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8.2 4.6折 ¥ 39.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班宏跃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7735244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29129069
上书时间2024-12-25
前言
老北京的故事确实很有意思。
北京山川形胜,“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既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过渡地带,也是连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的交通要隘。因此,这里历来便是五方之民汇集之地,既有中原的汉族居民,也有北边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自元朝定都大都之后,更是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官员举子、豪商巨贾、贩夫走卒,甚至有大量来自西亚乃至欧洲的“色目人”。
且近千年以来,每有战乱变局,北京皆无法避免,凡是中华的大灾大难,北京定首当其冲。尤其是清朝末年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欧洲诸国的通商传教之人,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极大地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北京乃是中外思想文化交锋的前线,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市井民间,皆承受了种种阵痛。
这些有着不同文化习俗、操着不同的口音、有着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在各种文化交融、时局变幻莫测的局面之下,为各自的坚持,相互碰撞,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
老北京有意思系列图书,分为五册,分门类别讲述了一些身处庙堂朝廷、市井江湖、五行八作的人,以及一些发生在深宅大院、寻常人间、街头巷尾的人。既有皇室后宫的逸事,也有高官贵族的趣事,更多的是市井民间的奇人妙事,并着重摘取记录了人们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皇帝太后、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在辛苦挣扎、痛苦转变的那一瞬间。有人惶恐不安,有人处变不惊;有人顺应潮流,有人故步自封;有人慷慨赴义,有人蝇营狗苟……种种怪状,不一而足。
在讲述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将老北京这块热土上诞生的“京味儿文化”记录了下来,描摹出特色的老北京韵味,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和谐地融为一体。不仅如此,本书还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以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北京文化。
在成书的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参考了大量前贤佳作,力求精彩,兼顾真实,只为描摹出老北京纵横激荡的场景。但由于笔力有限,才学不足,若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教。
主要讲述发生在老北京老宅子里的故事。老北京的老宅子,大部分建于明清时期,饱经沧桑,久经风雨。这些宅子有大有小,有的富丽堂皇,有的破败不堪,但每一座宅子,都记录下了许多曾经在这座城市里繁衍生息的人们以及这些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王公贵族的故事,有文人学士的故事,更多的是平头百姓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深挚的情感、曲折的遭遇,都是一段行走的历史。这些故事交互错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的老北京风情画卷。
班宏跃,北京人,职业编剧,主要作品有《万泉湖杀人案》《追凶者》《拼图游戏》等,并参与了《京剧猫》《豆神魔法学院》《熊熊帮帮团》等多部影视剧的编剧工作。身为北京人,自幼对老北京旧闻逸事感兴趣,熟读齐如山、金受申等京城前辈对于老北京史地民俗的记载,探访过不少历经老北京风雨、满腹老北京故事的老人,并走遍了老北京的旧街古巷、寺观碑塔。
一城与一河——德胜门西大街甲 60 号
庙里供太监——禄米仓胡同东口
北京头号凶宅——大木仓胡同 38 号
有肉才写诗——珠市口大街 241 号
丁香花之恋——上斜街 50 号
李鸿章驻京办——校尉胡同一带
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米市胡同 43 号
侠客官员——北半截胡同 41 号
四合院的西洋楼——菊儿胡同 3 号
未竟总理梦——白米斜街 11 号
慈禧忠仆——棉花胡同 83 号
黎菩萨——王府井大街 27 号
围棋“国手”——仓南胡同 5 号院
秀才将军——帽儿胡同 13 号
洋帝师庄士敦——油漆作胡同 1 号
婉容大婚——帽儿胡同 33 号
爱辞职的校长——东堂子胡同 33 号
辫子国师——织染局胡同 10 号
宅子换帖子——后海南沿 26 号
旧爱终逝去——新街口北大街 53 号
木匠画家——跨车胡同 13 号
老舍父亲之死——小羊圈胡同 5 号
鲁迅阴影里的女人——西三条胡同 21 号院
相隔七百年的握手——细管胡同 9 号院
民国畅销书作家——砖塔胡同 43 号院
沈从文的情书——东堂子胡同 51 号院
民国文化沙龙——北总布胡同 3 号
毒舌邵飘萍——魏染胡同 30 号
通天教主王瑶卿——培英胡同 20 号
部国产电影——铁树斜街大外廊营 1 号
《霸王别姬》杨小楼——扫帚胡同 39 号
错失爱梅兰芳——无量大人胡同 24 号
新娘被调包——山西街甲 13 号
真假艳秋——西四北三条 39 号院
卖房办学尚小云——椿树下二条 1 号
主要讲述发生在老北京老宅子里的故事。老北京的老宅子,大部分建于明清时期,饱经沧桑,久经风雨。这些宅子有大有小,有的富丽堂皇,有的破败不堪,但每一座宅子,都记录下了许多曾经在这座城市里繁衍生息的人们以及这些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王公贵族的故事,有文人学士的故事,更多的是平头百姓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深挚的情感、曲折的遭遇,都是一段行走的历史。这些故事交互错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的老北京风情画卷。
