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三个三重奏
  • 【现货速发】三个三重奏
  • 【现货速发】三个三重奏
  • 【现货速发】三个三重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三个三重奏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0.3 2.6折 39.8 全新

库存311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宁肯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14121

出版时间2014-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23568338

上书时间2024-12-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宁肯的《三个三重奏》以人称叙,讲了三个故事,类似室内乐三重奏。国企老总杜远方在逃亡中,带着巨款,来到滨海小镇,作为陌生的房客,住在了小镇上一所小学的女教师家中。两人会发生什么?怎么发生?

几乎在杜远方逃亡的同时,得到过杜远方资助的省一把手大秘居延泽被调查,审讯地在一片废弃的厂区,类似北京798艺术区一个艺术工作室,白色艺术家施展前沿的色彩学试图让大秘开口。

《三个三重奏》第三个故事是叙述者“我”的故事:“我”从小理的理想是住在图书馆,中年以后其书斋已相当一个小图书馆。某天“我”在一个朋友劝说下来到看守所的死囚牢,当了一名临终关怀志愿者――在“我”这里是另一种图书馆。但是劝他来这儿的朋友竟然也成为囚犯。

宁肯以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方式处理了目前在中国头等热门的贪官题材,但宁肯真正感兴趣的是权力演进的历史、权力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对两性的影响、对人的异化。

三个故事,不同维度的讲述,杜远方的故事,居延泽的故事既独立成章,也相互关联,而以注解的形式出现的“我”的八十年代的故事就像背景音乐,在精神气质上与另外两个故事形成对立反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宁肯将尖锐的政治批评与深刻的人性解剖结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自己的故事与文体。”阎连科说:“宁肯创造的世界充满思考和令人不安的惊讶,就是放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也有自己独有的舞姿和歌声。”



作者简介
宁肯,1959年生,小说家,老舍文学奖得主,早年受北岛影响写诗,1982年在《萌芽》发表诗歌处女作,有15年写诗经历,为其后来的小说写作带来重要影响,小说多有隐喻、象征,注重语言,使他与多数中国小说家区别开来。宁肯生长于北京胡同,1984年大学毕业去了西藏,在拉萨哲蚌寺下的一个小山村住下来,终日面对学。诗歌,北京,西藏,是宁肯写作中的三个因素,同时拥有这三个因素的中国作家*,2001年宁肯涉及北京与西藏的长篇小说《蒙面之城》问世,引起轰动,可以看作是三个特点的结果,也为宁肯赢得重要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宁肯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2010年问世的《天藏》,小说讲述了一名大学青年哲学教师来到西藏自我救赎的故事,为宁肯第二次摘得老舍文学奖,并获得首届施耐庵文学奖,入围茅盾文学奖。宁肯以创作长篇小说为主,还有《沉默之门》《环形山》。


 

 



目录
序曲
正文
附录一
附录二

内容摘要
宁肯的《三个三重奏》以人称叙,讲了三个故事,类似室内乐三重奏。国企老总杜远方在逃亡中,带着巨款,来到滨海小镇,作为陌生的房客,住在了小镇上一所小学的女教师家中。两人会发生什么?怎么发生?


几乎在杜远方逃亡的同时,得到过杜远方资助的省一把手大秘居延泽被调查,审讯地在一片废弃的厂区,类似北京798艺术区一个艺术工作室,白色艺术家施展前沿的色彩学试图让大秘开口。


《三个三重奏》第三个故事是叙述者“我”的故事:“我”从小理的理想是住在图书馆,中年以后其书斋已相当一个小图书馆。某天“我”在一个朋友劝说下来到看守所的死囚牢,当了一名临终关怀志愿者――在“我”这里是另一种图书馆。但是劝他来这儿的朋友竟然也成为囚犯。


宁肯以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方式处理了目前在中国头等热门的贪官题材,但宁肯真正感兴趣的是权力演进的历史、权力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对两性的影响、对人的异化。


三个故事,不同维度的讲述,杜远方的故事,居延泽的故事既独立成章,也相互关联,而以注解的形式出现的“我”的八十年代的故事就像背景音乐,在精神气质上与另外两个故事形成对立反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宁肯将尖锐的政治批评与深刻的人性解剖结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自己的故事与文体。”阎连科说:“宁肯创造的世界充满思考和令人不安的惊讶,就是放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也有自己独有的舞姿和歌声。”



主编推荐
宁肯,1959年生,小说家,老舍文学奖得主,早年受北岛影响写诗,1982年在《萌芽》发表诗歌处女作,有15年写诗经历,为其后来的小说写作带来重要影响,小说多有隐喻、象征,注重语言,使他与多数中国小说家区别开来。宁肯生长于北京胡同,1984年大学毕业去了西藏,在拉萨哲蚌寺下的一个小山村住下来,终日面对学。诗歌,北京,西藏,是宁肯写作中的三个因素,同时拥有这三个因素的中国作家*,2001年宁肯涉及北京与西藏的长篇小说《蒙面之城》问世,引起轰动,可以看作是三个特点的结果,也为宁肯赢得重要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宁肯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2010年问世的《天藏》,小说讲述了一名大学青年哲学教师来到西藏自我救赎的故事,为宁肯第二次摘得老舍文学奖,并获得首届施耐庵文学奖,入围茅盾文学奖。宁肯以创作长篇小说为主,还有《沉默之门》《环形山》。

