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爱需要方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爱需要方法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2.4 6.2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左辉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6415076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24243771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推荐序
 
爸爸妈妈说

小辉说让我们做父母的给她的书写序,这事儿让我们挺紧张的,又怕她写不好误导人家,又怕我们写不好有啥负面影响。
写啥呢?小辉说,写真实的,写我们家的生活就很好。她说没有我们的教育就没有今天她的这本书,所以,我们想了点儿可能对大家有帮助的生活的一些事情,都是些小事情,跟我们邻居们差不多,大家都是这么过日子的,既然女儿说这就管用,那就写这些吧。
我们家有两个女儿,老大沉稳老实,老二,也就是小辉,聪明伶俐调皮。
要说我们家有啥跟教育相关的事情,可能就是有些讲究吧,是我们一直都坚持的,我们做父母的觉得应该有的规矩。
个讲究,就是小孩从来不吃独食。一家四口都在时,吃一个苹果都要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小辉和她的姐姐从小到大已经养成习惯,从来不会自己单独一个人吃好吃的。
第二个讲究,是全家一起动手做饭前准备工作,比如择菜、洗菜什么的。除了早饭,基本其他每顿饭都一起准备。我们夫妻是双职工,下班后全家一起动手,不会因为孩子写作业就不做家务。这一点两个孩子都很让我们欣慰,她们两个都是很听话的孩子。小孩子干不了大的活儿,在一边负责剥葱啊、蒜啊,洗个菜啊,剁个姜末啊,两个人在屋里写作业,我们随时喊一声,她们就跑出来帮着干活,干完活儿再回去继续写作业。在厨房里待的时间长了,和面啊,做面条啊,包饺子啊,就都会了,也没有特别去教。每次吃完饭,我们全家都围着桌子不收拾,再聊会儿天,随便聊啥都行,社会新闻呀,新鲜故事呀,学校的事情呀,聊完了,两个孩子收拾桌子、收拾厨房。
第三个讲究,是不吵架。我们家妈妈脾气急,动不动就吼起来了,爸爸性格柔和、幽默,每次妈妈无论吼得多厉害,爸爸一句玩笑,大家一起哈哈哈,也就过去了。如果爸爸生气了,刚吼一声,妈妈立刻会变成小女人,特别温柔贤惠小心谨慎低眉顺眼,所以,我们家从来没有吵过架,更别提打架了。小辉有一次回家跟我们说:“我们同学说一家人没有不打架不吵架的,我就告诉大家,我爸妈从来不吵架啊,同学都不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家的孩子从来没见过一家人吵架是啥样的。
过去家庭条件都不好,她们姐妹两个没什么玩具,那时候大家都很穷,好在爸爸手巧,做航空模型特别在行。从小到大,从弹射模型飞机到牵引飞机,再到遥控飞机,都是爸爸的拿手绝活儿。周末,或者其他节假日,两个孩子都跟着我们一起上山,去放飞机,她们的童年就是伴着飞机长大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飞机玩多了,人就想自己上天了。小辉长大了,大学毕业后,她跑去玩滑翔伞,跟着一群人,就她一个女娃娃,跑到山顶上往下飞,当妈妈的其实都快吓死了。每次我们揪心地等着她平安回来,才能放心睡觉。不过,我们从来没有阻拦她,也从来没说过我们的担心,小辉可能一直都不知道,我们是这么担心和害怕。她从来都是眉飞色舞,兴致盎然,从小胆子就大得啥都敢尝试。我们是这么想的,让孩子自己做主,做她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父母的,是一个堡垒,孩子啥时候受伤了,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父母这里就是一个避风的、休息的地方。外面世界那么大,让她们自己去飞吧。
小辉特别喜欢小提琴,缠着我们给她买,说实在的,那个时候家庭条件都不好,也不讲究啥素质教育,没有几个家庭花这个钱让孩子去练琴,可孩子这么喜欢,自己还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我们就同意了。等琴也买来了,艺校也报名了,去学了一阵子了,她回家跟我们宣布:“这东西就当作玩玩吧,咱别当饭吃,太累了!”那时候她十岁。天知道,我们全家每天听她“踩鸡脖子”一个小时,是多大的折磨,房子那么小,躲都没地儿躲。不当饭吃,可以少踩一会儿吗?结论是不!尤其是青春期跟我们犟的时候,如泣如诉地拉琴,我们都气死了,又没办法发作,今天终于一吐为快了,哈哈哈!
这两个孩子在邻居眼里,也都是很好学上进的孩子。我们早年买电视机的时候,全楼就只有我们家有,每天晚上,我家鸽子窝里全都是人,大家吃完晚饭,都来我家看电视,两个孩子只能跑到厨房里,趴在案板上写作业。这一点让邻居们称赞不已,一屋子的人那么吵,还有好看的电视,别人家的孩子都忍不住要来看,我家两个孩子跟没听到似的,学习不会受影响。
这跟我们小时候培养的一些习惯有关系,孩子们小学的时候,我们夫妻两个商量好,孩子放学回来,准备好做饭之前的工序后,妈妈做饭,爸爸在孩子旁边看书,有问题可以解答,也让孩子有个学习的氛围。我们家不打牌,到现在爸爸都不会打扑克牌,妈妈也是在退休后,才跟老姐妹们开始玩牌。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景象、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好奇心非常强,总是缠着大人问个不休,做父母的头脑中又不具备那么丰富的知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我们买了一整套《十万个为什么》,这样既回答了孩子们的提问,也丰富了我们家长自己的知识面。每天晚饭后,我们总是陪着两个女儿顺着山间小道,两只胳膊一边拽着一个,从山底到山顶,一路走一路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和,无所不谈。后来两个女儿在学校里把我讲的这些话,又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都惊讶地问:“这些老师从来都没有讲过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女儿们自豪地回答:“我爸给我们讲的。”
经常跟孩子们在思想上保持沟通,对孩子的思想成长、知识面的开拓,都是有好处的。
小辉写的这本书中,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启发孩子们的智力,提出了很多宝贵和启发性的建议,值得年轻的家长们一读。
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一个家庭就是国家的一分子,教育虽然是由国家来统一承担,但家庭教育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品德方面,父母就是子女好的老师。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小辉能从给家长讲课的角度来讲教育,我们做父母的是很支持的。
希望大家能喜欢我女儿的这本书,更希望这本书能帮到更多年轻的父母。

