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新闻职场告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新闻职场告白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7.9 6.3折 60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自力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30555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25220494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寿光武

(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新闻晚报》主编)

 

韩自力先生新闻自述体著作即将出版,嘱我写几句话。我欣然同意。

作为老同事,十多年朝夕相处,在我们各自60多年的人生中,很难再找到如此长时间相处相知相惜的缘分。这本书是写他自己的新闻从业经历,而其中着墨多的那一段,正是我们在一起的岁月。我是目击者参与者合作者。我们是并肩而战的媒体人!

翻阅他的书稿,一段沉沉的历史浮现在眼前,一些新闻采编的故事和场景涌现在眼前,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形象展现在眼前。

那时,每天早上6点半,我们都会走进位于上海汉口路300号19层的新闻晚报编辑部,7点30分会准时召开编前会。他总是坐在我的右手边。新闻晚报编辑部的主要领导、各部门主任和当班编辑、值班记者聚集在一起,开一个战前神仙会。会上,我们有一整套的流程:先要点评昨夜今晨全球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与新闻热点。接着,研究、分析兄弟媒体的新闻观点和新闻处理手法以及版面布置,然后提出我们的战略与战术。根据原先制定的选稿原则,我们用独家、民生、时段、事件、故事,话题诸标准,确定当天下午出版的新闻晚报的稿件安排,头版头条是什么?头版主打是什么?整张报纸的新闻大餐是什么?重要的评论是什么?然后排兵布阵,突击补充釆访,再根据各版定位和特色,编辑版面。

晨会结束,我们会聚集在4楼食堂吃早餐。中午十二点签完报纸大样,电脑传版至印刷厂。我们又一起午餐。下午一点,召开新闻业务会,点评分析昨天出版的新闻晚报,传达中宣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要求,统一新闻口径和把握新闻尺度。然后各部门通报新闻采访线索,布置安排明天的采访稿件。

十多年来,我们就是按这样的生活节奏,日复一日地渡过我们的新闻生涯。为了一份我们十分珍视的报纸、为了我们的新闻理想、为了我们的事业、责任与担当,我们总是把这些单调严谨枯燥的编辑生活,变得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那时的新闻晚报来了不少倩女帅哥,他们从学校出来不久,有理想、有活力。编辑部内总洋溢着一种舍我其谁的锐气、正气、勇气,时常弥漫着一种诙谐幽默友好融洽的工作氛围。所以,当我翻阅他的书稿时,就会怀念起那个值得怀念的时光。

那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纸媒的全盛时代。党报、机关报,其主流特色很明鲜,继续拥有权威性和话语权。晚报的回归与兴起,凭着其市井风格和亲民路线,一下子,嬴得了本土市民的钟爱。而随后崛起的都市报,利用上午发行的优势,着重事件、娱乐、服务,沿着晚报的都市亲民通俗风格,走得更时尚更年轻。全国的媒体市场普遍引入了竞争机制。一个城市,两个报业集团,党报、晚报、都市报,或捉对厮杀,或两军对垒、或正面冲撞、或迂回骚扰,刹是热闹。

新闻晚报隶属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新闻晨报互为姊妹报。当年创刊时,是一日三刊。出师未捷,果断调整。在少帅裘新的率领下,放弃午报,维持晚报,主攻晨报。由于上海晨报市场空白,战略得当,再加上一大批极具才华的年轻传媒人的奋斗,新闻晨报一炮而红,广告份额,一下子超越新民晚报,不仅在上海,乃至全国纸媒中也成了新秀、翘楚。

新闻晚报的发展就曲折得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要出一份晚报是多年的夙愿。所以,晚刊甫出,解放传媒人就有兴奋感,就集中优势兵力,欲挑战老牌的新民晚报。然而,这种想当然的匆忙上阵,只能以哑炮为代价。等到集团决定调整战略主攻晨报市场时,晚报的任务就是配合晨报发展,骚扰新民晚报发展。新闻晚报是新闻报框架下的一个编辑部体制。没有自主发行、没有广告权和人事权。那时,上海零售市场上,只要说到新闻报,必定是新闻晨报,说到晚报必定是新民晚报。中国的晚报市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了。可以说,新闻晚报生不逢时,从趋势上来看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当然,这判断乃是事后诸葛亮。

