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7.4 4.4折 ¥ 4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吕兰秋 主编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ISBN9787552636406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0元
货号27949429
上书时间2024-12-25
序言
有人说,好的教育是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回报率的投资。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事业,孩子教育得好是父母能收获的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现孩子变得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么好养好教育了。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孩子成长过程中被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医生,我宝宝拒吃母乳,怎么办?”
“为何孩子不听话,白天多动爱发脾气,晚上睡觉又经常哭、吵?”
“为什么我的孩子2岁了还不会讲话?”
……
在儿保门诊,经常会有家长前来咨询育儿过程中碰到的喂养困难、睡眠困扰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医生也并非。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很多问题不是医生开个处方,吃吃药、打打针就能解决的,重要的是家长早发现早干预。有些问题依靠家长平时的呵护与照顾往往就能解决。
如何更科学地照顾孩子?
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很多家长开始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也有很多家长表示看过很多育儿相关的书,但真碰到问题时,仍然会不知所措。据此,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的医生们根据平时门诊的求诊案例,结合自身的经验来讲述问题是如何出现的,又该如何避免,以便让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少走弯路,使育儿成为一份愉快而有成就感的事业!
这些,就是“儿保医生手记”系列图书之一——《懂方法的父母不焦虑》出版的意义所在。
孩子老是哭个不停,是不是奶水不够,是素奶,没营养?
同龄孩子都能站了,我们家的还不会爬,是发育有问题?
孩子说句话磕磕巴巴的,急都急死了,怎么回事啊?
我们都这么高,孩子身高怎么不见长,哪里出问题了?
他老是动个不停,上课还老走神,是不是多动症?
……
看过很多育儿书,上过很多育儿课,在问题出现时依旧是慌作一团。
本书由儿保医生团队编写,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对门诊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分享了专业、实用的解决对策,帮助家长科学育儿。全书共分为9章,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乳喂养、生长发育、习惯培养、教育管教等方面的问题。
吕兰秋,主任医师,硕士学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从事儿童保健工作20余年,擅长儿童生长发育偏离,语言发育落后、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以及儿童养育问题如喂养困难、睡眠、多动等问题的干预与治疗。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心理保健、高危儿专业委员会委员,宁波市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章 一步一步,趴着、翻身、看世界
趴着,人生运动步(上篇)
趴着,人生运动步(下篇)
宝宝翻身到底有多难(上篇)
宝宝翻身到底有多难(下篇)
如何让小宝宝学会“看世界”
第二章 心太急,孩子反而养不好
宝宝爬不爬,区别很大吗?(上篇)
宝宝爬不爬,区别很大吗?(下篇)
如何站,何时站,孩子定(上篇)
如何站,何时站,孩子定(下篇)
孩子开口晚,家长需要做什么?(上篇)
孩子开口晚,家长需要做什么?(下篇)
第三章 母乳喂养,再难也不要放弃
痛并快乐的母乳喂养之路
这些母乳喂养的误区,你有没有?(上篇)
这些母乳喂养的误区,你有没有?(下篇)
1岁内的宝宝能喝果汁吗?
第四章 身高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父母个子高,孩子就一定高吗?
骨龄的秘密
春季如何让小孩长得更高?
第五章 不良习惯,一定要谨慎对待
说话不清楚,是因为没有好好吃饭?
宝宝吃手,我该鼓励还是打掉?(上篇)
宝宝吃手,我该鼓励还是打掉?(下篇)
宝宝挑食谁之过?
第六章 小毛病,别因过虑酿成大遗憾
儿童“口吃”,是真的吗?(上篇)
儿童“口吃”,是真的吗?(下篇)
好动的孩子一定是多动症吗?
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老做怪动作?
宝宝睡觉磨牙,是因为肚子里有蛔虫吗?
第七章 感觉统合失调是什么?严重吗?
学习不专注?身体协调能力差?可能是这个原因
孩子怎么就感觉统合失调了呢?
感觉统合训练,解放聪明的“笨”小孩
感觉统合训练后,孩子会有哪些进步?
如何预防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第八章 不可不知的孩子管教小秘诀
怎么才能让“小祖宗”安稳睡觉?
“职场父母”如何养育孩子?
管教孩子不配合,家长该怎么办?
轻松养孩子,为什么要语言优先?
