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8.6 2.0折 ¥ 95 全新
库存77件
作者杨权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60938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5元
货号11715271
上书时间2024-12-23
本书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金融合作,对一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包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金融体系稳健性和脆弱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预警和防范等,以及区域金融合作基础和环境条件等进行分析;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需求和合作动力,从国际经济治理的视角,对“一带一路”区域机制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互补和竞争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区内金融合作机制的需求和动力;第三,“一带一路”区域金融合作倡议及具体议程,包括对区域内金融一体化、跨境资本流动、区域发展融资机构、区域流动性救援机构、区域货币基金组织等的设想和设计;第四,“一带一路”区域金融合作现状及政策建议,主要针对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债务可持续性问题进行现状、政策和对策分析。
杨权
200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研究院研究员。曾经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系从事访问学者工作一年(2011.1-2012.1)、赴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从事高级访问学者工作一年(2017.10-2018.10)。
自2003年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开始,延续至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货币与金融合作。曾经出版专著两部:《东亚区域金融深化——由金融合作走向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东亚经济体大规模外汇储备现象研究——以国际储备体系变革与区域金融合作为背景》(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迄今在《经济学动态》《当代亚太》《财贸经济》《统计研究》等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研究专项1项(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研究,201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研究,2016),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均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子课题负责人),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主持和参与横向科研课题20多项。
第一章霸权及国际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霸权、霸权更替及霸权行为方式
二、若干国家权力指数比较分析
三、国际金融权力分析
四、结论及启示·
第二章构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金融安全网·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区域金融合作
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向多层次多元格局转变
三、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区域金融安全网快速扩张
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金融合作倡议
五、结语及策略展望·
第三章“一带一路”区域金融合作与亚投行融资风险防范
一、引言…
二、AIIB战略定位及其潜在融资风险
三、“一带一路”区域金融安全网倡议
四、“一带一路”金融安全网的开发性融资风险防范功能五、总结及展望…
第四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深化、金融包容及经济增长
一、金融深化与金融包容…
二、金融发展、金融包容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与解释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深化与金融包容的指标分析
四、实证分析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五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与经济波动
一、问题的提出
二、金融开放的经济波动效应:机制与解释
三、实证分析
四、结论
第六章外汇储备、双边货币互换与流动性冲击
一、文献综述
二、理论模型
三、双边货币互换的福利效应分析
四、最优外汇储备规模、最优货币互换额度与流动性冲击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中国签订本币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相关研究进展
二、中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发展现状
三、中国签订双边货币互换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实证分析五、结论
第八章外部资产头寸及估值效应分析——以金砖国家为例
一、估值效应的估算及相关文献
二、1970-2015年金砖国家估值效应特征事实
三、1990-2012年金砖国家估值效应的PVAR分析
四、1990-2012年金砖国家汇率变化导致的估值效应
五、1970-2015年金砖国家资产价格变化导致的估值效应
六、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九章周期性趋势、估值效应与国际消费风险分担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三、基本理论模型与测算方法
四、特征事实及理论假设
五、实证检验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章多边发展银行有效性分析——以世界银行为例
一、世界银行发展项目执行及评价
二、国家发展项目相关研究进展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结论及启示
第十一章“一带一路”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分析-—以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为对象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柬老缅三国债务现状分析
四、基于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框架的债务风险评价
六、总结和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分析——IMF框架及其修正
一、相关研究进展
二、IMF的债务可持续分析框架
三、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修正
四、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霸权及国际体系的发展趋势
根据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统计,通过追踪全球排名最靠前的5万个媒体源,“中国崛起”是21世纪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新闻报道,超过“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奥巴马选举获胜和英国皇室婚礼等。与此同时,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也不绝于耳。中国自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来,便不断从美国等西方国家传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凸显了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和威胁到其国家利益的担忧,该论断即试图通过这种舆论攻势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或在国际舞台中孤立中国。新时期,“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但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①。一些人把中国维护合理合法的国家利益说成是“强硬”,鼓吹“中国威胁”等论调,都是站不住脚的②。
针对中国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主席在一次专访③中说,我们需要共同努力,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修昔底德陷阱”①是指一个新崛起大国必然要挑战既有的统治霸主,而既有霸主也必然会回应这种挑战,这样战争将变得不可避免②。中国的崛起不会导致它与外界的冲突——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具有破坏性的紧张局势。
类似地,关于美国霸权也同样存在认识误区。随着美国绝对实力的下降,关于“美国霸权衰落”的认识和观点也不断出现。然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基钦恩(Kitchen,2011)指出,近年来关于美国权力衰落和“世界其余部分”权力上升的说法,所言非实,只是凸显了现实主义理论中“权力”这一概念已经落伍。归根结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论断,美国结构性权力被忽视和低估是主因。如果考虑了美国的结构性权力,美国霸权会比“衰退论者”所断言的更为持久。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最早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而闻名。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文化、政治理念和外交政策三个方面,但要将三者整合在一起获得整体提升却绝非易事。考虑了软实力之后,奈认为,尽管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崛起,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例有所下降,出现相对衰落。但是美国的衰落不是绝对的,美国仍然有自身的显著优势。中国与美国也仍有一定差距③。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等进行了反思。尤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学者对长期以来西方引以为豪的政治和经济模式进行了反思。在2013年出版的由美国三位学者合作撰写的《政治泡沫:金融危机与美国民主的失败》一书中,他们提出,每个经济危机的背后都深藏着一个“政治泡沫”,正如金融泡沫是由错误的信念、市场缺陷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一样,政治泡沫也是由僵化的意识形态、迟钝而低效的政府机构及特殊……
本书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金融合作,对一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包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金融体系稳健性和脆弱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预警和防范等,以及区域金融合作基础和环境条件等进行分析;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需求和合作动力,从国际经济治理的视角,对“一带一路”区域机制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互补和竞争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区内金融合作机制的需求和动力;第三,“一带一路”区域金融合作倡议及具体议程,包括对区域内金融一体化、跨境资本流动、区域发展融资机构、区域流动性救援机构、区域货币基金组织等的设想和设计;第四,“一带一路”区域金融合作现状及政策建议,主要针对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债务可持续性问题进行现状、政策和对策分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