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本书稿由《图画课》《陪夜》《蜗牛》《青烟》《裂瓷》等19篇中短篇小说组成,均已在《文学港》《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作品故事多样,多数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关注人物合乎逻辑的日常生活,揭示饱满的人之常情。本书稿通过探寻人物在纷繁社会中微妙的情绪,在大家熟视无睹的情绪中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百转千回,生命的悲喜苦乐,挖掘人性的深度。
作者简介
俞妍,浙江慈溪人。中学教员。中国作协会员,2017年浙江“新荷十家”。小说散见《十月》《长江文艺》《清明》《安徽文学》《四川文学》《朔方》等杂志。曾参加首届鲁迅文学院浙江高级作家研修班,首届鲁迅文学院河南高级作家研修班。已出版短篇小说集《青烟》《蜗牛》。
目录
目 录
图画课
陪夜
蜗牛
青烟
橘子灯
游戏
油菜花开蚕豆熟
胶水
自由落体
美容店的女人
裂瓷
回家
葬礼
暖汤
痂
顺眉
逃离
直播
热得快
内容摘要
本书稿由《图画课》《陪夜》《蜗牛》《青烟》《裂瓷》等19篇中短篇小说组成,均已在《文学港》《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作品故事多样,多数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关注人物合乎逻辑的日常生活,揭示饱满的人之常情。本书稿通过探寻人物在纷繁社会中微妙的情绪,在大家熟视无睹的情绪中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百转千回,生命的悲喜苦乐,挖掘人性的深度。
主编推荐
俞妍,浙江慈溪人。中学教员。中国作协会员,2017年浙江“新荷十家”。小说散见《十月》《长江文艺》《清明》《安徽文学》《四川文学》《朔方》等杂志。曾参加首届鲁迅文学院浙江高级作家研修班,首届鲁迅文学院河南高级作家研修班。已出版短篇小说集《青烟》《蜗牛》。
精彩内容
图画课我小时候,住在姚镇的九十九问里。九十九间是我们姚镇最大的木结构老房子,大概建于乾隆年间。
最早听说是一个朱姓家族的祖屋,后来四分五裂。到我出生时,里面已住了四五十户人家。三教九流的,都挤在一处。
我家住的是东厢房,老辈人不屑地说,这是当年朱家丫鬟小厮住的房子。我们没感觉逼仄。东厢房里除了我家,还住了几户人家,分别是小和尚、呛蟹、
沙奶奶。我家和沙奶奶家隔得最远,关系却最好。听我母亲说,她和沙奶奶穿开裆裤时就认识,一起读书长大,后来都嫁到九十九间。沙奶奶本名丁浓利,长了一张老太婆脸,当年公社俱乐部演样板戏,才二十
岁的丁浓利演沙奶奶,活脱像。此后,大家都叫她沙奶奶。我母亲直接喊她老沙。她称我母亲老香,我听成“老乡”。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我母亲的乳名叫香香。那时,我们已经搬出九十九间了,再也没有人喊我母亲老香了。老香成了我母亲的绝版代号。
我母亲和沙奶奶要好到什么程度,我也说不清。
她们在进社办厂之前,一起在祠堂后半问纺石棉。她们做了新衣,经常换着穿,外人以为她们做了一样的衣服。家里有好吃的零食,必定互分一半。要是男人不在家,她们还会把小菜搬到一起吃饭。同样是榨菜、腌冬瓜、苋菜根之类的咸齑,聚在一起吃,饭能嚼
出甜味来。
可能是我母亲跟沙奶奶太要好了,我们家跟小和尚、呛蟹家的关系就有些糟糕。小和尚家与我家隔了一层薄墙,他几次为下水沟的事与我们争吵。呛蟹家做海鲜生意,腥臭的气味常常让人情绪失控。小和尚和他们吵,沙奶奶也跟他们吵,那混乱的场面,如同三国之战。我家没有跟呛蟹家吵过,但我母亲从不跟
呛蟹老婆搭话。我怀疑沙奶奶晚饭后找我母亲缠毛线,多半来讲呛蟹老婆的坏话。
有一阵子,一个叫阿强的名字,从她们嘴里蹦出来。我猜测这个阿强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后生,她们在寻寻觅觅给他介绍对象。几日后的黄昏,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出现在我家门口。我父亲不在家,母亲招呼
沙奶奶一起招待他。这个男人秃着头,长了一张哭丧的脸。他抬头看人时,两只小眼睛偷偷一瞥,又快速
跳开。沙奶奶有些沉默,说是来帮忙,做事很心不在焉,泡一杯糖水茶,白糖撒了一桌面。我母亲心疼得直咋舌。这个无聊的夜晚,实在引不起我的兴趣,不等母亲催促,我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沙奶奶的女儿竟然睡在我脚后头。母亲说,沙奶奶的老娘昨晚忽然发病,家里男人又不在,她半夜赶到娘家去了。那个叔叔呢?……办完事早回家了。母亲没等我问完,烦躁地答道。我便闭了嘴。
之后的第三天,沙奶奶又出现在我家门口,脸红扑扑的,像刚下蛋的母鸡。我母亲又和她嘁嘁喳喳起来。我从她们谈话中,没听到一丝老太婆的病情。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