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由张晓风*的《你还没有爱过(精)》初版于1981 年,当时张晓风已经成名十五年,余光中为此书所作序言已成为经典之评,奠定了张晓风“亦秀亦豪的健笔”这一不坠名声:“即使在婉约的时候也带一点刚劲。”书中所收散文,过个数是写人物,有苍苍茫茫的感性,经灵性和知性的提升之后,境界*高,被誉为腕挟风雷、清空自在的台湾“第三代散文”代表作。
作者简介
张晓风,享誉华语世界的古典文学学者、散文家、戏剧家、评论家。被台湾地区地区的批评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曾为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学的教科书。
目录
同是今春看花人(新版总序)
一本书,能不能像一块琥珀呢?(2007年版代序)
亦秀亦豪的健笔
同时篇
半局
我听到你唱了
看松
大音
孤意与深情
她曾教过我
找个更高大的对手
蜗牛女孩
同地篇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益民寮的故事
承受线晨曦的
那部车子
新灯旧灯
同气篇
你还没有爱过
大型家家酒
跋
内容摘要
由张晓风*的《你还没有爱过(精)》初版于1981
年,当时张晓风已经成名十五年,余光中为此书所作序言已成为经典之评,奠定了张晓风“亦秀亦豪的健笔”这一不坠名声:“即使在婉约的时候也带一点刚劲。”书中所收散文,过个数是写人物,有苍苍茫茫的感性,经灵性和知性的提升之后,境界*高,被誉为腕挟风雷、清空自在的台湾“第三代散文”代表作。
精彩内容
这一句话写的是日军投降,但是那跳接的意象,那武断而迅疾的句法,却是现代诗的作风。换了第二代的散文家,大半不会这么写的。
张晓风的一枝健笔纵横于近二十年来的文坛,先是以散文成名,继而转向小说,不久又在戏剧界激起壮阔的波澜,近年她的笔锋又收回散文的领域,而更见变化多姿。她在散文创作上的发展,正显示一位年轻作家如何摆脱了早期新文学的束缚,如何锻炼了自己的风格,而卓然成为第三代的名家。早在十三年前,我已在《我们需要几本书》一文中指出:“至少有三个因素使早期的晓风不能进入现代:中文系的教育,女作家的传统,五四新文学的余风。我不是说,凡出身中文系、身为女作家,且承受五四余泽的人,一定进不了现代的潮流。我只是说,上述的三个背景,在普通的情形下,任具一项,都足以阻碍现代化的倾向。晓风三者兼备,竟能像跳栏选手一样,——越过,且奔向坦坦的现代大道,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十三年后回顾晓风在散文上的成就,比起当日来,自又丰收得多,再度综览她这方面的作品,欣赏之余,可以归纳出如下的几个特色:,晓风成名是一九六。年代的中期,那时正是台湾文坛西化的高潮,她的作品却能够免于一般西化的时尚,既不乱叹人生的虚无,也不沉溺文字的晦涩。第二,她出身于中文系,却不自囿于所谓“旧文学”,写起文章来,既少恆钉其表的四字成语或经典名言,也无以退为进以酸为雅的谦虚作态。相反地,她对于西方文学颇留意吸收,在剧本的创作上尤其如此。读她的散文,实在看不出是昧于西洋文学的作家所写。第三,她是女作家,却能够摆脱许多女作家,尤其是一些散文女作家常有的那种闺秀气,其实从《十月的阳光》起,她的散文往往倒有一股勃然不磨的英伟之气。她的文笔原就无意于妩媚,更不可能走向纤弱,相反地,她的文气之旺,笔锋之健,转折之快,比起一些阳刚型的男作家来,也毫不减色。第四,一般的所谓散文家,无论性别为何,笔下的题材常有日趋狭窄之病,不是耽于山水之写景,就是囿于家事之琐细,旧闻之陈腐,酬酢之空虚,旅游之肤浅,久之也就难以为继。晓风的散文近年在题材上颇见拓展,近将出版的《你还没有爱过》一书可以印证她的精神领域如何开阔。在风格上,晓风能用知性来提升感性,在视野上,她能把小我拓展到大我,仍能成为有份量有地位的一流散文家。
《你还没有爱过》里面的十五篇散文,至少有八篇半是写人物——《承受线晨曦的》只能算是半篇。这些人物,有的是文化界已故的前辈,像洪陆东、俞大纲、李曼瑰、史惟亮;有的是曾与晓风协力促进剧运的青年同伴,像姚立含、黄以功;更有像温梅桂那样奋斗自立的泰雅尔族山胞。后面的三个人物写得比较详尽,但也不是正式的传记。前面的四个名人则见首而不见尾,天矫云间,出没无常,只是一些生动的印象集锦。而无论是速写或详叙,这些人物在晓风的笔下,都显得亲切而自然,往往只要几下勾勒,颊上三毫已见。晓风的笔触,无论是写景、状物、对话或叙事,都是快攻的经济手法,务必在数招之内见功,很少细针密线的工笔。所以她的段落较短,分段较多,事件和情调的发展爽利无碍,和我一般散文的长段大阵,颇不相同。晓风的文笔还有一项能耐,便是雅俗、文白、巧拙之间的分寸,能依主题的需要而调整,例如写青宿洪陆东时的老练,便有别于《蜗牛女孩》的坦率天真。
几篇写人物的散文之中,我认为味道浓笔意醇的,是《半局》和《看松》。这两篇当然不是传记,而是作者一鳞半爪的切身感受和亲眼印象,却安排得恰到好处,真有“传神”之功。也许晓风和文中的两位人物——一位是她的系主任,一位是同事——相知较深,所以往事历历,随手拈来,皆成妙谛,比起其他人物的写照来,更见突出。我认为这种散闻轶事串成的人物剪影,形象生动,意味隽永,是介于《史记》列传和《世说新语》之间的笔法,希望晓风以后多加发挥。尤其是《半局》一篇,墨饱笔酣,六干字一气呵成,其中人物杜公的意态呼之欲出,不但是晓风个人的杰作,也是近年来散文的妙品。我甚至认为,《半局》的老到恣肆之处,鲁迅也不过如此。
P13-P15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