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0.1 7.0折 ¥ 43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贾英华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88195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3元
货号22865209
上书时间2024-12-24
作为载涛的遗孀,得知贾英华先生撰写《末代皇叔载涛》,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早在七十年代初,我在溥仪遗孀李淑贤家遇到了贾英华,他就向我采访不少关于载涛生前之事,以及载涛与溥仪交往等情况。京城人都知道,载涛人称涛贝勒,乃是光绪皇帝的胞弟、宣统皇帝溥仪的七叔,曾经当过清末军咨大臣,还在法国骑兵学校学习过骑术,考察过欧洲军事,创建了皇家禁卫军。当日本军队侵入中国后,载涛拒绝侵略者的高官厚禄,甚至侄子溥仪让他当伪满洲国高官,他也给予回绝,表现出了应有的民族气节。我从三十年代嫁给载涛,目睹了涛贝勒府的衰败过程,也洞悉载涛在驯马、画马以及京戏、烹饪等吃喝玩乐等方面的闲情逸致。载涛不仅培养出“猴王”李万春,还和梅兰芳一起传授给我《贵妃醉酒》等京戏精萃。解放后,亲自任令载涛当上了解放军马政局顾问,还掏出稿费给我家修房,载涛感激地说:知我者,!载涛担任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不仅贡献出了驯养军马绝技,还留下了多篇记载晚清生活的宝贵文史资料。贾英华曾采访过数百名皇族及相关人士,了解载涛和溥仪等人生平,同时还录制了我几十个小时的录音、录像资料,在八十年代末期,即已写出近十万字书稿。他念给我听后,我感到很真实。所以,我愿意为贾英华这部书作序,并推荐给大家。兹作序如上。王乃文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末代皇叔载涛》由贾英华著,这部纪实文学作品的主人公——末代皇叔载涛,是光绪皇帝的胞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晚清乃至民国,在京城内外皆堪称鼎鼎大名的显赫人物。他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色彩。载涛夫人王乃文与本书作者贾英华是结识多年的忘年之交,她生前为此书作序并签字钤印推荐。此书即贾英华根据采访王乃文数十小时回忆的录音和录相,并查证了手的宫藏档案史料,加以考证撰写而成,具有独特的文史价值。载涛一生历经晚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直到一九七零年病逝于北京,堪称晚清末年到新中国这一时代变迁的特殊历史见证人。在新中国,*主席亲笔签名,任“令”载涛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马政局顾问。因擅演猴戏,又被*风趣地戏称为“弼马瘟”。载涛幼年被慈禧太后颁旨,从醇亲王府先后两次过继出去,及至成年又被慈禧太后“指婚。《末代皇叔载涛》中不少历史“经典”情节令人忍俊不禁,更引人深思。
《末代皇叔载涛》由贾英华著,这部纪实文学作品的主人公——末代皇叔载涛,是光绪皇帝的胞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晚清乃至民国,在京城内外皆堪称鼎鼎大名的显赫人物。他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色彩。载涛夫人王乃文与本书作者贾英华是结识多年的忘年之交,她生前为此书作序并签字钤印推荐。此书即贾英华根据采访王乃文数十小时回忆的录音和录相,并查证了第一手的宫藏档案史料,加以考证撰写而成,具有独特的文史价值。载涛一生历经晚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直到一九七零年病逝于北京,堪称晚清末年到新中国这一时代变迁的特殊历史见证人。在新中国,*主席亲笔签名,任“令”载涛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马政局顾问。因擅演猴戏,又被*风趣地戏称为“弼马瘟”。载涛幼年被慈禧太后颁旨,从醇亲王府先后两次过继出去,及至成年又被慈禧太后“指婚。《末代皇叔载涛》中不少历史“经典”情节令人忍俊不禁,更引人深思。
