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旧时行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旧时行业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6.6 5.6折 29.8 全新

库存18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华川 赵成伟 袁树森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59981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9.8元

货号23753896

上书时间2024-12-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老北京不忘的乡愁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对继承传统文化提出了要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老北京人儿时的记忆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人不应忘记的“乡愁”。



导语摘要

《旧时行业》共收录了表现老北京旧时行业特点的97幅画,每幅画配有文字介绍,形象地展现了旧时老北京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行业劳作的情形。本书用生动鲜活的画作,辅以简洁活泼的文字,把老北京的生活文化、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艺术的再现,令人怦然心动。



作者简介

绘图:赵华川,擅长民间雕塑、年画、漫画、风俗风情画,已经去世。其子赵成伟,1970年出生于北京,出版有《清装红楼梦人物诗画集》(与周汝昌先生合作)、《新绘三国演义》、《赵成伟清装红楼梦人物画》、《唐诗绘本》、《宋词绘本》、《千家诗绘本》。

配文:袁树森,1951年出生。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柏川文化艺术中心编辑。从事文史、考古、宗教、民俗研究20余年


 


目录
目 录


卖羽毛扇的/2


卖灯笼的/4


卖年画的/6


山货挑子/8


赶脚的/10


卖铁蚕豆的/12


卖香烛纸码的/14


缝穷的/16


冲碾磨的(石匠)/18


卖唱本、皇历的/20


卖火绒火石的/22


挎包卖布的/24


卖炭的/26


看风水的/28


卖砂锅的/30


盲卜者/32


马掌铺/34


棺材铺/36


兑换银元/38


冥衣铺/40


拾破烂的/42


卖胡琴的/44


路边酒摊/46


喝潮银子的/48


拉大锯/50


箍桶的/52


游方郎中/54


倒水的/56


打小鼓的(1)/58


打小鼓的(2)/60


卖估衣的/62


私塾先生/64


拉洋车的/66


脚行(扛大个的)/68


卖过街烂的/70


卖纸元宝的/72


卖洋油的/74


山背子/76


驴驮子/78


赶大车(1)/80


赶大车(2)/82


卖马奶的/84


烟儿铺/86


卖炕席的/88


巫婆/90


卖黄土的/92


乞丐/94


卖松枝、芝麻秸/96


报童/98


劁猪的/100


街头针灸/102


捡粪/104


肥卤鸡/106


唱话匣子/108


倒泔水的/110


代写书信的/112


卖大力丸的/114


卖芸豆糕的/116


卖针头线脑的/118


耍呜丢丢的/120


耍狗熊的/122


锔碗的/124


锢漏锅的/126


变戏法的/128


卖水缸卖盆的/130


盲艺人/132


看手相/134


走窑的/136


修理桌椅板凳的/138


煤窑开秤/140


江湖牙医/142


治脚鸡眼的/144


卖门神、挂钱的/146


修理雨旱伞的/148


收生婆/150


擦皮鞋的/152


供花、石榴花,检样儿挑/154


馄饨挑/156


卖劈柴的/158


摇煤球的/160


卖夜壶的/162


卖蒲帘、狗窝的/164


硬面饽饽/166


乞丐(推车、拉小袢的)/168


粘扇子的/170


打执事的/172


卖半空花生的/174


卖樱桃、桑葚的/176


杠夫/178


筑路工人/180


茶摊/182


耍耗子的/184


卖盆的/186


卖豌豆黄的/188


大锅伙/190


卖大正琴的/192


抬轿子的/194



内容摘要

《旧时行业》共收录了表现老北京旧时行业特点的97幅画,每幅画配有文字介绍,形象地展现了旧时老北京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行业劳作的情形。本书用生动鲜活的画作,辅以简洁活泼的文字,把老北京的生活文化、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艺术的再现,令人怦然心动。



主编推荐

绘图:赵华川,擅长民间雕塑、年画、漫画、风俗风情画,已经去世。其子赵成伟,1970年出生于北京,出版有《清装红楼梦人物诗画集》(与周汝昌先生合作)、《新绘三国演义》、《赵成伟清装红楼梦人物画》、《唐诗绘本》、《宋词绘本》、《千家诗绘本》。

配文:袁树森,1951年出生。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柏川文化艺术中心编辑。从事文史、考古、宗教、民俗研究20余年

 


