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2.5 6.8折 ¥ 4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武鹏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19261
出版时间201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3057284
上书时间2024-12-24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文献,认为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应当尽量采用细分行业数据,以避免行业特征无法突出;加权计算和不加权计算收入差距对于按特征分组的行业收入差距而言均有意义,不可偏废;行业收入分布情况能较之一维的不平等指标提供更多的收入差距演进信息。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的梳理和补充,归纳总结了行业收入差距产生的三类原因,即主流经济学的解释、“委托一代理”理论的解释和跳出新古典范畴的解释。上述三种解释我们分别将其按公平和效率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即符合公平标准的原因、不符合公平标准但是符合效率标准的原因、既不符合公平标准也不符合效率标准的原因。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演进趋势与特征的研究表明: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整体上呈现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如果不考虑行业从业规模。仅就因行业差别所带来的收入差别来看,中国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还要显得更为严重;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在演进过程中受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会发生显著的上升或暂时的下降,从而在上升趋势中亦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特征;中国行业收入分布演进的明显特征是表现出一种“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1990~2000年的行业收入分布变化全部为差距促增变化,2000~2008年的行业收入分布变化则差距促增与差距促降兼有,这使得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已明显趋于放缓,差距扩大的表象中隐含着差距下降的潜在动因。《中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结合静态和动态面板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行业人均利润、行业的资本劳动比和行业内企业平均规模对行业平均劳动报酬有着正向影响;行业所有制构成中,国有比重对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的作用方向并不确定,港澳台资比重和外资比重对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的作用方向为负;外向度对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的作用方向为正,资产负债率和产品销售率这两个财务指标对行业平均劳动报酬并不具有确定性的影响;考虑到实际经济活动中收入的“棘轮效应”,劳动者后一期的收入往往不能向下偏离前一期的收入过多,本文的研究表明,这一效应的影响为0.746,即前一期能决定后一期的74.6%。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表明,成本利润率与行业人均劳动报酬之间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即行业人均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的提高会带动行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更高的劳动报酬水平也会带动人均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的提高。但在短期中,则不存在上述因果效应。结合影响因素的检验部分来看,这种“效率工资”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源于“公平工资模型”所揭示的如下原因:劳动者只有在认为自己合理地分享了超额利润的情况下才愿意致力于资方利润*化的目标。本书就垄断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表明: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间的收入越发呈现两极分化;垄断行业的组内差距对于行业总体收入差距的拉大贡献较大,其所引致的行业间收入差距是考察期内我国整体行业收入差距上升的主要原因;当垄断行业的收入落入较为合理的区间时,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将会下降20%左右,也即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水平导致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上升了25%左右;垄断行业要比非垄断行业的平均劳动报酬多出相当于平均收入水平70%的额度,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相当于行业平均收入水平1/4的收入。综合非参数计量和门槛面板模型的结果来看,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业收入差距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差距上升速度除了在中间有短暂加快外,大体比较平稳。但是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表明,这一上升态势并不存在必然的收敛路径。如果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能够在发展的同时通过改革予以消弭,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是可以在短期内出现下降的。《中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研究的上述工作体现了以下四点创新之处:,本书的研究利用连续时间序列的细分行业数据,弥补了以往研究所利用的行业门类数据在行业划分方面过于粗略的缺陷,更充分地突出了“行业”特征;第二,构建了行业收入差别的理论解释框架,而不是以往单纯就事论事的经验性研究;第三,对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进而对核心争论——“效率工资”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四,首次实证探讨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业收入差距的走势,并检验了两者间是否存在收敛路径。
章 研究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意义与思路
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结构框架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与难点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主要难点
第二章 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
节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研究的数据资料基础
一、行业划分应采用细分行业标准
二、中国行业收入数据资料的种类及其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第二节 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方法及其适用性
一、不平等测度指标应采用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
二、加权计算和不加权计算的不平等指标应兼顾
三、对收入分布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把握差距状况
第三节 行业收入差距的理论解释
一、理论解释框架的构建
二、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
三、国内研究的缺陷与误区
第三章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演进的趋势与特征
节 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选取、来源与整理
二、指标与方法的说明
第二节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与特征
一、基于细分行业层面的研究
二、行业门类层面与细分行业层面结果的比较
第三节 中国行业收入分布的趋势与特征
一、中国细分行业收入分布的演进(1990~2000年)
二、中国细分行业收入分布的演进(2000~2008年)
第四章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节 指标与数据的说明
一、样本选取
二、指标选取、数据处理与来源
三、数据概括性展示与诸变量关系的图示
第二节 基于传统的静态面板模型的分析
一、兼用线性形式与对数形式的计量模型
二、具体估计方法与结果
三、结果分析
