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袭常与新变:明清文化五百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袭常与新变:明清文化五百年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8.1 4.9折 78 全新

库存8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天瑜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8742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5212643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言史者,非徒识废兴、观成败之往迹也,又将以明古今之变易、稽发展之程序。——蒙文通:《中国史学史》史学的功能,要者在展开历史发展过程,明其变易,方能识破兴废成败之底里。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孟子·尽心上》)观史亦然,须从历史流程(尤其是转折处)着眼。讨论明清文化,需要将其置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加以考究。一明清是秦汉以下帝制系列的末端,但这个末端并非细枝微节,而是相当庞大繁复的,与帝制雄阔的开端——秦汉遥相照应。周秦之际发生了中国制度史上的一次大更革。秦代(前221 —前206 )是宗法封建分权的“周制”向宗法君主集权的“秦制”变异的节点,这种由“多”而“一”的转折,在春秋战国数百年间已然萌动,故王夫之《读通鉴论》称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经由这种变革,至“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方正式确立“郡县代封建”的君主集权政制,自此形成的定势,笼罩中国史程达两千年之久,人言:“历代皆行秦政制”,即此之谓也。然而,这精要的概括只讲出史迹之半,秦以下两千年并非单行“秦制”,或如某些昭示“仁政”的帝王及谋士宣称的纯以“周政”治天下,真实情形是:主法的“秦制”与儒家概括的“周制”互为表里、相与交织,帝王无一不左手持儒家经典、右手挥法家利剑,如汉宣帝所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本纪》)。拙著《中国文化生成史》下册第九章详论于此,这里不再赘述。明(1368—1644 )清(1644—1911 )是两千年宗法君主集权社会的晚期,周秦两制交集的制度一如秦汉以来之惯常,不过秦制尤其眧彰,其弊端被时之有识者批评,谋求变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清初顾炎武称自己所处时代“已居于不得不变之势”(《军制论》)。秦以下,有过汉晋更革、唐宋更革,但那都是在农耕文明—君主集权政治大格局内部的调整。中国历史上突破上述格局、以工业文明—民主政治为目标的大更革,在清末民初方得以展开,而明代及清代前中期恰值这一大转折的前夜,其国内表征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文化出现,国际条件是西方近代文化初入中国。然“萌芽”幼弱、“启蒙”声希,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降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
二明清处于历史发展的特别节点,略言之——,自秦汉以降,历经多个王朝兴替(不算地方割据政权,列入正史的朝代有:秦、西汉、东汉、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西夏、辽、金、元、明、清),而明清是与当下为切近的两个王朝。此点似乎无须言说,却因其为研讨明清史不可轻忽的基点,故仍当阐明。去古未远的明清可称之“近古”,其制度与文化,综汇前代,无论从积极意义还是从消极意义言之,都为近现代中国提供了直接的遗产。这里且不议制度文化与形而上的观念文化,即从可触摸的形而下的器物文化论,唯明清保有较丰富的可供今人观摩的实存体。以建筑为例,中国历朝宫殿无算,但秦之咸阳宫、阿房宫,汉之长乐宫、未央宫,唐之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宋之艮岳,多毁于“改朝换代”的战火,消弭于历史尘埃,只可通过司马相如《上林赋》、曹植《铜雀台赋》、杜牧《阿房宫赋》一类美文,遥想当年宫阙的壮丽,留下远望凭吊的惆怅。今人能实在见到的完整皇殿,只有明清紫禁城,那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伟岸,彰显帝制的威严;那藏品之渊富,昭示中华声明文物的精深博大。先秦以下,京师、州县城垣更难以数计,当下仍然屹立的南京城、西安城、荆州城、平遥城等硕果仅存者,皆明清所建。战国以降,累代筑长城数万里,而完整保存至今的砖筑长墙只有明长城,吸引中外游客的渤海边山海关、金山长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甘肃嘉峪关,在在如是。若以典籍为例,巨型类书《永乐大典》、辞书《康熙字典》、超级丛书《四库全书》无不集成于明清……在一定意义上,经由“近古”明清,方能辨识“中古”汉唐、“上古”先秦;透过“近古”明清,方能了然近现代的由来有自。第二,两朝五百余年是中国史上连续统一时间较长的阶段(只有两汉集合的四百余年统一时段略可与之比肩)。明代从政制、军制、财制、文教制诸方面使掌控一统帝国的秦制得以强化,亦注意发挥周制的调适功能;清承明制,但张大了民族压迫要素(清前期尤甚),又较充分地融汇周制与秦制,集皇权制度之大成。明清的重要历史作用是,使秦汉以来一统国家的建构得以完备与强化,再无分权势力尾大不掉。如果说,汉代封国、郡县并列,唐代节度使掌握军政,导致藩镇割据,国家分裂不时发生(西汉吴楚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东晋后的五胡十六国、唐后的五代十国为剧演),而明清制度则杜绝分裂的可能,各种外力与内力皆不足以真正撼动统一大局。然而,明清使秦制化,专制罗网严密以至苛酷,障碍社会近代转型,束缚人的自由发展。明清制度的双重功能,为明清后时代提出维护“一统”与突破“专制”这颇相扞格的两大使命,容易顾此失彼,中国近代化进程因以崎岖错综。第三,明朝是后一个汉人王朝,清朝是继元朝后第二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大一统王朝。传统中国有几个重大分野,为士众念念于兹,其中与“君子小人之辨”相提并论的便是“华夏夷狄之辨”。明清易代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还有“华夷换位”含义在,这是非同小可的一大变故,黄宗羲称之“天崩地解”(《留别海昌同学序》),王夫之称作“地坼天乖”(《五十自定稿·长相思》)、“天崩地裂”(《忆得·放杜少陵文文山作七歌》),不仅震撼中国,在朝鲜、日本等汉字文化圈诸国也引起强烈反响。因此,清末的社会变革,不仅要实现时代性递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皇权专制向宪政民主转化),还要解决作为人口主体的汉族的民族性存续问题(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都曾以“反清复明”作号召,“排满”具有广泛的民众动员作用)。更重要的是,时至清中叶以降,国人在抗御西力东侵之际达成中华民族共识,这是尤具深远意义的新的民族主义命题。古老的“华夷之辨”又迭加近代民族理念的形成,构造了近古数百年,尤其是晚清数十年朝野竞相求解的绝大题目,多少事变、多少人杰都围绕此题运转。这是明清史的复杂性超迈前朝的所在。中国建立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文化认同,是在明清五百余年的错综进程中得以实现的。一个众族共生、多族互动的古老大国铸造近代民族国家共同体,较之单一民族国家(如日本、德意志)的近代立国远为困难。而明清两代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值得详辨的是,清朝既有民族压迫深重的一面(以满人入主中原初期为甚,清末推出满洲亲贵主导的“皇族内阁”为其回光返照),又有满汉成功交融的一面(汉人士子在清朝发挥重要作用,康雍乾诸帝对汉文化的精深修养为其表征),还有实现诸民族亲和的一面(朝廷特设承德避暑山庄接待北方及西北诸族首领,展示了谋求民族团结的智慧),识者当全面观照,不可偏执一端。第四,两朝皇权制度完备,汉、唐、宋抑制皇权的要素(如贵族权、相权等)被大为裁抑,明清攀援至君主集权制的。明代削夺封建贵族权力(永乐以后诸封王“授土而不临民”,王侯未获诏旨不得进京、不得相互联络,禁止干预地方政务),废除秦汉以来沿袭千余载的丞相制度,皇帝直辖六部和行省三司,内阁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还受司礼监制衡,又有厂卫严密监控,皇权几近极致。清承明制,明代中央集权体制基本照单全收,但保留满蒙贵族特权,又增设军机处,皇帝在几名近臣辅弼下独揽朝政。明清的皇权政治多有“不衷古制”的弊政(如明代频繁更迭以至杀戮首辅、廷杖处罚朝官,清代以文字狱恐吓士人,令其就范文化专制),