想要孩子配合就医,家长该如何做?(上篇)
想要孩子配合就医,家长该如何做?(下篇)
第九章 放手,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宝宝为何怕学走路?
孩子穿衣是否需要做到“春捂秋冻”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中国7岁以下儿童身高生长参照标准
孩子老是哭个不停,是不是奶水不够,是素奶,没营养?
同龄孩子都能站了,我们家的还不会爬,是发育有问题?
孩子说句话磕磕巴巴的,急都急死了,怎么回事啊?
我们都这么高,孩子身高怎么不见长,哪里出问题了?
他老是动个不停,上课还老走神,是不是多动症?
……
看过很多育儿书,上过很多育儿课,在问题出现时依旧是慌作一团。
本书由儿保医生团队编写,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对门诊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分享了专业、实用的解决对策,帮助家长科学育儿。全书共分为9章,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乳喂养、生长发育、习惯培养、教育管教等方面的问题。
吕兰秋,主任医师,硕士学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从事儿童保健工作20余年,擅长儿童生长发育偏离,语言发育落后、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以及儿童养育问题如喂养困难、睡眠、多动等问题的干预与治疗。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心理保健、高危儿专业委员会委员,宁波市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宝宝爬不爬,区别很大吗?(上篇)
门诊中,妈妈抱着11 个月大的孩子进来,一坐下便说:“医生,我家宝宝11 个月了,还不会走,我看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走了……”
我看了看在妈妈怀里的孩子问道:“宝宝会站了吗?”
“那是会的,来,我们下来站站看。”妈妈说着就把孩子放在凳子边上。
孩子双手扶着凳子,撅着小屁股站着,带着笑看着我。
我稍微拖动了一下凳子,孩子整个身体都跟着凳子一起移动了一下。也就是说,他是整个身体靠在凳子上的。
我问:“宝宝不扶凳子能站吗?”
“那好像不行吧,没试过,要不站站看。”妈妈把孩子抱到边上,让孩子站立,试图松手,完全不行。
“好吧,宝宝爬得好吗?”
“爬?我们家孩子从来不爬!”
“不爬?”我很惊讶,“为什么不爬啊?”
“家里整天抱着他。不也有好多孩子不会爬就会走了的,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爬呢?”妈妈不解地反问道。
“我们来看看,孩子11 个月了,能扶站,但站着的时候,腰部不能直立,小屁股还撅着。你看他虽然会站,但根本不是靠双腿用力,而是靠他的上肢在维持,所以我动一下凳子,他就要跟着往前扑。从这点看,孩子还不会独站。说明孩子没劲,哪里没劲,一般会认为,孩子是腿没劲才不会站、不会走,但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你的孩子从腰部开始就力量不足。”
我说完这一大段话,妈妈有些急了,慌忙问道:“那医生啊,我们该怎么办呢?”
“只能从头开始呀,多去爬。盖高楼要打地基,地基打好了,多高的楼都不成问题,但是地基没打好,楼就盖不好,还容易倒塌。同理,孩子能走会跑,就是他发育过程中表现在外的高楼,他的地基就是我们往往都忽略掉的爬行。我们人类从会站会走后,就不会再让自己爬行了,所以爬行就是看不见的地基。会不会走,走得好不好,这就要看你的地基打得有多深了。”我又说了一大段话。
妈妈低着头,看着孩子回答道:“好吧,我们回去多爬爬吧。那我们是不是很晚才能会走啊?”
“可能会晚一些,但如果等到以后才发现孩子走路不好看,再想去纠正,那困难就大多了。”
妈妈听完,脸上浮现出懊悔的神色。
一个宝宝刚生下来时,全身都软绵绵的,整个人如同一个软体动物。按正常发展,一般12 个月左右,孩子开始站立、走路。孩子学会走路之后,就意味着他从头至脚都有了力量。
12 个月时间里,宝宝从软体动物发展成直立动物,这期间,除了受基因控制外,更重要的是家长要给孩子学习、体验和锻炼的机会。一说到要多给孩子运动运动,很多人甚是不解:我小时候没人给运动,我不也长得好好的?