精彩内容
 卖羽毛扇的入夏,天气转热,街上就开始有卖羽毛扇的了,他们背着一个A字形的货架子,上面插满了羽毛扇。
羽毛扇大多是用鹅和大雁的羽毛做的,选择鹅和大雁
翅膀上的硬翎,按长短排成一个桃形,下边在翎管部位用钢丝捆住,然后以骨质或者硬木的扇托夹紧,在扇托上安好扇柄。摇羽毛扇的人显得很有文化,所以人们将多谋善断的人称为“摇羽毛扇的”。羽毛扇有高级的,那是用纯一色的雕毛做成,捆以象牙柄,那就不是街头卖羽毛扇者卖得起,也不是平民买得起的了。
羽毛扇在汉代就有了,在当时不仅是扇风祛暑的器具,而且还是读书人手中常用的饰物。北宋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名句,当时适逢隆冬,周瑜手中仍然拿着羽毛扇,证明这只是一件饰物而已。人们在“三国戏”中常见诸葛亮手拿羽毛扇,也是如此。
羽毛扇有男女之分,女人用的羽毛扇名为“团扇”,我国古代宫中常用,因而又叫“宫扇”。这种团扇和男人所用的羽毛扇不同,是折扇的一种,可开可合,不用羽毛的硬翎,而是用柔软的羽毛,一般为纯白色,显得雍容华贵,常见贵妇人手持,既是一种祛暑工具,也是一种饰物,装饰作用大于实用的作用。
有一首关于扇子的打油诗,抄录如下,只为逗你一笑,是这样写的:“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采借,等到立冬。”卖灯笼的灯笼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照明工具,其制作技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十分高明了。据说有一种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发明的。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在过去,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一带有专卖灯的“灯局子”,他们的灯都是特制的,宫灯、纱灯、羊角灯、玻璃灯等,手工精巧,彩画仕女,一般市民不敢问津。老百姓也喜欢玩灯、挂灯,他们的灯笼就由串街卖灯笼的供应。卖灯笼的自产自销,多是南城一带的贫家小户,用竹篾、秫秸秆编成各种形状的灯,糊上高丽纸,再涂上颜色,什么狮子灯、羊角灯、兔子灯、莲花灯、白羊灯、绣球灯、牡丹灯,一排一排地挂
在灯架子上,卖灯笼的高举着招摇过市。
说起灯笼,使人不禁想起京剧《打龙袍》里面灯官报灯名的经典台词:“尊万岁,在上听,细听我灯官报花灯。我报的是,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
七彩子禄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这些个灯,那些个灯,灯官我一时报不清,往后瞧,又一层,吕布戏貂蝉,大闹凤仪亭。瞧过了一篇又一篇,昭君打马和北番,出了雁门关……”由此证明,我国的花灯不仅是一种照明用具,而且还是一种艺术品,可以表现故事情节。
卖年画的“画儿来,卖画儿……”早年间临近过年的时候,人们扫完房之后,都喜欢在家里贴上几张年画儿,以增加过年的喜庆气氛。东单、西四、琉璃厂等地都搭有画棚,里边手绘的、印刷的年画都有,除此之外,还有走街串巷卖年画儿的。卖年画儿的大多来自京东一带,他们主要贩卖的是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了不把画儿折了,卖画儿的特意用高粱秸做的排子,把画儿夹着,挑在肩头,边走边吆喝。年画内容以喜庆为主,例如“连生贵子”“牡丹芙蓉”“吉庆有余”,等等。他们一般选择在街边、胡同里比较宽敞的地方临时摆摊卖货。卖画的把排子放下,把油布铺在地上,把一叠一叠的年画打开,让围观的人们观看,有人要就拿出一张来放到一边去,然后把这叠重新叠好,放到一边,再打开下一叠,全翻完了再往回翻。每翻完一遍之后,给买画的人结一次账,数好了张数,算好了钱,把年画卷好裹上一张包装纸,用纸绳捆好,递给顾客,这就算完成了一份交易。还有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大姑娘一直在看画儿,但是不买。等翻过两个反复之后,卖画的就会问她:“姑娘,你买什么画儿?”“我买底下的。”这时候卖画儿的就明白了,从另一叠从不打开的画儿里,拿出一张画儿,也不看,卷上用纸绳捆好,说出钱数。买画的姑娘也不看画儿,给了钱,接过画儿来就走。这种画儿是“春宫图”,是一种早期的性教育图画,是姑娘出嫁前必看的,所以人们都不好意思明着去买。
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