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1.3 5.5折 ¥ 39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米歇尔·莱里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2215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25809708
上书时间2024-12-25
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前身为北京大学中法文化关系研究中心)与三联书店合作,翻译出版“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丛书自1996年问世,十余年间共出版27种。该书系选题精准,译介严谨,荟萃法国人文社会诸学科大家名著,促进了法兰西文化学术译介的规模化、系统化,在相关研究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想必当年的读书人大多记得书脊上方有埃菲尔铁塔标志的这套小开本丛书,而他们的书架上也应有三五本这样的收藏。
时隔二十年,阅读环境已发生极大改变。法国人文学术之翻译出版蔚为大观,各种丛书系列不断涌现,令人欣喜。但另一方面,质与量、价值与时效往往难以两全。经典原著的译介仍有不少空白,而填补这些空白正是思想文化交流和学术建设之根本任务之一。北京大学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决定继续与三联书店合作,充分调动中心的法语专家优势,以敏锐的文化学术眼光,有组织、有计划地继续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新书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推出国内从未出版过的经典名著中文首译;二是精选当年丛书中已经绝版的佳作,由译者修订后再版。
如果说法兰西之独特魅力源于她灿烂的文化,那么今天在全球化消费社会和文化趋同的危机中,法兰西更是以她对精神家园的守护和对人类存在的不断反思,成为一种价值的象征。中法两国的思想者进行持久、深入、自由的对话,对于思考当今世界的问题并共同面对人类的未来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
谨为序。
《成人之年》是一部自传,但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自传,书中记述了作者对过去的记忆,梦境与图像,以及性的困惑,在这里我们找不到他的生平事迹,有的只是数不清的生命片断。看似繁杂的文本既不以时间为序,也没有什么内在逻辑,但这些片段的指向只有一个,就是弄清楚自己,并通过认清自己而给“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这种忏悔录式的文本将作者隐私的内心世界暴露在读者面前。
“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总序
文学斗牛术
“我刚过三十四岁”
衰老和死亡
超自然
无限
灵魂
主观与客观
Ⅰ悲剧
Ⅱ古代
古代女性
女武士
牺牲
妓院与博物馆
家中精灵
唐璜和骑士
Ⅲ鲁克丽丝
舅舅,杂技演员
戳瞎眼
被罚的女孩
殉道者
Ⅳ朱迪特
卡门
格鲁
莎乐美
埃莱克特拉,大利拉和弗罗里亚·托斯卡
幽灵船
纳尔基斯
Ⅴ霍洛芬斯的头颅
割喉
发炎的性器
伤脚,被咬的屁股和开花的脑袋
噩梦
哥哥敌人
哥哥朋友
伤口缝合
Ⅵ鲁克丽丝和朱迪特
Ⅶ霍洛芬斯之恋
凯伊
霍洛芬斯的盛宴
Ⅷ美杜萨之筏
女人图案的头巾
流血的肚脐
注释
译后记
《成人之年》是一部自传,但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自传,书中记述了作者对过去的记忆,梦境与图像,以及性的困惑,在这里我们找不到他的生平事迹,有的只是数不清的生命片断。看似繁杂的文本既不以时间为序,也没有什么内在逻辑,但这些片段的指向只有一个,就是弄清楚自己,并通过认清自己而给“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这种忏悔录式的文本将作者隐私的内心世界暴露在读者面前。