其实,“多给孩子运动运动”这句话表述不对,应该是“多让孩子运动运动”,多给他机会,很多事孩子自己能学会的。
探索新事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剥夺他学习的机会。
现在,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了,月嫂保姆都在家,还有一个老人帮着,每个孩子至少有两个大人围着他转。他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大人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给他,哪里会舍得让他哭?整天抱在身上,都舍不得放下。我们是否想过,到底是孩子依恋我们的怀抱,还是我们更依恋孩子在我们的怀抱里?不要以“我家孩子就是放不下”为借口抱着不放,这无异于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孩子开始会翻身,开始会抓物后,他的活动范围就大了,他就有足够的理由和能力去探索这个新世界。当然,开始时他做不到。他去够离他10 厘米左右远的东西时,会趴在床上,小手使劲向前伸,但还是够不到,他就会哇哇哭,他甚至还会把昂着的头突然垂下来,整个人贴着地面。家长看到孩子这么辛苦,就认为:对我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这么折腾孩子,让他哭呢?于是,很多家长就把玩具拿过来,放在孩子面前,孩子拿到了,就破涕为笑,全家皆大欢喜。
但是,当他下一次想拿一样东西的时候,他还是会以哇哇大哭来表示,因为他觉得想要的东西靠他哇哇大哭就能得到,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总要哭的一大原因。
其实,当孩子想去够他前面10 厘米左右远的物品时,就是一个极佳的锻炼机会。让孩子意识到:我够不着玩具,但是我可以移动身体啊,我通过动我自己可以得到玩具,我多棒!
宝宝爬不爬,区别很大吗?(下篇)
上篇我们讲到学好爬对宝宝将来走好的重要性,那我们该怎么训练孩子爬呢?
怎么训练孩子爬
当孩子处于俯卧位,伸出右手去够玩具时,我们仅仅需要把他的左腿屈曲,让脚后跟贴近他的小屁股处,他一用劲伸右手,左腿就跟着用劲,就把屈曲的左腿伸直了。这样,他的身体就前进了一步,就是说,他爬了一步。同理,如果他伸的是左手,我们就帮他屈右腿。
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质疑了:“哦,是我把他顶着前进的啊,是我推着他爬的啊。”
其实不是,我们做的,仅仅是帮他摆姿势,剩下的都是靠他自己完成的。如果一个孩子不用力,你这么推他,他也不会前进。同样,当他用力的时候,他也不需要你推他,他自己就能完成。他不知道的仅仅是需要把他对侧的腿先屈曲再伸直,他只会用力把他整个身体都绷直,有的时候像个小飞机,而这样是不能前进一步的。
为什么是对侧肢体
我们人的身体分左右侧,同样大脑也分左右侧,我们左侧大脑控制右侧身体,右侧大脑控制左侧身体,所有会爬的孩子,都是左手右腿,右手左腿。在我们翻身或坐时,左右大脑都是各自管各自,唯有爬行,开始时需要左右脑配合。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左右脑开始整合,它们的联系也就越来越多。通过练习爬,孩子左右脑开始协调,平衡能力以及整个身体的协调性也越来越好。
很多孩子刚会走路时,一走就摔,大家都以为是他的腿没劲,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却会发现是因为平衡差不能稳定。如果说腿没劲还有补救措施的话,那么平衡能力可真的是除了练习爬以外没有办法补救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多动的现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问家长孩子小时候的表现时,大多家长会说他们的孩子很晚才学会拍球,跳绳也不能及格。再问小时候有没有爬过,家长要么说,没有,要么说,爬得不多就会走了。
爬与不爬,说严重些,真的是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家长都说,孩子刚会走路的时候是累的时候。刚会走路的孩子,东倒西歪,家长要在后面一步远的距离,弯着腰、张着手臂以便接住随时可能摔倒的他。没摔倒时,你不需要碰他的身体,要让他认为自己很能干。他需要反复体验,反复练习,一天下来,大人的腰酸得都快断了。
这还是好的,还有一些孩子,在刚开始摔了一跤之后,可能会有两三个月都不敢自己走路,他会一直都需要你的一根手指头,或者需要你捏着他的小衣领。家长说,我的孩子太胆小了。真的是胆小吗?更可能是他没学会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没有体验到失败后成功的快乐。
“失败乃成功之母。”哪个孩子不是从失败中体验到成功的?哪个孩子不是在反复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练习用力翻身后,才真正会翻身的?没有一个孩子是你推一下他,他就学会爬的,他需要反复体验失败是什么感觉,成功是什么感觉,然后加以练习。只有这样他才能真的掌握翻身、爬行等动作的技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