五十年代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学会副会长、晚清史研究学者。多年来先后采访数百人,搜集末代皇帝及晚清宫廷人物史料数以千万字计。先后著有《末代皇帝的后半生》(获中国图书金钥匙奖)、《末代皇弟溥杰传》(评为全球华人读物美国地区十大畅销书)、《末代太监孙耀庭传》(出版英文版并节译15种外文)、《末代皇帝立嗣纪实》(评为北京第二届图书节畅销书)、《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等。以上图书出版后,畅销国内外,部分作品出版日文和港台版,并受到国内外数百家权威媒体评介。他曾捉刀为末代皇帝溥仪题写墓志,为末代太监孙耀庭撰题碑文,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首届当代名人名作展》、《当代名家书画展》等。
序言开卷语第壹章 传奇身世 两度被迫“出嗣” 留学于法国索米骑兵学校 创建皇家禁卫军 被迫交出军权第贰章 溥仪手中离不开的“拐棍” 隆裕面前“现眼”与溥仪的信任 “张勋复辟”的禁卫军总司令 向溥仪举荐洋师傅——庄士敦 纂修玉牒获赐 溥仪大婚的“领衔主管” “宫中盗宝”的幕后策划者 涛贝勒府的小太监孙耀庭 建福宫大火第叁章 “逊帝”出宫赴津之后 出面斡旋“逊帝”的人身安全 操心二女儿的婚事 赴东陵探视慈禧墓被盗 调停“淑妃”离婚案 受到溥仪“手谕”严厉斥责 末代皇后婉容“隐私”真相 没有委任状的伪满洲国“驻京办主任”第肆章 载涛第三位庶夫人王乃文的身世 出身寒门 父母的“庚子婚姻” 偷偷拜师第伍章 王乃文学艺前后 学唱大鼓 城南游艺园偷艺 全家闯“关外”第陆章 出师遇“祸” 登台谢恩 “和义轩”遭遇流氓 京剧结缘第柒章 初识“皇叔” 初见载涛 “皇叔”携三位妻妾登门第捌章 涛贝勒提媒 携逛“朗润园” 载涛遣人“说媒” 初进涛贝勒府第玖章 奇怪而尴尬的结婚仪式 出奇简单的婚礼 涛贝勒的五十大寿 大阿哥溥儁“过府” 载涛与王乃文之父失和第拾章 山老胡同的涛贝勒府 宅邸布局 婚后初学骑马 首次与载涛发生争执第拾壹章 “王府”旧礼节 初识旧家规 宗人府“宗令” 一妻三妾的分工 宽厚待仆人第拾贰章 过年节的掌故 涛贝勒府过年 漫话春节 端午与中秋第拾叁章 涛贝勒粉墨亲授 反串“青衣” 从夫学戏 往来京津第拾肆章 载涛弟兄仨人 “少帅”的莫逆之交 性情迥异的哥仨 涛七爷独特的“长寿秘诀” 洵六爷的“桃花运”第拾伍章 吃喝玩乐的“行家” 丹青里手 饲喂金鱼 养花 一日两餐第拾陆章 烹饪与美食家 御膳“绝活儿” “坛子肉”与“翠衣肉” 下里巴人“醋卤”面条第拾柒章 一代京剧“名票” 初拜“架子花”钱金福 立志拜师杨小楼 反串《贵妃醉酒》的由来 载涛亲授王乃文《贵妃醉酒》第拾捌章 教出“猴王”李万春 拿手好戏《芦花荡》 李万春拜师载涛学“猴戏” 高徒不忘师恩 亲授李万春猴戏“十字诀”第拾玖章 妻妾之间 慈禧“指婚”姜婉贞 王乃文险遭毒手 莲花落“女王”的悲惨身世第贰拾章 养马、驯马、画马 驯马 纵马畅游朗润园 和汤二虎三房姨太太赛马 画马第贰拾壹章 自行车迷 贱卖小卧车 全家人成了自行车迷 悭吝与大方第贰拾贰章 “提笼架鸟”的尾声 小赵自杀 涛贝勒府的“活标本”——老太监贾顺儿 “死不了” 梅兰芳传授的练眼诀窍——养鸽子 养鸽子行家第贰拾叁章 几次回避政治的“力辞” 拒绝王揖唐邀请“出山” 拒绝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 再斥日本浪人田中 载涛怒责“昏君”第贰拾肆章 窘困落魄的贫民生活 鬼市卖古董 亲记家庭“流水账” 从“打鼓的”身上得到启发第贰拾伍章 德胜门脸儿的“鬼市” 涛贝勒在“鬼市”上被认出来 “抗日女婿”达理札雅 三儿子溥佞续婚第贰拾陆章 居住在京城大杂院 西扬威胡同戌六号 姜夫人在北平解放炮声中病逝第贰拾柒章 解放之初 操办五哥载沣丧事 “福贵人”京城访“皇叔” “躲”了白凤呜的婚礼 当上街道居民小组长 出任市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上书周恩来总理反对“满清”提法 搞“运动”我可不懂呵第贰拾捌章 平民“皇叔” 载涛与周妙云“假离婚” 强逼王乃文找工作 合影欢送参军的孙女第贰拾玖章 被毛泽东封为“弼马温” 毛主席亲笔签署委任令 载涛与马政局成立的来龙去脉 成立马政局的“首倡者” 马政局顾问的由来第叁拾章 马政局往事 卜云龙眼中的载涛顾问 和同事们融洽相处 孙女金蔼珥前来看望 军委办公厅致函载涛第叁拾壹章 与郑新潮的军马之缘 “弼马温”的由来 筹建马政局的历史档案记载 朱德总司令打来电话让载涛“相马”第叁拾贰章 牧马人的情怀 题写“牧马山庄” 草原阅马 夜宿大车店第叁拾叁章 视察西北军马场 拿手“宫廷菜” 途经岷山千里雪 探望女婿达理札雅 展示收藏的清朝大元帅服 重逢马政局老同事 与“右派”结为挚友第叁拾肆章 政治上的新生 在全国政协第二届三次会议上发言 由李济深介绍加入“民革” 跟楚溪春夫妇成了朋友 毛主席让载涛到监狱去看望溥仪第叁拾伍章 珍藏红领巾的童真 载涛曾找老舍求见毛主席——保释溥仪 亲侄溥仪特赦之后 周总理让民政局安排溥仪四妹的工作 主持溥仪的简朴婚礼第叁拾陆章 知恩图报 毛泽东派章 士钊送来稿费为“皇叔”修房 演猴儿的遇上老侯的儿子小侯 邀溥仪观看妻子演出京剧 亲授刘长瑜唱戏第叁拾柒章 梅兰芳的戏缘 梅兰芳亲授《宇宙锋》 载涛应邀为梅兰芳“说戏” 赴梅宅拜访梅兰芳第叁拾捌章 楚溪春和仇鳌、李淑一 老友楚溪春 仇鳌和李淑一 牵线邀李淑一、仇鳌与溥仪共餐第叁拾玖章 “历史中人”撰著文史资料 与光绪皇帝史官之子——恽宝惠的合作 载涛亲笔记载的辛亥革命前后的宫廷内幕第肆拾章 暮年生活 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暮年往事之怨 关心幼子婚姻 喜欢一人遛弯儿第肆拾壹章 文化被“革命” 一箱珍贵历史照片被抄走 载涛——“真不愿意活了” 稀世珍宝上交国家第肆拾贰章 历经风雨 达理札雅夫妇之死 侄子溥仪病逝前后 七十九岁最后一次骑车赴十三陵第肆拾叁章 病逝前后 突患半身不遂 想吃“老北京风味” 确诊前列腺癌 周总理亲自批示《人民日报》发布讣告第肆拾肆章 载涛逝世之后的故事 心思缜密嵯峨浩 骨灰室的编号——“八” 追忆载涛的最后录像和录音 王乃文留下《贵妃醉酒》珍贵影像 “皇叔”后裔后记附录一 载涛简历附录二 主要参考资料暨书目附录三 爱新觉罗氏帝系及葬地(陵寝)
《末代皇叔载涛》由贾英华著,这部纪实文学作品的主人公——末代皇叔载涛,是光绪皇帝的胞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晚清乃至民国,在京城内外皆堪称鼎鼎大名的显赫人物。他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色彩。载涛夫人王乃文与本书作者贾英华是结识多年的忘年之交,她生前为此书作序并签字钤印推荐。此书即贾英华根据采访王乃文数十小时回忆的录音和录相,并查证了第一手的宫藏档案史料,加以考证撰写而成,具有独特的文史价值。载涛一生历经晚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直到一九七零年病逝于北京,堪称晚清末年到新中国这一时代变迁的特殊历史见证人。在新中国,*主席亲笔签名,任“令”载涛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马政局顾问。因擅演猴戏,又被*风趣地戏称为“弼马瘟”。载涛幼年被慈禧太后颁旨,从醇亲王府先后两次过继出去,及至成年又被慈禧太后“指婚。《末代皇叔载涛》中不少历史“经典”情节令人忍俊不禁,更引人深思。
五十年代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学会副会长、晚清史研究学者。多年来先后采访数百人,搜集末代皇帝及晚清宫廷人物史料数以千万字计。先后著有《末代皇帝的后半生》(获中国图书金钥匙奖)、《末代皇弟溥杰传》(评为全球华人读物美国地区十大畅销书)、《末代太监孙耀庭传》(出版英文版并节译15种外文)、《末代皇帝立嗣纪实》(评为北京第二届图书节畅销书)、《末代皇帝后一次婚姻解密》等。以上图书出版后,畅销国内外,部分作品出版日文和港台版,并受到国内外数百家权威媒体评介。他曾捉刀为末代皇帝溥仪题写墓志,为末代太监孙耀庭撰题碑文,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首届当代名人名作展》、《当代名家书画展》等。