班宏跃,北京人,职业编剧,主要作品有《万泉湖杀人案》《追凶者》《拼图游戏》等,并参与了《京剧猫》《豆神魔法学院》《熊熊帮帮团》等多部影视剧的编剧工作。身为北京人,自幼对老北京旧闻逸事感兴趣,熟读齐如山、金受申等京城前辈对于老北京史地民俗的记载,探访过不少历经老北京风雨、满腹老北京故事的老人,并走遍了老北京的旧街古巷、寺观碑塔。
说起北京城里的奇人,刘秉忠算一号。
他既是一个和尚,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首席谋士,是元朝国家体制的总设计师和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学家,长于诗词,风格沉郁豪迈,在元朝文学中别具一格;更神奇的是,他竟然也是一位科学家,精通算术、建筑、天文等。论其涉猎之广、专研之深,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达·芬奇。
刘秉忠小时候叫刘侃,后来被忽必烈赐名“秉忠”。
刘秉忠家族是金朝的官宦世家,世代都是大官。他的曾祖父是金朝邢州(今河北邢台)节度使,于是他们家就在邢州扎下了根。刘秉忠少年时期,恰是元灭金之时,他们家族也随金朝的灭亡而破败了。等他成年之后入仕,只能做邢州节度府令史。令史是属吏的一种,身份低下,被读书人看不起。于是刘秉忠决心走终南捷径,就辞官上了武安山(今河北省邢台市紫金山),入了全真教,也就是丘处机创立的龙门派,当了一名道士。
不久,邢州名刹天宁寺请一位高僧大德——虚照禅师来讲法。虚照听说了刘秉忠的事情,就写信给他说:你不要做道士了,来我这里做和尚吧。刘秉忠做道士,本来就为寻找一条终南捷径,打听到虚照禅师名望高,与蒙古关系很近,就马上弃道从释,跑去天宁寺当了和尚。
这条道路果然没有选错,从草原上来的蒙古人对鬼神很信奉,和尚们的地位也很高。不久之后,刘秉忠就顺着虚照禅师这条线搭上了海云禅师。这海云禅师更了不得,颇受蒙古贵族信重。接着海云禅师又把刘秉忠介绍给了当时总领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忽必烈与其聊了一通,顿生相见恨晚之情,就把他留在身边出谋划策。
过了几年,刘秉忠回邢州了。不是被撤职,也不是他自己请辞,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去世了。旧时有丁忧制度,即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刘秉忠回家之后,邢州本地的乡贤士绅纷纷来拜访,其中就有老相识郭荣。这郭荣也是邢州的名人,熟知天文、算学,并擅长水利,与刘秉忠素有来往。郭荣这次来拜访,不光是为了叙旧,还带来了自己的孙子郭守敬,想让他拜刘秉忠为师。刘秉忠看这孩子挺聪明,小小年纪已精通天文水利,就欣然收下这个徒弟。
此后,这师徒二人一路升迁,位极人臣。
这二人和北京城的渊源极深。1266 年的时候,忽必烈要在原来的金中都东北修建一座新的都城。但是该如何去建呢?他首先想到了刘秉忠。刘秉忠亲选城址,按照“南朝北市,左祖右社”的原则,规划建造了元大都城,即今北京城。
1274 年,大都宫阙基本建成,就在这一年,刘秉忠无疾而终。继任者秉承刘秉忠的理念,继续营建元大都。到 1285年,大都的大内宫殿、宫城城墙、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隆福宫)、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官署,以及都城城墙、金水河、钟鼓楼、大护国仁王寺、大圣寿万安寺等重要建筑陆续竣工。其后几年,几十万居民自金中都故城陆续迁入大都。在此期间,还陆续完成了宫内各处便殿、社稷坛、通惠河河道、漕粮仓库等建筑工程。
很快,元大都就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央机构不断增多,人口也不断迁入,几年就增加到百万之多。
但这百万人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需要每年从江浙一带往大都运粮数百万担之多。
这些粮食从江苏、浙江、山东等粮食产地装船,走大运河或者海路向北一直运到通州,接着卸船上车,走五十里陆路抵达元大都。
这样运了几年,有人就想:陆运比水运成本更高,而且卸船上车,更是烦琐,是不是可以用船直接运到大都呢?
1291 年,此人便向忽必烈建议利用滦河和浑河(永定河古称)溯流而上,作为向大都运送物资的渠道。忽必烈便让郭守敬考察这方案是否可行。
郭守敬仔细勘察后,发现这建议有点不靠谱,便向忽必烈禀报了调查情况,同时也给出了自己在考察时产生的一个设想:开挖一条从通州到大都的运河。
当时大都海拔四十米,通州海拔二十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流水落差,能够使运粮船只逆流进入大都城。而郭守敬的方案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具体方案是这样的:引西山大小水流,导入瓮山(今万寿山)以南的瓮山泊(今昆明湖),再汇入积水潭,再由积水潭出万宁桥,沿皇城东墙出丽正门,向东一直通到通州的大运河。
而郭守敬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于:按地形地貌变化及水位落差,在新开运河中设闸坝、斗门共二十四处。这样运粮船只逆流过闸时,上下闸门可相互调节水位,使运粮船只能逆流而上,将粮食安全运达大都。这其实跟现代大坝的船闸是一个原理。
忽必烈同意了这个方案,当即任命郭守敬为都水监事,负责开通这条运河。
第二年春,运河开工。
仅一年半时间,全长约八十公里的运河连同全部闸坝工程就完成了。此后,漕运船只可直达大都积水潭。积水潭的东北岸也因此成了大运河的终码头,这里终年商船齐聚,千帆竞泊,热闹繁华。特别是东北岸的烟袋斜街一带,旅馆、酒楼、饭馆、茶肆遍布,成为元大都城内热闹的地方。
1293 年,忽必烈从上都返回大都时,路过积水潭,见其上“舳舻蔽水”,十分高兴,便亲自赐名这条运河为通惠河,任命郭守敬以太史令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负责全国的漕运之事。
此后六百余年,历元明清三朝,通惠河一直是解决北京人吃饭问题的终方案。一直到 1901 年京通铁路修好后,它才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郭守敬的政治生涯,绝大部分都是在积水潭北岸的都水监之内度过的。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这里被改建成镇水观音庵。清朝乾隆年间,又改称汇通祠。1988 年的时候,在这里修建了郭守敬纪念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