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采集工程丛书是集中展现我国老科学家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具有客观、真实、全面、 的特点。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主要介绍女化学家——徐晓白的传奇人生。徐晓白是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在荧光材料、稀土二元化合物以及在原子能方面配合核燃料后处理工艺作出了贡献。近20余年来在发展环境有机毒物的痕量分析、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徐晓白先生早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首次研制出卤磷酸钙新型日光灯荧光材料,为我国日光灯照明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简介
胡晓菁,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学史,地学史。2006年7月-至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韩启德
总序二 白春礼
总序三 周 济
唐有祺为徐晓白题词 唐有祺
序
为祖国奉献一生 胡克源 许后效
导
言 1
章 家世渊源 7
徐氏家族 7
徐祖藩与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10
从吴县到上海 17
第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22
南洋模范的女中学生 22
交大求学 32
一场风波 36
第三章
踏上学术之路 46
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46
“应变护院” 53
名师柳大纲 61
第四章
初展身手 69
迁至长春 69
研制新型荧光材料 87
土壤加固工程 94
第五章
在迷茫中前行 98
来到化学所 98
困惑与挫折 107
聚焦“盐”化学 117
第六章
再换研究方向 128
合成稀土新材料 128
参与原子能化学研究任务 136
创伤岁月 141
第七章
走进新时代 144
投身环境化学 144
远赴重洋、刻苦进修 150
检出大气中的致癌物 157
第八章
环境保护新话题 163
共和国的女院士 163
厚积薄发的二英研究 168
开拓新研究,探寻环境化学的新深度 173
第九章
夕阳无限好 184
为中国加入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科学依据 184
桃李成蹊 194
蜡炬成灰、意犹未尽 200
结
语 209
附录一
徐晓白年表 215
附录二
徐晓白主要论著目录 227
参考文献 234
后
记 237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唐有祺为徐晓白题词
序
为祖国奉献一生
导
言
章 家世渊源
徐氏家族
徐祖藩与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从吴县到上海
第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南洋模范的女中学生
交大求学
一场风波
第三章
踏上学术之路
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应变护院”
名师柳大纲
第四章
初展身手
迁至长春
研制新型荧光材料
土壤加固工程
第五章
在迷茫中前行
来到化学所
困惑与挫折
聚焦“盐”化学
第六章
再换研究方向
合成稀土新材料
参与原子能化学研究任务
创伤岁月
第七章
走进新时代
投身环境化学
远赴重洋、刻苦进修
检出大气中的致癌物
第八章
环境保护新话题
共和国的女院士
厚积薄发的二英研究
开拓新研究,探寻环境化学的新深度
第九章
夕阳无限好
为中国加入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科学依据
桃李成蹊
蜡炬成灰、意犹未尽
结
语
附录一
徐晓白年表
附录二
徐晓白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采集工程丛书是集中展现我国老科学家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具有客观、真实、全面、 的特点。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主要介绍女化学家——徐晓白的传奇人生。徐晓白是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在荧光材料、稀土二元化合物以及在原子能方面配合核燃料后处理工艺作出了贡献。近20余年来在发展环境有机毒物的痕量分析、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徐晓白先生早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首次研制出卤磷酸钙新型日光灯荧光材料,为我国日光灯照明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编推荐
胡晓菁,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学史,地学史。2006年7月-至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精彩内容
辛亥革命后,1912年,原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由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更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由近代著名的海军上将萨镇冰②接任校长。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是中国早期航海高等学府之一,也是后来的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前身。当时这所
学校的教员有毕业于英国海军的夏孙鹏和陈伯涵,以及前招商局轮船大副、英国人奥斯汀和前招商局浦东局员、英国人贺阑比等人,可以说,该学校已经竭尽可能,集结了在当时中国能组织来的最好的海事教师队伍。
吴淞商船学校成立之后,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重视学生的理论和实际结合等的能力培养。学校开设的课程很多,徐祖藩和同学们在学校里广泛学习了包括天文、船艺、船经学、水道测量、航政、海商在内共28门学科的知识,除了两年的理论学习外,他们还有一年在船上的实际操作,学校里的这批学生还没出校门便已上船实习,他们不但有知识,也积累了许多有用的实际航海经验。尤其要说的是,吴淞商船学校重视英文教学,如驾驶等专业课程均由外国教员讲授,徐祖藩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了英语,能够流利阅读英文原版教材,这也为他后来从事航海教学、培养中国的航运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校期间,他还曾跟随海军部的军舰航行南北洋,从驾驶员到舵工的工作,都实地练习过。三年来的紧张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航海基础
。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中国贫弱,航权旁落于外国资本手中,本国航运业多半聘请外国人担任高级船员,国家尽管自己培养了人才,但他们实际就业仍然困难,尤其是要找到能发挥特长的好职位更是难上加难。不久以后,因为学校经费较少,办学困难,1915年,吴淞商船学校奉国民政府之命停办,并由海军部接收其校舍和设备、书籍,打算以此为基础,将来另办海军学校。
1915年吴淞商船学校停办以后,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的外籍船员纷纷回国,高级船员职务空缺,吴淞商船学校昔日招收的六届共72名毕业生这才有了一层抱负的机会,他们填补了因战争空缺下来的高级船员职务。吴淞商船学校被民国航运界誉为“航海家的摇篮”,正是因为很多民国早年航运界的翘楚都出于此校,例如后来担任过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的著名数理学教育家周均时”、担任过招商局总船长的高级引航员金月石等人,后来成为中国航海界的权威人士,他们都是由这所学校输送的杰出人才。吴淞商船学校的毕业生凭借在学校里学到的娴熟技术和丰富学识渐渐得到了国内外航运界的认可,他们在社会上博得了很好的声誉,学校的招牌也由此打响。
吴淞商船学校停办以后,校产移交海军部接管,改名为吴淞海军学校,后与南京海军军官学校合并,成为吴淞海军军官学校。徐祖藩等原属吴淞商船学校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