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6.9 4.2折 ¥ 4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叶启彬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365351
出版时间201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0元
货号22633711
上书时间2024-12-24
叶启彬教授不仅是一位脊柱外科专家,同时还是一个好的全科医生。他遵循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南丁格尔“仁者无敌”的诲导,以仁心仁术服务病人,很多病人家属将要施手术的亲人托付给他。他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将临床的难题,通过相关基础科学结合临床的研究,创新诊疗方法,这就是他提倡的“临床-研究-临床”的途径。儿童脊柱侧弯,由于有发育生长的因素,以往的疗法需行多次手术,叶教授创制板棍矫正装置,解决了这一难题,得到脊柱外科界的广泛重视,并获得国内外的奖励,还有多本相关著述。《漫漫从医路》是叶启彬教授的自传。
在这本《漫漫从医路》中,叶教授以不寻常的文学底蕴,流畅的笔墨,描述了他不畏坎坷,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同时,也抒发了他远离家国时对妻儿的怀念。这是一本深值一读的自传。
叶启彬教授不仅是一位脊柱外科专家,同时还是一个好的全科医生。他遵循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南丁格尔“仁者无敌”的诲导,以仁心仁术服务病人,很多病人家属将要施手术的亲人托付给他。他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将临床的难题,通过相关基础科学结合临床的研究,创新诊疗方法,这就是他提倡的“临床-研究-临床”的途径。儿童脊柱侧弯,由于有发育生长的因素,以往的疗法需行多次手术,叶教授创制板棍矫正装置,解决了这一难题,得到脊柱外科界的广泛重视,并获得国内外的奖励,还有多本相关著述。《漫漫从医路》是叶启彬教授的自传。
在这本《漫漫从医路》中,叶教授以不寻常的文学底蕴,流畅的笔墨,描述了他不畏坎坷,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同时,也抒发了他远离家国时对妻儿的怀念。这是一本深值一读的自传。
引子
从北医到协和——成长、进步与转折
从艰难困苦中奋起
我学英文
留学加拿大
人生何时多别离
立志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
奔赴西藏阿里高原
翻越昆仑
高山昏迷——上阿里地区以后的第一次考验
1974年,我“生”了三个女儿
在阿里,我当了一年的全科医生
在艰苦工作之余,尽享阿里高原迷人风光
研究创新的思维
知识与知识——综合利用基础知识
PRSS闯入世界生长棒之林
病人的需要就是科研课题——我搞髌骨软化症的研究
在越南经历B-52全面轰炸的日日夜夜
如何看好骨科门诊
祛病强身之道
科学健身是强身之本
头疼头晕的按摩治疗
肩周炎的病人保健操怎么做
“落枕”
胸背部痛——肌纤维质炎
腰肌劳损的压痛点及保健与治疗
老年人多做仰卧起坐好处无穷
仰卧挺腹操给脊柱带来的诸多好处
椅子操治颈背腰疼的理论与实践
“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防治
练好臀中肌,防止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盘膝、提臀、提肛操
为了你的健康,一起去健走
两岸同根情意浓
推进祖国统一,客家人不能缺席
从协和医院到武警总医院
转移阵地
心系残疾人
人生感悟
学会感恩
同学情
随遇而安和知足常乐
夫妻之间相处要学会宽容
修炼平常心,活得更潇洒
做叶老秘书6年的感悟——曹燕自述
报刊文章选登
著名骨科专家叶启彬
中德医生交流宝贵经验
“后乐”教授——记骨科专家叶启彬
叶启彬攻治膑骨病
我国矫正脊柱侧弯手术不再昂贵
让孩子们长正长高
“翅膀”女孩来京手术
后记
照片选登
向老前辈和精英们学习,记住他们的教导和帮助
国内外学术交流——相互学习,朋友遍天下
