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51.9 5.3折 ¥ 98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赵翰生,王越平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64180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8994472
上书时间2024-12-25
追求自身美和显示自身在社会群体中的位置,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从出现用于御寒蔽体的织物起,先民就开始尝试用不同色彩、不同图案的织物来表达自己的爱好、思想以及社会地位。文献和实物资料表明中国的植物染色工艺体系是在先秦时期发展起来的,也是在这个时期染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手工专业。正是由于当时染色技术的大发展,可供选择的色谱大增,不仅大大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从各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典型的例子是色彩成了区分等级的标志,出现了五方正色、五方间色之说,具备了宗法和哲学寓意。其后的历朝历代植物染色工艺体系逐渐完善并臻成熟。深入剖析古代植物染料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染色技术对中国人色彩观形成的影响。
在浩瀚的古文献中,相关织物颜色、染料和染色技术的内容相对来说非常零散。尽管如此,这些内容保留了许多当时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手资料,其中很多是对织物色彩、染料及染色技术简洁、准确传神的描述,并由此衍生出许多与此相关的专用词汇。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涵括了社会各阶层,可惜至今对此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界定和综合研究的论著不多。对相关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和以古法再现各种染色色彩,不仅可展现出古代利用染料的概貌,了解各个时期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及审美取向,还可为今后研究古代染色技术及社会文化和风俗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在追求绿色生活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态、绿色及环保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我国历史悠久的植物染色技术,既能够满足染色需求,又可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植物染色历史,染材的种类、性能、分布区域、种植与加工、生产技术和产品,做些必要的文献梳理和分析,无疑契合今人对“绿色”的追求。因此,健康、环保和饱含历史文化渊源的植物染色,是值得调查、挖掘、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的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深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现实借鉴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其中前两篇由赵翰生撰写,下篇由王越平撰写,王丽完成实验工作。上篇是关于古代植物染色的综述,全景式地展示了历史上所用各种植物染材的特点、染色工艺及由此衍生出的色彩文化,以便对古代植物染色情况有个大体的了解。中篇是从细节出发,对几种重要染料文献记载进行了梳理和解析,希望通过对这些若干具体个案的分析,能够澄清以往关于古代植物染色记载中一些莫衷一是的说法。下篇是以色样的方式,直观地将几种植物染材所染色彩呈现出来。其目的是,由于色彩的表达属于较抽象的部分,没有具体的形,只是视觉上的感觉而已。很多色彩,尤其是古籍中不同植物染料所染之色,如单一的从文字理解,难免会与实际的色彩有一定的偏差。为克服这一缺陷,有必要通过实验对传统染色做技术复原和记录,将不同染料所能得到的颜色还原,以色样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弥补文字释义的单一性以及现存文物色彩失真的不足。古文献中出现的染料和染色技术的原文记载,则由赵翰生整理摘录,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方便读者深入阅读。希望此书能为植物染色专业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的便捷,从而节省时间,摆脱烦琐的文献搜集。
由于涉及的内容广泛,时间跨度大,资料来源零散且繁杂,加上作者学识谫陋,综述中难免有疏漏,对一些染材的推论判定更会有不当之处。恳请业内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作者
2020年3月
本书对中国古代十余种重要植物染料以及*代表性染色技术的文献记载,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实证解析,澄清以往关于古代植物染色记载中一些莫衷一是的说法,并将不同染料所能得到的颜色,以彩色色样的方式直观的呈现出来。可为从事色彩文化研究者,植物染色研究者、服装行业人员、纺织服装院校师生以及广大植物染色爱好者,提供一些文献使用方面的参考。为方便众多的科技史专业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更多的文献资料,本书中将中国古代植物染料对应的相关文献资料以二维码的形式来展现,通过扫码可以快速获取。
赵翰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纺织技术史、传统工艺、科技考古方面的研究。
