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晏子原来这样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晏子原来这样说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9.4 2.0折 48 全新

库存10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正成编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24450

出版时间2012-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690981

上书时间2024-12-23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以礼治国,以礼救国——晏子原来这样说治国之道

勇力之立,礼义为重

礼崩乐坏,国将不存

礼为民纪,失之危道

礼之不同,因人而异

礼法既立,率先垂范

恪守其礼,人人相安

人若好礼,好礼者至

礼折其谋,可以救国

礼仪之用,简易为适

第二章 重民爱民,薄赋省刑——晏子原来这样说待民之道

君不亲民,上下离心

纵夺皆非,民无所措

莅国立政,不乱益刑

君宜薄赋,予民以财

敛不反民,并非小事

度义因民,事事皆成

明君如泽,宽以容人

仁为德先,不仁难名

第三章 举贤任能,远离谗佞——晏子原来这样说用人之道

圣明之行,亲贤远佞

举语考事,以之求贤

穷通之别,举贤任能

用人有道,扬长避短

佞人谗夫,有迹可识

谗佞之人,不可不除

贤佞不分,国之危亡

上明下直,以身作则

量才而用,德禄相称

赏罚不明,国将不国

宠谗伤贤,后患无穷

贤者爱人,善于攻心

深入民心,上情下达

累卑为高,集思广益

第四章 廉洁节俭,戒奢拒腐——晏子原来这样说廉政之道

节欲励志,国富民强

廉让为上,怨利生孽

富而有度,利过则败

富而不骄,贫而不恨

取之以义,用之有度

提倡节俭,严于表率

骄奢淫逸,国必衰亡

第五章 忠心事君,忠诚报国——晏子原来这样说为臣之道

顺逆之道,关乎社稷

同和有别,不可忽视

得失进退,权变相宜

善为人臣,声名归君

忠不预交,坦诚为公

忠臣事君,不尽愚忠

君明则佐,君昏则诤

一心事君,美名远播

委婉劝谏,道存身进

第六章 重人轻命,不迷鬼神——晏子原来这样说命运之道

恃巫自轻,不如靠己

盛之有衰,生死必然

上帝不神,祝亦无益

天殃不善,善必福之

天道不韬,不贰其命

占梦非真,心理使然

第七章 卫国保民,和平外交——晏子原来这样说军事之道

以谋胜敌,益臣益民

智者多豫,愚者多悔

讨伐暴虐,仁义之理

推行德义,和平相处

政通人和,伐则必胜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的历史也是不断征服和替代的历史,而其中的秦国,虽被称为 “虎狼之国”,以勇立国,威震天下,却也是昙花一现,难以长久。最初立国的秦人,生活于当时天下的西北高原,但那里却是游牧部落(戎族人)的天下,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极其凶猛,他们经常对秦人进行攻击和 屠杀。史书记载,秦人几代先王都战死在疆场,刚刚诞生的秦国血流成河。然而,这个顽强的民族开始在逆境中成长。经过200多年的浴血奋战,秦军 彻底征服了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秦人曾被中原各国歧视为“牧马贱夫”(秦人原来只是为周王室养马的),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同列,但不管秦人是否为戎狄,这个自称是狼的后代的民族,在几百年的磨砺中,在性格和风气上已经同戎狄没有什么分别了。在改革者商鞅的推动下,秦国人在随后的二百年里,几乎所向无敌。它 的军队几乎成了天下人的梦魇,秦国更是被东方六国视为虎狼之国。《战国 策》中,当时一个谋士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 挂着人头,追杀逃跑的对手。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领百万兵马征服天下,创立帝号,自称始皇 ;这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历史进入了一个以大一统为标志的时期,也 进入了一个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然而,能够完成这项伟大的目标,不只因 为秦始皇一人的魄力,而是秦国几代人的奋斗和春秋战国数百年来列国纷争 的综合结局,是几代先君过人的奋斗、变革者的加盟,更是秦国尚武精神的 强大影响力。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并没有停止征服的脚步。公元前215年,帝国大将 蒙恬奉旨北上,率30万秦军与匈奴决战并修筑长城;公元前219年,50万秦 军南下并迅速推进到桂林一带。为了能够使得这两项庞大远征行动顺利完成,秦帝国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筑了直道、长城还有灵渠。但是即便有了方便的运输道路和防御工事,我们仍然会明白秦军的艰难,北方的匈奴人,是马背上的猎手,是天生的军人;而有百万规模的秦军,骑兵的数目只有万余人。在大部分为步兵的情况下,在一年的时间内,将匈 奴人击退到大漠深处,其艰难可想而知!岭南之地,林木茂盛,瘴气弥漫、毒虫遍地,顽强的土著人(越人)神出鬼没,四处设伏,偷袭秦军,连当时南 征的最高统帅屠雎也被杀死。帝国最终仅维持了15年。