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英格兰流年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8.7
6.4折
¥
29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高海涛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ISBN9787550509795
出版时间2015-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9元
货号23817561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英格兰流年》是字码头读库*辽宁舰中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著名作家高海涛先生近年来的优秀散文作品。该作品理性与感性浑然一体,智性与人性相映成辉。语言精准中带个人色彩,哲思丰沛且地域特点浓郁,既有面向辽阔的文明的遐想,又有贴近大地的沉思,显得大气而精致;既是乡土散文也是文化散文,融合了本土和域外的两种记忆。写出了一种鲜见的格调和气势。
作者简介
国家一级作家、二级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现任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
目录
世界正梦见它自己
——译诗代序 001
辑 001
英格兰流年 002
故园白羽 033
苏联歌曲 052
记恋列维坦 095
寻找男孩克拉克 109
美国的桃花 119
春天的告别 126
第二辑 139
青铜雨 140
父亲的菜园,母亲的花园 159
三姐九歌 171
内容摘要
《英格兰流年》是字码头读库*辽宁舰中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著名作家高海涛先生近年来的优秀散文作品。该作品理性与感性浑然一体,智性与人性相映成辉。语言精准中带个人色彩,哲思丰沛且地域特点浓郁,既有面向辽阔的文明的遐想,又有贴近大地的沉思,显得大气而精致;既是乡土散文也是文化散文,融合了本土和域外的两种记忆。写出了一种鲜见的格调和气势。
主编推荐
国家一级作家、二级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现任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
精彩内容
在朋友寄给我的英文书中,有一本淡绿色封面的小
开本书特别地吸引了我,书名The English Year, 可译为
《英格兰流年》,英国Summersdale 公司2012 年出版。
啊英格兰,这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总让我有一种壮志
未酬的感觉,说来惭愧,虽然我学过英语,教过英语,
却至今没有去过英格兰。
年轻时曾去过美国,后来去过欧洲大陆和俄罗斯,
可想去的地方还是英格兰。莎士比亚的英格兰,勃朗
特三姊妹的英格兰,雪莱说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
吗”的英格兰;读诗歌于其中,读小说于其中,可以从《远
大前程》中回望的英格兰;戴安娜的英格兰,伊丽莎白
的英格兰,“寂静就像欧菲利亚,通宵为我们歌唱”的
英格兰;快乐王子的英格兰,抒情歌谣的英格兰;工业
革命的英格兰,蒸汽机车的英格兰;英超联赛的英格兰,
贝克汉姆的英格兰;多草坪的英格兰,多城堡的英格兰,
多傲慢与偏见的英格兰;徐志摩当年《再别康桥》时不
带走一片云彩的英格兰……
一个人对自己从未到过的地方,也会怀有乡愁吗?
这是批评家阿吉特(James Agate)的疑问。我觉得会,
对于我,英格兰就是这样的地方。正是这种特殊的乡愁,
让我对这本小书无法释卷。书不但小,封面上的彩色木
刻也让人心动,一半是宁静的田园,一半是朴素的童话,
似乎在着意凸显某种老英国的格调。我点燃了平素收藏
的一枚烟斗,一边吸烟斗一边看书,觉得这种老派的方