 
 



精彩内容
 女人居然没什么特别反应,脸都没红,似乎见得太多了,无所谓,这倒让杜远方有些惊讶。根据以往的经验碰到女人的敏感点无论如何女人都会有本能的脸红,而这个女人没有,倒是个难点。但也更有某种可能,双重的对立的感觉让只想隐匿不想有任何作为的杜远方产生了某种有点难以遏制的斗志,而且因为这种斗志他再次感到自己一种存在方式的可能。
是的,以往,他想,没有他征服不了的,无论是使用他的身体,还是身体之外的资源——这两者在他事实上是分不开的。杜远方接过纸杯时注意到女人的下巴有颗锐利的黑痣,那种锐性与女人低调的目光有种一致性,他喜欢这种一致性,太好了,他在放下杯子时对自己说,有点意想不到,或许天赐也未可知,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太好的理由,他的心安了。当初李平介绍自己的姐姐是单身、小学教师、女儿在北京上学,而李平的其貌不扬让他完全没对女人有任何想象,倒是小学教师的职业让他有种莫名的尊敬,他觉得他就适合隐身于小学教师家里:有点文化,见识不多,乏味,但干净。
杜远方要在这儿至少待到半年以上,甚至一年。
之前杜远方还有点发愁是否能坚持这么久,现在他感到释然。他有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李敏芬,李平,难以想象是姐弟俩,几乎没一点相似之处,这个家怎么会出一个李敏芬这样的尤物而又会有一个歪瓜裂枣的李平?还真得感谢李平,过去他给李平发财的机会给对了。一个人就是要
多布些点,不知何时有用。杜远方一边想着一边淡漠地听敏芬以教师的口吻介绍情况,以无动于衷对无动于衷,都掩得风雨不透。敏芬介绍了卫生间,浴室,洗浴用品,洗发护发,沐浴乳,都是一般老年人用的牌子,显示女人做了精心准备。杜远方告诉女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自己带了,他的箱子之所以这么大,就是因为带了自己全部的日用品。杜远方没说自己带的东西更好,是舶来品,他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虽然没说敏芬也看到了,每件东西都如此精致,多是外文标签,有专门的男用护肤品、男士香水,她买的东西太普通了。难怪杜远方像中年人,保养得这么好,从他用的护肤品就一望可知。一个讲究的男人和一个不讲究的男人不一
样,大不一样,就像一件物品保养与不保养大不一样。有的人的新自行车两年就不像样子,有的人的看上去还跟新的一样。
汽车也一样。很多东西都一样。敏芬嘴上不说,但一件一件在浴室放置杜远方的日用品时心里是震撼的,甚至杜远方一开始打开箱子时敏芬就叹息里面的丰富、
有条理,看到大大小小的包装,所有的东西都区分好了,这个男人内部的井然有序同样让敏芬叹息。
不过敏芬是一个看上去不为一切所动的人,不管杜远方显得怎样的不同,她都有自己的一定之规。从开始“敌视”性质的冷淡,到对一个“老年人”的尊重——帮他摆放东西——她已经很好地转换,甚至转换得多少有点故意,是的,当初看到杜远方风度很好的样子敏芬的确有点不易察觉的慌乱,有点措手不及,现在好了,她已从容地进入了新的角色:她不再直觉地把杜远方当成一个男人,一个对手——陌生男女从来具有对手性质——而是一个需要照料的老人。事实也
应如此,杜远方来这儿的理由就是年事已高、需人照料,他的子女在国外,老伴也在孩子们身边。
P10-11

媒体评论

宁肯是当代文坛让人瞩目的作家,《三个三重奏》在他的创作历程中是一个标志,或者说是一个“事件”。在这部作品中,宁肯尝试着思考或重新思考文学表现与当前世界的关系、叙述者介入的程度、元小说的写法,以及权力中“人”的位置等问题。凡此种种虽然在作者以前的作品中也有所流露,但如此集中地展开,还是次。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总结之书,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徐勇:“剩余”时代的文学写作与残缺 《长篇小说选刊》

1990年代,我们到了重提美的问题的关键时刻,到了继承与超越的关键时刻,到了创作“新语言”的关键时刻,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的文学却戛然而止了。幸运的是宁肯在现代小说语言、叙事、节奏的努力与执守,使那个关键时刻并没真正停顿下来,在《三个三重奏》中,我们看到了宁肯这种努力,看到了一种卓异的现代小说空间。
――鲁太光:重提:美的问题 《南方文坛》

作为一位有着自觉结构意识的长篇小说作家,宁肯无论如何都不会满足于讲述一个单线条的故事。营造一种带有突出复调意味的立体结构,对宁肯而言,几乎就是命定的事情。正如标题所强烈暗示出的,“三个三重奏”之所以能够成为“三个”“三重奏”,是因为其中存在着三条相互交叉缠绕的结构线索。
王春林:先锋写作与权力心理结构透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宁肯的小说是专业中的专业,读《三个三重奏》感觉就像潜入海底,发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美伦美奂、炫丽迷人的世界,是一部颇见作家追求和深意的作品。从精心设计的几个故事,到每一个故事展开的方式,以及对几个高智商男人的人性与内心,都刀刀见血、层层雕刻,乐此不疲到让人惊叹的地步。
――项静:《上海文化》 浅谈《三个三重奏》――《长篇小说选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