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4.8 4.0折 ¥ 62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哲夫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6975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2元
货号28536873
上书时间2024-12-25
跋 缤纷情致怎能了——《辋川烟云——王维传》
从二○一五年起接受《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王维传记的选题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这三年多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写好王维。很快发现正史中关于王维的记述资料十分匮乏,甚至连野史外传的相关资料也不是很多。多的反而是五花八门错谬百出的说法、谬传、误导。无奈之下我只好采用了书中和盘托出的写法,归纳正确的,指出错谬的,钩沉可能的,补遗合理的。时空交错,关节处详,无关处略,夹叙夹议,抡圆了便是地球。个别情节不乏合情合理的推演释理。这些推演释理从未脱离历史轨道和特殊时境。因为无论任何人都是历史特定情境下的细节。离开历史背景传写人物,如同缘木求鱼,刻舟求剑,必失偏颇。
对人物的故事描述,心路历程,个性形成,诗书画音律创作的成就,也是循着历史轨迹前行。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动物,人是社会和历史的产物,是群体生物中的一员,随波逐流从来不可避免。王维生活意识的流动折射着盛唐的河流,盛唐的兴衰决定着王维的生活轨迹和命运的流向。主导这一切的并不是神灵,而是各种复合的社会和历史人的因素。如同黄河不断改变流路,遵循的只是自然规律。
盛唐是个诗歌的时代,李世民、武则天、上官婉儿、李隆基都功不可没。盛唐的龙船,皇上是当然的舵手,水手长的声声鼓噪和划船者的个个发力,决定了这艘龙船必然要扯起诗歌的旌纛,并涌现三个盛唐时为杰出的扛旌举纛人: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这个排名是从世俗印象中来,佛尊于仙,仙崇于圣。王维和李白都是非人,只有杜甫还是人,却也是圣人。但还有另一个排名,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杜是天地,中间夹个王维,是天地人的合体。比喻永远不准确,这三个人都是烟火气极重的凡人。
俗称诗、书、画三绝的王维,如果再加上对音律的娴熟,几乎囊括了文学艺术的范畴。按照约定俗成的认识,文学艺术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劳动,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的都是人类的情事,便连图腾崇拜天地传说佛神仙灵也无一不是文学艺术的想象和创造的产物。是否可以这么说,掌握这种形式或手段越多,其本质便越接近烟火气。
如果此说可以成立,那么王维便是三人中烟火气的一个。他身上没有李白的浪漫和潇洒,也没有杜甫的坚定与固执。纵观他的一生,他是一个活得累没乐趣的人,少年丧父,要担起抚养弟妹的责任,而立之年失子丧妻,在大唐那样风流奢靡宽松的道德环境下,身居高位,还空有一副大好皮囊,却无日不三省吾身自己管自己,不衣文彩,吃斋念佛,恪守爱的盟约而终身不续弦,也不娶妾室,更不蓄养樊素、小蛮以为声妓或曰性奴,借以娱悦自己。安史之乱玄宗跑路弃诸大臣如敝屣,王维因此而遭无妄之灾,差点丢了性命。老年却还要将自己视为命根子的辋川别业献给肃宗皇帝为寺,还献出自己的俸禄以施粥给难民,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到何等程度!
