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6.1 4.2折 ¥ 38 全新
库存1082件
作者【奥地利】阿德勒 著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20897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5182679
上书时间2024-12-25
·阿德勒(
1870
“个体心理学”理论,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所提出的“自卑情结”“补偿机制”等概念,深深渗透到现代中西方文化和大众的科学常识之中。
阿德勒认为,人的生理缺陷带来人的自卑感,如果人对自卑感无法找到满意的补偿,那么,人就会有精神疾病,即心理、情感的功能性紊乱和失调。另外,阿德勒强调个人必须与社会构成联系。个人只是社会的一分子,一个人对待社会中他人的态度,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心理健康。
“教育”一词在阿德勒心目中的含义。
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本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儿童教育心理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儿童教育心理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儿童教育心理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儿童教育心理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1920 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26年,受聘为1935年,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他受邀到欧洲讲学,因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1976年,以他的心理学理念为基础而成立的S.T.E.P.父母效能培训课程风靡西方。其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儿童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了解儿童 // 002
社会情感需求 // 006
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 // 014
行为模式逻辑 // 019
自卑与超越 // 024
保持平衡 // 030
学校的教育 // 034
有益的标准 // 040
获取特权的小手段 // 042
过度纠正和治疗的恶果 // 044
当劣势成为一种防御机制 // 047
自卑情结中的恶性循环 // 050
消极语言会剥夺孩子的希望 // 053
自卑的表现 // 057
儿童对外在环境的评价 // 062
忽视与宠溺 // 065
社交中角色扮演 // 067
儿童对社会情感的心理诉求 // 074
社会情感直接影响逻辑和语言能力 // 077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性格和成就 // 080
家中个孩子的共性 // 082
儿童的自动定位 // 086
儿童行为和内心的背离 // 088
理想化的思维方式 // 091
儿童的对抗行为 // 094
孩子微行为中的信号 // 097
对新环境的不适 // 099
性别不平等带来的伤害 // 102
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 108
智力测试的功能 // 111
适当程度的竞争 // 113
遗传与成绩单 // 115
学生留级和跳级的问题 // 118
关注儿童心理 // 120
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 126
训练儿童的合作能力 // 130
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 // 132
来自亲戚的误伤 // 134
如何给孩子挑选读物 // 137
——至关重要的时期 // 140
青春期画像 // 143
掌握正确的性教育 // 148
了解孩子的压力 // 152
帮助孩子重建人格系统 // 155
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
善意的合作 // 160
正面管教 // 163
个体心理问卷 // 166
五个孩子的个案及其评论 // 172
《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孩子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甚至不爱学习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心理诱因以及解决方案,阿德勒的这本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阿德勒告诉我们,儿童的这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只是表象,家长暴力地制止和打骂,只能让问题更严重。
《儿童教育心理学》基于个体心理学这个理论依据,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为人父母者、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此外,《儿童教育心理学》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部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心理学佳作。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1920 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26年,受聘为1935年,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他受邀到欧洲讲学,因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1976年,以他的心理学理念为基础而成立的S.T.E.P.父母效能培训课程风靡西方。其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儿童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我们会问一个儿童为什么懒惰,但我们不可能从他身上得到我们想知道的根本原因;同样的,我们会问一个儿童为什么撒谎,但是无法从他身上得到我们想要的原因。
“人难的是认识自己!”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一个儿童来回答如此错综复杂的问题?毕竟回答这些问题对一个心理学家来说也是勉为其难的。了解个体某一行为表达的含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想办法了解他的整体人格。这个办法并不是描述这个儿童的具体行为,而是要理解儿童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摆在他面前的任务。
下面这个例子将会阐释了解儿童整体生活背景有多么重要。
13
他的父母都对他宠爱有加,他的父亲喜欢安静,性情温和。他的儿子依赖他,他感到很高兴。但孩子一般都对母亲更亲近些,更何况他的父亲是个军官,经常不在家。他的母亲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女人。她总是尽量满足这个既依赖又固执的儿子的每一个心血来潮的要求。
不过,当儿子表现出没有教养和胁迫性的态度和动作时,母亲也会很生气,母子关系因此出现了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首先表现在男孩总是试图支配他的母亲,对她专横霸道、发号施令,总而言之,他就是无时无刻地以各种无礼的方式来引人注目。
8
有了妹妹之后,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父母对他难以忍受。他开始自暴自弃、漫不经心、懒散拖沓,这让他的母亲觉得崩溃。一旦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及时地满足,他就会扯母亲的头发,拧她的耳朵,掰她的手指,使她不得安宁。
他拒绝改正自己的行为方式,随着他的妹妹的长大,他愈加坚持自己的行为模式。妹妹很快就成了他捉弄的目标。虽然他还不至于伤害妹妹的身体,但是他对妹妹的嫉妒之心是显而易见的。他的恶劣行为始于妹妹的诞生,因为从那一刻开始,妹妹就成了家庭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一个儿童的行为开始变坏,或者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迹象时,我们不仅应该注意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还要调查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诚然,这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学的因果关系,因为我们不能够宣称,一个孩子的行为变坏是由另一个更年幼的孩子的出生导致的。但我们可以肯定,落向地面的石头必然会朝着一定的方向以某一种速度下落。而个体心理学所做的研究使我们有权宣称,造成行为倒退的,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不起作用,而是那些不时产生的大大小小的错误在发挥作用。而这些错误的产生,影响了个体成长。
人在心理成长过程中会犯错误,这无可厚非。这些错误和其结果密切相关,集中体现了某种失败或者某种错误的人生方向。问题的根源在于人需要在心理上确定一个目标,而心理目标的确定涉及人的判断,而一旦涉及判断,就会有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2
因此,儿童对事物的个体性的理解决定着他们的成长,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一个儿童陷入新的困境时,他的行为会局限在自己错误的认知中,认识到这一点同样也很重要。正如我们所知,客观情景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客观印象,但这并不取决于客观的事实或情况,而取决于儿童如何看待这一事实。
“生活的失败者”! ——心理学大师 阿德勒
——心理学家 舒尔茨
——社会心理学家 墨菲
18——俞敏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