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 舒乙
我写序已经不少了,少数是为自己,大多数是给别人;对后者我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 一定坚持自己写,从不用别人代笔的,按说,这是常识,但现如今,代笔似已司空见惯。说穿了,不外是借个名,可叹的是,被别人借名的人并不怎么珍惜自己的名。二、 为了实现头一条,一定坚持自己把作品看完,不肯瞎说和乱说。 为《一年》写序,带有点偶然性,因为我完全不认识这位作者,纯属是崔明芬女士间接给我搅的活。崔明芬是个老舍研究者,已认识多年。前些年,崔女士在美国教书,在国内北师大念博士,因论文题目是有关老舍先生的,曾要求我做指导。成功答辩之后她到澳门去教书,仍然和我保持联系。崔明芬给我来信,说有一位女作家写了一部小说。小说在网上连载后反映不错,想正式出版。崔明芬出面替女作家要求我为它写个序。之所以想到我,是因为在47年前小说作者的父亲朱学超曾和老舍先生有过一段故事。那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正在上演老舍先生的话剧《神拳》,引起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朱学超的写作兴趣。他将自己写成的话剧习作《义和团》手稿拿给老舍先生求教。老舍先生在家中热情接待了这位年轻学生,鼓励了他,并真诚地告诉他应该怎样深入生活,怎样积累资料,怎样加强自己的写作基本功,并勉励他要不断地修改,连说了七个“改”字。后来朱学超写了一篇文章《一面之师——忆老舍先生》记述这个事。 《一年》的作者叫朱佳,正是朱学超先生的女儿。也是因为有上世纪她父亲和老舍先生的一面之缘,让她想到了我。遂引出通过崔明芬要我写序的事来。也算是有缘吧。 对这部小说,印象是读得下去,好看。 我从来都认为,好看是评价一部作品的起码的要求。好看,首先是写作技巧问题,要编得有趣,文字有味,耐看,读起来不忍放下;相比之下,内容是比较次要的,因为毕竟文学不是社论,不是报告,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手段。文学要感动人。感动之余,让读者去领会一点什么特别的东西,文学的艺术性是它的重要的特质。 《一年》就属于好看的一类作品。好看,已经成功了一半。我读《一年》就觉得这部小说能吸引我,可以一口气读下去。 《一年》是双线结构,一条是公司,另一条是网吧。小说有两根线就便于编织,穿插跳荡,能织出花样翻新的绚丽衣裳来。 《一年》里充满了爱情故事,有爱、有情,有欲、有性,但作者说到性总是点到为止,很干净,不走淫秽的路。 《一年》的内容,里面的事情,说实话,距我相当远。《一年》的作者朱佳很年轻,是个年轻的职业女性,和我这样年纪的人相比,在知识结构上,在人际圈子上,在人生经历上,在兴趣和志向上,客观上存在着巨大差别。也正因为此,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这本小说,从中了解了不少我不熟悉的人物、事情和知识,我觉得很有意思。换句话说,这是一部时代性很鲜明的小说。即便是和朱佳同年龄的读者读起来,我相信也会备感亲切,因为熟悉而亲切,因为亲切生出好感来。 比如说,上网这件事在年轻人身上究竟能占何等重要的地位,我便是由这部小说中才比较清晰地了解到,完全是感性的,让我大开眼界。上网居然是如此强烈地左右着这些年轻人的生活面貌,包括他们的爱情、婚姻、家庭。小说对此刻划得如此入木三分,我只能为之瞠目结舌。 这难道不是这本书的价值吗。 再看看那些书中描述的网上对谈的话语,是那样的异样,那样的简练,那样的鲜活,那样的生动,须知,这种语言并不是那种普通人看不懂的“火星语”;它还是普通话,可是,写得竟是那样的离奇,那样的不同一般,又让我为之一震。震惊之余,当然是很欣赏,以为是此书的一大亮点,十分了不起。要知道,文学的魅力在于语言。如果语言有独到之处,有开创性,那么,这部著作就有了令人称赞的成就。 