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5.1 5.1折 ¥ 49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樊红雨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80921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7876694
上书时间2024-12-25
前 言
中医是世界医学宝库中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枝奇葩,越来越被全世界人民所公认。中医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慢性疾病和妇科杂症的诊治、康复上具有特殊的、神奇的 功效。
中医容易学吗?许多人这样问。俗话说:“学医难,学中医更难。”元代zm医家王好古就写过一本《此事难知》的书,来说明中医的深奥。但清代名医陈修园就不这样认为,他写过名叫《医学实在易》论著,明确论述学习中医的诀窍,只要掌握了学习中医的要领,就能变得容易起来。例如,中医的方剂多得难以计数,一本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圣济总录》载方将近2万,明代《普济方》,广搜博采,载方更是惊人,竟达61139首,可是哪位医生能把这些方子哪怕都用上一次呢?真是“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而历史恰恰相反,有不少zm医生,是靠一二个方子声振四海的,如zm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就是靠一个补中益气汤树起了补土派之旗帜;明代zm医家张景岳因善用熟地,被人颂称为“张熟地”。正是以上事实的启示,本书作者根据几十年的教学、临床体会,筛选出了160个z有效、z常用的方剂。作者认为,如果将这160个方子和它们的加减,学熟学透了,用活用神了,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是绰绰有余的。为了使大家每天学有所成,故将此书命名为《中医名方天天记》。
本书所载的名方,即为名医所创,且疗效确切,经久不衰,被广大医家和患者认同,经岁月磨砺而成的方剂。为了进一步弘扬祖国中医药学,更好地利用这些名方,提高临床疗效,帮助中医在校生和中医爱好者的学习,造福广大患者,我们汲取了独具专长的中老年中医学家的宝贵经验,聚集了数位中医专家教授,以及相关专业一线临床中医医生,共同组织编撰了本书,以飨读者。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百余种古今医学书籍,并有多家医院供方,共收录古今名方近160个,所收方剂都是常用的、疗效确切的方剂,每个名方的介绍分为方源、组成、用法、功效、方解、配伍特点、验案、歌诀等条目,因方剂、方源、用法的不同,分类条目也因方而异。为保持名方原有特色,我们对名方的来源、组成、用法都保持不变,少数名方的剂量偏大,药性过猛,读者使用时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以免耽误治疗。
此外,在本书所收录的名方中,尤其是古方,方剂成分中涉及穿山甲、犀牛角等药材,此乃国家明令禁止的保护动物部分,现临床或已不用,或用其他药物替代,如用水牛角替代犀牛角等,大凡此类药方如有未作删除处理者,旨在保留药方的历史原貌,用药者自当明辨。
编著此书,倾注了众多专家的辛勤汗水,目的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创建推广名方,拓宽临证思路,造福众多患者。此外,本书融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是研究古今名方的重要资料,对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等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希望本书能帮助广大群众寻医求治,开卷即可受益。
因编者学识有限,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周 天
章
解表剂
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桂枝汤
第二天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第三天
香苏散
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第四天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第五天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第二周 天
节
扶正解表
败毒散
再造散
第二天
加减葳蕤汤
参苏饮
第三天
第二章
泻下剂
节 寒下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第四天
大陷胸汤
第二节
温 下
大黄附子汤
第五天
温脾汤
第三节
润 下
麻子仁丸
第三周 天
济川煎
第四节 逐 水
十枣汤
第二天
第五节
攻补兼施
黄龙汤
增液承气汤
第三天
第三章
和解剂
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第四天
蒿芩清胆汤
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第五天
逍遥散
痛泻要方
第四周
天
第二节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第四章 清热剂
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第二天
栀子豉汤
竹叶石膏汤
第三天
节
清营凉血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第四天
第三节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普济消毒饮
第五天
凉膈散
仙方活命饮
第五周
天
第四节 清脏腑热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第二天
清胃散
芍药
第三天
第五节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第四天
当归六黄汤
第五章
祛暑剂
香薷散
第五天
六一散
新加香薷饮
第六周
天
清暑益气汤
第六章 温里剂
节 温中祛寒
理中丸
第二天
小建中汤
大建中汤
第三天
吴茱萸汤
第二节 回阳救逆
四逆汤
第四天
回阳救急汤
参附汤
第五天
第三节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七周
天
阳和汤
第二天
第七章 表里双解
葛根黄芩黄连汤
五积散
第三天
防风通圣散
疏凿饮子
第四天
第八章 补益剂
节
补 气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第五天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第八周
天
第二节
补血剂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第二天
归脾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
八珍汤
第三天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第二节
补 阴 剂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
第四天
一贯煎
大补阴丸
第五天
左归丸
第五节
补阳
肾气丸
第九周
天
右归丸
第六节
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
第二天
龟鹿二仙胶
第九章
固涩剂
牡蛎散
第三天
第二节 敛肺止咳
九仙散
第三节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第四天
第四节
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
