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影像中的侦查学 中国影视剧评析(1949-2019)
  • 【现货速发】影像中的侦查学 中国影视剧评析(1949-201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影像中的侦查学 中国影视剧评析(1949-2019)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5.7 7.4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军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44922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28993322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中国影视剧为切入点,分为上篇理论篇和下篇实践篇。在理论篇中,重点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涉案剧的发展历程与传播价值、法治社会下我国警匪片中艺术创作与执法表现的逻辑关系等内容,并对我国影视剧中的侦查知识进行了解析,还谈到我国影视剧在侦查教学中的运用等内容。在实践篇中,挑选了多部影视剧并按照人物/案件纪实、小说改编、网络播出、破案单元、元素综合等多重类型进行了逐一分析。

 



作者简介

  肖军,男,1984年生,法学博士、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硕导(具有招收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资格),北京电影学院访问学者,西南政法大学刑侦剧研究中心主任、重庆高校影视人才数据库专家、中国警察网评论频道专家、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评专委会理事。长期以来,从事法学、侦查学、影视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研究。在CSSCI、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7部;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获部级奖项1项。


 



目录

上篇理论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涉案剧发展历程与传播价值
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涉案剧发展历程
一、起步期:1949—1990年
二、发展期:1991—2003年
三、波折期:2004—2011年
四、改革期:2012—2019年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涉案剧传播规律
一、从时间与播出平台来看,涉案剧数量持续增加,播出平台多样化
二、从研究热度与方向来看,一头一尾热度较高,方向宽泛
三、从编排与受众上看,一(多)集一两案的编排各有特色,满足需求
四、从整体制作和播出来看,受到国家政策的左右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涉案剧传播价值
一、实践中案例搬上银幕的剧集占有一定比例,起到了警示作用
二、除了大案要案,侦查小案同样弘扬了敬业精神,树立了良好形象
三、展示侦查文化、侦查法治的剧集越来越多,宣传了国家法治
第四节未来我国涉案剧传播正价值、规避负价值的渠道
一、涉案剧的制作应多方把关,确保特殊性(传者)
二、涉案剧的内容应多元共存,确保丰富性(传播内容)
三、涉案剧的播出应与时俱进,确保新颖性(媒介)
四、涉案剧的推广应全面高效,确保及时性(受者)
第五节我国涉案剧未来走向
第二章
法治社会下我国警匪片中艺术创作与执法表现的逻辑关系
节我国香港警匪片的流变与法治社会下的类型界定
一、我国香港警匪片的流变
二、法治社会下警匪片的类型界定
第二节艺术创作与执法表现的逻辑关系论证
一、研究警匪片中执法表现的必要性
二、艺术创作与执法表现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我国香港警匪片中艺术创作和执法表现的具体关系
一、艺术创作可依靠执法表现提升层次
二、艺术创作并不一定要求过于严谨地表现出执法规范
三、艺术创作对现实中的执法提出了自身要求
第四节我国香港警匪片中执法对艺术创作的特殊要求
一、艺术创作避免执法程序上的明显错误
二、艺术创作需要把握执法的“度”
三、艺术创作尽量规避“提供”犯罪方法以免给执法带来困难
第五节我国香港警匪片艺术创作的启示
一、香港警匪片对内地警匪片艺术创作的启示
二、两地就警匪片中侦查合作片段展示的艺术创作要求
第三章
我国影视剧中的侦查知识解析
节我国影视剧中的侦查措施
一、调查访问及其在影视剧中的体现
二、辨认及其在影视剧中的体现
三、讯问及其在影视剧中的体现
四、内线侦查及其在影视剧中的体现
五、技术侦查及其在影视剧中的体现
第二节我国影视剧中的侦查策略
一、侦查策略基本范畴及其在影视剧中的体现
二、侦查策略在影视剧中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我国影视剧中的侦查理论
一、同一认定相关范畴及其在影视剧中的体现
二、同一认定在影视剧中的具体体现
第四章
我国影视剧在侦查教学中的运用
节影视剧对教学作用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影视剧在侦查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课前准备:选择范围
二、课堂运用:区别对待
三、课后反馈:提升效率
第三节影视剧在侦查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结论与展望
下篇实践篇
第五章
我国人物案件纪实类影视剧的类型分析
节人物案件纪实类影视剧特征
一、纪实类影视剧的整体真实度高于其他类型影视剧
二、纪实类影视剧中案件纪实类的真实性更高
三、纪实类影视剧中宣传与警示作用明显
第二节具体人物案件纪实类影视剧分析
一、对《刑警队长》的分析
二、对《神探狄仁杰》的分析
三、对《大宋提刑官》的分析
四、对《湄公河行动》的分析
五、对《中国刑侦一号案》的分析
六、对《9•18大案纪实》的分析
七、对《莫斯科行动》的分析
第六章
我国小说改编类影视剧的类型分析
节小说改编类影视剧特征
一、与原著差异度不一:时代造就
二、与现实真实性相左:再次创作
三、与刑侦专业性有差:主体风格
第二节具体小说改编类影视剧分析
一、对《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分析
二、对《追捕者》的分析
三、对《走火》的分析
四、对《人民的名义》的分析
五、对《永不瞑目》的分析
六、对《如果蜗牛有爱情》的分析
第七章
我国网络播出类影视剧的类型分析
节网络播出类影视剧特征
一、播放更为灵活多样
二、剧情更加悬疑烧脑
三、人物更是复杂多元
第二节具体网络播出类影视剧分析
一、对《SCI谜案集》的分析
二、对《蚀日风暴》的分析
三、对《法医秦明》的分析
四、对《白夜追凶》的分析
五、对《无证之罪》的分析
六、对《余罪》的分析
第八章
我国破案单元类影视剧的类型分析
节破案单元类影视剧特征
一、单元编排各具特色
二、单元独立优势明显
三、案件叙事更加透彻
第二节具体破案单元类影视剧分析
一、对《少年包青天》的分析
二、对《重案六组》的分析
三、对《案发现场》的分析
第九章
我国元素综合类影视剧的类型分析
节元素综合类影视剧特征
一、该类影视剧一般以电影形式居多
二、该类影视剧并不是纯粹的推理片
三、该类影视剧削弱了对案件的叙事
第二节具体元素综合类影视剧分析
一、对《绣春刀》的分析
二、对《妖猫传》的分析
三、对《唐人街探案》的分析
四、对《巨额来电》的分析
五、对《反贪风暴》的分析
六、对《无双》的分析
七、对《江湖儿女》的分析
八、对《暴雪将至》的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中国影视剧为切入点,分为上篇理论篇和下篇实践篇。在理论篇中,重点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涉案剧的发展历程与传播价值、法治社会下我国警匪片中艺术创作与执法表现的逻辑关系等内容,并对我国影视剧中的侦查知识进行了解析,还谈到我国影视剧在侦查教学中的运用等内容。在实践篇中,挑选了多部影视剧并按照人物/案件纪实、小说改编、网络播出、破案单元、元素综合等多重类型进行了逐一分析。