叶启彬教授不仅是一位脊柱外科专家,同时还是一个好的全科医生。他遵循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南丁格尔“仁者无敌”的诲导,以仁心仁术服务病人,很多病人家属将要施手术的亲人托付给他。他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将临床的难题,通过相关基础科学结合临床的研究,创新诊疗方法,这就是他提倡的“临床-研究-临床”的途径。儿童脊柱侧弯,由于有发育生长的因素,以往的疗法需行多次手术,叶教授创制板棍矫正装置,解决了这一难题,得到脊柱外科界的广泛重视,并获得国内外的奖励,还有多本相关著述。《漫漫从医路》是叶启彬教授的自传。
在这本《漫漫从医路》中,叶教授以不寻常的文学底蕴,流畅的笔墨,描述了他不畏坎坷,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同时,也抒发了他远离家国时对妻儿的怀念。这是一本深值一读的自传。
1965年,我被分配到协和医院以后,我们的上级医生就告诉我,协和医院是英美派的,俄语根本没用,你想要在协和立足,就得学好英文。我刚开始还有点舍不得丢下俄语,可到图书馆一看,书架上只有零星地摆着少得可怜的几种俄文杂志,放俄语专业书的架子上,书就更是少得可怜,一个书架都没有摆满。于是我就下决心改学英文了,我找到和我一起分到协和的神经内科的杨荫昌同学,他学的是英文,我让他教我英文音标的发音。他一边教,我一边在旁边注上各种各样的符号,来帮助我记忆音标。这样的方法是老师不提倡的,因为用这种注音方式学会的音标,发音是不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英文发音不好的原因,因为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根就不正。就靠这样一种不标准的方法,我开始苦读英文。一次在外科门诊开诊之前,我和姜永金医生在吭哧吭哧读英文时,正好被外科一个女医生陈梅玲看到。她的英文很好,人也热心肠,她就对我们说,她家里没事,可每天早上早来半个小时,教我们英文。我们去买了一本谢大任主编的《医学基础英语》,开始了我们正规的英文学习,可是一个月才学了十几课,我们新分到协和的医生,全部下乡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失掉一个学英语的机会。
地下英文学习
我到了湖南湘阴,参加中央卫生工作队。当时我们的任务是如何防治血吸虫和改造当地的公社卫生院,培训赤脚医生,我还任一个公社医疗组的组长。当时的医疗任务很重,还要学习政治,搞血吸虫防治调查。因工作需要,我还开始认真学习毛选,学习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理论等政治学习小册子,一边学一边画上小杠杠。因为是政治工作需要,要跟当地的医生做政治学习演讲,这样,我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所以我当组长时,所写的每月一期的工作简报,水平还不错。
因为深知日后英文对我的专业有用,所以在有空的时候,我也不忘抓紧时间偷偷学习英文。我把陈梅玲医生教过我们的那本初级英文教材带下去,反复地读,一边读一边纠正发音,熟悉音标。我学习当时英雄人物雷锋与欧阳海等人在学习毛选时所倡导的“钉子”(坚持)和“楔子”(挤)精神,用这种精神去挤时间,去坚持不懈地学习英文。我把英文单词和句子写在小纸片上,装在口袋里,在步行去巡回医疗时,在外出开会没有人同行的时候,我就把装在口袋里的小纸片拿出来,一边走路一边默默地背诵单词和句子,这样还可以减少走路带来的疲劳。就这样,一年多来,在湖南湘阴的田埂上,湘江的大堤上,留下了不知多少我学习英文的足迹。这事情在当时是需要高度保密的,让人知道了可不得了。当时是在。“文革”初期,极“左”思潮泛滥,学习英文会被认为是崇洋媚外。我们有些老师说惯了英文,偶尔会冒出一两句英文,就被说成是“放洋屁”。当时还流行一句极左的话:“不念ABC,照样干革命”。我们队里有一位原来是留苏的预备生,他俄语比较好,为了不忘记俄语,他带了一本俄语版的《语录》学俄语,遭到了开会批判,说他是借故学俄语。当时的批判会上,我记得有很滑稽的一幕,我们这位老蔫大夫就是不买账,他对会议组织人说:“你们大方向错了,当前的任务是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是资本主义当权派嘛?我是一个小小的刚毕业的住院大夫,你们斗错人了。现在要铲除的是封、资、修的毒草文化,我念的是的红宝书,虽然是俄文的,难道不是中国出版的吗?”搞得批斗会开不下去,后只好不了了之。而我当时在工作上、医疗上千得都不错,保密工作也做得好,我是工作、政治学习、外语学习三不误,所以没有遇到麻烦。这一年下来,把谢大任主编的《医学基础英语》上册熟练地念完了,为我以后的英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结束了一年的下乡社教运动,回到医院,当时医院里“文化大革命”正是热闹的时候,我所在的战斗队“反帝公社”很有战斗力,经常写出很有“战斗力”的大字报。当时为了写出有水平的文章,我们还通读了毛选,学习鲁迅的杂文。写的大字报内容比较犀利,论述比较透彻,贴在墙上常常招来很多的围观者。我和郎景和大夫同住一室,志同道合,大字报不少写,英文学习也秘密地坚持着。为了不被发现,我在窗户玻璃上贴上不透明的黑纸,念英文的时候,用细纸条把钥匙孔堵上,然后再开始学习英文,这样的地下英文学习运动坚持了数年,颇有成效。
