后一
点实体联结。脐带既是母亲身上的,也是孩子身上的,虽然分娩时经历了
一刀两断,但它从孩子身上脱落,其实意味着孩子在物理层面上已经是一
个独立的个体了。
我抱着妻子,安慰她,并跟她分享了我的看法:孩子成长的过程,注
定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今天孩子的脐带掉了,意味着他与你之间不再
有物理上的联结,但你们还会有身体上的接触,因为你怀抱着他、哺育着
他。很快你又会发现,他与你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小,接触时间也越来越短,
并逐渐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