 



主编推荐

  肖军,男,1984年生,法学博士、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硕导(具有招收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资格),北京电影学院访问学者,西南政法大学刑侦剧研究中心主任、重庆高校影视人才数据库专家、中国警察网评论频道专家、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评专委会理事。长期以来,从事法学、侦查学、影视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研究。在CSSCI、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7部;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获部级奖项1项。

 



精彩内容

  序

  《影像中的侦查学:以TVB剧集为例》已于2018年10月出版。之后,笔者开始着手“影像中的侦查学”第二部--国内影视剧评析的创作。而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为保持系列的一致性,故取名《影像中的侦查学:中国影视剧评析(1949-2019)》。

  在转型研究刑侦影视剧的第三个年头,我陆陆续续在电影类核心期刊《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电影新作》上发表了若干论文;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影视中的经济案件分析》《影视中的刑事案件分析》,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影像中的侦查艺术赏析》等课,并作为优质课程推广;还参加了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年会、香港电影研讨会等会议。至此,无论是在科研还是教学上,我都有了一些心得。所以,在该系列第二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并没有局限于法律、侦查方面的内容(本书主要围绕TVB刑侦剧中的法律、侦查问题展开),而是从影视学、传播学等多重学科角度来分析中国刑侦影视剧70年来的发展。这点也可以从本书的目录中窥见一二。

  本书分为上篇理论篇和下篇实践篇。在理论篇中,重点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涉案剧的发展历程与传播价值、法治社会下我国警匪片中艺术创作与执法表现的逻辑关系等内容,并对我国影视剧中的侦查知识进行了解析,还谈到我国影视剧在侦查教学中的运用等内容。在实践篇中,挑选了多部影视剧并按照人物/案件纪实、小说改编、网络播出、破案单元、元素综合等多重类型进行了逐一分析。上述编排既体现了理论性,又表现出实践性。

  比如,在理论上,研究发现不同的刑侦影视剧作者、编剧描写侦查的侧重点有异,且元素综合类刑侦影视剧削弱了对案件的整体叙事。而在实践上,仍发现刑侦影视剧中的侦查错误、法律错误不占少数,所以提出需要多方专家进行把关的建议。当然,不仅是法律、侦查上不能有明显错误和不合理之处,还应当考虑哪些环节是必须存在的,是为叙事、情感表达服务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进而为剧本创作提供意见。实现专业性与艺术性(美学)的融合,做到对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侦查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掌控。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此不同机构组织专家推选出了系列榜单,如中国警察网推出的“70年中国公安影视掠影”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多家机构推出的“70部优秀政法题材影视作品”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广电总局遴选出的86部进行百日展播的优秀电视作品中也不乏优秀的刑侦影视剧,可见该类型在影视作品中已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内地刑侦影视剧发展迅速,以《白夜追凶》《无证之罪》为代表的本格推理和社会派推理的国产优秀剧,吸引了无数青年观众,展现出极强的年轻观众黏附力。而根据2011年湄公河案改编的《湄公河大案》(2014)、以2013年广东省“雷霆扫毒”12o29专项行动为原型的《破冰行动》(2019),更是俘获了老中青三代观众,愈加凸显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刑侦剧的优势,使得刑侦剧的市场前景更加明朗。但是,在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专业缺失仍是该类型的问题。

  在故事性方面,创作者可以通过查询网络和报刊、实地考察、与办案人员交谈、翻阅案卷等方式获取资料,然后进行改编,使人物、结构、情节还原真实。这点创作者已经做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操作机制。但是,在专业性方面,完成度就差强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过程没有专业人员参与。在本书中,我们能看到诸多影视剧里法律条文适用错误、侦查措施运用不当、侦查文书错误百出的例子,这些瑕疵无疑严重影响了作品的质量。目前对刑侦类影视剧审查的做法主要是宏观把握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有暴露侦查手段、是否有引诱犯罪,而这些审查无法具体到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有关问题亟待解决。展望未来,越来越多专业研究或顾问机构的成立,法学、公安学、影视学专门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与输出,顾问全程参与创作机制的完善,或许会成为该类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解决了市场需求激增与高质量作品匮乏之间的矛盾,才能让该类型影视剧走得更远。

  毋庸置疑,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刑侦影视剧越来越受到欢迎,也越来越专业化,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多打造高质量的作品,给观众理性与情感上的双重享受。这是创作一系列专著的初衷所在。当然,本书中的部分观点和范例可能也存在不足,还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肖 军

  2019年10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