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苏雪林自述自画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5.8
4.8折
¥
33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苏雪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20595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3元
货号23388260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民国才女苏雪林的散文,文辞美妙,色泽鲜丽,颇多理趣。她还擅长绘画,喜爱画山水,尤其爱画故乡黄山。她的画清逸高妙,气势壮阔。画论也颇有见地,对改良中国传统文人画提出许多独到见解。本书收入苏雪林讲述自己生活行迹和绘画品画心迹的散文共20余篇,并收入她各个时期的照片十余帧及画作36幅,以让读者了解这位颇有个性的女作家、女学者、女画家。
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7年生于浙江瑞安,祖籍安徽太平县。1921年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学院,先攻西方文学,后学绘画艺术。1925年回国,任教于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1950年再赴法国,去搜集关于楚辞的研究资料。1952年回国,定居台湾,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台南成功大学。1999年去世。她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剧、文艺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成绩卓著。小说、散文合集《绿天》和自传体小说《棘心》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目录
引 言 蝶舞天涯 一生为文
回首故园
故乡的新年
我的父亲
母亲
怀念姊妹家庭
灌园生活的回忆
家
林琴南先生
忆武汉大学图书馆
我的书
人生四季
儿时影事
童年琐忆
青春
中年
当我老了的时候
老年
画林点染
山窗读画记
黄海游踪
我与国画
看了潘玉良女士绘画展以后
记画家孙多慈女士
孙多慈女士的史迹画与历史人物画
储辉月女士的画
悼念一位纯真的艺术家方君璧
谈新派油画兼评朱德群画展
内容摘要
民国才女苏雪林的散文,文辞美妙,色泽鲜丽,颇多理趣。她还擅长绘画,喜爱画山水,尤其爱画故乡黄山。她的画清逸高妙,气势壮阔。画论也颇有见地,对改良中国传统文人画提出许多独到见解。本书收入苏雪林讲述自己生活行迹和绘画品画心迹的散文共20余篇,并收入她各个时期的照片十余帧及画作36幅,以让读者了解这位颇有个性的女作家、女学者、女画家。
主编推荐
苏雪林,1897年生于浙江瑞安,祖籍安徽太平县。1921年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学院,先攻西方文学,后学绘画艺术。1925年回国,任教于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1950年再赴法国,去搜集关于楚辞的研究资料。1952年回国,定居台湾,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台南成功大学。1999年去世。她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剧、文艺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成绩卓著。小说、散文合集《绿天》和自传体小说《棘心》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精彩内容
儿时影事
我的籍贯虽是安徽省太平县,但出生于浙江,直到光复后三年才回岭下故乡。所以我也算是半个浙江人。
我的祖父初捐县丞便分发在浙江,因为他办事干练又因某种机会,立了功(大概是捕获了一批江洋大盗),很快便由县丞署县令的缺,不久又实授了。我是在祖父署瑞安县县丞衙门里出世的,所以幼时小名“瑞奴”。旧时代的女性多以奴名。晋代王羲之家里女儿皆称什么奴,世俗则有如“金玉奴”之类,倒也没有什么奴隶的意思,不过是由江浙一带妇女的人称的称谓而来。小说常言妇女自称为“奴家”与“侬家”相等。惟“侬”字入了诗词便雅,奴字未入,或入而不大普通,便俗。我长大后讨厌这个“奴”字,自己改为“瑞庐”,可是“庐”呀,“楼”呀,“轩”呀,“馆”呀,又是男士的专利,没有我们女士的份,名字虽然改了,仍然无法用出。幸而家中长辈呼唤我时一直用“小妹”二字,后来改为“小梅”,便算我的学名。一直用到民国八年升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才将“小”字丢掉,成为“苏梅”,民国十四年自法国返国,又以字为名,“苏雪林”三字便一直用到如今了。
祖父由县丞改署的县令缺是浙江兰溪。我出世仅数月便随家到了这个县份。母亲说我自幼聪明,知识开得很早。当我仅四个多月大,睡在摇篮里,母亲伏在篮边,逗我说笑,我便手舞足蹈,咿唔嬉笑不绝。她起身离去,便立刻大哭起来。她有意试验我,离开摇篮时,故意面对着我向后一步一步倒退,我的眼睛也一转一转跟着她,当她的身影消失于门外之际,我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了。她在门外喊我一声,我的哭声便戛然而止,止得那么快,像人急口吞水,吞得要打噎。她赶紧跑回,安慰我一番,哄着我睡熟,才得离去。这是屡试不爽的。所以母亲以后对人家谈起这事,常怜爱地摩抚着我,说“我这个女儿天性厚,那么小,便知道恋娘。”
未及周岁,又得到一个印象。那个印象至今尚铭刻我脑中,鲜明如昨。大概有一晚署中张灯演剧,一个女仆抱着我坐在帘前观看。看了很久,我饿了,索乳,不得,大哭不已。那女仆贪看戏,不肯离开戏场,只拍着我,哄着我,叫我看台上的热闹,企图转移我的注意。我转头见戏台上有一个矮矮的男人,头上顶着一盏亮荧荧的小灯,在台上盘旋地走着,边走边唱。我觉得很好玩,果然暂时止哭,可是究因饿得慌,又大哭起来了,并且把我小头向那女仆怀里乱钻,小手又去乱扯她的襟纽。那女仆气极,拧了我两下,我当然哭得更凶了。她没法,只好喃喃地骂着,把我抱回“上房”(县署女眷所居之地),交给我母亲了事。
我稍长后,常提起那晚的事,大人们都不信,说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懂得什么,而且也不会有这样的记性。不过那个女仆却替我证明属实(那女仆在我家工作四五十年,后老死于我们太平故乡)。演的戏究竟是什么,到今还是不知,有人替我推敲,说是“十八怕老婆”,因为顶灯也是怕老婆的故事一端。又有人说恐怕那是“武松杀嫂”,顶着小灯的矮男人,是在他兄弟梦里出现诉冤的武大郎的阴魂,小灯代表鬼火。我现在想来,当以前者为是。盖衙署演戏是为了皇帝的诞日(当时叫做万寿节),每年逢此节日,全国各机关都张灯结彩,抓戏子来演几天的半义务戏,以示庆祝。鬼魂出现一类的戏,阴森可怖。那样喜庆之日,怎敢上演呢?
我今日追叙这个故事,一切详细情节当然不免要根据大人口述而稍稍为之补足。当时我所能真正记得的仅有两件:其一是我因饿极索乳疯狂般的号哭,其二是台上顶灯唱戏的男人。
祖父署兰溪县令为期颇短,未及一年便调到金华,署的是实缺,三年任满,又调回兰溪,那时我已四岁多了。当我走到上房的廊下时,忽然怔住了,觉得这个地方好生熟悉,好像从前曾到过的一般。不过我究竟太小,想了一阵,始终想不出什么道理,也不知去问大人,不久也就混忘了。现在回忆儿时事,对那走廊“似曾相识”的印象尚十分新鲜。古人著作里常有能记前生事者,譬如苏东坡便说他前世是某山某寺僧,因他游某寺,景物历历,恍然如曾经历。其实这种事例,心理学有所谓“残影”的解释,不然,便是东坡也像我一样,儿时曾游某寺吧。
媒体评论
苏绿漪(雪林)是女性作家中*秀的散文作者,至少,在现代女性作家的比较上,我们可以这样说。
阿英(现代作家、文学理论家)
苏雪林的画超逸出尘,真可视作文人画的代表。
章君谷(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历史小说作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