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美丽的遗产:柯岩画传(精)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56.7
5.4折
¥
29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胡笳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68377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0元
货号23381158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柯岩是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著名诗人、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不仅用诗歌,还奋力用文学及时报告生活行进的轨迹,从报告文学《癌症≠死亡》向人们讲述生命传奇,到她留给这个世界的厚重的作品和深切的怀念与史同在……
这本浓缩了著名作家柯岩一生的图文书,能让读者看到新中国培养的代作家的风采与奉献精神。
作者简介
姓 名:胡笳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2年
民 族: 汉族
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系。历任成都音乐舞剧院创作员,《青年作家》月刊诗歌编辑组长,《走向世界》副总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研究室主任,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第三届理事及第四、五届主席团委员。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目录
留下珍贵的镜头 把历史告诉未来——摄自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组图像
家庭?童年 对其文学人生有过「很大影响」的一双背影
一朵飘向云南的云和《六十年后的作业》牵动的少年情怀
有关《我的同窗》的自述及同窗对柯岩学生时代的回忆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青春靓影
柯岩自述:初到北京 也曾有过闹情绪的日子
生活第一课:天天浸泡在血与泪里的工作
穿行在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 开始为人民写作的文学生涯
柯岩自述:独幕剧——我的第一个作品
因戏相识 因爱结缘 牵手在共和国建立之初的诗坛伉俪
贺敬之镜头中的小柯
她在一九五五年宣称:什么时候也不会撤销对贺敬之的信任
在诗界春华初露的一段佳话
柯岩的成名作——《儿童诗三首》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幸福生活
李希凡:我一家三代人都是柯岩儿童诗的「粉丝」
《诗刊》第一任主编 诗人臧克家:柯岩的儿童诗 读一首受一次爱的感染
文学生涯的转折点——从「儿艺」开始专门为儿童写作
《「小兵」的故事》呈现儿童诗创作高峰期
一九五七 一串眼泪付出的代价
忘了和没忘的另两页悲情记忆
在变丑为美的神圣工作中寻找新灵感
一九五八 爱的琴弦弹响在儿童剧舞台
创作最最离不开的两粒字:生活
被雷锋事迹感动的将军召来了三位诗人
她的诗 追忆一九六三年一次万里壮行
「文革」中的柯岩一时传为美谈的那些事(一九六六——一九六七)
连造反派对她也无可奈何(一九六六年)
「自己解放自己」的正义之举(一九六七年年初)
一身凛然之气再次震撼文联大楼(一九六七年年尾)
痛抒至情 唱出时代最强音的《 周总理,你在哪里》
「这篇文章里面有文采的地方是属于柯岩的」
美的追求者 梦在春天起航
夏天 柯岩与《追赶太阳的人》
不仅用诗歌 还奋力用文学及时报告生活行进的轨迹
你是在唱着 哭着 叫着:前进 前进啊
出任《诗刊》副主编 自又是抛家别子 风风火火起来
事过之后 「同志姐」绝不再提的一件诗坛旧事
诗坛一段抹不去的记忆——青春诗会
推动青年诗人成长的集体亮相
留在青春诗会自述中的一抹苦涩
访日归来 礼物捎给心中牵挂的人
访德途中 她想寄回北京的是一篇「梦话」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出国访问纪念照
为卜镝的画她写了一百多首诗
《寻找回来的世界》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国的儿童艺术宫殿是这样建成的
「小迷糊」阿姨——「醒着的作家」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红装照
柯岩是一团火
从一身玫瑰红解读一场风雨——兼及对「重庆诗会」的追述
从《癌症 死亡》到《CA俱乐部》
和诗人一起听歌在癌症病区
报告文学《癌症 死亡》向人们讲述生命传奇
它让作家懂得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人民需要的
《CA俱乐部》赢得的殊荣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得到的
为柯岩 几百人同一天感受心惊肉跳
《和「巨人」对话》——一本「蹲」在孩子们中间写成的奇书
「对革命 对人生 无法朦胧」——柯岩自述在大学讲台上的一些事儿
在某高校讲台上 自报家门:「柯岩是哪个流派?」
被人明知故问:「您是共产党员吗?」我总是郑重回答「是」
在北方某高校讲台上:年轻的朋友 咱们一起学习吧
电视系列剧《红蜻蜓》组照
她的读者群有很大的一块是属于橄榄绿
当作家听见「救救我们」的呼唤时
访问北美归来 带回《他乡明月》
收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北美行剪影
珍藏在柯岩私人相册中的亲情 友情 师生情
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互相仰慕 互相欣赏
「留言」「遗书」及九十年代有关亲情的深层记忆
一九六六年 柯岩亲笔书赠女儿留言
柯岩一九九四年一月六日手术前留给孩子也留给老伴的 「遗书」
抗衡历史虚无主义负面思潮的一次努力
情歌晚唱「不老美人松」
最后一部书和最后一封信
最后一部书:愿意永久珍藏并与孩子和朋友们分享的厚重之书
柯岩致胡笳:《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散文选》付印前的一封信
生前见报的最后一张新闻照片和照片新闻
《写在小柯灵前》贺敬之原稿影印
美丽的遗产——柯岩作品研究 遗作整理出版
内容摘要
