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楚辞全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楚辞全注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2.1 7.0折 46 全新

库存4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97463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6元

货号29242392

上书时间2024-12-23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楚辞全注  

前  言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为深远的诗人,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诗人。1952年开始,总部设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每年推举四位世界文化名人,1952年推举了法国作家雨果、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俄国作家果戈理、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森纳等四位为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在中国诗人中推举一位世界文化名人,当年的参与者在遴选诗人的时候,认为中国产生过无数杰出的诗人,如果从这众多诗人中推举一个伟大的,当然非屈原莫属。因此屈原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作家拉伯雷、古巴作家何塞·马蒂就成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同年,苏联和中国等国家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诞生的纪念大会。2009年,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进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屈原不仅仅是世界文化名人,同时,他的作品及精神价值,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屈原生活的时代,大约在战国时期楚国的楚威王、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屈原《离骚》自序身世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据《史记·楚世家》,楚先祖出于帝颛顼高阳,高阳后人重黎曾任帝喾高辛火正,帝喾命名曰祝融。重黎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羋姓。周文王时,季连苗裔曰鬻熊,事文王。鬻熊生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受封楚。楚武王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屈原的父亲名叫伯庸,旧说屈原出生正逢太岁在寅之摄提格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实际上屈原应是说他在庚寅之年生,断无不清楚交待生年,而只说生日的道理。根据屈原的事迹推定,屈原出生之庚寅年当为周显王三十八年,楚威王九年,公元前331年。其去世大约在公元前278年左右,是时楚国先后有威王、怀王、顷襄王在位。

……

研究屈原,既是为了还原历史,更是为了学习屈原。学习屈原,既是为了提升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时代。

“楚辞”之名是与屈原联系在一起的。屈原在被谗放逐过程中,曾创作了《离骚》等作品,表现自己眷顾楚国的情怀,希望能以此感悟君主。这些作品,加上宋玉、景差及汉朝其他一些作家仿拟屈原风格和情怀的作品,汉成帝时由刘向辑为《楚辞》。根据王逸《楚辞章句》,《楚辞》的作品包括标明是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以外,还有宋玉所作的《九辩》和《招魂》,以及王逸不能肯定作者的《大招》,可能是贾谊所写的《惜誓》、淮南小山所作的《招隐士》、东方朔所作的《七谏》、严忌所作的《哀时命》、王褒所作的《九怀》、刘向所作的《九叹》等。王逸创作了《九思》,收入《楚辞章句》中。

根据现有文献,屈原的作品,在西汉初年,就称为“楚辞”。《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载:“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又《汉书·朱买臣传》说:“会邑人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汉书·王褒传》说:“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

关于屈原作品的数量,《汉书·艺文志》说有“二十五篇”之数。王逸《楚辞章句》共收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又有《大招》一篇,王逸在屈原与景差两人之间,委决不下,阙而不究。《汉书·艺文志》关于屈原作品数量之根据,来自刘向父子《七略》,《七略》的根据是刘向所编《楚辞》,而王逸《楚辞章句》所依据的也正是刘向所编《楚辞》。因此可以说,《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二十五篇”,即王逸《楚辞章句》所载,包括《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九章》九篇、《远游》一篇、《卜居》一篇、《渔父》一篇。《大招》的作者不能肯定,不在二十五篇之数。

编辑《楚辞》的标准,王逸说得非常清楚。《楚辞章句·九辩序》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放,故作《九辩》以述其志。至于汉兴,刘向、王褒之徒,咸悲其文,依而作词,故号为楚辞。”即《楚辞》一书的成名,在于该书所收作品,或者是楚人屈原的作品,或者是自宋玉以至刘向、王褒等后代作家因为皆悲屈原之志,依屈原之文而仿拟的作品,即《楚辞》中宋玉《九辩》、《招魂》以下的作品都是宋玉等人仿拟屈原所作。正因如此,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扬雄的《反离骚》不能收入《楚辞》。实际上,“楚辞”是屈原及仿拟屈原的作品全集的名称。

屈原是楚国人,屈原自己所写,以及仿拟屈原情怀和风格的作品,都有深深的“楚”地域文化烙印。宋人黄伯思《新校楚辞序》指出:“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实际上不仅仅是屈原和宋玉等楚人的作品如此,就是可能是贾谊所写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汉朝人的作品,由于受仿拟体例的制约,也必须以楚语、楚声、楚地、楚物为表达手段或表达内容,只是有的人做得好,有的人做得不太好而已。