如果以我们时下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王维乃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优秀的共产党人。遗憾的是那时马克思尚未来于千年之后,王维只能加入维摩诘的行列,成为一个在家的居士。他也不同于普通的信徒,而是把佛教当成一门学问进行精研,并把从禅宗佛学悟出的人生道理融入自己的诗歌、绘画、书法、音韵之中,成为具有宇宙观和人类意识的兼收并蓄的集大成者,把诗、书、画、乐提升到了人类哲学的高度。
窃以为这是李白和杜甫所无法企及的,也是王维生前所没有意识到的,但他却在无意识中完成了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反思。他终生都在骨感的现实与柔软的理想之中矛盾着,能舍得色香味以及自己的感观享受,却不舍得也不忍得母亲、弟妹、难民、百姓的恓惶,甚至能原谅玄宗皇帝的先弃而后责,并终身都在忏悔自己何以没有在安史之乱中成仁。这种人在今天还有吗?是思想的局限性吗?其实只是一种缠绵悱恻。想要解脱不忍解脱,想要归隐不忍归隐,不忍于朝代的更替兴衰枯荣带来战争和离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怎一个“情”字了得。也正是这一个“情”字成就了王维。既然为人,就不能往天上靠,光想自己,纵然时代将诗书画举到天上,远离了烟火气,但源在劳动,根还在地上,也得从烟火气上为家人和百姓讨要点生活。这一点功夫,杜甫兄做得很是扎实,李白兄就浮皮潦草多了。
金末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有《雁丘词》并序曰: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他在《摸鱼儿》中这样设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我读后有感,也填了一首《摸鱼儿》引申其意,押中华新韵,并题曰《红尘阿堵,情已贱于物》:
雁丘词、悠悠朝暮,风流隔断今古。江湖犹剩些些许,将就个惊鸿舞。公欲诉,元好问,痴儿女想寻归路。遗山有术。板桥却糊涂,红尘阿堵,情已贱于物。
休豪赌、拿自然押大注,输赢都很跋扈。得禽兽者得天下,草木乱敲箫鼓。何所苦,因尔误、先杀庆父安齐鲁。纷争打住。细读旧词书,重回造化,烟柳映斜圃。
天地间有大美也。自然恩赐人类一个美丽富饶慈悲的世界,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都是地球上的兄弟姐妹。山水毓秀,万物钟灵,禽兽有情,天地人本为一体。情施于亲人兼及同胞、人类,是唇齿相依的必须。施之于大千、万类连同山水、世界,是生存的根本需求。支撑人类世界的从来都不是权利、金钱、物质、光电声色,更不是战争、嫉妒、仇恨、好勇斗狠,其实就是一个缠绵悱恻的“情”字!
大智若愚,大音希声,大相无相,大悲不忍,王维用自己的一生诠注了一个大写的“情”字。杀青此书时我写五言排律一首有感王维曰:
王维摩诘经,安史乱清灯。
大相芭蕉树,奇情白果僧。
云高低碧壑,鹤上下青蝇。
荣辱阴阳溅,尊卑巨细腾。
夏叶肥秋实,南虫瘦北冰。
古今多少事,日月往还承。
猿豹攀修木,龙蛇舞长藤。
自然常守志,人类应趋恒。
本书目次由一首七绝四首七律构成。七绝四句共四大章,每章一首七律分为八节。在陶文鹏先生的严格要求下,押了中华新韵,平仄对仗均合范,一首七绝四首七律共三十六句二百五十二个字,无一字重复。
为方便对古诗词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阅读,特排列如下:
四大章标题
七绝
牙爪肥儿觊圣朝,蟠争螭斗已成妖。
花残盛世同追忆?叶共荒唐满地飘!
章:牙爪肥儿觊圣朝
七律
紫绶金绂候帝旄,群官张目望星摇。
蓬莱塘畔管弦暗,龙首峰头旒冕凋。
皇辇嫔妃娥惘见,国戚细软夜潜逃。
洛阳鼙鼓西都怅,锦绣斜晖如梦遥。
第二章:蟠争螭斗已成妖
七律
安禄山狂天宝黄,马嵬坡绕玉环香。
曲穷羽角红流泪,韵尽芭蕉翠断肠。
身陷胡尘音律恨,池凝碧血艺伶昂。
几声琴板梨园破,千古霓裳犹未央。
第三章:花残盛世同追忆
七律
欲止狰狞皮覆毛,峦出沟壑水生涛。
感恩物纳三八袖,贪欢人穿九五袍。
民贵君轻强汉药,河清岭秀壮秦膏。
诗书画乐自然起,除昧仍须明月刀。
第四章:叶共荒唐满地飘
七律
田隐终南蚌病珠,檀栾毓坳孟城湖。
落英风送秋虫语,繁露溪随春雁凫。
空谷丹青灵映绿,佛堂粉壁雪涂朱。
缤纷情致怎能了,心事琳琅不一呼。
本书首先要感谢王维研究协会副会长毕宝魁先生给予的慷慨帮助,还要感谢相关王维资料和书籍的所有作者的无偿贡献,举凡用到的资料出处,在书中正文中已标明,就不再专门列表另行索隐了。更要感谢《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编委会的何建明先生、李炳银先生、黄宾堂先生,史学组的陶文鹏先生,文学组的原文竹、田小爽女士以及校对等。
这是个共识的整体,都在想方设法从故纸中钩沉湮没的史料,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王维,无论书中提及或没有提及,标示或没有标示,都在感谢之列。我只是一个集大成的忠实的编撰者而已,所持观点是驱使和引领我不辍前行的动力和灯火: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知古可以鉴今,古人即是今人,今人终成古人。谨在此诚挚鸣谢。
初稿:二〇一八年七月十日星期二