第五天
第五节
固崩止带
固冲汤
固经丸
第十周
天
完带汤
易黄汤
第二天
第十章
安神剂
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第三天
第二节
补养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
第四天
第十一章 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
第五天
苏合香丸
紫金锭
第十一周
天
第十二章 理气剂
节 行 气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
第二天
柴胡疏肝散
枳实薤白桂枝汤
第三天
半夏厚朴汤
暖肝煎
第四天
第二节
降气剂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
第十二周
天
丁香柿蒂汤
第十三章
理血剂
节 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第二天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第三天
复元活血汤
温经汤
第四天
桂枝茯苓丸
第二节 止 血
十灰散
第五天
咳血方
小蓟饮子
槐花散
第十三周
天
第十四章
治风剂
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第二天
玉真散
小活络丹(原名活络丹)
第三天
大秦艽汤
消风散
第四天
节
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
镇肝息风汤
第五天
天麻鈎藤饮
大定风珠
第十四周
天
第十五章 治燥剂
节
轻宣外燥
杏苏散
第二天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第三天
第二节 滋阴润燥剂
麦门冬汤
百合固金汤
第四天
养阴清肺汤
第五天
第十六章
祛湿剂
节
燥湿和胃
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
第十五周
天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第二天
八正散
三仁汤
第三天
甘露消毒丹
二妙散
第四天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
防己黄芪汤
第五天
第三节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第十六周
天
实脾散
第五节 祛风胜湿
独活寄生汤
第二天
羌活胜湿汤
第三天
第十六章
祛痰剂
节
燥湿化痰
二陈汤
温胆汤
第四天
第二节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第五天
第三节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第十七周
天
第三节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第二天
三子养亲汤
第三天
节
化痰息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
止嗽散
第四天
第十八章
消食剂
节 消食化滞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第五天
第二节
健脾消食
健脾丸 1
枳实消痞丸
周 天
章 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表证指六淫外邪侵袭人体的肌表、肺卫所致,以恶寒、发热、头痛或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为主症的病证。此乃外感病早期,病邪在表,病势尚浅,治宜及时选用辛散轻宣的方剂,使邪气从肌表发散外出,以防止传变。如果失时不治,或治疗不当,则易向内传变,转生他证。
由于表证有寒热之分,患者体质亦有强弱之别,故将解表剂相应地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表寒者,当辛温解表;表热者,当辛凉解表;兼见气、血、阴、阳诸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应用扶正解表。
解表剂除主要用于解除表证外,还可用于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兼有表证者。此类病证或因肌表受邪,时疫蕴毒外发不畅;或外邪犯表,肺失肃降,水道不利;或邪毒犯表,营卫壅滞;或外邪不解,内陷肠腑所致。解表剂能散邪畅表,助疹毒透达;或开宣肺气,通利水道;或宣通营卫,消散疮疡;透邪升散,以使里邪复表而去。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影响疗效。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以助汗出。发汗是祛邪的手段,以遍身微汗为佳,若汗不出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甚则造成亡阴亡阳之变。服药期间,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解表剂。
节 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剂具有疏风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咳喘,苔薄白,脉浮紧或脉浮缓等。常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为主组成方剂。若风寒夹湿者,宜以羌活、苍术等辛温芳香之品为主组方。因寒邪束表,容易导致肺失宣降,津聚成痰,故此类方剂每配伍宣肺及化痰之品。代表方如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等。
麻黄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杏仁各 9g,桂枝6g,甘草炙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善开腠理而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又擅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为君药。营卫郁滞,故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与麻黄相须为用,既助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又除头身疼痛。佐以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宣降同用,复肺气之宣降,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合用之峻烈,使不致汗出过猛而耗伤正气,故为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配伍特点】本方有两个特点:其一是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峻汗逐邪;麻黄发卫气之郁,桂枝透营阴之郁,配伍同用,发汗之力加强;其二是麻黄、杏仁相伍,宣降相因,既可止咳平喘,又可开达皮毛,肺气可宣可降,故平喘之功更著。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风寒不甚,胸闷喘急、咳嗽痰多者,可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风寒夹湿,而见头身重痛或骨节酸痛者,加苍术、羌活以祛风除湿。若风寒郁而化热,兼烦躁、口渴者,可加石膏、黄芩以清里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证属风寒表实证者。
4.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不可用于外感表虚有汗之证。《伤寒论》指出“疮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