《楚辞》作为屈原及仿拟屈原的作品全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楚辞”的意思即“楚诗”“楚歌”,因此,“楚辞”代表了“诗”的一个流派,或者说“楚辞”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而“赋”虽然是诗的“六义”之一,但在战国以后,蔚成大国,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文体,专门用铺陈的方法描写风物事情。因此,“辞”与“赋”虽有联系,但自战国而后,差别也是巨大的。

“楚辞”被称为“辞”,而不以“诗”命名,一方面是因为在《诗经》成书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诗”仍然是指《诗经》;另一方面,“诗”“辞”意义相通,《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说文解字》说:“辞,说也。”诗为言,辞也是言。所以,《楚辞》就是“楚诗”“楚歌”。

……

 

 

 

 

 



导语摘要

★ 广泛传阅、家喻户晓的经典

★作者方铭为中国屈原学会会长

 

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收录屈原、宋玉等“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作品,是继《诗经》之后,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本书结合自己的研究,吸收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楚辞》做了全面的注释,文字简明晓畅,书前有前言,对屈原及楚辞做了高屋建瓴的讲解,每篇前有题解,为读者做了深入浅出的导读。

此次收入“人文传统经典”,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做了细致的修订。



商品简介

★ 广泛传阅、家喻户晓的经典

 

★作者方铭为中国屈原学会会长

 

 

 

作者简介

方铭,1964年生,甘肃省庆阳市人,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的研究。主编《中国楚辞学》,著有《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战国文学史论》《先秦两汉文学论集》等。



目录

前言


 


楚辞卷一


离骚   屈原


楚辞卷二


九歌第二   屈原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楚辞卷三


天问第三  屈原


楚辞卷四


九章第四  屈原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楚辞卷五


远游第五  屈原


楚辞卷六


卜居第六  屈原


楚辞卷七


渔父第七  屈原


楚辞卷八


九辩第八  宋玉


楚辞卷九


招魂第九  宋玉


楚辞卷十


大招第十  屈原或景差


楚辞卷十一


惜誓第十一  贾谊


楚辞卷十二


招隐士第十二  淮南小山


楚辞卷十三


七谏第十三  东方朔


初放


沉江


怨世


怨思


自悲


哀命


谬谏


楚辞卷十四


哀时命第十四  严忌


楚辞卷十五


九怀第十五  王褒


匡机


通路


危俊


昭世


尊嘉


蓄英


思忠


陶壅


株昭


楚辞卷十六


九叹第十六   刘向


逢纷


离世


怨思


远逝


惜贤


忧苦


愍命


思古


远游


楚辞卷十七


九思第十七  王逸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悼乱


伤时


哀岁


守志


 



内容摘要

★ 广泛传阅、家喻户晓的经典


★作者方铭为中国屈原学会会长


 


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收录屈原、宋玉等“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作品,是继《诗经》之后,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本书结合自己的研究,吸收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楚辞》做了全面的注释,文字简明晓畅,书前有前言,对屈原及楚辞做了高屋建瓴的讲解,每篇前有题解,为读者做了深入浅出的导读。


此次收入“人文传统经典”,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做了细致的修订。



主编推荐

方铭,1964年生,甘肃省庆阳市人,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的研究。主编《中国楚辞学》,著有《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战国文学史论》《先秦两汉文学论集》等。



精彩内容

研究屈原,既是为了还原历史,更是为了学习屈原。学习屈原,既是为了提升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时代。

“楚辞”之名是与屈原联系在一起的。屈原在被谗放逐过程中,曾创作了《离骚》等作品,表现自己眷顾楚国的情怀,希望能以此感悟君主。这些作品,加上宋玉、景差及汉朝其他一些作家仿拟屈原风格和情怀的作品,汉成帝时由刘向辑为《楚辞》。根据王逸《楚辞章句》,《楚辞》的作品包括标明是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以外,还有宋玉所作的《九辩》和《招魂》,以及王逸不能肯定作者的《大招》,可能是贾谊所写的《惜誓》、淮南小山所作的《招隐士》、东方朔所作的《七谏》、严忌所作的《哀时命》、王褒所作的《九怀》、刘向所作的《九叹》等。王逸创作了《九思》,收入《楚辞章句》中。

根据现有文献,屈原的作品,在西汉初年,就称为“楚辞”。《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载:“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又《汉书·朱买臣传》说:“会邑人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汉书·王褒传》说:“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