式,或许和这本小书的格调更相适宜,而且,我仿佛到
了昔日的英格兰,并在那里流连忘返。
小书还有个副题——穿越四季的文学之旅,其实何
止四季,而是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的每一天都有一段
话,摘自英国不同时代作家或诗人的日记和信札,读起
来就像一本文学的历法书。编者Peter Buckingham 先生
是个退休的图书馆员,目前隐居在英格兰格劳斯特郡乡
间,陪伴他的仅有一位夫人和两只猎犬。总之他是个闲
人,是闲人才会编这本闲书。但闲书有闲书的价值,正
如编者在序言中说的,这里有“夏天的激情欢愉,秋天
的缤纷绚丽,冬天的神奇静美,春天的轮转生机,表达
了人们对岁月流转及其所呈现的非凡情境的惊羡和从中
感到的乐趣”。
说得好,惊羡与乐趣,其实我们看书和写作,往往
也是为了惊羡与乐趣。但我首先感到惊羡的,是他为什
么先从夏天说起——夏天、秋天、冬天、春天,颠覆了
004
英格兰流年辑| 英格兰流年 ●
005
“春夏秋冬”的惯常次序。这让我想到,中国人有时也
不说春夏秋冬,而喜欢说春秋冬夏。据说这是因为中国
早的历法,从先秦开始,一年只有春天和秋天两个季
节,所以有个历史阶段就叫“春秋”,而后来随着人们
对季节感受的日趋丰富,历法中才又增添了冬天和夏天,
春秋冬夏就是这么来的。英国人的历法文化究竟有过怎
样的变迁,我们不知道,但如果他们普遍喜欢先说夏天,
想必也一定有某种古老的道理。至少这说明英国人对夏
天有特殊的偏爱,也说明英格兰的夏天美丽宜人。
于是就先翻到夏天,看看八月有什么记录。随便
读到这样一段,作者是Samuel Taylor Coleridge,时间是
1800 年8 月24 日——
星期天傍晚,偕萨拉和哈特利步行到莱奇
格去,太阳垂落时伴随着雾蒙蒙的光柱,光柱
倾斜于落日:一道璀璨的米色之光。沃拉峭壁
是绛红色的,德文特沃特湖则是深紫伴着灰蓝,
特伦特峭壁,又是一片褐红。而天上的云朵,
却华美如焰火……当我们转身返程的时候,看
到彩云像巨椽一样在移动,如火如烟,升腾着,
弯曲着,渐成拱形,而且飞快。是从怎样的上
帝的烟囱里,它如此生出?
这段话描述的景象美轮美奂,我相信那是十八世纪
美的黄昏之一。Coleridge 就是《古舟子咏》(又译《老
水手之歌》)的作者柯尔律治,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之一。
这段话说的显然也正是湖畔景色,落日辉煌,霞飞云卷,
特别是那道“璀璨的米色之光”,让我不禁想起童年故
乡的天色——多熟悉啊,那故乡西山的晚霞,有时像一
地玉米,有时像荞麦开花,有时则像金黄的水稻。在饥
荒岁月乡村孩子的眼中,天空更像是悬在头上的另一种
田野。辽西因为干旱,一般是不种水稻的。记得上小学
二年级的时候,有篇课文叫《我是金黄的水稻》,好像
只有四句话,却在我心中轰然作响,散发着说不尽的美
感。晚上回家,吃的是红薯,睡觉之前,我突然泪如雨
下,坐在窗台上,哭着要求母亲同意我改名字。母亲说,
那你要叫个啥名呢?我大声说,金黄的水稻,我要叫金
黄的水稻!母亲笑了,几个姐姐们更是把头蒙在被子里
笑得不行。她们后来说,我当时满脸泪痕、义愤填膺,
就那样偎在窗台上睡了,可能在梦里私自更换了名字。
“我看见夏天的男孩在毁灭/ 使金色的地区荒芜/
没有粮仓安置丰收/ 土地冰冻在酷热里”——这是英国
诗人迪伦·托马斯的诗句,我喜欢。还有美国作家福克
纳的小说《八月之光》,我也喜欢。实际上,那种据说
象征着“人类昔日荣耀”的光,在英格兰民间传说中很
早就有。我们辽西没有类似的传说,但每到八月,特别
006
英格兰流年辑| 英格兰流年 ●
007
是中下旬,当处暑雨激荡过白狼河之后,记忆中总会有
那么几天,老家的天气会突然变得令人感动而忧伤。山
坡上,洼地里,阵阵清风翩若惊鸿,飘若游龙,仿佛吹
拂的不是风,而是一种十分纯粹的光泽。这时候父亲坐
在家门口的老榆树下,听着菜园里蝈蝈的叫声,会用《诗
经》般的语调说:“七月在野,八月在户,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父亲是以农历说话的,七月就是八月,八
月就是九月。他从来不说公历的月份,不是他不知道,
而似乎是不屑于。
“人者,无非是其气候经验的总合而已”,福克纳
曾如是说。对此英国人肯定是认可的。据说两个英国
