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农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0.3
6.8折
¥
30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刘艳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15891
出版时间201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20998725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有如下创新。
,观点有所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农地产权归纳为农地的使用权、农地的收益权和农地的转让权,将农地所有权剔除于农地的产权之外,并认为农地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各个权利之间可以进行交易和分割,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农地产权结构,不同的产权结构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结构,从而不同的产权结构就具有不同的产权效率。
②按照农户的收入来源,将农户的收入水平分为总体收入水平、农业收入水平与非农业收入水平,进而总结出农户的收入水平及其来源是影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决定因素。它包括不同收入水平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农业收入水平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和非农业收入水平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由此得出两个定理和一个推论。
③将农户的长期投资划分为“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长期投资”和“与特定地块相连的长期投资”两类,并分别考察了影响这两类长期投资的决定因素,发现它们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土地的小调整对于这两类长期投资的影响明显不同:“减人减地”使减地农户的长期投资大幅度下降,但对农户的农家肥使用量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增人增地”对于增地农户的任何长期投资都没有什么影响。
④在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机制方面,提出了发展制造业,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有重要意义。
第二,视角有所不同。不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剖析,而且从社会学、法学的角度,将相关理论运用到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之中。将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对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户的行为选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文中首先在一个严格选择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内研究与农地使用权流转有关的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命题,然后从产权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出发系统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经济学与法学),指出影响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经济学与社会学)。
第三,方法有所突破。采用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运用理论、历史和经验相结合,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结合三大宏观研究方法,力图吸收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一些理论成果,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经验教训、特殊国情和现实情况,既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又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和经济社会结构在空间的表现状态(如农村工业化和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协调),主要进行经济分析,又适当配以政治、文化、社会、地理和人口等方面的分析,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SPSS和Excel两种统计分析软件为工具,对大量的农户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对已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典型地区农地使用权流转进行具体剖析,以寻找农地流转总体发展规律和各地区农地流转的个体发展特点,来达到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目的。
本书作者刘艳博士曾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这本书是她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诚请关注“三农”问题的同志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农地使用权流转产生结构性矛盾
1.1.2 农村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1.3 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亟待解决的两大关键难题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农地与农地产权
1.2.2 农地使用权
1.2.3 土地流转与农地流转
1.3 研究思路和本书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本书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相关文献回顾
2.1 国外研究概况
2.1.1 制度变迁和创新理论
2.1.2 产权经济学理论
2.1.3 有关农地市场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概况
2.2.1 有关制度变迁和创新的研究
2.2.2 有关农地产权的研究
……
第3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背景分析
第4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条件与特点
第5章 影响农地使用权流转因素的定性分析
第6章 影响农地使用权流转因素的定量分析
第7章 促进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路和建议
第8章 农地向非农地流转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有如下创新。
,观点有所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农地产权归纳为农地的使用权、农地的收益权和农地的转让权,将农地所有权剔除于农地的产权之外,并认为农地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各个权利之间可以进行交易和分割,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农地产权结构,不同的产权结构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结构,从而不同的产权结构就具有不同的产权效率。
②按照农户的收入来源,将农户的收入水平分为总体收入水平、农业收入水平与非农业收入水平,进而总结出农户的收入水平及其来源是影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决定因素。它包括不同收入水平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农业收入水平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和非农业收入水平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由此得出两个定理和一个推论。
③将农户的长期投资划分为“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长期投资”和“与特定地块相连的长期投资”两类,并分别考察了影响这两类长期投资的决定因素,发现它们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土地的小调整对于这两类长期投资的影响明显不同:“减人减地”使减地农户的长期投资大幅度下降,但对农户的农家肥使用量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增人增地”对于增地农户的任何长期投资都没有什么影响。
④在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机制方面,提出了发展制造业,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有重要意义。
第二,视角有所不同。不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剖析,而且从社会学、法学的角度,将相关理论运用到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之中。将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对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户的行为选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文中首先在一个严格选择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内研究与农地使用权流转有关的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命题,然后从产权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出发系统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经济学与法学),指出影响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经济学与社会学)。
第三,方法有所突破。采用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运用理论、历史和经验相结合,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结合三大宏观研究方法,力图吸收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一些理论成果,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经验教训、特殊国情和现实情况,既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又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和经济社会结构在空间的表现状态(如农村工业化和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协调),主要进行经济分析,又适当配以政治、文化、社会、地理和人口等方面的分析,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SPSS和Excel两种统计分析软件为工具,对大量的农户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对已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典型地区农地使用权流转进行具体剖析,以寻找农地流转总体发展规律和各地区农地流转的个体发展特点,来达到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目的。
本书作者刘艳博士曾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这本书是她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诚请关注“三农”问题的同志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