一群戍卒,因不满秦王朝暴政,揭竿而起。起 义之风如燎原之火,漫布天下。当起义军直捣咸阳时,早已经没有主力军的 秦二世被迫赦免了正在修筑秦始皇陵和阿房宫的几十万刑徒,拼凑起一支大 军,抵抗起义军。然而从这段时期到秦王朝彻底灭亡,还有一段时间,但当 时驻扎在北方的30万部队和南征的50万部队,却迟迟没有回师救援。不可否认,秦朝开始的反抗之举是为礼义而行的,他们为了免受杀害,此时的将士不畏生死,不惧豪强,可谓勇力。而建立王朝之后,虽然后人评 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然而他当时只知道鱼肉百姓,以野蛮立国,以武力慑 人,而不去行礼义于天下,最终难逃灭亡。公元588年,隋帝国50万大军突破长江,直捣建康,俘获了陈后主,后 来在扬州附近转战千余里,平定叛乱。从此,历经“五胡乱华”“南北朝更 替”数百年的动荡后,天下又归于一统,这是隋朝的最大荣耀。隋文帝懂得 节俭,修礼行义,并珍惜国力,使得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就恢复了应有的强大。然而,灭陈之后,一个来自东北的威胁继而出现。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自南北朝时出现后,开始兴起,并在 隋朝以前,就占据着朝鲜半岛北部和辽东半岛。它的国土虽小,但却不是一 个弱小的国家。六七世纪时,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地区强国,人口 在500万左右,在和中原王朝作战时,一次可调动兵力15万人,最大征兵可 达50万人,凭借辽东的险要地势,已完全具备了争夺地区霸权的能力。为了消灭这个潜在的威胁,隋朝两代君主前仆后继一连发动四次东征,几乎倾尽国力。公元598年,高句丽王率骑兵万余进扰辽西,隋文帝即命汉 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 陆两路进攻高句丽。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虽勉强进至辽水,已无力战斗;水路隋军由 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于是水 陆两军被迫退兵,死者十之八九。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句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句丽,命天下 兵卒,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全军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三月,隋军进至辽水西岸展开。高句丽兵依辽水据守,数日后隋军浮桥 接成,依次渡河,歼灭东岸的高句丽军万余人,乘胜进围辽东城,辽东城久 攻不下。六月,隋炀帝亲至辽东城督诸军攻城,同时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 等九军共30.5万人,越过高句丽诸城,向鸭绿水挺进,与水军配合攻打平壤。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边打边退,引诱隋军,致隋军 疲于奔命,宇文述见将士疲惫已极,且军中粮尽,平壤城又坚固难拔,遂被 迫还师。高句丽军乘其后撤,从四面抄击隋军。宇文述等且战且退,至萨水 被高句丽军半渡击之,诸军皆溃,退至辽东城时仅余2700人。右翊卫大将军 来护儿率水军经海道人大同江,在距平壤60里处击败高句丽军,乘胜以精甲 4万攻城,遇伏大败,还者不过数千人。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以惨败告终,上百万人的生命葬送在辽河以东,高句丽得胜后,将数万隋朝士兵的尸体筑 成“京观”,用恐怖的手段来威吓隋朝人。613年,隋炀帝第二次御驾亲自东征。这一次辽东城绝不可能再支持下 去,可是杨玄感救了它。杨玄感是杨广夺嫡杀父同党杨素的儿子,这时正在 黎阳(河南浚县)督运军粮。他在黎阳叛变,截断杨广的退路。杨广只得放弃 辽东,回军迎战,第二次东征也草草结束。杨玄感兵败而死,但他的叛变使 杨广展开大规模逮捕处决,促使民变更成燎原之势,不可遏止。’ 狂征高句丽给隋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由于广征丁夫,耗资巨大,加上修 运河等工程,严重耽误农事,造成大量壮丁死亡,以致出现“男丁不足,役 使妇人”的可怕局面,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早在第一次东征准备时,因为其 规模和程序过于庞大和复杂,已经酿成灾祸。官逼民反的形势,完全成熟,人民纷纷武装抗暴,集结起来,屠杀官员,抢夺富民食粮,天下大乱。到了 隋炀帝准备第四次东征时,天下已有三分之二陷于“盗匪”之手。秦隋两朝的崛起和衰亡,都说明了只崇尚武力,穷兵黩武,而不行道义,终不能长久。晏子曾说,力气大的足以胜其长官,勇气多的足以弑杀君主,但是礼义使他们不能这样做。只有禽兽才以力气强大决定谁当头领。如果 违背了礼义,那么不怕死就不是勇敢而是亡命之徒,诛暴避强就不是正义而 是欺软怕硬。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必须以礼为重,而后行 事。

……




精彩内容

本书阐述了晏子的重要思想及其对后人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主要讲述了晏子的治国之道、牧民之道、用人之道、廉洁之道、为臣之道等思想, 希望给您带来有益的认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