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2.4 4.7折 ¥ 4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阎晶明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23825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5584574
上书时间2024-12-25
在“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中,陈西滢都算不得多么突显的人物,然而,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陈西滢却是鲁迅笔下*突出的论争对手,一九二五年一年间,鲁迅的大多数杂文都与陈西滢相关,《华盖集》及其《续编》,是这场论战的集中体现。而一九二五年年这一年,在鲁迅的一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一年鲁迅的社会活动、文学创作、个人生活,都有很多令人玩味之处。一九二五年一年的风风雨雨,对鲁迅一生都有着深刻影响,陈西滢在这样的时候出现在鲁迅的视野里,自然成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鲁迅时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本书以一种纪录片 评传体的风格,将1925年鲁迅与陈西滢的论战尽可能还原,并且放在显微镜下细密观察,分析其成因,分析鲁迅毫不退缩甚至穷追猛打的原因,分析诸多劝架人士的心态和立场,尤其分析了这场论战对鲁迅杂文的影响,对新文学的影响。
无论站在何种角度看,一九二五年的鲁迅,都显得那样意味深长,鲁迅的思想、情绪、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都在这一年浓缩,生发出许多让后人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阎晶明:评论家,曾任《文艺报》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等。著有《鲁迅还在》《鲁迅的文化视野》《独白与对话》等,主编有《鲁迅演讲集》《新批评文丛》等。
绪论
章 争端:起于“风潮”
一、 “女师大风潮”的始末
二、 “女师大风潮”中鲁迅的行踪与是非纠缠
三、 陈西滢:何以卷入“风潮”
四、 “三·一八惨案”:截然的立场分界
第二章 相骂:无所顾忌的作家教授
一、 “闲话”与“并非闲话”
二、 “关键词”的出处与反证
第三章 “抄袭”:罪名的有无与由来
一、 陈西滢及其对鲁迅作品的基本评价
二、 “抄袭”与“剽窃”:一场涉及人格的论争
三、 凌叔华两次被揭“剽窃”的由来
第四章 “旁观者”:“闲话”的介入
一、 “攻周专号”前后的徐志摩和周作人
二、 李四光的“薪水”问题及其他
第五章 鲁迅:韧性的战斗从此开始
一、 鲁迅与论敌间的论战,是为了揭开一类人的真面目,并非完全出于私怨
二、 鲁迅对陈西滢及其“闲话”系列的评价,以及对陈西滢关于自己作品评价的看法和议论
三、 论战对鲁迅创作的影响
第六章 陈西滢:“闲话”的得失与短长
一、 《西滢闲话》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二、 退隐文坛如此彻底第七章是非功过的评说
一、 同时代人对相关问题与人物的态度
二、 从政治批判到学术讨论
附录:鲁迅与陈西滢论战文选
粉刷毛厕陈西滢
走马灯陈西滢
参战陈西滢
创作的动机与态度陈西滢
版权论陈西滢
剽窃与抄袭陈西滢
表功陈西滢
闲话陈西滢
闲话陈西滢
管闲事陈西滢
闲话陈西滢
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上)陈西滢
致志摩陈西滢
李四光先生来件李四光
结束闲话,结束废话!李四光徐志摩
并非闲话鲁迅
我的“籍”和“系”鲁迅
“碰壁”之余鲁迅
并非闲话(二)鲁迅
并非闲话(三)鲁迅
“公理”的把戏鲁迅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鲁迅
碎话鲁迅
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鲁迅
学界的三魂鲁迅
我还不能“带住”鲁迅
不是信鲁迅
空谈鲁迅
辞“大义”鲁迅
革“首领”鲁迅