左辉的父母
2016年11月于兰州
自 序
 
且行且成长

做家长公益大讲堂,是一个心愿。
2010年的时候,有个学生来找我,要为某个教育机构开家长课,我当时蛮拒绝的。我们如果为孩子做心理咨询,都需要家长跟我们签约,保证在咨询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父母自己要接受咨询,因为很多孩子的问题都与家长密不可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应该说,这样的家长,遇到这样的孩子,于是造就了这样的性格与行为方式。一个家庭如果有两个孩子,家庭环境都一样,但两个孩子的性格还是会不同,所以,不能百分之百将所有问题原因都归于父母。)然而很多父母都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当孩子的咨询到一定程度,开始好转的时候,父母自己就不肯出现了,然后过一阵子,孩子回来,原来的那些进步全都消失了。
我认为,父母自己是不肯改变的,也是不肯学习的。
但出乎意料地,这个班的父母竟然坚持下来了。跟我上了半年的课,非常努力地按照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中调整和改变。
有一位妈妈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一直都不太说话,也没啥可分享的,一直到课上到一半,她才说出,上高中的儿子已经有三年没有跟她开口说话了。家里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任何可以找寻的事件创伤线索。我教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她自己喜欢的生活兴趣,不需要花很多钱的。后来,她开始养花,每天对着花说话,养好看的,耐活的,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有一天,她说,儿子开始关注她的花了,看着花的时候会笑,好开心的样子,这个表情很多很多年都没有见过了,然后她的眼泪落了下来。
课结束的时候,他们跟我说:“左老师,您出书吧,告诉广大父母,到底要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做父母,教教大家,让大家学会真正有效能用的方法,帮帮这些纠结的父母。等您书出来了,我们帮您推。”还有父母说:“左老师,我马上退休了,我来跟着您一起干吧,我自己纠结过,痛苦过,我想用您教会的这些方法和理念去帮帮其他痛苦的父母。”
然后就有了家长公益大讲堂,我们收到了笔捐款,开始租用会场讲座。
同时,我的学生开始在北京各个区县的图书馆、社区,为家长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
而我还是觉得这种讲座辐射的人群太少了。
后来,我们开始尝试在微信群讲座,把家长公益大讲堂直接搬进了微信课堂,从2014年8月开始,每天进行家庭教育讲座。所幸的是,这种尝试很快就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家长们不再受时间的影响,当堂上课可以提问;如果当时没时间,晚上回家还可以“爬楼”听;有问题留言,还会有其他家长一起帮助回答。
后来,良方老师出现了,麦子老师出现了,唐俐俐老师出现了,很多很多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人出现了。我们有了家庭教育,有了亲子养生,有了家庭快手小菜,有了亲子教育中的夫妻关系共修。
也有更多的父母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方法和理念,愿意走入深度成长的课堂中来。
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我可以骄傲地说,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群,群里妈妈都有一项过人的本领—反省。她们未见得有多少理论,但她们学会了在时间反省自己,也学会了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不停地反省自己。
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
家长公益大讲堂是大家参与的平台,靠着大家共同的成长和维护,才有了今天的样子,才有了两年多的坚守,希望更多的父母参与,共同成长。
这本书是家长公益大讲堂两年来的讲座实录,经过了一些整理,删除了其中闲聊的、错误的部分,也做了一点修正,即兴的讲座中有些心理调整来不及讲解,所以整理文字时增加了一些说明。我尽可能地保留了讲座的原貌,试图让大家能够在简单生活般的对话中,学到能够有益于自己的方式方法。
两年多的坚守,收获了大家的信任,收获了许许多多妈妈的支持。在讲堂这个大家庭中,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守望,有疑问共同解决。非常惊喜地发现有妈妈一边学习,一边在自己开设的群中继续家庭公益答疑和讲座。一朵一朵花开,一片一片浓绿,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开始在生活中渗透一家人的心灵,将内心的反省与成长作为生活内容,大概,我们的世界,我们所处的环境,会因此而越来越美好吧。
感谢我的女儿,在我忙的时候,也依然是那么乖巧明事理,在我不讲理的时候,能够清楚地告诉我,她需要我用怎样的方式来沟通。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你们的包容和支持,永远都是我前进的重要的力量来源。
感谢良方,你是我坚定的伙伴,只一句碰杯的誓言,我们携手同行,加油!
非常感谢我的经纪人奚剑先生,为这本书的面世花费了大量心血。
感恩所有关注家长公益大讲堂,陪伴我们、支持我们,身体力行的家长朋友们!