导语摘要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总汇期,又是继周秦之际以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转折的前夜及初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古今激荡、中西交汇,内容丰富、系统复杂的明清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近古时期而值得特别关注。本书是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关于明清文化史的文章精编,涉及明清时期的政治、哲学、文学、史学、中西文化交流等领域。既有对明清文化的定位以及主要特点的总体把握,又以更多篇幅选择典型个案对明清文化展开审读发掘、精密考析,并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作了别开生面的评议。在细微处见宏大,于高远中藏细密,有益于读者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领略明清五百余年间文化的特点与走势,是一部富于创识的学术性很强而又明快畅达的文化史佳作。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清文化散论》、《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辛亥武昌首义史》、《张之洞评传》、《“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封建”考论》、《中国文化生成史》等。

目录
序言
文化·文化史·明清文化史
《郁离子》与元明之际的社会矛盾
明代理学流变考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历史评价
明代宦官干政及其对明代文化的影响
“三言”“二拍”表现的明代社会变迁
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在华学术活动
徐光启的学术路线
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民主理念内在根源考辨——以《明夷待访录》为例
顾炎武文化思想刍议
王夫之创见四题
王夫之理性主义历史观探微
明清文字狱述略
明清类书丛书编纂述评
道光咸丰年间的经世实学
龚自珍社会批判思想刍议
具有时代界碑特点的文化巨匠——魏源
“变易”与“不易”的二律背反——洋务派“变法”观透视
张之洞从清流党到洋务派的转变
洋务派与改良派思想交锋的记录——读《劝学篇》与《<劝学篇>书后》随笔
日本幕府使团所见1862年之上海

内容摘要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总汇期,又是继周秦之际以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转折的前夜及初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古今激荡、中西交汇,内容丰富、系统复杂的明清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近古时期而值得特别关注。本书是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关于明清文化史的文章精编,涉及明清时期的政治、哲学、文学、史学、中西文化交流等领域。既有对明清文化的定位以及主要特点的总体把握,又以更多篇幅选择典型个案对明清文化展开审读发掘、精密考析,并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作了别开生面的评议。在细微处见宏大,于高远中藏细密,有益于读者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领略明清五百余年间文化的特点与走势,是一部富于创识的学术性很强而又明快畅达的文化史佳作。


主编推荐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清文化散论》、《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辛亥武昌首义史》、《张之洞评传》、《“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封建”考论》、《中国文化生成史》等。

精彩内容
暂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