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永远的厦大孩子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91
7.6折
¥
12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章慧 郑启五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58942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0元
货号23932944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收集近百篇厦大教师子女的回忆文章。文中描述生活在厦大校园的教师子女对厦大美丽校园的美好印记,还有许多关于厦大发展历史中的人物、事件的生动故事。透过这个群体的独特视角,可以更丰富读者对厦大的了解,也映射出我们国家的巨大变迁。
目录
第一章 童年时光·东澳
“厦大孩子”的“味道”
别迟疑莫犹豫
——寄语儿时厦大孩子的同学玩伴和邻居
童言无忌——我的童年回忆
故乡的雨——回乡散记
两岸炮火中长大的厦大孩子
羊尾巴的快乐幼儿园
鼓浪屿沙滩上的童年
儿时趣事——当了一回“贼”
儿时的宠物
“8·23”台风与二哥的矿石收音机
看电影咯
坐在船头的武装部胖叔叔
半圆池,我们的乐园
儿童时期的回忆
追忆在国光三的少年玩趣时光
南普陀寺和东澳小学
一本日记
楚河汉界
缅怀恩师吴秀英
勇敢的小同学
一方阳光——我的小学时代
东澳小学漫忆
往事如烟
我的乒乓球启蒙地——东澳小学
东澳小学二三事
学习小组
让我爱恨交织的东澳小学
忍辱坚强的厦大孩子
童年小伙伴
那是我的1965年
从孩提趣事走过来的情谊
亚池和阿文
我是厦大孩子,我骄傲
第二章 岁月·历程
不是峥嵘的岁月——养病中的回忆
难忘的厦大海滨浴场
——忆“狗崽子”游泳队的兄弟姐妹
快乐的救生员
“爱泳”岁月永难忘
“海子”们的“甲板”
大年初一“自骑游”
我们的“长征”
逃难上海的历程
忆往事
侨中二三事
下放武平
难忘的知青岁月
心灵深处的墓碑
舌尖上的知青
插队漫忆
关于“四天变成四小时的天方夜谭”的对话
我的青春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记东澳小学文艺宣传队
趣谈做饭——炒酸菜
希望的田野
——忆1977年高考及我的知青农场
英村“厦大知青点”的往事追忆
同学情’
在厦大工作的日子
改革开放圆了我们的大学梦
我的大学我的班
我的洋老师吴玛丽
我的大学梦
我的厦大化学系1977级无机班
一朵欢乐的小浪花
走向海水游泳池
蓝天上的“特效药”
我曾在课堂讲故事
一场特殊的乒乓球赛
我们结业了
厦门一中百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的故事
重见光明在厦门
厦大孩子的骄傲
太多的巧合欢聚一堂
发现“浓度效应”的故事
第三章 我的父亲母亲
情思绵绵忆父亲
点点滴滴记心头
——写在父亲卢嘉锡逝世两周年
他把自己交给了厦大
追寻母亲菜的味道
怀念我的父亲张玉麟
用“心”写回忆
——关于《怀念我的父亲张玉麟》的
两份邮件
我的爸爸陈启英
一封被焚烧的信
引我思绪的一份入学证
书生革命自彷徨
莫让往事尽成灰
严师慈父郑道传
母亲的故事
右派的儿子
陈兆璋老师的一封信
家传的老钟
相依为命的追忆
父亲的万年青
母亲的聚宝箱
永远的思念
绵绵无尽的思念——忆父亲李金培
我与父亲的故事
父亲最后的手稿
回乡过年
一本英文小字典
诚实善良于点滴之中
——记一个平凡厦大人的家庭
父辈、我、厦大孩子
南下,南下——记我的父亲母亲
回家乡忆妈妈
忆芮鹤九应锦襄伉俪
潘家的风范
父亲晚年的挚友
郑伯母的中秋礼物
1963年的厦大历史系女教师
第四章 厦大——我的家
大南之思东澳之情
芙蓉园里度春秋
国光楼和龙眼树二三事
国光楼,我回来了!
少时的国光三
永远的国光楼
厦大生活十年琐忆
厦大处处是我家
梦回老敬贤
食物与厨艺——大桥头蜗居的柴米油盐
爸爸的老照片
厦大校门有几多?