柯岩是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著名诗人、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不仅用诗歌,还奋力用文学及时报告生活行进的轨迹,从报告文学《癌症≠死亡》向人们讲述生命传奇,到她留给这个世界的厚重的作品和深切的怀念与史同在……
这本浓缩了著名作家柯岩一生的图文书,能让读者看到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家的风采与奉献精神。
主编推荐
姓 名:胡笳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2年
民 族: 汉族
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系。历任成都音乐舞剧院创作员,《青年作家》月刊诗歌编辑组长,《走向世界》副总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研究室主任,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第三届理事及第四、五届主席团委员。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精彩内容
柯岩原姓冯,名恺。1929年7月14日出生于中原交通枢纽郑州。铁路职工老冯家二妹子出生的年代,比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继而发生帝国主义势力及封建军阀血腥镇压惨案的1923年,晚六年;比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拉锯在郑州、漯河、商丘一带主战场的1931年,早两年时间。同年的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前是二七大罢工、军阀混战,后是九一八事变,铁蹄入侵,柯岩传奇的人生,在动荡的年代写出了开篇。
柯岩祖籍为广东南海。满族。据《我的文学之路》一文(2007)记述:“祖父是清朝的一个小官,本来家里生活条件应该很好,但我父亲因为婚姻问题和家里决裂了。”柯岩用这样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浪漫情节,就把从小就有反抗性格的父亲唤醒在纸上了。柯岩的叔叔、姑姑都受过很好的教育,上大学、留学什么的,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少的。而被赶出家门的父亲念完中学便无法继续念书了,到铁路上就业,从给人家抄抄写写的工作干起,慢慢从技术员升为帮工程师(相当于现在的助理工程师)、副工程师,直到中年以后才转成工程师,并在“交大”上函授,取得了函授文凭。按现在的说法,柯爸爸是一个靠勤奋、刻苦,自学成才的知识分子。他酷爱读书,喜欢文学,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一点点钱,往往都买了文学书籍。他爱才,崇拜知识,爱陆游的诗词,更尊崇他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他从来都鄙弃那些祸国殃民的豪门权贵,经常满腹牢骚地用愤懑的口吻嘲讽或谩骂那些不学无术、靠吹牛拍马往上爬的大小官吏。一个在心情纠结时,就在家里大声朗诵“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愤青”。
“不知是不是受‘五四’思潮的影响,他业余曾写小说和翻译文学作品。”爸爸的法文是自学的。翻译了一些今天看起来没有多大文学价值的,法国当时风靡一时的樊德摩斯侦探小说。今天看起来虽然没有多大文学价值,但它反映了法国当年的社会和黑社会,非常有可读性。他文笔优美的译文,是留在柯岩童年时光里很吸引人的一幕,却远远没有“写作是很神圣的事”这一从小被灌输的观念深入记忆。
柯岩曾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描绘过对其文学人生有过“很大影响”的一双背影——上世纪三十年代,她父亲母亲的背影:
“……(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可只要他在家,晚饭后默默地把房门一关,妈妈就如临大敌似的制止我们说话……一人动静稍微大一点,哪怕是喘气粗了点儿,或是偶然笑出一声,都会受到妈妈的责备:‘不知道爸爸在写东西吗?’
“你说吓人不吓人!
“由于时局动乱,很快就开始抗日战争,公教人员生活日更艰难,也由于父亲的个性太强,专反顶头上司,他不时处在失业状态,终日要为全家的生计奔波,不得不放弃了写作。但妈妈省吃俭用,也要把他的那些作品精装成册,后来逃难时除了随身衣物,什么都丢得精光时,这些厚厚的黑皮精装书却一路被珍藏在妈妈随身的包裹里。
“你说神圣不神圣?
“父亲没有成为作家,但对写作的这种神圣感却给幼小的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坎坷的生活道路,他对当时社会的满怀悲愤,加上他的审美需求,使他无限喜爱和尊崇陆放翁(宋代大诗人)。他并没有教过我们姐妹背诗,像妈妈曾经做过的那样。但至今只要一想起小时候偶然深夜醒来,看见父母对坐桌前,一灯如豆。父亲一边喝酒,一边慷慨激昂地背诵陆游的诗句,妈妈泪眼盈盈如醉如痴地看着他听着他,”于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及《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那些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诗词,“就自然而然地流入我的心里。那氛围,那情景,是不能不深深镂刻在一个孩子的心底的”。
从摄于三十年代那张黑白照片上看,柯岩的面容基本是复制了她母亲一脸的聪明、美丽。柯岩的母亲上过中学,外祖父是个“县太爷”,祖父的官大些,但他在后来政治上不得意就弃政从商了。柯岩的父母因自由恋爱而被赶出家门。父母组成的新家庭不崇拜权势,而是崇拜知识、崇拜才能。母亲虽然只是粗通文字但却是一个具有天生艺术感的女子,渴望知识,梦想美好的未来,当她的热情和追求不断受到艰难的生计打压之后,除了偶尔背诵一些唐诗、宋词借以抒发情怀之外,就是把终生未竟之志寄托在儿女身上,经常对他们讲述各种她所尊崇的仁人志士、忠孝仁义的故事,盼望他们能奋发向上,学有专长。家庭经济困难,家里孩子多,也经常闹得不愉快。闹得不愉快的时候,因为父亲是养家糊口的人,他可以发脾气,母亲就得忍气吞声。所以母亲主张妇女独立,“认为像我姑姑、表姑那样活着才有意思”。(柯岩的姑姑是:北京老协和医院的眼科大夫,叫冯惠禧。1977年发表了鲁迅给冯惠禧大夫的诗,就是她,年轻时在协和医院,是一个很有名的眼科大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