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4.8 4.2折 ¥ 35 全新
库存45件
作者董琨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3368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27916945
上书时间2024-12-25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汉字,可以说是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已经具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且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依然使用,创造了世界上已有的全部文字中的独一无二的奇迹。由于汉字尤其是早期汉字所具有的表意文字(也可称为“表词文字”)性质,古老的汉字承载了古代中华文化的丰富信息,以至于有前辈学者赞叹:“每一个汉字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例如早成熟的汉字体系——甲骨文中的“天”字,其形体就是一个正面直立的人形,头部较大,双手双足各自左右伸展,示意为“人的头顶上就是天”,但是同时也很自然地表达出“天就是人”的意思,中华文化一个主要的理念“天人合一”,由此可以体现。再如,甲骨文中的“和”字,从口从禾,说明当时的先民已有农耕,口中食用禾类作物,进而用此字表示音节的调和乃至世间万物的和谐,因此“和”的追求及其维护,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这类体现中华文化特质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说,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汉字更大的功劳在于它同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的载体,体现了可以使用书面语言表达的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创造,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部分。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有文字记载的支撑,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缺乏文字的文化,其发达程度是有限的。中华文化之所以持续五千年而依旧灿烂辉煌,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这与我们的先民创造与使用汉字是分不开的。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系统,单个汉字具有独立的形、音、义,记录长期以来以单音节为主的汉语,具有的适应性。汉字表达汉语的音、义,几千年来有不少变化,但是其变化都是逐渐的而不是突变的,同时基本上都随着汉语的发展而变化。汉字的字形则相对独立一些,其主要应用字体篆、隶、楷、行,虽然彼此异样,但是都遵循一定的演变规律,而且经过历代王朝政府的规范协调,能被广大知识分子和一般识字民众认知和使用。所以,汉字突破了古今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发挥其超时空的书写和识读功能,完整地记载与传承中华文化。此外,世界上所有文字的流传,还有一个载质的问题。文字能否随着载质的变化而发展,这也是考验文字生命力的一个因素。汉字的载质,先后经历了龟甲兽骨、青铜玉石、竹简木牍直至缣帛纸张的变化,形体的演变也与此密切相关,但是使用不同的载质书写与表现汉字,总是得心应手。这就在一定的物资层面上,保证了汉字的生命力,保证了汉字记载中华文化的功能不受影响。尤其是质地轻薄、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经久耐用的纸张的发明,大大地推广与普及了汉字的使用,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相对的稳定性。数千年来,沧海桑田,王朝更迭,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部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学艺术、人情习俗、衣食住行,等等,都是薪火相传,代代赓续。这首先是因为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具有从未间断的文字记载,主要以书籍的形式保存与流传下来。而书籍,无论是手写或印刷,毫无疑问都是使用汉字。因此可以说汉字对于中华文化的稳定传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据现在公认的说法,中国在公元7世纪左右的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1世纪左右的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是文字信息处理领域的一次全球性的革命,对中国、欧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首先是使汉字在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由此加速催生了数量极为庞大的中华古籍。我国现存古籍的数量,因为统计的角度与范围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大致有10万种到15万种。如果加上流失海外的部分,就更加可观了。所谓“种”,并不等于“卷”或“册”(或是现在说的“本”),例如纂集于明代初年的《永乐大典》算古籍的“一种”,但它全书仅目录就有60卷,正文22 877卷,装成11 095册,约3.7亿字。这些古籍成为使用汉字记载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由于中国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强国,早就对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巨大影响。汉字传播海外,在周边国家形成一个“汉字文化圈”,就是明显的例证。在历史上的中国境内,汉字对许多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更是不难想象的。关于汉字的话题,可以说是很多很多,本书只能提供有关汉字的源流演变、文化因子、发展传播、规范改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供关注汉字或对汉字感兴趣的读者领略、参考。
由董琨所*的《中国汉字源流》阐述了汉字的源 流演变、文化底蕴、发展传播、规范改革、现状前途 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着重普及汉字知识,阐述深入浅 出、行文通俗易懂,是一本较好的汉字普及读物,以 供关注汉字和对汉字感兴趣的读者领略、参考。
汉字突破了古今几千年、纵横数千里的时间与空 间的局限,发挥其超时空的书写和识读功能,完整地 记载与传承中国文化。汉字作为汉语记录工具、中国 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以及它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中国文化 史”。
董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应用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主要学术专长是汉语文字、辞典编纂及研究,现从事古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词典》审定委员会委员,主持修订第3版《辞源》。
一、汉字的起源
(一)仓颉的传说及其他
(二)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
(三)陶器、龟甲上的图形、刻画符号
二、汉字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
三、汉字的古文字阶段
(一)甲骨文
(二)金文
(三)简牍文
(四)其他材料上的古文字
(五)战国文字
(六)小篆
四、汉字的孳乳
(一)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二)造字法的总结——“六书”
(三)汉字的数量和字典
五、汉字的进一步定型
(一)隶书
(二)草书
(三)楷书
(四)行书
(五)简易律和区别律
六、正俗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正俗字
(二)古今字
(三)异体字
(四)繁简字
七、汉字与汉语关系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造成的汉字字音的变化
(二)词义的发展造成的汉字字义的变化
(三)词的形式的发展造成的汉字性质的变化
八、汉字和中国古代文化
(一)天干和地支
(二)从禾苗到China
(三)“羊”的地位
(四)鼻子扫帚
(五)“天人合一”的思想折射
(六)从“幺”体现的思维方式
(七)“合”字的哑谜
(八)拆字与政治斗争
(九)汉字的“塔布”——避讳
九、汉字与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字的双向影响
(一)汉字对历代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
(二)汉字对某些外国文字的影响
(三)外族或外国文字对汉字的影响
十、汉字在历史上的功与过
十一、汉字的规范和改革
十二、汉字的现状和前途
十三、历代的汉字研究概况
后记
由董琨所*的《中国汉字源流》阐述了汉字的源 流演变、文化底蕴、发展传播、规范改革、现状前途 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着重普及汉字知识,阐述深入浅 出、行文通俗易懂,是一本较好的汉字普及读物,以 供关注汉字和对汉字感兴趣的读者领略、参考。
汉字突破了古今几千年、纵横数千里的时间与空 间的局限,发挥其超时空的书写和识读功能,完整地 记载与传承中国文化。汉字作为汉语记录工具、中国 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以及它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中国文化 史”。
董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应用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主要学术专长是汉语文字、辞典编纂及研究,现从事古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词典》审定委员会委员,主持修订第3版《辞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