王越平,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专业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古代纺织技术与纺织品;服装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与开发。2017年 北京市“双创”教学名师;2015年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3年 第五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上篇 古代植物染色综述
节 植物染的出现和发展 / 002
一、植物染的出现 / 002
二、先秦时期的植物染 / 003
三、秦汉时期的植物染 / 004
四、唐宋时期的植物染 / 007
五、元、明、清时期的植物染 / 011
第二节 染料植物的种类 / 014
一、黄色调染料植物 / 015
二、红色调染料植物 / 018
三、蓝色调染料植物 / 021
四、紫色调染料植物 / 023
五、绿色调染料植物 / 023
六、黑色调染料植物 / 024
七、其他及综合色调染料植物 / 027
第三节 染料植物的种植、采收、贮藏和色素提取 / 028
第四节 取法自然的各种染色工艺 / 032
一、直接复染法 / 033
二、套染法 / 033
三、媒染法 / 035
四、综合染法 / 038
五、缬染法 / 038
第五节 “五行五色”体系与传统色彩观 / 044
一、五行五色体系的产生和确立 / 044
二、五方正色和五方间色 / 045
三、儒道释文化中的五色 / 047
四、民俗文化中的五色 / 051
中篇 古代植物染色文献专题研究
节 《考工记》“设色之工”研究回顾与思考 / 058
一、《考工记》所载“设色之工”内容概要 / 058
二、对“设色之工”的解读 / 059
三、对“画、缋之事”的解读 / 060
四、对“锺氏染羽”的解读 / 066
五、关于“筐人”推论 / 067
六、小结 / 070
第二节 《考工记》“锺氏染羽”新解——兼论“石染”之原义 / 071
一、影响较大的一些释文 / 071
二、三种释义中的疑点 / 072
三、“朱”“丹秫”为何物? / 073
四、“锺氏染羽”之“锺”字 / 075
五、“锺氏染羽”之“羽”字 / 077
六、“锺氏染羽”之施色过程 / 078
七、石染之原义 / 081
八、小结 / 082
第三节 古代衡量颜色标准的几种鸟原型蠡测 / 083
一、以鸟羽作为颜色标准的早期记载 / 083
二、《周礼》中的“三翟” / 085
三、袆衣上的翚雉原型鸟 / 086
四、揄翟上的鹞雉原型鸟 / 088
五、阙翟上的鷩雉原型鸟 / 091
六、讨论和小结 / 094
第四节 古代蓝染植物的文献考辨 / 096
一、文献记载中的蓝染植物 / 096
二、今人对蓝染植物名称和科属的判定 / 099
三、相关问题讨论 / 100
四、小结 / 108
第五节 宋代以山矾染色之史实和工艺的初步探讨 / 109
一、山矾名称的由来 / 109
二、宋代用以染色的山矾是什么科属的植物 / 110
三、宋代以山矾染色的情况 / 113
四、山矾在染色过程中的作用 / 114
五、宋代以山矾参与染黄的工艺 / 115
六、宋代以山矾参与染黝的工艺 / 116
七、小结 / 118
第六节 《大元毡工物记》所载羊毛织染史料述 / 119
一、《大元毡罽工物记》现存内容梗概 / 119
二、所载官办毡罽生产机构 / 120
三、所载毡罽名目 / 124
四、所载染料及诸物料名目 / 127
五、小结 / 131
第七节 柘木染色实验及文献研究 / 133
一、柘木染色实验内容 / 133
二、相关问题讨论 / 135
三、小结 / 141
第八节 黄栌染史料及相关问题刍议 / 143
一、黄栌染相关史料的梳理 / 143
二、黄芦是否为黄栌? / 146
三、黄栌染之黄色 / 148
四、小结 / 151
第九节 郁金色辨析 / 152
一、郁金的品种 / 152
二、郁金染色实验 / 154
三、中国古代利用郁金的时间 / 157
四、郁金(姜黄)用于染色的时间及施染物特点 / 159
五、郁金与郁金香 / 160
六、郁金色 / 161
七、小结 / 163
第十节 明清时期对染料植物的认知——以《格致镜原》一书所载为例 / 164
一、《格致镜原》一书特点 / 164
二、《格致镜原》引录的染料植物及其所引书目 / 165
三、《格致镜原》辑录的三种重要染料植物 / 168
四、小结 / 172
下篇 古代植物染料的色彩重现
节 染色前的准备工作 / 174
一、染色方案的制订依据 / 174
二、染色工具、设备及材料 / 175
三、色彩重现步骤 / 175
四、染色方案的确定 / 176
第二节 各染料染色色相 / 179
一、黄色系 / 179
二、红色系 / 187
三、蓝色系 / 195
四、绿色系 / 197
五、黑色系 / 203
六、其他色系 / 211
本书对中国古代十余种重要植物染料以及*代表性染色技术的文献记载,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实证解析,澄清以往关于古代植物染色记载中一些莫衷一是的说法,并将不同染料所能得到的颜色,以彩色色样的方式直观的呈现出来。可为从事色彩文化研究者,植物染色研究者、服装行业人员、纺织服装院校师生以及广大植物染色爱好者,提供一些文献使用方面的参考。为方便众多的科技史专业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更多的文献资料,本书中将中国古代植物染料对应的相关文献资料以二维码的形式来展现,通过扫码可以快速获取。
赵翰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纺织技术史、传统工艺、科技考古方面的研究。
王越平,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专业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古代纺织技术与纺织品;服装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与开发。2017年 北京市“双创”教学名师;2015年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3年 第五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