老厦大女生宿舍的隐秘
曾经的“红卫四”
快乐丰庭三
我们家姐弟名字的故事
讨海的全家福
阿姨
小和尚与南普陀小卖部引出的记忆
老照片与厦大往事
防空洞和情人谷
新年时节话归雁
厦大理发店和小陈师傅
修鞋的阿伯叫老谢
那年“风台”吓煞人
天堂的路只有一步——悼念琨章
难忘昔日厦大仨老人
渐行渐远的背影
第五章 厦大孩子再聚首
厦大孩子第一次聚会
——厦大幼儿园60周年(1952年]
月一2012年1月)园庆
厦大孩子第二次聚会
——2012年(龙年)正月初五园友相聚
五缘湾
厦大孩子第三次聚会
(2012年3月23日逸夫楼建南厅)
厦大孩子第四次聚会
(2013年2月14日)
厦大孩子第五次聚会
——我们是永远的厦大孩子
(2014年2月16日)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收集近百篇厦大教师子女的回忆文章。文中描述生活在厦大校园的教师子女对厦大美丽校园的美好印记,还有许多关于厦大发展历史中的人物、事件的生动故事。透过这个群体的独特视角,可以更丰富读者对厦大的了解,也映射出我们国家的巨大变迁。
精彩内容
第一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过去了。今天我已完全想不起那些本地孩子的姓名和相貌,但他们是那么友善、懂事,让我这个城里的孩子看到、听到那么多从不知道、从未经历过的事,件件往事至今仍记心中。
从“养正”小学到“东澳”小学随着朝鲜战争僵持在三八线上,台湾海峡形势有所缓和。1952年春天,厦门大学理、工学院师生迁回厦门。我们家搬进厦大校区大南新村4号楼下,我也
转学进入南普陀寺办的“厦门市私立养正小学”。当时我已读完三册,该升四册了。可是妈妈说:你年纪太小,身体又差,再说原来没读过二册,还是回头读二册吧,轻松点,也好养身体。于是我“掉”了一年,进二册读书。
这时国家开始规范基础教育,学年统一由秋季开
始,一册、二册正名为一上、一下,并根据条件逐渐将私立学校改为公立。我在龙岩开始进的是春季班,后来因为跳班变成秋季班。否则到厦门后也要经过“跳班”或“降班”,才能变成秋季班。
开学后没多久,养正小学改成公立。当时厦门大学还属市郊,周边有东边社、顶澳仔、下澳仔等几个村庄,所以学校更名“厦门市公立东澳小学”,但“私立养正小学”的公章还沿用了一年。东澳小学的学生基本上是厦大子弟和几个村子的农村孩子,虽然有些差别,但相互之间没有什么隔阂,更不说有的同学家里既有村里农民又有厦大职工。
一年后,学校开始建立少先队组织。在当时,这是一件大事。学校也办得很谨慎、隆重。要自己申请,经过批准后张榜公布,然后再举行人队仪式。那时正是初夏,天气已经很热。还没等到入队仪式,一位已被批准入队的下澳仔同学午间下池塘游泳不幸溺亡。全校一下炸了锅,不少同学对着红榜上这个同学的名字指指点点,学校也就此强调夏季游泳一定要注意安全。
1953年秋升人三年级不久,我得了“百日咳”,每天咳嗽不止,又怕传染给其他同学,足足一个多月没去上学。那时常有人拉网捕鸟来厦大宿舍区卖。妈妈根据治百日咳的偏方,几次买来麻雀,加上不知什
么药材炖汤给我喝。要说今天捕杀野生鸟类是犯法的,可那是六十年前的事了,也只能引以为戒吧。1954年春,我虽然百日咳已经好了,但仍体弱,妈妈让我休学。我就此离开了共同学习过两年的这个班。
暂住梧桐埕1954年秋,三弟象乾快满七周岁,报名上学。入学前体检,检查视力时,我好奇地在旁边看了一下,觉得最下面几行看不清,以为大家都如此,也没当回事。两年后发现眼睛近视,回想起来,才知道自己的视力早已开始明显下降了。我也要复学了。妈妈说,你没有读过三下,反正年纪还小,重读一遍三上吧。
于是我再“留”一年,自此我的小学班级才固定下来。
刚开学没几天,9月3日,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史称“九三”炮轰金门(台湾称之“第一次台海危机”,有人把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当成“第一次台海危机”,那是搞错了历史)。金门国民党军也多次向厦门打炮。厦大处在金门大炮射程之内,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部分厦大家属疏散到福建内地,有的则迁到离前沿稍远的市区。我的姑婆(父亲的姑姑,也就是厦大原副总务长方虞田——我叫他“阿虞叔”——的母亲)住在城里的“梧桐埕”,母亲带着我和弟妹们暂住到她家,父亲还住学校里,几天回来一次看看我们。这样,我又暂时告别了才相处不到十天的班上同学。
妈妈开始为我和三弟转学的事奔忙。梧桐埕附近有一所著名的老校民立小学,妈妈去跟他们一谈,他们二话没说就同意接收三弟入学,但因为三年级满员,我进不了。妈妈又去找不远处另一所定安小学,他们答应收我。关于学费问题,我和三弟在东澳小学报名时已交过学费,可民立和定安当时都还是私立学校,一是学费比公立学校贵,二是收费渠道也不一样。
妈妈又去谈了几次,最后两个学校都答应只要补交私
立与公立学校学费的差价就行。我们兄弟两人的转学问题算是谈妥了。
妈妈为安顿全家和我们转学之事内外奔忙。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离开了熟悉的厦大小伙伴,新街坊的孩子一个都不认识,姑婆家的表兄弟姐妹也都上学了,我不愿待在家里,就自己一个人往外跑。梧桐埕巷子口有一家小人书摊,一分钱(当时是旧币一百块)可以租一本坐着看。我就天天去那里看小人书,往往天快黑了,大人来叫吃饭才回家。
P10-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