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我想要的一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我想要的一天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2.2 4.4折 28 全新

仅1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东 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75818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23765711

上书时间2024-12-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创作手记
  写作:天空之上的另一个天空
  蔡东
  我写作的隐秘动力,来自于灵魂深处的矛盾。我始终不能拒绝家庭生活的召唤和诱惑,热爱着它所能提供的安稳闲适。有阳光的日子里,我斜躺在沙发上,听到邻居家传来《甄嬛传》的音乐声,莫名地就觉得幸福和安全。有时兴之所至,就提前泡好了七八种米豆,早晨烹制出一锅热粥,五谷的香气在房间里回旋缭绕,一碗喝下去胃里暖暖的,也曾让我收获到巨大的满足,环视周围,一景一物,无不赏心悦目。
  我珍爱这些零碎的、心无挂碍的、安宁而松弛的瞬间。
  然而,我又深深恐惧着这一切,好像一不留神就陷入到没有尽头的死循环中,时不时地悚然一惊,想与其拉开距离,撇清关系。家庭生活具有某种意义上的沼泽的质地,充满着细小的吞噬和“如油入面”般的黏浊搅缠。甚至在家族的聚会上,在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里,我也经常被虚无感精准击中,突然郁郁寡欢起来。
  我内心不安却又缺乏勇气,为了维持人生表面意义上的正常和完整,只能不踩红线,不溢出常规生活,于是,写作成为了一种调和,或者说,是一个自救的办法。它使我有机会游离和疏远日常生活,暂停家务活计,来到别有洞天之处。关于作家的写作动机,我读过的*恳切也*极致入骨的文字是乔治?奥威尔的《我为什么要写作》。他说,大部分人三十岁以后就放弃了个人梦想,开始为别人而活着,或者干脆被狼狈不堪的生活压得透不过气来,但也有少数人决心要彻底地过自己的生活,作家就属于这一类人。
  我并不彻底,但也正是写作上的兴趣,令我觉得生活尚未大势已去,令我在处处受限的人生里感受到一种成为自己的奢侈。
  真正开始写作是2005年的秋天。此前已发表过一些作品,但直到那一刻的到来,我才意识到,之前的不是小说,是混混沌沌的习作。回想起来,仍为那种通灵的境界神往不已,夜不成寐,魂不附体,漂亮闪光的句子在幽暗的夜色里飘过来,记都记不迭。学生宿舍里不能随意开灯,便在枕旁放一页纸,凭感觉写下来。第二天醒来,发现很多字重叠在一起,夜里的狂乱兴奋,依稀可感,创作的顺畅和愉快,令人志得意满。那时,我对持续写作的艰难还准备不足。
  2006年,我从一所学校来到另一所学校,这个貌似柔软圆润**谈不上剧烈的转折,却令写作的时间和感觉一并消失。原来,写作是如此娇气脆弱。像机器一样每天准时开机,认真勤勉地教书,为鄙视文学的学生讲解文学,偶尔炫技和自我陶醉。终于,一切都进入到了既定的轨道,这太可怕了,好比向着浓稠无底的黑暗沦落下去。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没那么忙过,也从没那么空过,肉身劳顿,心里没底。黑暗中,一个小幽灵会跳出来,用嘲讽的语气说,你写过一点东西。这句话,曾饱含着我秘密的快乐,如今则是暗伤,挥之不去的阴霾,令我茫然若失,令我想起司马迁去势之初的状态: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遗失了自己的珍宝,生活亮出一把雪亮的薄刃,在我和小说之间,划开一道深沟。
  好在,贼心始终未死——写小说,常常让我觉得自己既幸运又倒霉。写小说是一次美妙的误入歧途,且很难迷途知返。2010年,我尝试恢复写作,在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和不自信中恢复写作。故事找不到语言,焦虑周期性地袭来;会不会又写废了?恐惧高悬于顶;有时,紧要处进攻了几次却没有过去,不上不下,四顾茫然。