第三节 考虑“棘轮效应”的动态面板模型分析
一、对数化的动态面板模型
二、具体估计方法与结果
三、对影响因素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视角下的“效率工资”假说检验
节 变量平稳性与均衡关系的检验
一、诸变量均同阶平稳
二、各组变量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第二节 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效率工资”假说检验
一、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说明
二、行业平均劳动报酬与第二层次诸因素间的
Granger因果关系
三、“效率工资”可以解释中国行业收入差距
第六章 行业垄断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
节 数据、模型与方法的说明
一、垄断行业的界定及其收入状况
二、常规分解方法
三、计量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第二节 实证分析过程与结论
一、基于常规分解的分析
二、基于反事实方法的分析
三、计量模型分析
第七章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国行业收入差距
节 研究的数据与方法
一、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与整理
二、数据概括性描述与变量相关关系的图示
三、非参数计量和面板门槛模型的说明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中行业收入差距的演进态势
一、基于非参数估计的分析
二、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第三节 中国的经济发展并非必然伴生有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
一、经济发展与行业收入差距的面板单位根检验
二、经济发展与行业收入差距的面板协整检验
三、经济发展与行业收入差距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节 主要结论
一、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演进趋势与特征
二、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相关影响因素作用
三、“效率工资”假说的检验
四、行业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
五、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业收入差距演进情形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抑制中国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
二、其他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文献,认为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应当尽量采用细分行业数据,以避免行业特征无法突出;加权计算和不加权计算收入差距对于按特征分组的行业收入差距而言均有意义,不可偏废;行业收入分布情况能较之一维的不平等指标提供更多的收入差距演进信息。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的梳理和补充,归纳总结了行业收入差距产生的三类原因,即主流经济学的解释、“委托一代理”理论的解释和跳出新古典范畴的解释。上述三种解释我们分别将其按公平和效率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即符合公平标准的原因、不符合公平标准但是符合效率标准的原因、既不符合公平标准也不符合效率标准的原因。
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演进趋势与特征的研究表明: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整体上呈现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如果不考虑行业从业规模。仅就因行业差别所带来的收入差别来看,中国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还要显得更为严重;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在演进过程中受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会发生显著的上升或暂时的下降,从而在上升趋势中亦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特征;中国行业收入分布演进的明显特征是表现出一种“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1990~2000年的行业收入分布变化全部为差距促增变化,2000~
2008年的行业收入分布变化则差距促增与差距促降兼有,这使得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已明显趋于放缓,差距扩大的表象中隐含着差距下降的潜在动因。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结合静态和动态面板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行业人均利润、行业的资本劳动比和行业内企业平均规模对行业平均劳动报酬有着正向影响;行业所有制构成中,国有比重对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的作用方向并不确定,港澳台资比重和外资比重对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的作用方向为负;外向度对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的作用方向为正,资产负债率和产品销售率这两个财务指标对行业平均劳动报酬并不具有确定性的影响;考虑到实际经济活动中收入的“棘轮效应”,劳动者后一期的收入往往不能向下偏离前一期的收入过多,本文的研究表明,这一效应的影响为0.746,即前一期能决定后一期的74.6%。
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表明,成本利润率与行业人均劳动报酬之间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即行业人均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的提高会带动行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更高的劳动报酬水平也会带动人均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的提高。但在短期中,则不存在上述因果效应。结合影响因素的检验部分来看,这种“效率工资”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源于“公平工资模型”所揭示的如下原因:劳动者只有在认为自己合理地分享了超额利润的情况下才愿意致力于资方利润*化的目标。
本书就垄断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表明: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间的收入越发呈现两极分化;垄断行业的组内差距对于行业总体收入差距的拉大贡献较大,其所引致的行业间收入差距是考察期内我国整体行业收入差距上升的主要原因;当垄断行业的收入落入较为合理的区间时,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将会下降20%左右,也即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水平导致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上升了25%左右;垄断行业要比非垄断行业的平均劳动报酬多出相当于平均收入水平70%的额度,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相当于行业平均收入水平
1/4的收入。
综合非参数计量和门槛面板模型的结果来看,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业收入差距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差距上升速度除了在中间有短暂加快外,大体比较平稳。但是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表明,这一上升态势并不存在必然的收敛路径。如果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能够在发展的同时通过改革予以消弭,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是可以在短期内出现下降的。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研究的上述工作体现了以下四点创新之处:,本书的研究利用连续时间序列的细分行业数据,弥补了以往研究所利用的行业门类数据在行业划分方面过于粗略的缺陷,更充分地突出了“
行业”特征;第二,构建了行业收入差别的理论解释框架,而不是以往单纯就事论事的经验性研究;第三,对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进而对核心争论——“效率工资”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四,首次实证探讨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业收入差距的走势,并检验了两者间是否存在收敛路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