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鲁迅传/民国大师文库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8.6
6.0折
¥
31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许寿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9837
出版时间2015-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1元
货号23836949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鲁迅传》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等,许寿裳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又作季芾,号上遂,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传记作家。曾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以官费赴日留学,入弘文学院补习日文,与鲁迅相识,结成挚友,曾编辑《浙江潮》,后转入东京高等师范读书。曾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江西省教育厅厅长、 编审等职。1946年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
著有《鲁迅年谱》、《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章炳麟传》、《俞樾传》、《中国文字学》、《李越缦(秋梦记)本文考》,以及《传记研究》、《怎样学习国语与语文》、《考试制度述要》等。
目录
上篇 亡友鲁迅印象记
小引
一 剪辫
二 屈原和鲁迅
三 杂谈名人
四 《浙江潮》撰文
五 仙台学医
六 办杂志、译小说
七 从章先生学
八 西片町住屋
九 归国在杭州教书
十 人京和北上
十一 提倡美术
十二 整理古籍和古碑
十三 看佛经
十四 笔名鲁迅
十五 杂谈著作
十六 杂谈翻译
十七 西三条胡同住屋
十八 女师大风潮
十九 三一八惨案
二十 广州同住
二十一 上海生活——前五年(一九二七——九三一)
二十二 上海生活——后五年(一九三二——一九三六)
二十三 和我的交谊
二十四 日常生活
二十五 病死
读后记
下篇 我所认识的鲁迅
我所认识的鲁迅
怀亡友鲁迅
回忆鲁迅
怀旧
鲁迅的人格和思想
鲁迅的精神
鲁迅与民族性研究
鲁迅的避难生活
关于《弟兄》
鲁迅的游戏文章
《民元前的鲁迅先生》序
《鲁迅旧体诗集》序
《鲁迅旧体诗集》跋
附录一 鲁迅古诗文的一斑
附录二 鲁迅书信·致许寿裳
附录三 作为著述家的许寿裳
附录四 鲁迅先生年谱
内容摘要
许寿裳所著的《鲁迅传》吸收了80年代最新研究成果,力图更加真实地反映鲁迅的思想与情感,痛苦与欢乐。本书不盲从现成的结论,不追随流行的观念,而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力图写出真实的鲁迅。鲁迅是一个顽强的战士,具有不屈不挠的性格,但却不是终日“横眉冷对”的无情者,他有自己的生活爱好、私人感情和家庭生活,是一
个完整的人。本书从多角度进行观照,对于传主的各个生活侧面都作了充分的描述。
精彩内容
一 剪辫一九○二年初秋,我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东京留学,初入弘文学院预备日语,鲁迅已经在那里。他在江南班,共有十余人,也正在预备日语,比我早到半年。我这一班也有十余人,名为浙江班,两班的自修室和寝室虽均是毗邻,当初却极少往来。我们二人怎样初次相见,谈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大约隔了半年之后吧,鲁迅的剪辫,是我对他的印象中要算最初的而且至今还历历如在目前的。
留学生初到,大抵留着辫子,把它散盘在囟门上,以便戴帽。尤其是那些速成班有大辫子的人,盘在头顶,使得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口里说着怪声怪气的日本话。小孩们见了,呼作“锵锵波子”。我不耐烦盘发,和同班韩强士,两个人就在到东京的头一天,把烦恼丝剪掉了。那时江南班还没有一个人剪辫的。原因之一,或许是监督——官费生每省有监督一人,名为率领学生出国,其实在东毫无事情,连言语也不通,习俗也不晓,真是官样文章——不允许吧。可笑的是江南班监督姚某,因为和一
位姓钱的女子有奸私,被邹容等五个人闯入寓中,先批他的嘴巴,后用快剪刀截去他的辫子,挂在留学生
会馆里示众,我也兴奋地跑去看过的。姚某便只得狼
狈地偷偷地回国去了。鲁迅剪辫是江南班中的第一个,大约还在姚某偷偷回国之先,这天,他剪去之后,来到我的自修室,脸上微微现着喜悦的表情。我说:“阿,壁垒一新!”他便用手摩一下自己的头顶,相对一笑。此情此景,历久如新,所以我说这是最初的,而且至今还历历如在目前的一个印象。
鲁迅对于辫子,受尽痛苦,真是深恶而痛绝之,他的著作里可以引证的地方很多,记得《呐喊》便有一篇《头发的故事》,说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晚年的《且介亭杂文》里有云:对我最初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这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却了血史,反以为全留乃是长毛,全剃好像和尚,必须剃一点,留一点,才可以算是一个正经人了。而且还要从辫子上玩出花样来;……(《病后杂谈之余》)鲁迅回国之后,照例装假辫子,也受尽侮辱,同书里有云:“不亦快哉!”——到了一千九百十一年的双十,后来绍兴也挂起白旗来,算是革命了,我觉得革命给我的好处,最大,最不能忘的是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的在街上走,再不听到什么嘲骂。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摩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终于也有了这一天了。(同上)鲁迅的那篇绝笔《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且介亭杂文末编》)有云:……假使都会上有一个拖着辫子的人,三十左右的壮年和二十上下的青年,看见了恐怕只以为珍奇,或者竟觉得有趣,但我却仍然要憎恨,愤怒,因为自己是曾经因此吃苦的人,以剪辫为一大公案的缘故。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假使当初为了保存古迹,留辫不剪,我大约是决不会这样爱它的。
看了上面所引,鲁迅在初剪辫子的时候,那种内心的喜悦,也就可以推测,无怪不知不觉地表现到脸上来了。
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