在“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中,陈西滢都算不得多么突显的人物,然而,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陈西滢却是鲁迅笔下*突出的论争对手,一九二五年一年间,鲁迅的大多数杂文都与陈西滢相关,《华盖集》及其《续编》,是这场论战的集中体现。而一九二五年年这一年,在鲁迅的一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一年鲁迅的社会活动、文学创作、个人生活,都有很多令人玩味之处。一九二五年一年的风风雨雨,对鲁迅一生都有着深刻影响,陈西滢在这样的时候出现在鲁迅的视野里,自然成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鲁迅时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本书以一种纪录片 评传体的风格,将1925年鲁迅与陈西滢的论战尽可能还原,并且放在显微镜下细密观察,分析其成因,分析鲁迅毫不退缩甚至穷追猛打的原因,分析诸多劝架人士的心态和立场,尤其分析了这场论战对鲁迅杂文的影响,对新文学的影响。
无论站在何种角度看,一九二五年的鲁迅,都显得那样意味深长,鲁迅的思想、情绪、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都在这一年浓缩,生发出许多让后人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阎晶明:评论家,曾任《文艺报》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等。著有《鲁迅还在》《鲁迅的文化视野》《独白与对话》等,主编有《鲁迅演讲集》《新批评文丛》等。
绪论
我对“鲁迅与陈西滢”这个题目开始感兴趣并决意要做一回梳理和研究,是近一年来的事。凡关注鲁迅研究动态的人都会发现,近年来,学术界对鲁迅和他的论敌之间的论争文选、鲁迅的笔战经历,已有多种著作和论文进行过梳理和描述。除了鲁迅与高长虹、鲁迅与粱实秋、鲁迅与周作人之间的论战和恩怨被大书特书之外,一些与鲁迅曾经发生过论战,但个人经历并无多少新鲜材料可以公布的论战对手,专题研究与论述尚有开发余地。鲁迅与陈西滢之间的论战究竟有多少可以挖掘的资源,研究这样一个题目对鲁迅研究来说有多大的意义,是我在阅读相关作品、资料的同时反复思考的问题。鲁迅与陈西滢,并无个人间的实际交往。他们是一对纯粹的笔战对手,他们两人之间发生的一切,都是以笔战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关系,在鲁迅和他所遇到的论敌当中,算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情形。
单纯的笔战是否可以成为一个以人物关系研究为主的论题?从这样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找到和得出多少具有特别意义的主题和内涵来?这同样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为在鲁迅研究领域当中,想要寻找到一种前人未曾发现的话题实在是太难了,想要在一个既有的话题下找出新的研究材料也一样很难。近几年来,关于鲁迅与他的论敌的恩怨是非,学术界谈论较多,一时成为鲁迅研究领域里的一片新天地。但这些研究大多基于鲁迅多年来与其论敌之间争论起因、争论过程和争论结局的分析,粗线条的描述和鲁迅与其论敌间的论战文章辑录占其中的绝大多数。深入的研究著作尚不多见,近年来,已有论者对鲁迅与高长虹、鲁迅与周作人等专题进行过个案分析和详尽论述,在这一领域,仍然有许多值得后人进行认真研究的论题,鲁迅与陈西滢,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一、 陈西滢是鲁迅的个论敌
陈西滢,本名陈源,曾留学英国,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是“现代评论派”的代表人物,文名因创办《现代评论》杂志并开设“闲话”栏目而大起,更因这些“闲话”引出同鲁迅的笔墨官司,成为20年代中期的重要文化人物。鲁迅的《华盖集》及《华盖集续编》中的多篇文章就是针对陈西滢的“闲话”而写。鲁迅曾指出,陈西滢曾说他的杂感“无一看的价值”,只要看看《华盖集》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陈西滢一生除后来结集的《西滢闲话》和少数散文与译作之外,著述很少,但他因此带来的“名声”却很大。研究鲁迅与他的论敌,陈西滢是首先要遇到的重点人物。
说“首先遇到”,是我以为陈西滢是鲁迅认真对付、刻骨铭心的个论敌。翻读《鲁迅全集》会发现,在“五四”初期,鲁迅置身于新文化运动之中,尽管在白话文运动及“青年书”等方面,鲁迅的观点与言论受到来自守旧派的攻击和批评,但并没有什么具体人物成为鲁迅穷追猛打的对手,林纾、陈铁生、柯柏森、梅光迪等,鲁迅对他们的反驳也都是始于言论,止于言论,并没有发展到难缠的地步,也没有形成足称“事件”的规模。属于正常的言论之争。而陈西滢,则是鲁迅遇到的个值得认真对付的“论敌”。1925年至1927年间,鲁迅杂文半数以上的篇什,都与陈西滢及其所代表的“现代评论派”有关。可以说,鲁迅的个论敌,正是陈西滢。1925年6月1日的《京报副刊》上,发表了鲁迅的杂文《并非闲话》,这是鲁迅与陈西滢的次正面“交火”,从那以后,一直到1927年,鲁陈之间的论战就从未间息过。促发鲁迅与陈西滢交战的直接事件,是发生在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在支持还是反对学生运动方面,鲁迅与陈西滢之间发生了重大分歧,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论战主题。“学者”、“公理”、“正人君子”、“流言”等等鲁迅论战中的名词,从这时开始大量出现,鲁迅笔战的风格,“不能带住”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通过与陈西滢的笔战确立下来,并为世人所熟悉。
