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1.3 4.3折 ¥ 26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美】纽康 著 刘娟 译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53010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6元
货号23816235
上书时间2024-12-24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神秘的科学,也是极具趣味性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天文学就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天文学知识的晦涩难懂,这门科学在很长时间以来并未得到大众化的普及。《通俗天文学》(Astronomy for Everybody)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这门科学的普及。
《通俗天文学》是被《大英百科全书》誉为“那个时代显赫的天文学家之一”的西蒙·纽康为经典的著作,自出版以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深受读者推崇。
西蒙·纽康1835年3月10日生于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1909年7月11日卒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曾被美国总统林肯委任为美国海军的数学教授。在政府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的同时,纽康教授著作颇丰、涉猎广泛,书籍与论文题目就达541种之多,而所论及的范围异常复杂,其中包括他所精通的财政学,甚至还有小说。当然,西蒙·纽康教授还每天坚持长时间的散步,并想到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陈述天文学知识。可以说,西蒙·纽康教授对学问的研究精神与对生活的热情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他对时间的巧妙安排与个人精力的保持也颇受人们关注,曾一度被认为是“传奇人物”,也是个“能深入浅出地把学问做活了的明白人”。这一点,在《通俗天文学》这本书中可见一斑。当然,这本书也使他在天文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西蒙·纽康早在24岁时已敢于挑战当时研究小行星来历的天文学家的权威,并成功计算出小行星的轨道。而从1868年起,他已经在进行月球运动理论的相关研究,一直到晚年——这也是他受关注的成就之一。研究期间,西蒙·纽康在美国海军天文台进行了16年的天文观测,之后又主持美国星历表和航海历书的编纂工作,他对海军天文台和里克天文台望远镜的建立,以及俄国天文台的望远镜玻璃的制造十分关心。可以说,西蒙·纽康的一生,在天文研究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贡献巨大。而他极尽毕生研究成果著成的《通俗天文学》一书,更是对后人普及天文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俗天文学》,顾名思义,也就是人人都能读懂的天文学——这大概也是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所以译者在翻译本书时尽量避免生僻、晦涩的概念,而是选用大众化的词句来对其进行解释,以带给读者朋友一种亲切的阅读体验。在尊重原著,既保持原著的严谨,不破坏原著的结构的同时,又尽量注入现在新发现的天文学知识,译者沿用了初版图书中的插图与图解,又将新近的一些发现和数据通过注释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另外,为满足当下读者对天文学知识的需求,译者在本书末一篇也适当地增补了书中未涉及的一些内容。
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体会到学习天文学知识的乐趣,也希望这部作品能对普及天文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
刘 娟
2015年8月
《通俗天文学》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天文学家、传奇人物西蒙·纽康的天文学巨著,为使读者更有兴趣了解本书、了解天文学,作者刻意回避了概念化与古板的描述方式,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也严谨细致地加入了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深入浅出地把天文学知识普及到每个天文学爱好者,间接推动了天文学事业的发展。自1923年起,该著作不断加印、重印,高达上千次,吸引了全球亿万读者。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天文学,我们决定重译此书,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一句一句地将原文翻译过来,希望能让读者从中受益,并真正达到与大师一起探秘宇宙的求知境界。