  当我宣布处于创作阶段时,家人连呼吸都夹着小心,屏气凝神,惶惶不可终日。这种自我折磨以及对别人的折磨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很多时候,你的写作只对自己有意义。身处这个时代而写小说,难度既是小说本身固有的,也是时代加诸的。很多时候,你必须接受,你的作品不仅读者寥寥,而且一钱不值。除了你赠送刊物的几个亲戚,老百姓并不喜闻乐见,压根不知道有这几十万文字存在过,在文学圈里,也连个水花都没有。所谓赚钱、成名,作品出了点动静,都是小概率事件。
  写小说的人无比脆弱,总想找个地方躲起来,躲起来也未必有用,创作充满神秘色彩,奇诡而飘忽。精进不是**的、**的,能量可能会消失,然后倒退,裹足不前,自我复制,乃至枯竭。
  写小说给予作者奇妙的成就感,虚构,确乎能让人体验到自由。但小说带给作者的,更多的是悲怆和无奈。小说家时而狂妄,时而陷入绝望,也许永远写不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小说,看得到了,越来越接近了,却穷毕生之力而无法真正到达,你想要表达的,跟你实际表达出来的,总是不对等,这里面蕴含着艺术的残忍决绝,是切肤之痛。
  写小说需要孤寂。把小说发给师友,求认同求表扬是不会带来进益的,聚在一起热议,提升也有限。*好一个人枯坐面壁,静默,沉思,等待故事被从天而降的一束光选中,幸运时,确实有那样一道强光照射下来,准确地对焦和照亮。
  我的故事大都关乎女性,我对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和体恤,她们的命运里,充斥着全面的牺牲,她们的庸俗,无趣,大煞风景,实在是情非所愿。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永远天真未凿?谁不想娇嫩柔弱得吹弹欲破?我渴望自己的小说也具备柔韧不折的力量,同时,它的某个部分又是尖利的,能进入到内里的幽深之处,识破和揭穿些什么。《木兰辞》里有个食蟹、品茶的女人邵琴,她为自己设计了古典高贵的形象,散发出远逝已久的林下风度,然后静立一旁,请君入瓮。她用我们这个时代里稀缺的甚至根本不存在的某种品质来伪饰自己。实际上,从古到今,女性的伪装何曾消失过?伪装坚强,伪装成泼妇,直到真把自己活成男人。再往深处想,尘世中的红男绿女,谁不是在扮演另外一个人?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一个人。社会各个阶层品流对邵琴的倾慕,不过是缘木求鱼,但反过来想,惊慌失措的我们,平庸恶俗的我们,是否从未放弃过对闲情逸致和传统贵族生活的敬重?是否明知有诈,明知会幻灭,也不惮于全身心地亲近拥抱,甘之若饴地上这个当?风雅的生活艺术家邵琴,之所以魅惑众生无往不利,是因为人们骨子里还迷恋好东西,这多少也算明灭着些希望吧。其实,我也欣赏那些孱弱失意的中年男人,比如《无岸》中的童家羽,《净尘山》中的张亭轩,《木兰辞》里的陈江流,我喜欢他们未蒙尘时的洁净,我期盼他们别再勉强自己。跟在强大霸道的政经秩序中成长、懂得服软、一出道就一脸世故相的年轻人相比,他们身上闪烁过理想主义的星光,有一种拒绝的力量:我不干,或我不需要。可惜,在一个失却多样性的窄门里,在一个扭曲的价值体系中,他们未获认同,自己的秤砣又不够分量,摇摇晃晃地,双手互搏着,终至于自己消灭了自己。我无法去谴责哪一个,人已经够苦了,每一个人都值得作家心疼和原谅。我只想认清和质疑时代的某些法则和标准,看起来太对了,太美了,太让我们需要了,渐渐地,我们也就对自己的真实处境浑然不觉而受虐成瘾,去城市,去成功,去换取越来越多的物,受辱,媚笑,情绪性爆肥,和不喜欢的女孩恋爱,没人逼着,我们自愿。
  早期的小说中,我着迷于情感的那种复杂又单纯的奇妙掺杂的质地,致力于美好碎裂后的弥合,比如说《天堂口》里的爱情,《结发》里少年夫妻的恩义,《断指》里的亲情和良知,那叙说里是有一份痴心的。现在,我更愿意深究人生之苦,女人,男人,老人,不再尝试修复些什么。我想抓住的,是幻灭过程中的撼人心魄的惨伤的美,如此,幻灭便也有了价值。
  一篇小说从萌动到完成,对我来说绝非易事,会失眠,会说着说着话忽然走了神,发起呆来,也会短暂地厌世,不想出门,不愿见人。我相信,一个成熟聪慧的作家,能在不牺牲作品质量的前提下,找到某种套路,较为轻松、快速地完成创作,这也是他们多年习练应得的奖赏。但我还不属于此列。时至今日,我渐渐明白,那四年的停滞和荒疏是必要的,价值非凡的。不遇困境,何来锦囊?即使有了锦囊,早打开又有何用?
  我害怕庸常却不积极事功,甚至厌恶上进、正能量和为求取荣达显耀而戕害自我。除了写小说,我再找不到一条通道,能让我随性地穿行,能缓解职业的倦怠、抵御生存的惯性,并*终通往别样异彩的人生,开始另一个层面上的生活。
  写作让我领悟到,我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世界,我看到的天空之上还有另一个广阔的天空。它一直在那里,云朵雪白,空气鲜洁透明。