陈西滢同时也是鲁迅为耿耿于怀的论敌。“五四”初期,鲁迅的杂感多集中于“国民性”的批判,言论也多以中国历史、文化和一般社会现象为批判对象,涉及时人时事的为数并不多。与陈西滢交战后,杂文中的“私怨”成分明显增加,而这“私怨”,又常常是为“公仇”而发,并归结为“公仇”,使鲁迅杂文更显战斗的“火气”,且不失深广的主题。鲁迅终其一生都未能对陈西滢稍加原谅,这与他同梁实秋、林语堂甚至高长虹之间的恩怨都有所不同。这些针对具体人物和事件展开的论战,不因具体的是非而流于文人之间简单的好恶之争,这是鲁迅的高明之处,也是鲁迅论战文章不可效仿的地方。研究鲁陈之间的笔战,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运动史,研究和理解鲁迅的笔战风格和他的“韧性的战斗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一些基本的认识,我以为“鲁迅与陈西滢”这个研究专题是可以成立的。本书试图专注于鲁陈之间论战始末的分析,将笔触深入到双方论战的细部,进行文化的、文学的、政治现实的分析与研究。对今天的读者来说,陈西滢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他作为文学家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著述,《西滢闲话》是他一生主要的作品集;作为学者,他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英文系、武汉大学文学院任教,难以称得上是成果显著的专家;作为文化运动中的人物,他参与创办《现代评论》杂志,主要在初期负责编辑文艺稿件。无论从何种角度看,在“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中,陈西滢都算不得多么突显的人物,然而,在20年代中期,陈西滢却是鲁迅笔下突出的论争对手,1925年一年间,鲁迅的大多数杂文都与陈西滢相关,《华盖集》及其《续编》,是这场论战的集中体现。而1925年这一年,在鲁迅的一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一年鲁迅的社会活动、文学创作、个人生活,都有很多令人玩味之处。1925年一年的风风雨雨,对鲁迅一生都有着深刻影响,陈西滢在这样的时候出现在鲁迅的视野里,自然成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鲁迅时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这也是我之所以选定这样一个题目,切入鲁迅世界的出发点。在进入对两人的论争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人们相对知之较少的陈西滢,他的生平经历、创作活动做一个简单的交待,也有必要将鲁迅在1925年的主要活动和创作情形,做一点具体的描述,以使以后的论述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背景。
二、 陈西滢何许人也
陈西滢,原名陈源,字通伯,1896年3月24日出生,江苏无锡人。幼年人上海文明书局附设的文明小学就读,后转学到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附属小学。1911年毕业,升入中院。16岁时,受其表舅吴敬恒鼓励,赴英国留学,从中学读到大学,在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与文学。苦学英文,打下深厚的英国文学功底。在伦敦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期间,受到名师拉斯基的指导,并获博士学位。1922年26岁时,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回国,即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后联合好友王世杰、周鲠生、杨端六、皮宗石、杨振声等创办《现代评论》杂志。编辑过其中、二卷的文艺稿件。围绕该刊及《新月》杂志,与胡适、徐志摩等组成了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