西蒙·纽康1835年3月10日生于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1909年7月11日卒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西蒙·纽康的父亲是位乡村教师,1853年时,父子俩一同到马里兰州任教。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了广泛地学习,数学和天文学尤为精通。1857年,华盛顿史密松研究所任所长约瑟夫·亨利推荐他到航海天文年历编制局从事计算工作。1858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
186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林肯委任他为美国海军的数学教授。随后,他在海军天文台开始了长达16年的天文观测,而且当时美国的26英寸折射望远镜也是由他亲自监造的。
1877年,西蒙·纽康出任航海天文年历编制局局长,开始制定天文常数系统。这是一项相当繁复的工作,而他用极大的耐心与毅力,将其视为他一生中重要的工作。1897~1898年,他出任美国数学学会会长。1899年,他创建了美国天文学会,并任任会长。
可以说,西蒙·纽康的一生,在天文研究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贡献巨大。早在他24岁时,已敢于挑战当时研究小行星来历的天文学家的权威,并成功计算出小行星的轨道。而从1868年起,他已经在进行月球运动理论的相关研究,一直到晚年——这也是他受关注的成就之一。
篇 天体运行
章 我们的星系
第二章 周日视运动
第三章 经度与时间
第四章 如何确定天体的位置
第五章 地球公转及其影响
第二篇 望远镜及天文摄影
章 望远镜的类型
第二章 天文摄影
第三篇 太阳系的行星及相关知识
章 太阳系概述
第二章 太阳
第三章 地球
第四章 月球
第五章 月食和日食
第六章 水星
第七章 金星
第八章 火星
第九章 小行星群
第十章 木星
第十一章 土星
第十二章 天王星
第十三章 海王星
第十四章 如何测量天上距离
第十五章 行星的引力与质量
第四篇 彗星与流星
章 彗星
第二章 流星
第五篇 恒星与星云
章 恒星
第二章 星云
附 篇 增补知识
章 天文观测器材
第二章 宇宙大爆炸
第三章 银河系
第四章 恒星的演化
第五章 黑洞
第六章 暗物质
第七章 矮行星
第八章 神秘的UFO
第九章 虫洞
《通俗天文学》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天文学家、传奇人物西蒙·纽康的天文学巨著,为使读者更有兴趣了解本书、了解天文学,作者刻意回避了概念化与古板的描述方式,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也严谨细致地加入了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深入浅出地把天文学知识普及到每个天文学爱好者,间接推动了天文学事业的发展。自1923年起,该著作不断加印、重印,高达上千次,吸引了全球亿万读者。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天文学,我们决定重译此书,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一句一句地将原文翻译过来,希望能让读者从中受益,并真正达到与大师一起探秘宇宙的求知境界。
西蒙·纽康1835年3月10日生于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1909年7月11日卒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西蒙·纽康的父亲是位乡村教师,1853年时,父子俩一同到马里兰州任教。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了广泛地学习,数学和天文学尤为精通。1857年,华盛顿史密松研究所任所长约瑟夫·亨利推荐他到航海天文年历编制局从事计算工作。1858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
186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林肯委任他为美国海军的数学教授。随后,他在海军天文台开始了长达16年的天文观测,而且当时美国的26英寸折射望远镜也是由他亲自监造的。
1877年,西蒙·纽康出任航海天文年历编制局局长,开始制定天文常数系统。这是一项相当繁复的工作,而他用极大的耐心与毅力,将其视为他一生中重要的工作。1897~1898年,他出任美国数学学会会长。1899年,他创建了美国天文学会,并任任会长。
可以说,西蒙·纽康的一生,在天文研究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贡献巨大。早在他24岁时,已敢于挑战当时研究小行星来历的天文学家的权威,并成功计算出小行星的轨道。而从1868年起,他已经在进行月球运动理论的相关研究,一直到晚年——这也是他受关注的成就之一。
日食
在月球刚好运行在黄道平面上这一前提下,每当新月时,便会经过太阳面。但偏偏在太阳正靠近黄白交点之一时这种情况才会发生,这是因为它的轨道是倾斜的。假如此时我们恰好处于适当的位置,那便可观赏到日食(如图3-9)。