改稿:二〇一九年二月二日星期六
作者耗时三年,对有限的文献资料进行细心阅读、分析、鉴别,又对传主王维的全部诗文作品以及古人时贤评论、考证王维生平、思想、作品的论著进行细读,并实地考察了王维曾经生活过的陕西蓝田,带着巨大的理解之同情,写出了这部作品。作者将王维带回盛唐时代,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知己好友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传神的王维,对他的生平境遇、行为和思想有深刻的剖析,从而对“诗佛”这一称号进行了有力的阐释,对王维的艺术成就、个性气质、精神境界都进行了诗意般的呈现。
哲夫,男,1955年生,北京丰台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曾任《都市》主编、太原文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长篇小说有《黑雪》《毒吻》《天猎》《地猎》《极乐》《天欲》《地欲》《人欲》等;中短篇结集有《电影导演和他的两个女演员》《燃烧的诱惑》《畸恋》《畸祸》《野床》《长牙齿的土地》等;长篇报告文学有《中国档案》《淮河生态报告》《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帝国时代的黄河》《世纪之痒》《水土》《执政能力》《大爱无敌》《国家高速》等。1997年《哲夫文选》十卷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03年《哲夫文集》十卷本由美国强磊出版社出版。作品千万余字,曾获“中国图书奖”“中国环境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北京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等,2007年被国家环保部授予中国“绿色卫士”称号,山西省政府和省环保厅授予“山西首届环保形象大使”。
章/牙爪肥儿觊圣朝
第二章/蟠争螭斗已成妖
第三章/花残盛世同追忆
第四章/叶共荒唐满地飘
附录/心事琳琅不一呼
跋/缤纷情致怎能了
——《辋川烟云——王维传》
作者耗时三年,对有限的文献资料进行细心阅读、分析、鉴别,又对传主王维的全部诗文作品以及古人时贤评论、考证王维生平、思想、作品的论著进行细读,并实地考察了王维曾经生活过的陕西蓝田,带着巨大的理解之同情,写出了这部作品。作者将王维带回盛唐时代,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知己好友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传神的王维,对他的生平境遇、行为和思想有深刻的剖析,从而对“诗佛”这一称号进行了有力的阐释,对王维的艺术成就、个性气质、精神境界都进行了诗意般的呈现。
哲夫,男,1955年生,北京丰台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曾任《都市》主编、太原文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长篇小说有《黑雪》《毒吻》《天猎》《地猎》《极乐》《天欲》《地欲》《人欲》等;中短篇结集有《电影导演和他的两个女演员》《燃烧的诱惑》《畸恋》《畸祸》《野床》《长牙齿的土地》等;长篇报告文学有《中国档案》《淮河生态报告》《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帝国时代的黄河》《世纪之痒》《水土》《执政能力》《大爱无敌》《国家高速》等。1997年《哲夫文选》十卷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03年《哲夫文集》十卷本由美国强磊出版社出版。作品千万余字,曾获“中国图书奖”“中国环境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北京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等,2007年被国家环保部授予中国“绿色卫士”称号,山西省政府和省环保厅授予“山西首届环保形象大使”。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三日凌晨,大明宫外,如同往日一样,前来上朝的大唐文武百官,人头攒动,挨挨挤挤,黑鸦鸦一片,等待宫门大开,依序按时上朝。诡异的是,往日个,上下臣属,同僚之间,见面时难免会打躬作揖,寒暄问候,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更有朱绂紫绶者,在品位低下者面前,或腆肚朝天,或颐指气使,甚至连一声咳嗽也透着等级的森严和身份的不同。但是今天却与往日大相径庭。
六月已近仲夏,正是不冷不热的好时候,尤其是大清早。可是今儿个前来上朝的官员,不论是穿紫、衣红、服绯,无分肥的瘦的高的矮的,个个神色凝重,屏声静气似寒蝉,且多惶惶然惘惘然者,绝少交头接耳者。还有个别官员萧瑟着脸和身子,似霜秋残叶,相反的是鼻尖上,却涔涔地冒着冷汗,又似乎置身三伏,不胜其热。这是怎么啦?这些素日间大言不惭,泰山崩于前脸不变色的堂堂文武百官,今天何以如此丧魂落魄?莫非天塌了?也确实是如此。用今天的话说,大唐摊上大事了。大唐的天,眼瞅着就要塌了。
我们的传主王维,就是这群文武百官之中的一位。