左辉
2016年冬月



导语摘要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只有不懂如何爱的家长。
现代的父母更注重亲子关系,也更强调爱与尊重,但在真正面对孩子时,却还是会受上一辈的影响,从父母那里学习如何做父母,于是自己小时候面对的创伤,孩子仍然避免不了;或者在五花八门的育儿理论里挑花了眼,今天用这种,明天用那种,导致大人和孩子都无所适从,无比纠结。
这本书是左辉老师家长公益大讲堂的咨询实录合集,经过了一些整理,但尽可能保留了讲座的原貌,试图让家长朋友们能在简单生活般的对话中,学到有益于教育孩子、爱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不再走偏。



作者简介

左辉
心理学家,家庭成长导师
夫人学苑、学而思、坚果派等一线亲子教育平台特聘师
共青团北京青少年12355热线特聘师
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评审会评委
家长公益大讲堂创始人



目录

章 重回生活—教会孩子如何生活是好的教育

一、生活的意义
1.教育不等于报班 
2.教育困惑,源自我们不敢面对生活的困惑
3.家长改变心态,才能真正改变教育行为 
4.在接受知识之前,用心感受世界
5.教育的目的是开启心智
6.教育是在错中寻找人生的度 

二、生活对性格的影响是久远的 
1.停止对孩子的单纯夸奖
2.速曲线:人生的弯路不可避免 
3.家长要成为沃土,还是仍做岩石?
4.家长,你养育的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公 

三、性格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1.性格、能力与成绩三位一体
2.家长的爱可靠,孩子的学习就可靠
3.学习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
4.写好作文与日常表达之间的关系
附:盲目自信学数学(刘勇)

第二章 与人交往—人际关系是人生的一大课题

一、家庭关系 
1.家长爱孩子,也要爱彼此 
2.怎样让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归位 
3.家庭生活是动态的平衡 
4.爸爸把妈妈撵走了?
5.孩子的断奶问题 
6.分床问题 
7.不满意孩子的行为,要不要干涉? 
8.情绪沾染:孩子行为与家长情绪紧密相关 
9.家长要坚信:我的孩子是个好孩子 
10.与孩子相处时间太少,感情如何弥补 