《成人之年》用一种残酷的直白剖析自己的身体与灵魂。
莱里斯将自传视作应用记忆来讲述记忆的活动,将自己写作的行为作为镜像投射到自己的作品中来,他通过书写自己、描绘自己,让生命存在于这种写作的过程当中。换句话说,莱里斯是在用生命写作生命。
文学斗牛术
法国法律为其属民划定出成熟年纪的界限,我们只能生而服从。于是在1922年,《成人之年》的作者遭遇到自己生命的转折,这也是《成人之年/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名字的由来。那是“大战”后的第四年,他所经历过的这场战争对于他,就像对于他那一代的很多孩子一样,用他们中一个人的话说,那仅仅意味着漫长的假期。
从1922年开始,对法定的成年与事实上的成熟应该在理论上的吻合,他不再抱任何幻想。直到1935年,结束此书时,他确认自己的存在已经历了足够多的考验,以至于可以夸耀地宣称自己成人之年的到来。如今是1939年,“一战”后的那些懵懂青年,真切地看到这太平世界摇摇将倾。他们曾带着真正的热情全身投入其中,努力地表现出成熟的荣誉感,然而他们却终感绝望。作者毫不掩饰地承认,当他未来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经受了前辈们所面临的同样痛苦的考验后,他真正的“成人之年”仍有待自己去书写。
这书名今天看来似乎定得有些轻率,但鉴于作者无论如何也没有违背写作此书的初衷,他有理由坚持保留它。这初衷就是寻找一种生命的完满,而这完满只有在净化(catharsis)和清空之后才能获得,文学创作似乎是合适的工具,特别是我们称之为“忏悔”的方式。
近些年来,自传式的小说、日记、回忆录、忏悔录形成了一股让人难以置信的潮流(仿佛,谈到文学作品,我们不再关心何为创造,只从表达的角度考虑创造。我们审视作品背后时隐时现的人,而不是作为编造之物的作品)。《成人之年》也毛遂自荐,它的作者并非想自我夸耀什么,只是试图以尽可能的明晰和真诚来讲述自己。
然而总有一件事使他坐立不安,让他思绪纷乱,无从下笔:如果写作仅仅是“美的”、不痛不痒的、不冒风险的;如果写作这个行为没有像斗牛士一样,需要面对与公牛锋利犄角相当的东西(这里应嵌入作者觉得为珍贵的形象之一),因为这其中蕴藏着致命的威胁,赋予艺术人性的真实;如果写作带来的只是芭蕾舞鞋似的虚幻浮华,写作这件事是不是无甚价值?
将自己情感和性的种种困扰公布于众,公开忏悔——他无比羞愧的缺陷与怯懦——这种方式就如同将一只牛角的阴影引入到文学中来。也许这会让作者显得毫无优雅可言,甚至粗俗不堪,但这无疑会为他带来某种改变的希望。
上面就是我为《成人之年》在那场“奇怪战争”爆发前夜写就的序言。今天,我在勒阿弗尔港(Le Havre)重新读它。这是我第九次来到这座小城度过我短暂的假期时光。在这里我很早就结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我的朋友兰布尔、格诺、萨拉库,他们就出生在此地;我认识在这里教书的萨特是在1941年,就是这一年,大部分留在法国的作家开始聚集在一起反抗纳粹的统治)。如今的勒阿弗尔港,从我的阳台望去,一大半城市仍在废墟当中。这阳台的视野足够开阔,港口的景象尽收眼底,仿佛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去估量那些落在市中心的炸弹将城市夷为平地的慑人灾难。一切就好像是一次摧毁重建,在真实的世界里,在人们赖以生息的土地上,一次笛卡尔著名理论的大实践。从这个层面讲,《成人之年》所涉及的个人生命的辗转,一下子变得无足轻重。
……
★一幅深度肖像,再现了对人类内心敏感之处的探寻,它并非简单罗列的年表,而是用回忆、事件之线编织起一张严苛的叙事之网,我们在这幅画中所见的是一个坚定人物和一种有关真实的广泛再现。
——莫里斯·布朗肖
★在这里,语言挤占着、忙碌着,显得热切、忧虑又快活,它一刻不停地紧盯着书写它的人。是语言在书写莱里斯,一天天、一步步,细腻、亲密、精致、具体。
——让-吕克·南希
★谈到米歇尔·莱里斯,把他创作自传的方法和他做田野调查的方法做一个细致的比较,将非常有意义,因为事实上这两者几乎是同一回事,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严苛的准则、相同的勤勉不懈,正是这种意志得以还原真实,一种毫不妥协的完全的真实。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