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5.1 7.3折 ¥ 48 全新
库存19件
作者陈锡文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68697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8974857
上书时间2024-12-25
1992年的一天,吴敬琏老师告诉我,由薛暮桥、刘国光和他本人,打算发起成立一个编委会,组织编写一套总题目叫“改革面向新世纪”的丛书,并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他说,这套丛书,主要想请一些在党政机关经济部门和研究咨询机构工作、既亲身参加了近年来的改革实践、又有一定专业理论素养的中青年同志来写;丛书的内容,主要是对我国改革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进程和已经取得的成就、当前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对我国在迈向新世纪进程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等,分若干领域作比较系统的论述。总的要求,就是对我国已历时十五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回顾过去、总结当下、展望未来,为下一阶段乃至进入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在思想理论和政策措施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吴老师当时对我讲,在初步考虑的若干专题中,想让我来承担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专题的撰写。当时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工作,在此前的十多年中,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一直从事着我国农村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并参与了党和国家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些文件的起草工作。听了吴老师关于对这套丛书的设想和要求,我想,改革已近十五年了,编写这样一套丛书,无论对于促进改革思想、理论的交流和发展,还是梳理自己参与改革实践的收获和感悟,确实都是既有必要也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就斗胆应允了下来。但真开始提笔写了,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对整个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无论在实践经验方面还是在理论概括方面,显然都还缺乏必要的功力。于是,这本十六七万字的小册子,我磕磕绊绊地写了一年多才算完稿。由于时间拖得太长了,使得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杨素芳同志几次三番地打电话来催稿,后她是在1993年底冒着严寒,专程从天津赶到北京西黄城根南街9号院我的办公室来取走的稿子。所以,可以说,这是一本在我力不从心的条件下才勉强完成的小册子。但不管怎么样,书稿总算是在1993年12月底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书稿出版后的第五年,即1998年的夏天,吴敬琏老师找到我,说是让我给他再找几本这个小册子,他打算联系几位学者一起将这本书向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会推荐评奖。我当时心里直打鼓。虽然此前我也曾获得过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但那都是论文奖,有的还是与人合著的,这次要申报著作奖,能够格吗?吴老师对我讲了他的想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已定于1998年10月召开,而拟提交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经发出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范围,包括党员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学者等,吴老师和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已经知晓了这个决定的内容,他们感到,《中国农村改革:回顾与展望》这本小册子,在对农业为何更适合于家庭经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与实行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为何并不矛盾,为什么说农业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基本经营制度等问题的论述,为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起草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同时,对于在理论上充实人们对改革后形成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认识,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吴老师他们认为,在经历了近五年的实践检验之后,这本小册子应该是具备了申报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条件。我当时作为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起草组工作班子的成员,一方面为这个重要文件能够吸纳包括我在内的众多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者的思想理论成果感到由衷高兴,另一方面,也深感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和研究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这本小册子参与评审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过程,应该是使“三农”问题更为引起理论和政策研究界关注的途径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农村改革:回顾和展望》获得了第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著作奖。
本书全面回顾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农业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内容包括:农村改革的背景、农村改革已取得的成就、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转折、农村土地制度建设、农村财产制度建设、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制度建设、农村市场制度建设、乡镇企业制度建设和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综合度量指标。
陈锡文,男,祖籍江苏丹阳,1950年7月生于上海。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了21世纪以来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先后多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奖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1. 导言
2. 农村改革的背景
2.1 农村原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
2.2 农村经济在当时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2.3 农村改革的基础:“包产到户”的三起三落
2.4 农村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原因
3. 农村改革已取得的成就
3.1 家庭经济地位的重新确立
3.2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
3.3 经济成分和经营形式的多样化
3.4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3.5 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和市场体系的发育
4.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转折
4.1 农产品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4.2 乡镇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增加就业之间的矛盾
4.3 农村实现“小康”的目标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
5 . 农村土地制度建设
5.1 关于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分析
5.2 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5.3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5.4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展望
6. 农村财产制度建设
6.1 集体经济下农村财产关系的分析
6.2 从经营制度改革到财产关系的变革
6.3 农村新型财产关系的发展:股份合作制
6.4 农村财产关系进一步变革的展望
7. 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制度建设
7.1 集体经济下农村基层经济组织运行的分析
7.2 对农村社区经济的“双层经营”制度的分析
7.3 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7.4 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建设的展望
8. 农业市场制度建设
8.1 利用“双轨制”、走出“双轨制”——我国农业市场制度建设的渐进式过程
8.2 农业市场化与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控
8.3 农村市场制度建设的展望
9. 乡镇企业制度建设
9.1 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双重体制障碍:社区壁垒与城乡割裂
9.2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与企业布局的先天不足
9.3 乡镇企业的适当集中与城镇化过程的加速
10. 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综合度量指标:农民收入增长
10.1 农产品价格与就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同影响
10.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10.3 农民收入差距与区域经济政策
10.4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农民收入的增长
本书全面回顾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农业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内容包括:农村改革的背景、农村改革已取得的成就、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转折、农村土地制度建设、农村财产制度建设、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制度建设、农村市场制度建设、乡镇企业制度建设和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综合度量指标。
陈锡文,男,祖籍江苏丹阳,1950年7月生于上海。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了21世纪以来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先后多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奖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