俨然百年以来,演绎尘世历史的“活化石”。集晚清宫廷暨王府秘辛之大成,蕴藏于腹中——如此谓之毫不为过。因其身份及经历竞如此奇特,乃至无可替代。忽忆《神仙传》载——或有人问之麻姑,寿及几何?答日:三见沧海变桑田……蓦然悟此,不由肃然起敬——涛贝勒饱经沧桑,屡历风云变幻,岂非堪譬“麻姑”?往事如烟弥散。倘追溯起来,在晚清末年的历史上,末代皇叔——载涛虽未曾有过任何声名显赫的功绩,但作为光绪皇帝的弟弟、宣统皇帝的七叔,却屡屡荣膺过不少清廷要职。在京畿内外提起这位皇叔,虽属大名鼎鼎,若究其实,都不过是“世袭罔替”的结果而已。然而,涛贝勒并非一直幸运地长在醇亲王府内,而是自幼两度被迫“出嗣”,算得上命运多舛。两度被迫“出嗣”生于帝王之家的“御弟”——载涛,三岁便被封为二等镇国将军,同年又被晋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五岁晋多罗贝勒,十七岁入陆军贵胄学堂学习军事,可谓一路顺风顺水。仅从以上履历不难看出,载涛休说战功显赫,连奔赴疆场的经历都没有,只是凭空沾了祖上的荫德而已。再说,自从清朝入关后,“八家铁帽子王”俨然成了死啃“铁杆庄稼”的代言人。而在晚清,一言难尽醇亲王府幸运若此,反正一下子冒出了两代皇上、一朝摄政,可谓权倾朝野。地位之显赫,居然超越了所有“铁帽子王”。提及载涛的身世,或许要从他的父亲说起。载涛的父亲醇亲王奕譞,膝下共有七子。长子载瀚两岁夭折;次子载湉,即光绪帝;第三子还未起名字,便I临盆即亡;四子载洗,仍不到五岁亦夭亡。颇值得一提的是,奕譞第五子——末代摄政王载沣,即是溥仪的生父。第六子载洵,为清朝郡王衔多罗贝勒,显因溥仪当上宣统皇帝的裙带关系,曾出任海军大臣。算来,载涛虽只是三兄弟之中的“老末”,却属足智多谋者。确切地说,载涛的母亲是醇亲王的第二侧福晋——刘佳氏,先后生下载沣、载洵、载涛三兄弟。而刘佳氏早年受到的刺激,恐怕莫过于载涛的被迫“出嗣”。刘佳氏虽先后育有三子,载涛却是自幼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确切的出生时间,是光绪十三年旧历五月初三日寅时。载涛年仅四岁时,父亲奕譞便不幸去世。十一岁那年,没有任何先兆,慈禧太后突然决定将他过继给嘉庆皇帝之孙奕謨贝子为嗣子。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刘佳氏竟然哭得死去活来,死活不肯答应。显然,违背懿旨,无疑是死路一条。在众人的一再劝说下,载涛莫名其妙地被当做女儿般“嫁”了出去。就在过继那天,竟然还送去了“嫁妆”。这件事又成了当时京城的一桩“奇谈”。然而,载涛的坎坷,并未因离开母亲而告完结。奕謨夫妇原本无子无女,凭空得个儿子,简直乐不可支,于是大宴群朋,庆贺蒙赐得子,对载涛更是宠爱备至。谁料,奕謨偶因作画且题诗,讥讽并影射慈禧太后。老佛爷闻知大为震怒,就在载涛过继奕謨第五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十二日,又突然颁下懿旨:将载涛过继给奕謨的堂弟——道光皇帝第八子钟郡王奕袷为嗣。此外,又将远支溥估过继奕詥为嗣孙。对此,醇亲王府并无多大反应。才不过五年间,而遭遇得子又失子,奕謨夫妇难以承受,双双病倒。尤其以性格倔犟著称的奕謨,无法接受这样的刺激,不久便辞世。然而,前后父母轮流而换,对年幼的载涛而言,心灵上的迷茫与失落自然可想而知。这还不算完,载涛不但被抢来换去,偏偏又被慈禧点将前去为奕謨致祭。只是载涛由于新的身份不能下跪,在祭奠仪式上,尴尬显然再清楚不过地写在了载涛脸上。明摆着,此系慈禧故意弄权所为,死也不肯放过奕謨。因此不到半年,奕謨的福晋也被气得大病而亡。此时,载涛已是十六七岁,面对皇族这些陈年往事,不能视而不见,只是迫于慈禧太后的淫威,只能遵命且委曲求全而已。实际上,幼年的经历对于载涛终生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怕事、躲事,无疑成了无可选择的“座右铭”。