《新唐书·王维传》记载:“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这里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十分有限,但明白无误的是,王维从小就是个聪明、善良、孝顺父母、爱护和忍让弟弟的好孩子。更重要的是他爱学习,还是个好学生,九岁时就已经会写诗歌做文章,和他的弟弟王缙在四里八乡有了同样好的名声。《新唐书·王缙传》相互佐证,也这样说:“王缙,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少好学,与兄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先天资质,如同肥沃的土地,而种什么,则决定于后天教育。种种迹象说明,出身于博陵大族崔氏的王维母亲是个教育高手,竟然懂得因人施教。家里五男两女的所好,各有不同,崔氏从不强求一律,勉强孩子们,而是顺应不同资质和爱好。当她发现王维不仅爱诗喜文,对音乐和绘画也天赋异禀,便不惜耗费金银,以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的财力和面子,为儿子延请了当时的名师。这些名师未必青史有所记载,却断然是有些真本事的,在他们的教导下,王维从小就对诗艺、书法、音乐了然于胸。如果像钢琴一样考级,王维十四岁时,琵琶弹奏便臻于化境,否则,怎么会打动已经等在后边的玉真公主等诸多皇亲国戚。毕宝魁先生在他的《王维传》一书中,曾考证过王维家的老住宅,说是坐落在太原祁县县城西街,是一个很气派的大宅院。高高的门楼,深深的大院。院中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面是带有门洞的一幢房屋,两旁一边是书房,一边是客厅。穿过门洞,里边是七间大瓦房,左右还有东厢房和西厢房。朱红色的油漆大门。门楼的匾额上凿刻着四个大字“太原王氏”。
书中提到王家请来过一位吴姓客人。时任汾州司马的王维父亲王处廉,当即恳请吴姓客人指点王维和王缙的书画。窃以为这位吴姓的客人,当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吴道子(680—759)又名道玄,曾随张旭、贺知章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器,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后世尊为画圣。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吴道子是宁王的朋友,而宁王也是王维后来的朋友。种种迹象已经表明,王维的画艺极可能受过吴道子的指点和影响。可资佐证的是王维后来在辋川清源寺的寺墙上画了一幅四点八米长的大型壁画《辋川图》,非常著名,而吴道子擅长的恰恰就是壁画。毕宝魁书中还提到一位姓李的师兄。渊源是,王维的爷爷王胄是大唐著名的大音乐家。在世时任朝廷的协律郎,掌管调正各种音乐律吕,并培养了一大批弟子。这位李先生便是王胄的得意弟子。王胄在世时曾是著名的诸种乐器的演奏大家,犹擅古琴和琵琶,这位李先生继承衣钵,也成为当时的圣手。王维有此音乐上的授业恩师,加上天赋和勤奋,成为弹古琴与奏琵琶的高手,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时任汾州司马的王维父亲王处廉,与博陵崔氏共同生育了五儿两女,挨次排列:长子王维九岁、次子王缙八岁、三子王六岁、四子王纮五岁,两个女儿一个三岁、一个两岁,还有五子王尚在崔氏的怀抱之中。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一天,王处廉却突然病故了。
这对当时王维一家可谓毁灭性的打击。
新旧唐书《王维传》,都有相似文字介绍说: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太过简略便难免语焉不详。关于王维生年,学界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有三种:一是生于武则天如意元年(692),二是生于武则天圣历二年(699),三是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还有一种说法是生于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对于卒年的说法也有三种:一是卒于肃宗乾元二年(759),二是卒于肃宗上元元年(760),三是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毕宝魁则认为:由两唐书本传推知王维之弟王缙生于公元七○○年,兄不能生于弟后。王维诗中有“年算六身知”一语,“六身”由“亥”字解释而来,故可训为“亥”字。王维应生于武则天圣历二年己亥猪年,卒于上元二年。
我倾向于毕宝魁先生所说,既解决了弟弟生于哥哥之前的毛病,也解决了王维三十岁才中状元的不实之说,还解决了王维死得太早的问题,比较合理。若以今天的表格来填履历的话,应为:王维,字摩诘,男,汉族,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己亥猪年生于太原祁县,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死于长安家中,葬于辋川,享年六十三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