朱佳的专业和职业是心理咨询师,在中国这是个很新的行当。据说,她的咨询时间累计已数千小时。在这方面,她虽年轻,却是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我猜想,一旦拿起笔来写小说,她的生活资料是够用的。她的心理分析有助于小说人物的心理叙述,这对现代小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由此出发,她写出了一些颇为惊人的生活感悟,带着浓重的哲学味道,又俏皮,又深刻。仔细一想她说的那些感悟,还真是那么回事,总结得恰如其分,简直像新式格言。不觉为她拍案叫绝,真聪明啊。 世界发展很快,由于高科技的带动,出现了大量新事物,人际关系也发生很大变化,这些都给文学带来了新空间。这就需要作家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描述,总结出许多人们彼此相处的新思路、新规律、新模式,帮助人们去理解这个变化多端的新世界。朱佳创作的那些新感悟、新哲理便成了一批可供参考的样本,既有趣又有用,能给读者一些启迪。 这么说,小说作者的智商不低。一个好的小说家,必定有过人的思维能力。我以为,朱佳是个很有前途的作家,凭着她的智商,凭着这本《一年》。
2008年1月11日
*舒乙: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当代散文家、书画家、老舍研究学者,中国著名文学家老舍(舒庆春)之子。
导语摘要
流血不流泪江南古城一个25岁女子的一年庸常里的惊心动魄平静下的雷霆万钧
作者简介
朱佳,职业心理咨询师、跨界作家
1976年生人、智商150
执业13年、8700小时累计咨询时间出版心理学畅销书《女心理咨询师的日记》、《灵魂摆渡人》等
个人公众号“朱佳的假不正经”
教育亲子系列文章阅读达百万
内容摘要
流血不流泪江南古城一个25岁女子的一年庸常里的惊心动魄平静下的雷霆万钧
主编推荐
朱佳,职业心理咨询师、跨界作家 1976年生人、智商150
执业13年、8700小时累计咨询时间出版心理学畅销书《女心理咨询师的日记》、《灵魂摆渡人》等
个人公众号“朱佳的假不正经”
教育亲子系列文章阅读达百万
精彩内容
7月的一个闷热的夜晚,我推开门,空调的冷空气直扑过来,一瞬间侵入了全身的毛孔。透过呛人的烟雾,有几个人抬头看了看,其他人都紧张地盯着电脑。 我穿过椅背之间的空隙,猫在里屋和几个人打扑克,看见我微微一笑,示意我过去坐在他身边。对面是一个男孩,二十岁上下,留着一头浓密的长发,一边出牌一边大声笑骂,看来喜欢引人注目。他有孩子般的眼睛和艺术家的双手,鬓角很长,下巴上新长出的短茬为白净的皮肤添了几分桀骜。 猫偶尔握一下我的手或者低声安慰两句。陌生人在场让我拘谨,但是有猫在,一看到猫,我就感到安稳。他还像一个孩子,总被轻松有趣的东西吸引,此刻显得兴高采烈。 一个身材壮硕的男人两手插在裤兜里,懒洋洋地走进来,他下巴上有一道切口似的裂纹。“你们还打,操!”他说着,用手去拧桌边一个胖子的脖子,“时间到了,不走,我走了——下次别求我。” “好了好了,罗彬,后一牌。”胖子咕哝。 很快,他们从桌旁站起来。长发小子的身高远不及我的想像,只有一米七左右,在几个大个头中像是孩子。一群人伸着懒腰往外走,叫罗彬的忽然回过头向着猫:“你以前是附中的吧,我比你低一届。”说话时他一直看着猫,临了瞥我一眼,那眼光是戏谑的,带着不加掩饰的好奇。 这一帮人里的三个从此经常光顾,和我们渐渐相熟。 胖子范荣大我们两岁,职高毕业后在一家证券公司做保安主管。他至少有170斤,胖得壮实而灵活,他话不多,眼睛始终像没有睡醒,不动声色中带一股冷冷的幽默。说话时他不看人的脸,偶尔对你看一眼,目光无畏直接,叫你觉得一定有什么就在这一瞬落到他眼里了。他有一个处了几年的女朋友,长得娇小惹眼,她来店里,范荣目不斜视,大部分时间范荣看到女孩就轻蔑地瞟上一眼,假如对方漂亮,就再瞟几眼。同伴们对他是一种亲热的尊敬,开玩笑也很有分寸。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