从地下活动到公开英文学习
一直到了“文革”后期,为了联美抗苏,减少两面作战的压力,结束了抗美,邀请尼克松访华。此后,中国的大门打开了一个小缝,好奇的外国人到访中国内地的越来越多。这些“洋人”看病,大多数是到协和医院的,英文又开始吃香了。当时医院发生了一起大夫不懂英文,看病闹出大笑话的事件,给当时的医院领导很大触动,他们这时才大彻大悟,才大力支持学习英文,说:“我们的革命的接班人也要学懂外语,这是干革命的工具。”原来,有一天,协和外宾急症室来了一位美国的女外宾,因为腹疼到协和来看病。内科大夫先看过之后觉得像是阑尾炎,请普通外科的大夫来会诊。这位普外科的大夫一点英文都不懂,当他到达会诊室的时候,恰好懂英文的护士长不在,内科大夫又出去了,就剩那位美国病人在床上躺着。他进去翻开病历一看,哦,是会诊除外阑尾炎,他不懂英文,不会打招呼,就撩起病人的衣服,在她肚子上摸了几下。因不会讲英文,没办法再看下去了,在她肚子上摸了几下就走了,等护士长回来,那病人大发雷霆:“刚才有人摸我的肚子啦!他是大夫吗?”这是一个真实的笑话,所以医院又开始盛行学习英文。到1973年,巾央广播电台也开始开播英文课程了,我从微薄的薪水里面抽出几块钱买了一个小耳机子,每天跟着中央广播电台课程跟读。我的英文学习终于从地下转到了阳光下,这就是我学英文的曲折过程。
成年人阅读英文
对于成年人,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习一批类同内容的英文文章,比较容易和不费力气地记住单词和句子,这是我在西藏阿里医疗队时,学习英文的一个小体会。1974年我到西藏阿里医疗队时,英文有了一点基础,借助字典能阅读一些短小的英文文章了,但是还是非常艰苦的。我上山时,带了字典和一本英文的骨科小册子《Fracture,DislocationandSprain》。我开始翻译、阅读这本书里的骨科知识。开始翻译时,每一页都有几十个,上百个生词。我头天晚上先查好课文中生字,记在本子上,还要挨个标上音标,因为我还要练习发音啊。然后,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在我们被日出而作的藏族民工的“哼哈,哼哈”的劳动号子叫醒以后,就爬起来大声地朗读英文课文。我们朗读英文的声音和藏族民工为了减轻在劳动中缺氧而发出的“哼”、“哈”、“嗨,”声混成一片。我们就这样每天早上反复地念课文、生词,每天重复复习,一个礼拜以后再来个大复习。通过这样艰苦的反反复复,坚持把骨科的小册子通读了两遍,念第二遍时就感到生词越来越少。这样,没有专门费很大力气去苦背生词,慢慢地就记住了。
短期内反复地重复学习内容比较接近的英文文献,是成年人学英文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我回到医院以后继续用这个方法,通过写中英文文献综述的形式,查阅英文资料,学习英文。“文革”后期,一些骨科比较早开展的新课题,如间隔区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人工关节等课题,我都写了综述,有的在外科文摘杂志上发表了。这样刚好就可以把学英文、学习骨科新知识、学习外语写作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刚开始念篇论文时,生词很多,一篇论文念过之后,在它后边有很多文献索引,把有关内容复印下来,再继续念,越念生词越少,念上十几篇文章以后,不认识的生词就不知不觉记住了。文献内容熟读之后,我就开始写中英文的综述。在措勤县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县妇联主任兼管的小新华书店里,无意中发现了一本薄冰编的《英语语法》,喜出望外,赶紧买下。所以在阿里时,我还抽时间学了点语法,在学习时,不时请教内科的英文较好的潘孝仁大夫。在西藏的一年里,我的英文水平又得到了提高。P19-2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