二、家族关系 
1.家有婆婆带孩子
2.是妈妈,还是妈妈的妈妈?
3.我脑门上没有月亮 
4.在排便中自控 
5.内疚感控制在家庭中轮回 

三、学校关系 
1.孩子在学校受到冷遇 
2.允许孩子跟我们不一样 
3.孩子不肯去幼儿园 
4.老师对孩子为什么会不温柔 
5.孩子在学校受委屈的时候 
6.老师对青春期的影响 

第三章 环境影响—排查孩子成长环境中的“荆棘”
一、家庭环境 
1.从西式厨房说到过程管理 
2.培养刷牙的习惯 
3.孩子四岁之前,轻易不要搬家 
4.“当人太累了” 
5.父与子的青春期 

二、学校环境 
1.拒绝比顺从更重要 
2.陪你去上幼儿园 
3.孩子从自卑中崛起的力量 
4.合不上拍的教育节奏 
5.纪律与放养式教育 
6.搞不清批评与教训的孩子 
7.抗争不过就逃跑 
8.我不演坏人,我驾驭坏人 

三、其他环境 
1.不要去狼窝 
2.孩子出国不出国 

第四章 适应社会—帮孩子建立社会规则,使其自立社会

一、日常家庭礼节与规则 
1.让孩子明白规则的真正意义 
2.家庭中的日常规则制定与管理 
3.吃饭与表达愤怒的规则 
4.买东西的规则与家务劳动 
5.爱绑架与隐私权 

二、社会活动原则与规则 
1.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 
2.情窦初开背后的问题 
3.竞争带来的残酷后果 
4.尊重公共空间的秩序 

三、社会事件与文化的影响 
1.如何应对灾难事件的影响 
2.“中华好孩子”的魔咒 
3.家长双方的教育地位 
4.成人礼送什么才好 

四、关注国学文化 
1.西方教育or国学教育?适合孩子的就是好教育 
2.界限与东西方文化 
3.孝字新解
4.孝敬不同宗
5.忠恕之道与同理心 

附录

附录1 当妈是好的修行 
附录2 一位妈妈的感言



内容摘要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只有不懂如何爱的家长。
现代的父母更注重亲子关系,也更强调爱与尊重,但在真正面对孩子时,却还是会受上一辈的影响,从父母那里学习如何做父母,于是自己小时候面对的创伤,孩子仍然避免不了;或者在五花八门的育儿理论里挑花了眼,今天用这种,明天用那种,导致大人和孩子都无所适从,无比纠结。
这本书是左辉老师家长公益大讲堂的咨询实录合集,经过了一些整理,但尽可能保留了讲座的原貌,试图让家长朋友们能在简单生活般的对话中,学到有益于教育孩子、爱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不再走偏。



主编推荐

左辉
心理学家,家庭成长导师
夫人学苑、学而思、坚果派等一线亲子教育平台特聘师
共青团北京青少年12355热线特聘师
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评审会评委
家长公益大讲堂创始人



精彩内容

一、生活的意义

“妈妈,我饿了。”这是我跟女儿之间的暗号,用来提醒我们,在她和我发生争吵的时候,要立刻停下来各自反省,结束争吵。
因为我们争论争吵过无数次,终于想要解决这个状况。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需要妈妈爱的滋养”。
也就是说,争吵已经开始让孩子受伤,我沉入事情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事情本身变得不重要了,我们需要各自反省。
你看,身体吃饱是容易的,爱的饥饿感却总是很难被填饱,又那么容易被忽略。纵然我是一个还不错的心理学家,我也依然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小事件,小到女儿五年级左右,我们就已经不用了,要不是因为写这本书,我都已经干脆忘掉了。
类似的生活中的小状况其实很多很多。
我发现父母们问我的问题,大多在我的生活中都出现过,有些甚至情况一模一样。这些不过是孩子们长大过程中都需要经历的生活,正是这些一个一个或微不足道,或跌宕起伏的大小状况,构成了完整的生活图景,让整个家庭在发现、纠结、解决问题中,生活着,成长着,经历着,磨炼着。这就是生活。
家庭教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完全融入生活场景的一部分,在每顿饭里,在每晚的鼾声里,在每次的欢笑和哭泣里,也在每一场争吵和解的悲喜里。没有一个单独抽离生活的课程可以叫作家庭教育,这是父母们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当然,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面对中逐步掌握的技能。
1.教育不等于报班
案例
 