那时晚报编辑部只有30多人,我是奉命而来。而胡廷楣、韩自力两位副总编辑却是自愿加入,并始终是乐天派。在这本书中,所记载的许多新闻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展开的。

新闻晚报虽然生不逢时。但是,它的许多探索和理念,在上海新闻界是留下痕迹的,是留下启迪的。所谓逆水行舟,却也有一番风景可观。它在上海综合性日报中,率先突破体制框架,将经营权剥离,引入上市公司和民营资本,组建股份制公司。在发展战略上,先后提出:站在边缘为主流呐喊、控制型发展等创新理念。在报纸形态上,在国内率先试行狭长型大报模式。在编辑排版上,独创潮汐式理论。在采访上,率先提出了网格化模式。在战术上,采用不是用巴掌、拳头,而是用锥子,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式,用特色打开巿场。新闻晚报当年的教育新闻、社会新闻都是有口皆碑。新闻晚报的新闻事件策划,以及自办发行和营销活动,在业内也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当然,新闻晚报有影响力的,激越感人的是它的绝唱。它,成为上海两大报业集团合并后,主动休刊的张报纸。这既是上海纸媒调整布局的需要,也是它的宿命,更是中国纸媒的必然趋势。由于是,就特别有反响。它的休刊,既悲壮又理性、既突然又必然、既匆忙又妥善,展现了这支团队良好的素质和形象,也体现了上海报业集团的??气、魄力和能力!我和自力兄,都是这张报纸的催生者和目送者。记得那天清晨,我们坐在莘庄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新大楼里,坚持开完后一个新闻晚报编辑会,坚持在后一张大样上签名付梓。这种唏嘘、感怀、落寞,是无法用言语表述的。

那么,韩自力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首先,他是一个大写的上海男人。他有个性,他不像许多上海人那么善于机敏,善于关系。他阳刚,从不避讳自己的见解。他有人格魅力,在晚报青年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他这样的性格与气质,也许与他家多为兄弟有关,也许与他插队和求学于东北黑龙江有关,也许与他出身于老干部革命家庭有关,他身上总涌动着一股豪气、侠气。

他根正苖红,拥有中国人才培养的全要素:党员、正规学历、插队队落户知识青年、公务员。他先后在上海商报、新闻报、新闻晚报和上海电视台,从事新闻采编、策划。他很早就获得新闻高级职称。这样的人才、汉子,早就应该成为我们新闻界的领军人才。由于他的工作变动太多、太快,而有些媒体组织建制也不完善。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应有的重用。当然,磨刀不误砍柴功,终他还是老树开花,修成正果,成为新闻晚报的领导。虽然,韩自力并不在乎这些官方的首肯,他有自我奋斗的精神和顽强的自我成长能力,但是,我们的新闻事业毕竟主要还在体制內。不可否认这里还是聚集着中国新闻界的主要精英。

他可以说是中国近40年来传统报人的一个缩影与写照,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记录者与参与者。

他还是个社会活动家,他把当年赴黑龙江战天斗地知识青年聚拢在一起,成为黑邦黑兄的头儿。他为两地文化、经济交流交往做了诸多工作;为知青和家属排难解忧不遗余力!他热爱生活,酷爱旅游。自从学会驾驶,有了汽车以后,每年驰骋上万公里,游览五岳山川。沿途拍摄大量资料照片,写下大量旅游笔记。

退休了,他更潇洒自任了。他更有情怀和诗意了。他很用心,把传媒生涯的点滴都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而我能率先拜读又涂鸭成序,既是对他的敬重,也是对这段历史的深深缅怀!

导语摘要
作者以一个老报人的身份,回顾了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的职场经历,更多的是围绕新闻业务开展,特别是对那些精彩的新闻操作案例实施,从而让更多读者分享了新闻职场快乐的真谛,增长了对新闻采编特别是如何实施重大新闻的艺术与职业意识。

作者简介

韩自力,高级编辑。退休前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闻晚报》副总编。长期在纸媒和电视之间两栖作战,曾担任上海电视台《今日印象》编导、《智力大冲浪》策划和撰稿人;并在1999年策划撰写了20集大型纪录片《看澳门》。