然而,世袭罔替的老规矩,仍使载涛自幼便踏上了吉凶难测的仕宦之旅。初涉宦海,是从恭送五哥载沣赴德赔罪开始的。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颁布懿旨,让载沣代表清廷就枪杀德国公使克林德之事,远赴异国,向德皇谢罪。载涛和六哥载洵一起到达天津塘沽港口,忐忑不安地送别五哥载沣。手足情深。目睹载沣左右为难的窘境,载涛也感到心头像压着一块重重的石头。载沣返京之后,向兄弟和家人谈起自己拒绝向德皇威廉二世行跪大礼时,载涛顿然眼前一亮,没想到平时懦弱、口吃的五哥,临危之际竟有如此凛然风骨,真不愧爱新觉罗后代。直到多年之后,每当提及此事,他仍然啧啧称赞。载涛自三岁被封为“镇国将军”之后,其父醇亲王奕譞去世。就在载沣承袭了王爵的同一年,载涛与六哥载洵也同时被晋封为公爵。从此,载涛并未如前辈那样凭借军功觅侯封王,而是借着“恩光福禄”平步青云。光绪二十八年,是载涛命运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承袭了贝勒之衔。这是他一生中被冠之以“名”的称呼,从此被世人称为——涛贝勒。理所当然,他所居住的龙头井胡同的钟郡王府,遂改称“涛贝勒府”。留学于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不掌军权,无以固国。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在载涛的后一位庶夫人王乃文处,笔者曾见到过一部精装的《贵胄学堂同学录》,虽经近百年风霜,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据王乃文介绍,这部同学录是载涛收藏多年、轻易不肯示人的。谈起贵胄学堂的往事,她也不甚了了,只是约略记得,载涛晚年时不止一次提起,曾和五哥载沣、六哥载洵一起去煤渣胡同上课两年,还记下过不少课堂笔记。作为贵胄学堂的批学员,载涛跟两位哥哥一样,虽然身份特殊,但也必须遵守堂规。原因是据说慈禧太后相当重视,并作出亲笔批示:这批贵族子弟学习如何,必须如实奏报……甚至连办学的奏折,亦经过“御批”。这些大概是光绪三十年左右的事儿。在贵胄学堂,载涛兄弟平生次接受了新知识。接触到数学等现代科学,视野由此渐趋开阔。从《贵胄学堂同学录》遗留下的醇亲王府三兄弟的照片上来看,年轻的载涛称得上英气勃发,从容淡定的贵族气质已初露端倪。胞兄登基当上皇帝,载涛理所当然水涨船高、好事不断。光绪三十四年,当光绪朝已奄奄一息之际,这位“皇弟”却从贝勒被晋封为郡王。但只是虚衔而已,并无实封。继而,侄子溥仪被立为宣统皇帝,五哥载沣荣膺摄政王。至此,醇亲王府几乎成了“皇上”、“王爷”扎堆儿的“潜龙邸”。载沣刚刚上任,便代行下旨,颁布了三项清廷重要任职。一是,载沣亲任陆军大元帅——在溥仪年幼无力担承陆海军大元帅的情形下,由监国摄政王载沣代理。二是,把海军从陆军部独立出来,任命六弟载洵为筹办海军大臣。三是,宣统三年七月,把军咨府从陆军部划分出来,协助载沣统辖陆军和海军。适逢载涛赴法学习三年归来,遂被载沣委任为清廷重要的官职之一——军咨大臣,相当于国家军队总参谋长一职,俨然掌控了陆海军联合参谋总部。从这项任命便可以看出,载沣对于七弟的信任程度。不言而喻,载涛、载洵兄弟俩成了名正言顺的军咨大臣和海军大臣。尤其载涛,主要职责是“协助载沣统辖陆军和海军”,俨然成了国家军队的第二“掌门人”,除载沣之外,朝野群臣无人比肩。载沣和载洵、载涛这哥仨,三足鼎立,成了清末宫廷军队的联合掌权者,形式上已牢牢把控了晚清王朝的军权。可惜的是,载涛没有军队直接指挥权,手里更没有铁杆嫡系,只是一个虚空头衔。危难之际,载涛无法调动任何能打仗的部队。此前,作为宣统的七叔,早在溥仪即位当年——宣统元年,便被定向送往著名的法国索米骑兵学校接受正规教育。这段留洋经历,无疑成为载涛终生引以自豪的资本。自古祸福无定。这段求学生涯日后却成为载涛只重“战术”,不懂“战略”的致命要害。因此载氏三兄弟尽管大权在握,却仍然无法掌控全局。实际看来,载涛在战略上统率全局虽然欠缺,但战术上专精一路却绰绰有余。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