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6.2 5.3折 ¥ 6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41443
出版时间2011-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1075013
上书时间2024-12-24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幸福的一种。唯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初为画家,后专事文学。文革,期间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一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曾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作品被译成英、智、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在中国当代画坛独树一帜。
人生
书斋一日
白发
书桌
时光
往事如“烟”
除夕情怀
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
马年的滋味
自然
逼来的春天
苦夏
秋天的音乐
冬日絮语
珍珠鸟
挑山工
黄山绝壁松
绵山奇观记
世界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精神的殿堂
翁弗勒尔
三千道瀑布
古希腊的石头
永恒的敌人
——古埃及文化随想
燃烧的石头
——罗丹的私人化雕塑
最后的梵·高
——(1888年2月21日一1890年7月29日)
人物
致大海
——为冰心送行而作
记韦君宜
风景里的山峰
——悼李景风
怀念老陆
大话美林
仲爷祭
哀谢晋
进天堂的吴冠中
谁能万里一身行?
写作
夕照透入书房
命运的驱使
终结“文革”
灵魂的巢
——《冯骥才的天津》序
传统文化的惰力和魅力
文学的生命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序
《散花集》序
行间笔墨
艺术
灵感忽至
作画
水墨文字
绘画是文学的梦
文人的书法
我与CN明上河图》的故事
民间审美
关于敦煌样式
——为纪念藏经洞发现百年而作
文化
大雪人绛州
细雨探花瑶
——隆回手记之二
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
手抄竹纸
——隆回手记之三
大理心得记
羌去何处?
废墟里钻出的绿枝
思考
“文革”进入了我们的血液
——《一百个人的十年》新版序言
鲁迅的功与“过”
——国民性批判之批判
文化责任感
中国城市的再造
——关于当前的“新造城运动”
文化可以打造吗?
挽住我的老城
老街抢救纪实
庄重的宣布
——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唯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初为画家,后专事文学。文革,期间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一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曾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作品被译成英、智、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在中国当代画坛独树一帜。
人生
书斋一日
一如日日那样,晨起之后,沏一杯清茶坐进书房里。书房是我的心房,坐在里边的感觉真是神奇之极。听得见自己心跳的节率,感受得到热血的流动,还有心的温暖。书房的电话与传真还通向天南地北,于是朋友们把他们富于灵气的话送了进来。昨天与身在地冻天寒的哈尔滨的迟子建通话,谈到我一个月前在地中海边寻找梵高的踪迹之行,谈到她的鸿篇巨制《满洲国》。谈到大雪纷飞中躲在屋内写作的感觉。她说惟冬天书房里的阳光才真正算得上是一种享受。我说,夏天的阳光照在身上,冬天的阳光照在心里。书房里的谈话总是更近于文字。
书桌对面的一架书,全是我的各种版本。面对它,有时自我的感觉很好很踏实,由此想到可以扔下笔放松一下,喘息一下了;有时却觉得自己的作为不过如此,那么多文学想象远没有写出来,这时便恨不得给自己抽上一鞭子,再加一把劲儿。
人回过头时才会发现:做过的事总是十分有限。
今天坐在书房里,这感觉更是强烈。甚至有一种浩大的空荡。陌生,未知,莫名,一片白晃晃,虚无而不定;我从未有此感受;房中一切如旧,这从何而来。难道这就是“新世纪”之感吗?
静坐与凝思中,渐渐悟出,这新世纪并不是一种可见的物质,而是无形的、未曾经历过的时间。现在,以百年划分的时间已经无声地涌进我的书房。但它并没有把我的书房填满,相反却将原先的一切辛劳全都排挤出去。昨天的一切全不算数了!此刻我站在这个全新的巨大的时间里,两手空空如也,我还没有为21世纪做一件事呢!
时间只是一个载体。你给它制造什么,它就具有什么。时间不会带给你任何“美好的未来”。它是空的。它给你的只是时间本身。然而这已经足够了!其实生命根本的意义,不就是那一段任凭你使用和支配的短短的时间吗?
来不及去推想生命的时间意义,却见眼前的事物竟发生着一种非常奇妙的变化——
屋中的一切,除去那些历时久远的古物,现今的这些家具器物,书籍报刊,乃至桌上的钢笔、台灯、水杯等,在世纪的转换中,一下子都属于了那个过往的百年。从明天的角度看,眼前这一切全都是20世纪的文化。而我现在不正是坐在一种具有20世纪风格的迷人“历史文化”中吗?这感觉竟然这么奇妙!
我们的生命跨进了新的世纪,然而我们的身体却置身于昨天的物质中。再去体验我们的生命的深处,那里边也带着重重叠叠的历史。于是我明白,历史不是过去时。历史依然鲜活地存在现实中,存在我们的生命中。历史应该是我们经验过和创造过的生活的一种升华。它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并结晶为一种财富,和我们的血肉生机勃勃地混在一起。我们在历史中成长,因历史而成熟,我们永远受益于历史——无论这历史是光荣还是耻辱甚至是罪恶的。这是因为历史的顽疾总是要反复发作的。
屋角的一盆绿萝长得旺足,本来它是朝着照人阳光的窗子伸展去的。我却用细绳把它牵引到挂在屋顶的一块清代木雕的檐板上。它碧绿可爱的叶子在这镂空的雕板间游戏般地穿来绕去。那雕板上古老的木刻小鸟竟然美妙地站在这弯曲而翠绿的茎蔓上了。这一来,历史变得生意盈盈。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