人见面,句话总要先说到天气——你看这天气怎么
样?——嗨,真是个好天儿,不是吗?——天要下雨了,
你瞧这风。——下午说会有雾。——还记得那年的大雪
吗?伦敦大雪。——没关系,艾略特先生说过:冬天使
我们温暖。——我还是更喜欢霜。——知道那首歌吗,《夏
天的忧伤无可医治》?等等。所有这些,英文里有个词
叫conversation-starters,即谈话的“话头儿”。英国人
都特别爱用这样的“话头儿”,他们每个人都像天气预
报员,也有点儿像躬耕南亩的农夫,见面就举头望天,
谈风论雨。即便在一个人写日记或给远方的朋友写信的
时候,天气也是自然流淌的主题。在朋友寄给我的英文书中,有一本淡绿色封面的小
开本书特别地吸引了我,书名The English Year, 可译为
《英格兰流年》,英国Summersdale 公司2012 年出版。
啊英格兰,这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总让我有一种壮志
未酬的感觉,说来惭愧,虽然我学过英语,教过英语,
却至今没有去过英格兰。
年轻时曾去过美国,后来去过欧洲大陆和俄罗斯,
可想去的地方还是英格兰。莎士比亚的英格兰,勃朗
特三姊妹的英格兰,雪莱说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
吗”的英格兰;读诗歌于其中,读小说于其中,可以从《远
大前程》中回望的英格兰;戴安娜的英格兰,伊丽莎白
的英格兰,“寂静就像欧菲利亚,通宵为我们歌唱”的
英格兰;快乐王子的英格兰,抒情歌谣的英格兰;工业
革命的英格兰,蒸汽机车的英格兰;英超联赛的英格兰,
贝克汉姆的英格兰;多草坪的英格兰,多城堡的英格兰,
多傲慢与偏见的英格兰;徐志摩当年《再别康桥》时不
带走一片云彩的英格兰……
一个人对自己从未到过的地方,也会怀有乡愁吗?
这是批评家阿吉特(James Agate)的疑问。我觉得会,
对于我,英格兰就是这样的地方。正是这种特殊的乡愁,
让我对这本小书无法释卷。书不但小,封面上的彩色木
刻也让人心动,一半是宁静的田园,一半是朴素的童话,
似乎在着意凸显某种老英国的格调。我点燃了平素收藏
的一枚烟斗,一边吸烟斗一边看书,觉得这种老派的方
式,或许和这本小书的格调更相适宜,而且,我仿佛到
了昔日的英格兰,并在那里流连忘返。
小书还有个副题——穿越四季的文学之旅,其实何
止四季,而是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的每一天都有一段
话,摘自英国不同时代作家或诗人的日记和信札,读起
来就像一本文学的历法书。编者Peter Buckingham 先生
是个退休的图书馆员,目前隐居在英格兰格劳斯特郡乡
间,陪伴他的仅有一位夫人和两只猎犬。总之他是个闲
人,是闲人才会编这本闲书。但闲书有闲书的价值,正
如编者在序言中说的,这里有“夏天的激情欢愉,秋天
的缤纷绚丽,冬天的神奇静美,春天的轮转生机,表达
了人们对岁月流转及其所呈现的非凡情境的惊羡和从中
感到的乐趣”。
说得好,惊羡与乐趣,其实我们看书和写作,往往
也是为了惊羡与乐趣。但我首先感到惊羡的,是他为什
么先从夏天说起——夏天、秋天、冬天、春天,颠覆了
004
英格兰流年辑| 英格兰流年 ●
005
“春夏秋冬”的惯常次序。这让我想到,中国人有时也
不说春夏秋冬,而喜欢说春秋冬夏。据说这是因为中国
早的历法,从先秦开始,一年只有春天和秋天两个季
节,所以有个历史阶段就叫“春秋”,而后来随着人们
对季节感受的日趋丰富,历法中才又增添了冬天和夏天,
春秋冬夏就是这么来的。英国人的历法文化究竟有过怎
样的变迁,我们不知道,但如果他们普遍喜欢先说夏天,
想必也一定有某种古老的道理。至少这说明英国人对夏
天有特殊的偏爱,也说明英格兰的夏天美丽宜人。
于是就先翻到夏天,看看八月有什么记录。随便
读到这样一段,作者是Samuel Taylor Coleridge,时间是
1800 年8 月24 日——
星期天傍晚,偕萨拉和哈特利步行到莱奇
格去,太阳垂落时伴随着雾蒙蒙的光柱,光柱
倾斜于落日:一道璀璨的米色之光。沃拉峭壁
是绛红色的,德文特沃特湖则是深紫伴着灰蓝,
特伦特峭壁,又是一片褐红。而天上的云朵,
却华美如焰火……当我们转身返程的时候,看
到彩云像巨椽一样在移动,如火如烟,升腾着,
弯曲着,渐成拱形,而且飞快。是从怎样的上
帝的烟囱里,它如此生出?