 



导语摘要
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理想与现实总是貌合神离。都市深圳,小城留州,来来去去着或得意或失意的人,然而不管谁,都各有各的挣扎。蔡东的小说以城市书写为主,对城市文明展开反思,致力于对城市经验的开掘和表达。她的作品显示出一个年轻作家的深度、情怀和艺术才华,是当代城市文学领域的丰美收获。她将短篇小说的“精深”发挥得淋漓尽致,透视着人心和人性的丰富、幽暗与曲折。其写作立场是知识分子式的,既有对人物现实困境的精准描画,又有对生命绝境的形而上的思考与叩问。她书写的并不只是此时此地的现实,她在努力切近我们的精神疑难,切近那些深夜里我们孤独一人时的辗转反侧。

作者简介
蔡东:女,文学硕士,八零后作家,现执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天涯》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部,部分作品被转载和译介。被认为是“这个时代真正可以期待的文学新力量”,“尤其在短篇小说这种文体形式上,抵达了八零后一代青年作家所能达到的深度。”

2012年中篇小说《毕业生》获得深圳市青年文学奖,短篇小说《往生》获得《人民文学》首届柔石小说奖。

目录
我想要的一天

无岸

净尘山

往生

木兰辞

福地

创作手记:

写作:天空之上的另一个天空

  在全世界找到一张桌子

内容摘要
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理想与现实总是貌合神离。都市深圳,小城留州,来来去去着或得意或失意的人,然而不管谁,都各有各的挣扎。蔡东的小说以城市书写为主,对城市文明展开反思,致力于对城市经验的开掘和表达。她的作品显示出一个年轻作家的深度、情怀和艺术才华,是当代城市文学领域的丰美收获。她将短篇小说的“精深”发挥得淋漓尽致,透视着人心和人性的丰富、幽暗与曲折。其写作立场是知识分子式的,既有对人物现实困境的精准描画,又有对生命绝境的形而上的思考与叩问。她书写的并不只是此时此地的现实,她在努力切近我们的精神疑难,切近那些深夜里我们孤独一人时的辗转反侧。

主编推荐
蔡东:女,文学硕士,八零后作家,现执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天涯》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部,部分作品被转载和译介。被认为是“这个时代真正可以期待的文学新力量”,“尤其在短篇小说这种文体形式上,抵达了八零后一代青年作家所能达到的深度。”
2012年中篇小说《毕业生》获得深圳市青年文学奖,短篇小说《往生》获得《人民文学》首届柔石小说奖。