关于屈原作品的数量,《汉书·艺文志》说有“二十五篇”之数。王逸《楚辞章句》共收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又有《大招》一篇,王逸在屈原与景差两人之间,委决不下,阙而不究。《汉书·艺文志》关于屈原作品数量之根据,来自刘向父子《七略》,《七略》的根据是刘向所编《楚辞》,而王逸《楚辞章句》所依据的也正是刘向所编《楚辞》。因此可以说,《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二十五篇”,即王逸《楚辞章句》所载,包括《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九章》九篇、《远游》一篇、《卜居》一篇、《渔父》一篇。《大招》的作者不能肯定,不在二十五篇之数。

编辑《楚辞》的标准,王逸说得非常清楚。《楚辞章句·九辩序》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放,故作《九辩》以述其志。至于汉兴,刘向、王褒之徒,咸悲其文,依而作词,故号为楚辞。”即《楚辞》一书的成名,在于该书所收作品,或者是楚人屈原的作品,或者是自宋玉以至刘向、王褒等后代作家因为皆悲屈原之志,依屈原之文而仿拟的作品,即《楚辞》中宋玉《九辩》、《招魂》以下的作品都是宋玉等人仿拟屈原所作。正因如此,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扬雄的《反离骚》不能收入《楚辞》。实际上,“楚辞”是屈原及仿拟屈原的作品全集的名称。

屈原是楚国人,屈原自己所写,以及仿拟屈原情怀和风格的作品,都有深深的“楚”地域文化烙印。宋人黄伯思《新校楚辞序》指出:“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实际上不仅仅是屈原和宋玉等楚人的作品如此,就是可能是贾谊所写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汉朝人的作品,由于受仿拟体例的制约,也必须以楚语、楚声、楚地、楚物为表达手段或表达内容,只是有的人做得好,有的人做得不太好而已。

《楚辞》作为屈原及仿拟屈原的作品全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楚辞”的意思即“楚诗”“楚歌”,因此,“楚辞”代表了“诗”的一个流派,或者说“楚辞”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而“赋”虽然是诗的“六义”之一,但在战国以后,蔚成大国,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文体,专门用铺陈的方法描写风物事情。因此,“辞”与“赋”虽有联系,但自战国而后,差别也是巨大的。

“楚辞”被称为“辞”,而不以“诗”命名,一方面是因为在《诗经》成书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诗”仍然是指《诗经》;另一方面,“诗”“辞”意义相通,《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说文解字》说:“辞,说也。”诗为言,辞也是言。所以,《楚辞》就是“楚诗”“楚歌”。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1〕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2〕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3〕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4〕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5〕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6〕

汩余若将弗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7〕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中洲之宿莽。〔8〕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9〕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0〕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11〕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2〕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13〕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14〕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15〕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16〕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17〕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18〕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19〕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20〕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余忍而不能舍也。〔21〕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22〕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23〕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24〕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25〕

……

【注释】

〔1〕帝:春秋战国时所谓“帝”,专指“三代”之前的“五帝”而言。五帝以道治天下,实行禅让制度,天下为公。高阳:即帝颛顼,五帝之一。苗裔:远孙。朕:我,屈原自称。“朕”本是古人自称,自秦代开始专为帝王自称。皇考:对故去的父亲的尊称。伯庸:屈原父亲的字。近代学者也有人认为是屈原远祖或屈氏得姓之祖名。案下文“皇览揆余”,则“皇考”即“皇”,以父亲为正确。

〔2〕摄提:星名。也有认为是摄提格的省称。贞:正当,正在。孟:开始。陬(zōu邹):正月。王逸曰:“正月为陬。”降:降生。王逸曰:“太岁在寅曰摄提格。”王逸认为这句话指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屈原降生。朱熹曰:“摄提,星名,随斗柄以指十二辰者也。”朱熹认为“摄提贞于孟陬”指斗柄正指寅位之月而已,如此,并不是指年而言。《史记·历书》云:“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案裴骃《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云:“正月为孟陬。闰余乖错,不与正岁相值,谓之殄灭。”又云:“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历误,春三月当指辰而指巳,是谓失序。”屈原称其降生在庚寅,当为“庚寅”年。庚寅当为周显王三十八年,即公元前331年,这一年是楚威王九年。近人认为庚寅纪年起源较晚,以情理推测,若无纪年何有月日。

〔3〕皇:即上文“皇考”的省称。览揆:观察并且揣度。览,观察;揆,揣度。初:始。度:年月时节。朱熹曰:“初度之度,犹言时节也。”钱杲之曰:“犹态也。”初度:出生的年月时节。也有人认为是出生时的态度或者气象。肇:始,也有以为当“乃”、“于是”讲(黄灵庚《离骚校诂》)。锡:同“赐”。嘉:美、善。两“余”字一作“予”。下文同。

 



媒体评论

媒体及专业机构推荐:

 

名人推荐(专业书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