这段话描述的景象美轮美奂,我相信那是十八世纪
美的黄昏之一。Coleridge 就是《古舟子咏》(又译《老
水手之歌》)的作者柯尔律治,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之一。
这段话说的显然也正是湖畔景色,落日辉煌,霞飞云卷,
特别是那道“璀璨的米色之光”,让我不禁想起童年故
乡的天色——多熟悉啊,那故乡西山的晚霞,有时像一
地玉米,有时像荞麦开花,有时则像金黄的水稻。在饥
荒岁月乡村孩子的眼中,天空更像是悬在头上的另一种
田野。辽西因为干旱,一般是不种水稻的。记得上小学
二年级的时候,有篇课文叫《我是金黄的水稻》,好像
只有四句话,却在我心中轰然作响,散发着说不尽的美
感。晚上回家,吃的是红薯,睡觉之前,我突然泪如雨
下,坐在窗台上,哭着要求母亲同意我改名字。母亲说,
那你要叫个啥名呢?我大声说,金黄的水稻,我要叫金
黄的水稻!母亲笑了,几个姐姐们更是把头蒙在被子里
笑得不行。她们后来说,我当时满脸泪痕、义愤填膺,
就那样偎在窗台上睡了,可能在梦里私自更换了名字。
“我看见夏天的男孩在毁灭/ 使金色的地区荒芜/
没有粮仓安置丰收/ 土地冰冻在酷热里”——这是英国
诗人迪伦·托马斯的诗句,我喜欢。还有美国作家福克
纳的小说《八月之光》,我也喜欢。实际上,那种据说
象征着“人类昔日荣耀”的光,在英格兰民间传说中很
早就有。我们辽西没有类似的传说,但每到八月,特别
006
英格兰流年辑| 英格兰流年 ●
007
是中下旬,当处暑雨激荡过白狼河之后,记忆中总会有
那么几天,老家的天气会突然变得令人感动而忧伤。山
坡上,洼地里,阵阵清风翩若惊鸿,飘若游龙,仿佛吹
拂的不是风,而是一种十分纯粹的光泽。这时候父亲坐
在家门口的老榆树下,听着菜园里蝈蝈的叫声,会用《诗
经》般的语调说:“七月在野,八月在户,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父亲是以农历说话的,七月就是八月,八
月就是九月。他从来不说公历的月份,不是他不知道,
而似乎是不屑于。
“人者,无非是其气候经验的总合而已”,福克纳
曾如是说。对此英国人肯定是认可的。据说两个英国
人见面,句话总要先说到天气——你看这天气怎么
样?——嗨,真是个好天儿,不是吗?——天要下雨了,
你瞧这风。——下午说会有雾。——还记得那年的大雪
吗?伦敦大雪。——没关系,艾略特先生说过:冬天使
我们温暖。——我还是更喜欢霜。——知道那首歌吗,《夏
天的忧伤无可医治》?等等。所有这些,英文里有个词
叫conversation-starters,即谈话的“话头儿”。英国人
都特别爱用这样的“话头儿”,他们每个人都像天气预
报员,也有点儿像躬耕南亩的农夫,见面就举头望天,
谈风论雨。即便在一个人写日记或给远方的朋友写信的
时候,天气也是自然流淌的主题。
媒体评论
从《新华文摘》上读到散文《青铜雨》,真是大好
文章,文采不凡。高海涛以评论家的身份从事散文写作,
故而他的散文理性与感性浑然一体,智性与人性相映成
辉。语言精准中带个人色彩,哲思丰沛且地域特点浓郁,
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佳作!
——高洪波(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
曾有好几位作家、评论家向我推荐高海涛先生的散
文。读过之后,果然可圈可点,既是乡土散文也是文化
散文,融合了本土和域外的两种记忆,写出了一种鲜见
的格调和气势。
——陈晓明 (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涛本来是个用情比较专一的优秀评论家,但新世
纪以来,他却似乎突然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就像同时爱
上了三个女人那样同时执着于评论、散文和译诗,并如
河堤决口海水涨潮,接二连三抛出较大一批作品,形成
一股海涛拍岸雪浪飞扬之势。
——刘兆林 (著名作家,辽宁省作协名誉主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