精彩内容

  从大爷家出来,麦思的胸口有些憋闷。高羽走着走着忽然停住,双手支在大腿上,弓着身子笑。麦思甩甩头,也跟着笑。
  刚才的会面有一种抹了油般的滑畅感,且洗练至极,显然这是当事双方都经过精心排练才会有的效果。
  笑够了,高羽问,咱俩为什么要在这类事情上浪费时间?
  麦思说,几年才虚虚一次,有什么不能忍的。
  麦思已感到非常幸运,因为今天大娘不在。记得上回,大娘一见到她,脸上就露出动物般的表情,是那种发现了腐尸的动物的表情。大娘留着很短的寸头还染成黄色,凸显出一张大脸。大娘两颊的肉哆嗦着,挽着她的胳膊问长问短。她讨厌大娘说话时步步为营每一步计算都很准确的样子,大娘通体浑圆却并不让人感到慈祥可亲,大娘穿着一件满是骷髅头图案的毛衣,散发出鲁莽而尖利的小城时尚感。
  大娘的神态,大娘的衣着,这些细小琐碎的恶,会让麦思产生生理反应,胃酸不可抑制地逆流而上,接着胃疼,一阵阵地,往咽喉那里疼。
  麦思带高羽来到中心广场,多年前她曾在这里套圈儿溜旱冰,如今每到晚上,这里就成为县城的消息集散地,这里有无数爱恨情仇,也有无数不厌其烦描述着的完美生活,晋升,开辟第二职业,孩子上县文艺晚会,等等等等。这向着四方铺展的广场,阔朗而又逼仄,几乎让麦思透不过气来。她想起了春莉,她确信,此间的罪恶,足以促使春莉逃向南方。
  两人一直在外面闲逛,直到天黑才回家。
  麦思见母亲正忙活包饺子,就向高羽使了个眼色,两人偎着母亲坐下来。氛围不错。母亲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芒,似乎鼓足了勇气,终于试探着问起,“事业”上有没有“进步”。
  祥和之气顷刻间逃遁而去,高羽转身去了卧室,麦思支吾两句,打开了电视。
  母亲很是委顿,只好开始鼓吹她的和面绝技。她左手指着面盆,右手高高举起,说,麦思,看看你妈,不知道什么叫和面拔不出手来,从来都是三光,面光,手光,盆光!她的声音激昂高亢,与干缩的身体很不协调。这几年她喜欢回首往昔,发现大半辈子都在自我牺牲,以至于很不快乐,炫耀“三光”是她所剩不多的人生乐趣了。
  麦思偷眼看着母亲,她穿着假冒的洞洞鞋,里头的肉色丝袜若隐若现。她没走过运,没享过什么福,大润发里抢购贱价鸡蛋的队伍里肯定有她,关键的是,她的丈夫虽未出轨却也并不爱她。真是个典型的母亲,看她一眼,就会联想到匮乏和不幸,看她一眼,就知道她被日子研磨过了,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妈,我当上副所长了。
  话是自己蹦出来的,麦思惊愕不已。
  她看到母亲的脖子往上一抻,真的?这孩子,你也不早说!你爸晌午起来就蹦跶出去下棋了,他还不知道呢!母亲说着说着,眼眶就湿了。
  高羽在里屋古怪地咳嗽了几声。
  麦思帮母亲放好案板,说,就是主管几个课题,没什么大不了的。看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
  母亲的笑容松弛而满足,那是老怀为安、一辈子有了结果的笑。她说,以前一提这话头你就黑脸,我和你爸都快闷死喽,这下放心了,路会越走越宽的!
  麦思心里一动,她想要的,不恰恰是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僻静吗?
  麦思走进里屋,低声道,不要乱出声。高羽说,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有点心疼你。
  我也心疼你。麦思说。
  前几年,每当高羽觉得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时,就躲起来偷偷念心经。
  她把高羽拉回到客厅里,陪坐着。父亲也从外面回来了,父母热议着麦思的才能和前程,高羽跟着附和,不扫他们的兴。很快又没有新话题了,几个人干笑着,气氛重新变得枯涩。麦思不小心碰触到母亲的皮肤时,会感到有些尴尬,她们之间,不是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亲密。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