月球能否完全遮住太阳面成为它经过太阳面时的个问题。除了关乎这两个天体的真实大小外,视觉大小更为重要。太阳直径大约是月球直径的400倍,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但同时,它与月球的距离也恰好远了400倍左右。在我们看来,完全不同的两个天体却如双胞胎一般大小,这真是有趣。轨道并非规则的圆形致使月亮看起来时而大,时而小。大时可以将太阳完全遮住,小时却无能为力了。
在任何看得见月亮的地方所看到的月食情形是相同的,而日食却因观测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是月食和日食的区别。月球中心恰好覆盖住太阳中心的日食称为“中心食”,这也是有趣的日食。观测者需在连接日月中心的那根直线所在的位置上才能观赏到这种日食。假如此时月球的视界大于太阳,便会将太阳完全遮住,这便是日全食(如图3-10);假如此时太阳的视界大于月球,月球便会在中心食时被一圈太阳光环绕,这便是日环食。
我们可以在地图上画出连贯日月中心的直线掠过地球面时的路径。在航海历书中早出现这种描绘日食区域和路线的地图。在中心线穿过的路径南北160千米以内的地区,也可见到日全食或日环食。位于160千米以外的观测者就只能观赏到月亮遮住部分太阳的日偏食,而在更远地方的观测者想看到日食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一)迷人的日全食
日全食如此动人的美景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假如能站在看得很远且刚好是朝着月亮出来的那边的高地上,那对充分欣赏日全食的迷人之处是大有裨益的。即将发生非常事件的首个信号出现在太阳圆面上,而非地面或空气里。当历书中所预测的某个时刻来临时,一个小小的缺口便会出现在太阳的西部边缘。缺口慢慢变大,仿佛正将太阳一点点地吞噬。太阳的这样逐渐消逝使得某些民族幻想是龙将其吞吃掉了,一点也不值得奇怪。
也许在接下来的一小时内,我们眼中的情景都只是月亮的黑影在不断地扩大,逐渐将太阳面上的地盘都占为己有。此时,站在大树旁的观测者便会看到光线穿透树叶间的缝隙投射到地面的影像里显出偏食的太阳,这真是有趣的现象。不一会儿,太阳就如同新月一般了,却是一轮逐渐缩小的新月。此时,双眼对于那逝去的光辉还是适应的,因而在新月变得极为狭小之前这暗影仍旧依稀可见。若是观测者的望远镜带有专门用于观测太阳的滤光镜,那他便可借着仅存的太阳发出的与平常一样的柔和且一致的光辉,从另一角度观测月亮上的山,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然而,月亮上山的轮廓在被月面蚀去的那一边却显得参差不齐。
月亮上陡峭的山峰在太阳即将逝去之时到达了其边界,从月面的凹处透出仅存的一串碎片或光点。这时的太阳犹如一枚闪耀着光芒的钻戒,这便是只有一两秒,随后就完全消失的迷人的“贝丽珠”景象。
由于日光消逝,原本的白昼竟宛如黑夜,漫天的繁星竟也可在离太阳稍远的天空中见到,这真是一场奇观啊!极黑的月球高高挂在天上,取代了本应在中天的太阳。一圈灿烂的光辉——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日冕——环绕在月球四周。这在肉眼看来也是极为明亮的,若是使用倍率低的望远镜趣味将更浓,要是有一副看戏用的玩具望远镜也是不错的。这景象美的一部分在大望远镜中是无法呈现的,因为其只能观测到日冕的一部分。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一副放大10倍或12倍的便宜的小望远镜反而更实用。它不但对我们观测日冕有用,也能使我们见到那犹如从黑暗的月亮上喷射出来的形状各异的红云——日珥四处盘旋起落。
(二)古代的日食
需要注意的是,日食这种现象在古代的历史记录里很难找到真实的记载,尽管古人对此是极为熟悉,并知道其发生的原因,甚至能预测出其发生的周期。中国古史中对某时某地发生的日食常有记载,然而却未详述其特点。亚述学家在古文件里考证出一段关于公元前763年6月15日发生于尼尼微的日食记载,而天文年表也证实当时尼尼微以北约160千米处确有日全食的阴影经过。
泰利斯日食或许是古代为有名且争论的一次古代日食,而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是其主要历史依据。据说在吕底亚人与米堤亚人交战时,天色瞬间变暗,两军被迫停战却因此促成和平。也有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曾将白昼将变为黑夜的预言告诉过希腊人,还具体说明了是哪一年。公元前585年的确发生过日全食,这从天文年表中得到了证实,与那次战争的时间极为接近。然而,现在我们知道是在日落之后日食的阴影才到达他们的战场的。对于此事真相的疑问至今都还存在。
(三)日冕
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见到的日冕是由稀薄的气体组成的,它是日全食时美丽的部分。太阳周围的这种珠光伴随着真正的全食出现,又与全食一同消逝。日冕的形状与太阳黑子数目的增减有明显关系,其错综复杂的结构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来。日冕在黑子高峰期时在太阳各方向上的范围都基本一致,这时的日冕犹如一朵向盘外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