由其策划的2008年上海癌症病人参加奥运观战,被评为当年“中国公关十大事件”;2009年在全国32家媒体联合报道“解放六十周年”活动中提出的报道思路,被誉为“高楼上迸出的金点子”;汶川地震周年时推出“见证重生”系列报道,获当年中国欧莱雅风尚公益奖。


先后获得18项新闻奖,其中全国性新闻评选获四次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上海市好新闻评选获两次一等奖。另著有纪实性小说《边境插队手记》。

目录


1.乱点鸳鸯谱


2.无聊的日子


3.艰难的跳槽


4.给报纸挑错


5.贵人相助


6.保持距离


7.自费采访


8.亦编亦采之路


9.被“毙”的稿子


10.首篇获奖新闻


11.再顶头版编辑


12.感谢这本书


13.部长的批示


14.从图片突破


15.甘愿为图配文


16.现场通讯的优势


17.补上采访这课


18.不猜动机


19.闯入警戒线


20.柳暗花明


21.“扫街”的活力


22.好奇与质疑


23.带实习生


24.第二次跳槽


25.“奥特曼”的夭折


26.我与电视之缘


27.泪湿“妈妈万岁”


28.单挑“就业市场”


29.“马蹄”与“澳门”


30.以人民眼光评判


31.铁窗里的对话


32.神灵与法律(上)


33.神灵与法律(下)


34.一次艰难的较量


35.七个女大学生的遭遇


36.躲猫猫似的采访


37.截然不同的声音


38.退款门前排起队


39.碧纯水战


40.与律师对话


41.跌宕起伏的官司


42.决斗与计谋


43.《智力大冲浪》兼职


44.中组部下达的任务


45.商海试水


46.不吃回头草


47.合得来与合不来


48.首战成功


49.“初级阶段”


50.大哥,你好吗?


51.七名记者的日报


52.“娃哈哈”密谋“老农夫”


53.千年曙光轮回


54.野路子招聘


55.这是个“垃圾筒”?


56.慈不掌兵


57.可惜了22万元


58.整合、再造与激活


59.多媒体合作实践


60.“厕所地图”起风波


61.醉拍香港之夜


62.从漏稿到独家


63.新闻热线变读者热线


64.夜赴康平路


65.铁头碰铜头


66.周末特别行动


67.实习告别对诗


68.从骂声到掌声


69.都市里的童话


70.三个必去的地方


71.重赏报料始末


72.追薪大行动


73.用网络再造纸媒


74.五十种麻油送京检测


75.第二次领衔大部


76.昨夜今晨激烈交战


77.直播特别行动


78.新闻总监这活儿


79.计划外的竞聘


80.换一套新的


81.我们应该如何盘稿?


82.陈双龙事件报道


83.百姓议案进“两会”


84.将策划贯穿流程


85.七点敲卡考勤


86.错过了好时机


87.报纸互动断想


88.从短信参政到民生访谈


89.“生命奥运”的操作


90.从“两会”转向抗灾


91.以志愿者名义出发


92.高楼上迸出金点子


93.外来和尚好念经


94.什么是网格记者?


95.正面报道还有市场吗?


96.我们能否引领网络舆论?


97.先搞几块“试验田”


98.遥望另一块纪念碑


99.上海生活圈设想


100.向晚报挥挥手


后记

内容摘要
作者以一个老报人的身份,回顾了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的职场经历,更多的是围绕新闻业务开展,特别是对那些精彩的新闻操作案例实施,从而让更多读者分享了新闻职场快乐的真谛,增长了对新闻采编特别是如何实施重大新闻的艺术与职业意识。

主编推荐

韩自力,高级编辑。退休前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闻晚报》副总编。长期在纸媒和电视之间两栖作战,曾担任上海电视台《今日印象》编导、《智力大冲浪》策划和撰稿人;并在1999年策划撰写了20集大型纪录片《看澳门》。

由其策划的2008年上海癌症病人参加奥运观战,被评为当年“中国公关十大事件”;2009年在全国32家媒体联合报道“解放六十周年”活动中提出的报道思路,被誉为“高楼上迸出的金点子”;汶川地震周年时推出“见证重生”系列报道,获当年中国欧莱雅风尚公益奖。

先后获得18项新闻奖,其中全国性新闻评选获四次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上海市好新闻评选获两次一等奖。另著有纪实性小说《边境插队手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