我有一个朋友,近孩子出了一点状况,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就是成绩不够理想,找我来咨询有啥好办法。
我说,唔,英语好像不理想,还可以上升。
这爹说,好,报个英语班。
我说,孩子的自我管理有点弱,需要加强。
这爹说,好,老师您看报个啥班合适?
我说,这孩子蔫蔫的没有活力。
这爹说,那去报个野外夏令营,或者军训吧?
我说,这孩子似乎跟你不说话。
这爹说,那老师您有啥班教这个?
什么时候开始的,养孩子等同于报班了?
也许有的父母不这么认为,这不算养孩子,这是教育,是要教孩子。那么,我换个问法,什么时候开始的,教育孩子等同于报班了?
怪不得,现在的孩子上各种课是生活的一大部分,除了学校课,还有课外课,周末课外课加课外班。上课已然变成生活,而生活,早被挤到犄角旮旯去了,大约只有吃饭和睡觉没办法挤走,一息尚存地留在日常安排中。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不肯跟父母沟通,那必然是家庭生活出了严重问题。出了问题不能沟通,意味着平时家庭的沟通就是有问题的。意味着父母要么强权,不听孩子意见;要么冷淡,听不到孩子的意见。一个无法在家里正常沟通的孩子会出什么问题?常见的,情绪会抑郁,这种抑郁情绪用来写作文还不错,只是调子总是灰灰的;但如果这样的孩子写出来阳光满屋的作文,那反而更要注意,因为抑郁情绪已经压抑到看不见的地方,会更加危险。
一个情绪不好的孩子学习会很好吗?很难!
不好的情绪会让人变得沉重,思维速度也会变慢,记忆力会下降,理解力也同样会下降。
我以前在一个教育机构教学生,发现很多中学生成绩不好,都是因为情绪的问题。他们进入教育机构的门时脸上还笑容灿烂的,一打开书包脸上就开始阴云密布,这还怎么学习呀?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调节孩子们的情绪了。有个女生喜欢明星,上课的时候不光在小教室里贴满了该明星的海报,还让老师戴上了明星的面具,看着顺心才有心情学。不光孩子们情绪不好,父母们也同样情绪不好,但他们能够把这些负面的情绪发泄在教育机构的老师身上,孩子们上一个小时的课,父母们的电话能追三个小时。一个教育机构的老师往往干五年左右开始换工作,因为情绪上和心理上都不能坚持太久,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心理咨询训练,却无意中进行了很多的家庭心理疏导、情绪咨询。
木桶短板理论大家都知道的,水桶里的水会从哪里漏出来?
当然是短的那块木板处。
如果一个家庭是一只木桶,孩子就是这个家庭的短板,力量弱,人小,家庭的压力就会从孩子这里呈现出来。放在木桶里,水流就是压力。一个系统的压力终会流向系统内弱的那部分,一个社会的压力终也会流向这社会小弱的群体,这是基本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可以说,本来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结果变成了家庭压力,这压力会全部压在孩子身上,变成孩子的问题。然后,变成学业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全家人容易关注的问题,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机构欣欣向荣。
总结
 
我常讲,现在的父母们,懂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心理学技术、民主思想,还有东方的儒释道思想修行文化,全部掺杂在一起,家里天天变换思想大旗,老少三代一起困惑。
吃饭想教育思想的问题;读书讲故事,想教育理念的问题;穿珠子养猫猫狗狗,也想到教育原则的问题;摔个跟头,更是要想教育规则的问题;奶奶洗碗不干净,也能想到教育传承的问题。
这本身就是问题。
为了解决问题,大家能想到的直接的方式,就是报班,这是更大的问题。
大家忘掉了生活,忘掉了为人父母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跟孩子一起生活,这些生活中的状况,要回到生活中,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一起解决。
2.教育困惑,源自我们不敢面对生活的困惑
现今很多家庭的生活,都是吃饭、睡觉、学习、上课外班、玩手机或者电脑游戏。
孩子上小学以前,忙着上亲子课,忙着上学前班,忙着认字,忙着读经,忙着练钢琴。
甚至很多家庭父母工作都很忙,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或者是保姆,一路带大。
我教过的很多中学生,晚上回家经常自己随便买点什么当晚饭,或者方便面,或者“7-11”的快餐,因为要上课外班,父母下班晚,很多孩子十点上床的时候,父母还没有回家。
有位父亲亲口跟我说,假期时自己出去学习摄影,不陪孩子,因为打算学好了这一门技术,好拍摄孩子的成长历程。我当时就忍不住笑了—孩子难不成会留在原来的时间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